■ 裕民縣融媒體中心:崔曉娜
“人文關懷”是個具有豐富性科學內涵的詞匯,其起源于西方,內涵主旨為對于人性和人的價值的肯定,其中必須要以自由平等與個性解放為前提,如要體現這一思想,必須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去尊重對方,關懷人的精神生活。而在這世界之中,人是具有思想的獨立個體,其主體地位和個性都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而人文關懷必須要考慮到不同個體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個體的能動性,激發(fā)內驅力,從而實現自由、全面的身心發(fā)展。而此思想也作為了我國現代化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環(huán),在黨的先進性建設中,提出了人文關懷這一理念,公益廣告則作為其中的一種重要載體,對此項工作起到了積極推動和輔助的作用。
首先,公益廣告具有非商業(yè)化性質,這也使其具備了不以營利為目的為全社會提供免費廣告服務的性能。按照發(fā)布者的身份來區(qū)分我國當前的公益廣告類型總共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由電視臺及報刊等媒體機構發(fā)布,此類公益廣告內容以政治和宣揚社會責任為主。第二類由社會專門機構發(fā)布,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衛(wèi)生組織以及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等,其發(fā)布的內容大多與發(fā)布者的管轄與職能范疇相關。第三類由企業(yè)發(fā)布制作,企業(yè)參與到相關公益活動之中并且為了提高自身的社會形象,將其發(fā)布于公眾視野之中。
當前公益廣告內容選定及制作通常由政府監(jiān)管辦理,并且部分廣告公司與企業(yè)也對其進行了免費的資助,不僅體現出了企業(yè)的社會責任感,還提升了企業(yè)在社會中的形象,也起到了宣傳品牌力量的作用。自新中國成立以后,就制作了多條公益廣告,其不僅對全社會起到了道德思想教育的作用,還有利于政治理念的宣導,為促進我國精神文明發(fā)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不僅如此,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其傳播形式與途徑更廣,在起到教育意義的同時,又為與社會公眾溝通開辟了一個良好的渠道。
本文所要談論的公益廣告?zhèn)鞑ゼ记傻暮诵脑谟?,公益廣告在傳播的過程中是否能夠應用傳播基本原理,結合現代化的知識與技術觀,將主旨內容傳播出去,其中不僅包括公益廣告的結構形式、表達方式更包含了修辭手法以及各種人文思想與符號的組合。需要注意的是傳播技巧不等同于傳播技術,其在傳播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具備獨立性、穩(wěn)定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將理論知識和歷史經驗有機結合,深入傳播實踐。下文將從幾個經典公益廣告中分析人文關懷傳播技巧在其中的應用。
1.有一個關于保護水資源的圖片公益廣告,題目就是“中國渴了”。畫面主體是一幅中國地圖,上面四個血紅色的大字:中國渴了,觸目驚心。地圖上方還有幾行說明性的文字:663個建制市中,400個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個嚴重缺水,16個省、區(qū)直轄市人均水資源量低于嚴重缺水線,29%的人口飲用水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7000萬人正在飲用高氟氺,6000萬人口和幾千頭牲畜至今飲水困難,3億畝農田受旱,100多億元/每年的經濟損失,因缺水造成80%以上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等淡水資源之中,污染了城市97%的地下含水層和90%以上的地表水體,2000億元/年的工業(yè)產值受直接影響,400億元/年的經濟損失由水污染直接造成。圖片最下方一行黑色的小字:從現在起,請做你能做到的。此廣告沒有告訴受眾應該怎么做、能做些什么等,只是把大量的數據擺出了,其意不言自明,水資源保護的緊迫性、水資源污染的嚴峻現實和最后一句:說請做你能做到的。讓受眾自己去思考,去體會,獨特創(chuàng)意令人叫絕。
這個公益廣告中的文字說明里,大部分內容是以人的角度出發(fā),寫每年有多少錢因為缺水和水污染和損失,多少人口和牲畜飲水困難,多少人口的飲用水存在這樣那樣的危險,每句話都是以人的角度關懷人,提醒人們。其中充分體現出了人文關懷傳播技巧的應用,首先是站在人類生存的實際出發(fā)點,從人類未來的發(fā)展和長遠生活而考慮,這不僅能夠充分地調動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更能夠提高其維護自然資源的積極性。這個公益廣告把這些人文關懷的內涵展示的淋漓盡致,充分發(fā)揮了警鐘效果(恐懼訴求)的傳播技巧,使受眾不得不為之震動,受之影響。
傳播學中有一提高人們警覺意識,使得人們的行為態(tài)度發(fā)生方向性變化的方法,叫做“恐懼訴求傳播法”,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激起人們的緊張意識,還能夠讓人們產生危機感,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這是一種常見的說服方法,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敲警鐘”具有雙重效果:第一,能夠從內在機理的角度深度解剖對象事物之間的利害關系,讓人們理解特定傳播內容內涵要義。第二,利用科學的手段激起人們的緊迫感,促使人們快速對特定事物采取行動。但在警示環(huán)節(jié)部分廣告可能會為了追求效果,造成觀看對象的心理不適感,而如果沒有把握好分寸,則會使得公益廣告?zhèn)鞑?,起到反效果。所以,利用“敲警鐘”傳播技巧時必須把握好分寸,切合實際,不能僅靠危言聳聽來解決問題。
2.好的公益廣告向受眾推銷的是觀念或行為標準,都要采用思想引導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開展,與觀眾之間建立一個平等交流的關系。假如在宣導過程中,總以一個教育者的姿態(tài),采用訓斥者的口吻,則會降低公益廣告的傳播質量。因此,在宣傳的過程中不僅要以正能量主題核心,更要采用科學的勸導手段,提高與公眾之間交流的平等性。當前我國有許多較為成功的例子,例如:“我為媽媽洗腳”、“回家的路”、“保護水資源”、“孩子,不要加入煙民的行列”、“關愛空巢老人”、“放下手機重拾溫情”等。
在這些公益廣告中都成功地體現了大眾媒體中常用的“一面提示”和“兩面提示”等技巧。一面提示是指,當公益廣告主題在一定的狀態(tài)之下,對其中的對立因素的問題進行宣導,向公眾提供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判斷材料及觀點。而兩面提示則是指,在條件一定的狀態(tài)之下,在提供對自己有利的判斷材料和觀點的背景之下,同時提示對立面的觀點或不利于己的材料。
“孩子,不要加入煙民的行列”“給媽媽洗腳”這些公益廣告運用了傳播技巧中的“一面提示”方法,向大眾闡明了自己一方的立場與觀點,并且也展示出了有利于自身的判斷材料及廣告素材?!盎丶业穆贰薄ⅰ氨Wo水資源”這兩個公益廣告就是成功運用了“兩面提示”的傳播技巧,不僅提示了自己的觀點,也陳列了對立的觀點和對立的材料,讓受眾自己去思考和比較,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斷是非。
而上述兩類傳播技巧,優(yōu)勢和缺點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就“一面提示”傳播技巧而言,由于只集中展示有利于自身的觀點與材料,所以內涵主旨較為明確,給出的觀念也較為直接,可能會讓觀眾產生一種咄咄逼人的感覺,也可能會造成大眾心理上的厭倦。而“兩面提示”則較為公平客觀,允許對方闡述觀點,可以消除說服對象心理的反感,更能讓受眾接受?!皟擅嫣崾尽痹谔崾緦Ψ接^點之際,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反而容易造成為對方做宣傳的結果。
人文關懷的傳播技巧在公益廣告詞的擬寫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它不僅要宣傳正能量,更要具備真摯的情感,從而打動觀眾,其中語言的魅力不可或缺,創(chuàng)意性與思辨性更要深入大眾的腦海之中,從而擴大廣告受眾群。所編寫的公益廣告詞中,語言傳播技巧的特點是:
要交代出廣告主體的內涵主旨,讓公眾明確應該做什么,怎樣做,其目的是什么。像以“珍惜土地資源”和“愛護花草樹木”為主題擬寫廣告詞,如寫成“珍惜我便是造福全人類?!倍@個“我”是指土地還是花草樹木,對象不夠明確,做法不夠具體。采用“繞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綠;節(jié)約方土地,留與子孫耕”不僅明確了主題對象,更讓人了解了應該怎么做,其目的是為什么。
公益廣告所面向的主體是大眾,而廣告詞結構混亂,篇幅過長,則不便于公眾的記憶和朗讀,因此為能夠擴大廣告?zhèn)鞑シ秶?,應注重語言結構的精簡性,加入適當的修辭手法,增添語句的生動性。像以“無償獻血”為主題擬寫廣告詞,如長篇大論地書寫獻血的好處、意義以及作用,通常觀眾的記憶點會較為分散,不利于調動大眾的主動積極性。而采用廣告語“獻血誠可貴,救人品更高”等結構對稱、簡潔,朗朗上口的廣告語,則會提高人們的記憶度。
公益廣告的題材從宏觀的角度而言,翻來覆去不會脫離主旋律的隊伍,而由于人們對廣告題材的熟悉度,也會產生相應的倦怠感。為了提高人們對公益廣告的關注程度,要提升廣告的創(chuàng)意性以及新穎度,加強語言的藝術性。像在語句中采用擬人和第一人稱的手法,提升人們對于廣告內容的代入感,既要站在第一人稱的角度思考,還能夠讓觀眾在腦海之中產生畫面感。
現代文明應該告別粗魯野蠻,即使是對人們行為的約束和規(guī)勸,也應該對個體生命給予高度尊重和敬意。因此,好的廣告詞都盡可能用“美”和“善”進行人格誘導,激起人們的崇高情感。例如“安全才能回家”,溫馨體貼,遠比“嚴禁超速行駛”更有人文力量;“爸爸,喝酒別開車,別忘了,我和媽媽在家等你”,溫暖有愛,遠比“嚴禁酒后駕車”更能讓人動情。綜合這些公益廣告廣告詞的制作,我們不難發(fā)現,所有的這些公益公告廣告詞都同時運用了一個傳播技巧,就是“寓觀點于材料之中”。
1952年有人就“明示結論”與“不明示結論”的效果做了一次簡單的比較實驗,結論表明:在論題和論旨比較復雜的場合,明示結論比不明示結論效果要好。在說服對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水平較低的場合,應該明示結論。讓說服對象自己得出結論的方法,用于論題簡單、論旨明確或對象文化程度較高,有能力充分理解論旨的場合較佳。因為在這種場合,如果再明確提示結論,則會有畫蛇添足之嫌,容易引起對象的煩躁或反感,而對說服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從各種成功的公益廣告對各種傳播技巧的應用中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訴諸感情”、“寓觀點于材料之中”、“一面提示”與“兩面提示”還是警鐘效果(恐懼訴求),這些傳播技巧中都是從人出發(fā),關注人的生存與發(fā)展、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傳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