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警方破獲了一起專門幫助詐騙團伙引流推廣的犯罪案件。該團伙通過在主流搜索平臺大量投放“手機定位尋人”廣告,引誘受害人上當受騙。其涉案金額5 億左右,其中2 億左右被用于廣告推廣。
為電信詐騙提供引流推廣服務的團伙并不限于“定位尋人”,薦股、刷單、領紅包等也是這類“詐騙引流”的常用方式。此類引流團伙大多涉“幫信罪”,那么承接引流廣告的搜索平臺又應該負有怎樣的責任呢?
去年3 月,張先生的妻子因為家庭瑣事離家出走了。在妻子離開的兩個月里,張先生四處尋找無果,突然想到之前看過的電視劇中,有通過手機號碼來定位找人的情節(jié)。于是他在搜索引擎上輸入關鍵詞,點開了推送的廣告鏈接。尋妻心切的張先生下載了廣告上的客戶端,又根據(jù)指令添加了陌生微信號。注冊需要交2000元,但張先生注冊后并不能立即使用定位功能,對方又稱需要再交一筆保密費用。
折騰了半天,張先生尋妻的事沒半點兒進展,卻被忽悠花費了3 萬元。張先生發(fā)覺不對勁,到派出所報了警。警方通過技術手段,找出了案件的突破性線索。江蘇鎮(zhèn)江丹陽市公安局網安大隊中隊長沈琛介紹:“我們對相關的資金進行了梳理,發(fā)現(xiàn)了一個遍布在全國的犯罪團伙,他們專門幫助從事定位和聊天記錄查詢的詐騙團伙進行‘引流’(廣告推廣),這種犯罪團伙共有6 個。”
從去年5 月到今年7 月,歷時1 年多,丹陽警方先后奔赴8 省20 市,打掉了6 個“引流”詐騙團伙,扣押涉案資金2000 多萬元。沈琛介紹:“全國各地的受害者大概200 多個,該類案件的受害金額應該有5 億元左右。根據(jù)我們查實的廣告流量資金,大概是2 億元左右。也就是說詐騙分子在騙到錢以后,將其中近三分之一的金額用在了廣告推廣上。”
現(xiàn)年30 歲的李某是其中一名廣告業(yè)務推廣員。案發(fā)前,他所在的公司多次對接了詐騙團伙的引流推廣業(yè)務。短短一年,公司盈利60 多萬元,李某也獲得了20 萬元左右的報酬。李某說:“我們剛開始推廣的時候做一些常規(guī)的內容,比如旅游、食品等。但是常規(guī)的一單只賺幾十塊錢,后來有同行說做這種廣告推廣一單就可以賺一兩百?!?/p>
在巨額利潤驅動下,這些廣告公司在各大搜索平臺瘋狂投放引流廣告,將受害人引入詐騙陷阱。目前,李某等67 名嫌疑人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簡稱幫信罪)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丹陽市公安局網安大隊副大隊長孫杰遠介紹:“查詢微信聊天記錄和定位他人位置信息,本身就是違法的行為。一些市民在被侵犯隱私以后就不敢報警。公安機關提醒大家,此類情況是不可以操作的,這種廣告大部分也是詐騙分子利用人們的僥幸心理鉆的空子。”
在各類主流搜索引擎中,以“手機定位”“定位尋人”等關鍵詞搜索,均能出現(xiàn)大量相關鏈接。其中一部分是正常介紹手機定位查找功能的科普類頁面,但也有大量直接跳轉到各種定位尋人軟件和App 客戶端下載頁面的鏈接。
此外,在各類手機應用市場以關鍵詞“定位尋人”搜索,也發(fā)現(xiàn)了大量手機定位尋人App 推廣,其中不乏評分在4分以上的App。然而點擊其中一款App 的下載頁面后,卻在評論區(qū)發(fā)現(xiàn)大量投訴評論。
有用戶評論說:“手機上這些軟件都是騙錢的,充了錢也沒有用,根本看不到定位。想要退款也不行,沒有客服,也沒有負責人?!?/p>
此類詐騙案件并非最近才出現(xiàn),在近年報道過的類似案件中,受害人主要有三類:一是情侶或夫妻間鬧矛盾之后,一方急于掌握另一方的行蹤;二是生意上有糾紛,一方想要找到另一方;三是出于某些特殊原因想要探尋他人隱私的人。
調查此類案件的民警發(fā)現(xiàn),該類詐騙團伙為了廣泛、精準地吸引受害群體,在互聯(lián)網熱門搜索引擎上投放大量廣告,發(fā)布虛假信息。
此類網上“引流”犯罪團伙利用自身行業(yè)優(yōu)勢,勾結境內外詐騙團伙,設置相關違法犯罪關鍵詞,為上游詐騙團伙實施犯罪提供推廣引流,致使受害人因訪問搜索關鍵詞彈出的廣告鏈接而被騙。這類引流關鍵詞,包括但不限于“手機定位尋人”“大師薦股”“投資理財”“刷單返利”“免費領紅包”等。
據(jù)公安部網安局發(fā)布的消息,2021 年10 月,29 歲的劉某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了解到“引流吸粉”能賺錢,于是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在家中搭起平臺,每成功添加一名QQ 好友,獲利13 至15 元不等。不到一個月時間,劉某的收入達到了五位數(shù)。隨后他還成立了一個工作室,通過社交平臺刊登廣告招聘操作員8 名,正式開始了“規(guī)模經營”。截至案發(fā),劉某等人累計添加并成功向電信網絡詐騙團伙的QQ 群拉入1 萬余人。
2022 年6 月,河北某公安部門破獲一起從事電信網絡詐騙“引流”犯罪活動的案件。據(jù)犯罪嫌疑人供述,他們通過讓受害人“關注某電商公眾號即可領取2.88 元紅包”的形式,騙取受害人信任,后再以進群領福利、領紅包誘導受害人進入“刷單返利”“投資理財”等詐騙群內,繼而對受害人實施詐騙。每成功添加一個微信賬號,“上線”會給該團伙組織者王某鵬260 元“提成”,王某鵬分給“下線”100 元。
警方表示,“吸粉引流”是詐騙手段翻新的一種方式。嫌疑人通過社交軟件發(fā)布各種虛假信息,吸引受害人入群完成實施詐騙的“引流”任務,再由“上線”詐騙團伙對受害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嫌疑人雖然沒有直接參與詐騙,但也屬于實施了違法犯罪行為。
對此,重慶市律協(xié)刑民交叉專業(yè)委員會委員、重慶志和智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公典對案件進行了分析。
張公典表示,幫助詐騙團伙的引流團隊,可能涉嫌詐騙罪的共同犯罪或者幫信罪。根據(jù)刑法相關規(guī)定,如果引流團隊明知自己是幫助詐騙團伙進行詐騙,投放廣告會導致群眾被騙,那么這種情況涉嫌共同犯罪。引流團隊不僅要對受害人損失金額(被詐騙金額)承擔退賠責任,其涉案金額也會以與其合作的詐騙團伙詐騙總金額進行認定,最后會按照情節(jié)輕重,判刑(最高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以及處以罰金。
如果引流團隊不明知其幫助的是詐騙團伙,但結合交易的金額,交易的環(huán)境、方式,以及“廣告金主”的商業(yè)模式等,可以認識到“廣告金主”可能實施犯罪(具體犯罪的罪名和細節(jié)不清楚),就涉嫌幫信罪。這種情況下,首先要退還違法所得,一般為投放廣告所收到的非法收入;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最近幾年,隨著工信部、公安部開展“斷卡行動”后,幫信罪案件高發(fā)。張公典表示:“根據(jù)最高人民檢察院在今年7 月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幫信罪已經成為各類刑事犯罪起訴人數(shù)中排名第三的罪名(僅次于危險駕駛罪和盜竊罪),犯罪低齡化現(xiàn)象普遍,今年上半年起訴幫信罪6.4 萬人。普通人應該對幫信罪加強認識,避免成為詐騙分子的幫兇?!?/p>
對此案追根溯源,還不能僅限于詐騙者和非法引流者。因為要完成一個閉合的引流詐騙犯罪鏈條,還有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那就是廣告公司對接到引流業(yè)務后,實際是把引流廣告“在各大搜索平臺瘋狂投放”,這才得以最大限度為詐騙團伙“引流”,同時也實現(xiàn)自身收入的最大化。由此,還應該追問的是那些承接引流廣告的搜索平臺,到底應該負有怎樣的責任?
眾所周知,發(fā)布互聯(lián)網廣告獲利的基本前提是廣告內容必須合法合規(guī)。去年底公開征求意見的《互聯(lián)網廣告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明確規(guī)定,提供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的平臺經營者應當采取措施防范、制止虛假違法廣告,完善發(fā)現(xiàn)、處置為違法犯罪活動提供廣告推廣以及在廣告服務中植入惡意代碼或者插入違法信息的技術措施?!掇k法》規(guī)定,互聯(lián)網平臺經營者明知或者應知互聯(lián)網廣告活動違法不予制止的,依照廣告法相關規(guī)定予以處罰。
理論上,搜索引擎在收取廣告費為企業(yè)提供引流服務時,應當審核企業(yè)的關鍵信息,盡到“把關人”的責任,但這種內部的自律和監(jiān)管往往并不到位。事實上,此類利益鏈條上最終坐實責任的大多都是廣告公司的從業(yè)人員,因其一頭承接詐騙團伙資金,另一頭直接向互聯(lián)網搜索引擎下單。
大多數(shù)情況下,追責的板子只打到廣告主(詐騙團伙)和廣告經營者(代理公司)身上,直面受眾的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搜索引擎)無責或者只承擔極小部分責任是不公平的。至少從資金流向來說,5 億左右的詐騙款有2 億左右流向了搜索引擎,其在整個鏈條上的獲利之豐是僅次于犯罪團伙的。此類案件除應追究廣告主和廣告經營者的相關責任外,有關部門也應依法追究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的連帶責任。
廣告法第56 條規(guī)定,發(fā)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fā)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除此之外,市場監(jiān)管部門也應該酌情判定相關搜索引擎未盡到“明知或者應知違法而不予制止”的責任,依法對其做出罰款或其他監(jiān)管措施。
為客戶提供引流服務并收取費用本是搜索引擎的基本商業(yè)模式,但這個模式異化后成了行業(yè)一大痼疾。過去一些搜索巨頭大搞競價排名謀利、為莆田系醫(yī)院引流的做法曾引起巨大爭議,此次“2 億廣告費事件”再次揭開了行業(yè)灰色內幕的一角?;ヂ?lián)網詐騙輕則損失錢財,重則喪失性命,其危害不可謂不大。
搜索引擎逐利無可厚非,但絕不能為了“碎銀幾兩”甘愿淪為詐騙分子的幫兇,喪失基本的社會責任?!凹夹g中立”也不能作為擋箭牌來用,為詐騙分子做幫兇,為虎作倀的行為無論在線下還是線上都是不可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