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芳 閆國英 彭章曠
(1.包鋼集團礦山研究院;2.包頭稀土研究院)
白云鄂博超大型鈮鐵稀土礦床同時含有螢石、硫、磷、鉀、鈧、釷等多種具有很大經(jīng)濟價值的元素和礦物,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新礦物種類最多的礦區(qū)之一。在丁道衡發(fā)現(xiàn)白云鄂博后,國內(nèi)外很多專家也相繼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3]。螢石作為我國戰(zhàn)略性非金屬礦產(chǎn),具有重要利用價值或潛在利用價值,在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我國的螢石資源從優(yōu)勢礦產(chǎn)逐步轉(zhuǎn)變?yōu)榫o缺礦產(chǎn)[4-6]。條帶型礦石也稱螢石型礦石,是白云鄂博礦區(qū)內(nèi)螢石含量最高的一類礦石,因此,了解條帶型礦石的礦石礦相學以及工藝礦物學特征,對螢石后續(xù)的選礦利用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白云鄂博礦床主要賦存在寬溝背斜之南翼編號為H8的白云巖與編號為H9的板巖過渡帶中,向斜的軸部由H9 板巖組成[7]。H9 地層即賦礦白云巖上覆地層,主要為一套由硅質(zhì)板巖、云母片巖、石英巖組成的地層。該套地層發(fā)育強烈的微斜長石化、金云母化、霓長巖化、碳酸鹽化,稀土礦化較弱,局部稀土品位1%~2%。
白云鄂博礦床主要由主礦、東礦、西礦3 個礦段組成,高磁和東介勒格勒分別為主、東礦南側(cè)白云巖中產(chǎn)出的小規(guī)模礦體(圖1)[8]。對于輕稀土而言,整個白云礦區(qū)的巖層都是稀土礦體;而對于鐵礦物來說,則可以根據(jù)邊際品位的圈定來劃分整個白云礦區(qū)域,目前可分為主礦區(qū)、東礦區(qū)、西礦區(qū)以及東介勒格勒等鐵礦區(qū)。西礦體下部通過向斜軸部互相連為一體。主、東礦主要賦存于厚層狀白云巖中。賦礦白云巖(又稱H8 白云巖)是由鐵、稀土、鈮等主要成礦元素組成的賦礦巖石,整體上以塊狀構(gòu)造、粒狀變晶結(jié)構(gòu)為主,是以白云石為主的碳酸巖。
白云鄂博超大型鐵礦床是鐵、鈮、稀土等經(jīng)濟價值元素的綜合性礦床,可根據(jù)礦石內(nèi)所含主要元素鐵、鈮、稀土等的分布情況及共生礦物組合、礦石分布的廣泛程度細劃分為條帶狀螢石型鈮稀土鐵礦石、白云石型鈮稀土鐵礦石、霓石型鈮稀土鐵礦石、鈉閃石型鈮稀土鐵礦石、云母閃石型鈮稀土鐵礦石、塊狀鐵礦石等。
由于白云鄂博礦成礦條件極其復雜,導致礦體部位形成不同的元素、礦物組合乃至礦石類型。螢石型礦石位于塊狀富鐵礦石的下部(圖2)[8],再往上為霓石型鐵礦石,下鄰白云石型鐵礦石。在上盤部位出露很少,主要分布于主東礦下盤部位。該礦石下部與白云石型鐵礦石相鄰,上部和塊狀鐵礦石接觸。在東礦的螢石型礦石中夾有霓石型礦石。
條帶型礦石主要取自于東礦下盤部位,下鄰白云石型礦石,上接塊狀鐵礦石。條帶狀礦石也稱螢石型礦石,主要特征是礦石內(nèi)部有大量的螢石礦化,以條帶狀構(gòu)造為主要特征,有寬的條帶狀和窄的條帶狀,白色條帶主要礦物為白云石,紫色條帶主要礦物則為螢石(圖3)。
將所取礦樣分2 份進行測試分析,一份磨制薄片,進行顯微鏡下巖相學觀察鑒定;另一份在制樣粉碎機內(nèi)磨碎至約0.074 mm進行工藝礦物學分析。
螢石多為不規(guī)則粒狀,大小一般為0.03~5.00 mm,細脈中達1~3 mm,多數(shù)呈他形,這反映到其形成條件上往往是因為含氟熱液的后期性。在含氟熱液上涌的過程中,由于圍巖溫度低而急速冷卻,導致其中的螢石來不及結(jié)晶而形成大面積呈他形甚至脈狀出露。
顯微鏡下觀察礦石呈粒狀結(jié)構(gòu)(圖4),螢石、赤鐵礦、氟碳鈰礦彼此相間分布,并沿某一方向定向排列構(gòu)成條帶狀,條帶寬0.05~1.50 mm。螢石呈不規(guī)則粒狀集合體形式分布,顆粒大小不均勻,粒徑為0.05~0.50 mm。氟碳鈰礦以微細粒集合體形式沿某一方向定向分布,顆粒細小,粒徑一般0.01~0.02 mm。赤鐵礦以半自形細粒狀或粒狀集合體形式定向分布形成條帶,粒徑一般為0.03~0.20 mm。礦石中礦物主要為螢石、氟碳鈰礦、獨居石、赤鐵礦、白云石等。
對樣品進行化學元素分析,結(jié)果見表1。
由表1 可知,條帶型礦石中的主要氧化物是CaO和MgO,且不同樣品中CaO 和MgO 含量差異較大,CaO 含量在9.6%~41.3%;F 元素在白云鄂博礦床中主要以螢石和稀土礦物氟碳鈰礦形式存在,F(xiàn) 含量在7.49%~28.95%;Na2O 除樣品1-4 可達1.9% 外,其余均較低,說明該類型礦石的鈉交代作用較弱。
選擇適當?shù)臉悠?,在密封式制樣粉碎機內(nèi)粉碎至0.074 mm左右,在SCOPA1蔡司顯微鏡下進行礦物組成分析(圖5),分析結(jié)果見表2。
由表2可知,條帶型礦石中的螢石礦物整體含量較高,有的可達59.03%,在螢石型礦石中,鐵礦物也具有較高的含量,在樣品1-4 中鐵含量高達79.80%,硅酸巖和石英較少;另外,稀土礦物主要以氟碳鈰礦和獨居石為主,在條帶型礦石中分布均勻,含量高達9.28%,含量少的不到0.10%;其他礦物主要是一些顯微鏡難以鑒別的礦物,主要是某些稀土礦物和鈮礦物。
?
(1)螢石是礦區(qū)內(nèi)廣泛分布的一類礦石,其中條帶型礦石內(nèi)含螢石最高,因此條帶型礦石也稱為螢石型礦石。
?
(2)螢石多為不規(guī)則粒狀,大小一般為0.03~5.00 mm,細脈中大小達1~3 mm,多數(shù)呈他形,且多以伴生形式存在。
(3)條帶型礦石中條帶主要為螢石、白云石,鐵礦物以不規(guī)則粒狀散布于白云石條帶中,粒徑一般為0.03~0.20 mm構(gòu)成細脈狀條帶。氟碳鈰礦以微細粒集合體形式沿某一方向定向分布,顆粒細小,粒徑一般為0.01~0.02 mm。礦石中礦物主要為螢石、氟碳鈰礦、獨居石、赤鐵礦、白云石等。
(4)條帶型礦石中的主要氧化物是CaO 和MgO,且不同樣品中CaO和MgO含量差異較大,CaO含量在9.6%~41.3%。F元素在白云鄂博礦床中主要以螢石和稀土礦物氟碳鈰礦形式存在,F(xiàn) 含量為7.49%~28.95%。1-4 樣品Na2O 含量可達1.9% 外,其余樣品Na2O 含量均較低,說明該類型礦石的鈉交代作用較弱。
(5)礦石中的螢石礦物整體含量較高,有的可達59%,同時鐵礦物也具有較高的含量,多數(shù)樣品中鐵含量可高達79.80%。稀土礦物主要以氟碳鈰礦和獨居石為主,在條帶型礦石中分布均勻,稀土礦物含量高達9.28%,含量少的不到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