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蘇娜,劉可欣,陳 宏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外二乳腺科,北京,100078)
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GLM)是乳腺的非干酪樣壞死局限于乳腺小葉的肉芽腫性病變,多以乳腺小葉為中心,以乳房腫塊、皮膚潰瘍、局部疼痛、腫脹為主要表現,病情嚴重可導致竇道形成、膿腫破潰,久治不愈。由于GLM具有較高復發(fā)率,且病程長,反復膿腫破潰及竇道形成會對女性生理及心理造成極大影響,其危害性不亞于乳腺惡性腫瘤[1-2]。目前GLM病因及致病機制不明,整體治療反饋不佳,容易造成炎癥遺留,進而導致二次復發(fā)需要再次治療,且再次治療時若處理不當易導致乳腺外部變形、降低乳腺外部美觀度,因此只能選擇手術將其切除[3]。術后疼痛不僅可導致患者的緊張、恐懼、焦慮情緒,而且影響手術的效果及術后康復[4]。因此合理、有效的鎮(zhèn)痛可減輕或防止疼痛對身體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的不利影響,促進康復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6]。耳穴貼壓法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刺激相應的穴位可調整臟腑的功能,達到緩解疼痛癥狀、促進疾病康復的目的。本研究通過對GLM根治術患者行耳穴貼壓的方法,觀察其在改善術后疼痛程度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醫(yī)院乳腺科收治的60例GLM患者,均在全麻下行GLM根治術。診斷標準:病例診斷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中的GLM中醫(yī)診療方案。納入標準:①施行GLM根治術;②同意接受耳穴貼壓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意識清楚,能表達自我感受和認知。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者;②伴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③伴有惡性腫瘤者;④認知功能障礙者;⑤皮膚過敏者;⑥術后使用鎮(zhèn)痛泵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組30例,年齡27~44歲;對照組年齡26~45歲。兩組一般資料表,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GLM術后護理方案。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耳穴貼壓中醫(yī)護理特色技術。耳穴貼壓操作方法:①耳廓清潔:用75%酒精去除灰塵、油脂、分泌物、脫屑等。②耳廓按摩:利用酒精的濕度和光滑度進行全耳按摩,刺激相關耳穴,激發(fā)經氣,疏通經絡,調氣補血,使耳廓充血發(fā)熱,以便于耳穴貼壓。第一步,耳前按摩5次,耳后按摩5次;第二步,循環(huán)大周天(從耳垂1區(qū)沿著耳輪到耳屏,按摩1圈)10次;第三步,循環(huán)小周天(從皮質下沿著對耳輪到角窩上,按摩1圈)10次;第四步,耳甲內五臟,心肺脾肝腎的按摩10次;第五步,耳背降壓溝、耳尖及耳輪結節(jié)的按摩10次,以局部微紅微熱為宜。③耳穴貼壓:手持探棒探查耳穴敏感點,詢問患者有無熱、麻、脹、痛感,確定貼壓部位。選取胸、乳腺、肝、腎上腺、腦垂體、神門、交感。用蘸有75%酒精的棉簽自上而下、由內到外、從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膚。選用質硬且表面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萊菔子等丸狀物粘附在0.7 cm×0.7 cm大小的膠布中央,用止血鉗或鑷子夾住貼敷于選好耳的部位上,并給予適當按壓(揉),使患者有熱、麻、脹、痛感覺,即“得氣”。觀察患者局部皮膚情況,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④操作時間:患者術后回病房的30 min內進行耳穴貼壓,為盡快達到止痛效果,術后2 h內每隔15 min重復按壓,每穴每次按壓1 min,之后每隔6 h按壓1次。
采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RS)評估術后疼痛程度。用數字“0”—“10”分別表示不同的疼痛強度并計分,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10分表示劇痛。由當班護士評估記錄患者術后6 h、24 h、48 h的NRS評分[8]。
根據臨床癥狀和NRS減少程度評價療效,治療后的緩解程度分為4級:①完全緩解:完全無疼痛,疼痛數字評分減少到0分;②明顯緩解:疼痛明顯減輕,或雖有疼痛但不影響睡眠和正常生活,疼痛數字評分減少1/2~3/4;③輕度緩解:疼痛減輕,但仍有明顯疼痛,影響睡眠,疼痛數字評分減少小于1/2;④無效:治療后疼痛無變化,疼痛數字評分無減少[9-10]。有效率=(完全緩解+明顯緩解)/總例數×100.00%。
所有研究對象均無退出,治療組患者未出現不良反應。術后6 h,兩組疼痛有效緩解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4 h,疼痛有效緩解率治療組為83.33%(25/30),高于對照組的53.33%(16/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48 h,疼痛有效緩解率治療組為93.33%(28/30),高于對照組的73.33%(22/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術后24 h及48 h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明顯改善,且治療組疼痛緩解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干預效果比較[n(%)]
GLM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發(fā)展中國家約占乳腺良性疾病10.5%[11],在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手段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針對術后疼痛患者,臨床上常采用藥物進行鎮(zhèn)痛治療,然而止痛藥常會出現胃腸道反應、藥物依賴性等不良反應。耳穴埋豆治療法作為中醫(yī)特色治療方法,其通過疏通經絡,調理氣血,以達到止血、鎮(zhèn)痛、消炎、解痙,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軟組織痙攣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12],術后局部組織受到手術的刺激和損傷,軟組織和神經產生水腫或炎性反應通過對特定部位的耳穴進行間斷刺激,從神經末梢傳導到大腦皮層的相應區(qū),使大腦興奮和抑制而達到鎮(zhèn)痛的效果。何志群等[13]研究結果也同樣證明耳穴壓豆后可使局部壓力感受器轉化為神經沖動,形成的酸麻脹痛的感覺,如這些感覺的刺激強度超過一般感覺閾值時就會使痛覺降低或消失,而且壓穴越準,止痛效果越佳,與麻醉鎮(zhèn)痛的方式相比較,耳穴埋豆還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有效、無不良反應的優(yōu)點。本研究根據肉芽腫術后疼痛的機理、中醫(yī)臟腑及經絡辨證的原理、耳穴作用特點選取穴位。選取乳腺、胸,為相應部位取穴,以致“氣至病所”,從而達到“氣至病除”。肝穴主要是調節(jié)沖任二脈、解郁理氣、化痰消堅,并且足厥陰肝經,經乳房分布脅肋部,根據經絡功能“經絡說過,主治所在”,因此取肝穴。內分泌及腦垂體能夠調節(jié)內分泌功能,改善周身情況。腎上腺穴,具有調節(jié)腎上腺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功能,有消炎止痛的效果。神門穴為止痛要穴,具有安神鎮(zhèn)痛的作用,交感穴具有調節(jié)植物神經功能,故選神門穴、交感穴,用于解痙、鎮(zhèn)痛。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4 h和48 h,疼痛有效緩解率治療組均高于對照組。相關研究[14-15]也表明,神門、交感等穴位,能調節(jié)人體機能,有助于提高疼痛閾值。對于乳腺疼痛的治療,耳穴貼壓療法成本低,見效快,操作方便,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可直接看到耳穴貼壓的療效[16]。陳月峰等[12]對48例骨科手術后患者記錄6、12、18、24、36、48、60、72 h的NRS評分,得出結論耳穴埋豆能明顯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其療效較為滿意。另有研究[17]表明,耳穴貼壓療法術后鎮(zhèn)痛起效快、維持時間長、效果可靠。竇金杰等[18]運用耳穴貼壓聯合手指操治療1例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后疼痛的患者,能減輕術側肢體疼痛感,緩解肢體腫脹麻木程度,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患者舒適度高。因此在緩解術后疼痛方面,還應不斷探索耳穴貼壓聯合其他中醫(yī)護理技術來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對GLM術后患者進行耳穴貼壓干預,能有效緩解術后疼痛效,且耳穴貼壓因其有效性、安全性、經濟性和可操作性等優(yōu)勢,值得借鑒。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