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政 孔繁銘 李 艷 覃志海 張華政 單玉燕
(南寧市動物園,南寧,530003)
東北虎(Pantheratigrisaltaica)又名西伯利亞虎,在各亞種中體型最大,野生較大個體體重可達320 kg,飼養(yǎng)條件下雄虎體重約175 kg,雌虎體重約125 kg。東北虎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shù)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1]。東北虎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保護物種[3],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和朝鮮北部。以往東北虎日常飼養(yǎng)和醫(yī)療檢查中的串籠、采血、肌內注射、修剪指甲和口腔檢查等事項,通常需要保定或麻醉,極易對東北虎造成應激和后遺癥[4-6]。正強化行為訓練是通過合理運用指令和正向獎勵培養(yǎng)出動物的期望行為,讓動物在自然平靜的狀態(tài)下完成訓練目標的方法[7-8],這既減少了對動物產生的應激傷害,也可以提高綜合福利[9]。在各地動物園開展的正強化行為訓練表明,在不進行麻醉和保定的情況下,動物可以配合訓練員完成稱重、肌注、口腔檢查、采血和串籠等活動[6,10-12],正強化行為訓練正成為現(xiàn)代動物園日常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南寧市動物園從2020年10月開始對1只東北虎進行正強化行為訓練,至2021年11月,該虎能配合訓練員的指令和手勢,完成定位、口腔檢查、前爪檢查、尾部抽血和串籠的訓練項目,現(xiàn)將訓練過程總結如下。
東北虎呼名輝輝,雄性,2005年自繁于南寧市動物園,后進行人工育幼。左前掌曾被畸形的指甲刺傷,已做手術處理。
以南寧市動物園的運動場作為訓練場,場地長、寬均為5.0 m,高2.5 m,三面為鐵網(wǎng),一面為水泥墻,水泥地面。運動場的鐵門改造出3個長15 cm、寬10 cm的投喂口,方便訓練員操作。3個投喂口位置分別對應東北虎臥、坐和站立時頭部的高度,能讓其保持定位姿勢取食,投喂食物時需用夾子。為確保安全,投喂口只在訓練時打開。東北虎臥姿定位時,在尾部側面的鐵網(wǎng)處設有長20 cm、寬10 cm的小口,用于取尾訓練;站立定位時,在前腳高度位置焊接有寬15 cm的鐵架,供其搭腳借力。
訓練器材包括響片、目標棒、料桶、長夾子、猛獸壓縮籠、長鐵鉤、碘伏、一次性注射器、長竹枝、壓脈帶、電動剃毛刀和酒精棉球等,獎勵物為3 cm×3 cm×3 cm的豬肉塊。
東北虎機警、敏感,要求訓練員有較高的安全意識。該虎的訓練員為本崗飼養(yǎng)員,主訓1人,副訓1人,協(xié)助和脫敏2或3人,獸醫(yī)1或2人。主訓和副訓對訓練內容進行操作,協(xié)助人員配合操作,獸醫(yī)對檢查部位評估和抽血。以上人員長期固定并經(jīng)常參與訓練,保持東北虎的信任感和對訓練流程的熟悉度。
訓練時間為10:30和16:30,10 min/次。東北虎注意力和耐心會隨時間的增加而降低,把握合適的訓練時長能確保其以最佳狀態(tài)參與,從而提高訓練效率。
東北虎能配合訓練員的指令和手勢完成臥、坐和站立定位;能配合口腔檢查、前爪檢查及消毒、尾部抽血和串籠;訓練過程中能保持安靜、專注和主動。
利用響片建橋。呼喚名字,當東北虎注視訓練員時,按下響片,及時給予食物作為獎勵,建立響片和食物的條件反射。橋接成功的標志為:聽到呼喚后,東北虎注意力轉移至訓練員,進入安靜狀態(tài),明白響片代表正確和獎勵,對響片和投喂有期待感。在之后的訓練中,按下響片的時間間隔不固定,避免東北虎產生對響片時間的刻板行為,由訓練員控制訓練節(jié)奏。
目標是東北虎聽從指令,能以臥、坐和站立等的姿勢維持一定時間。前期訓練員用食物引誘東北虎做出臥、坐和站立的姿勢,同時配合手勢和響片作為標記,并給予獎勵。后期先發(fā)出指令和手勢,待東北虎做出相應動作后,再給予獎勵。定位訓練前期投喂的頻率較低,當東北虎即將出現(xiàn)煩躁情緒時再提高投喂頻率,安撫情緒的同時延長定位時間。每次取得進步,可一次性給予較多食物,作為特殊獎勵,鼓勵往正確方向發(fā)展。延長定位時間需循序漸進,訓練員要時刻注意東北虎的反應,靈活操作。經(jīng)過定位訓練,東北虎會有安靜、期待和配合的表現(xiàn),隨著指令而行動,未接到新指令,能維持姿勢等待響片和獎勵,注意力集中,眼神注視訓練員。定位訓練能培養(yǎng)動物的配合意識,也是后期訓練的基礎,可提高訓練效率。
對東北虎進行坐姿定位,用食物引誘張嘴,及時按下響片,適應張嘴訓練后,把手勢放在食物前方,傳達手勢指令(圖1)。后期先發(fā)出手勢和指令,東北虎張嘴后再按下響片給予獎勵。訓練時長不固定,以響片作為結束標志,避免產生刻板行為,每取得進步需給予較多獎勵。訓練前期與響片配合不及時,東北虎產生了情緒,出現(xiàn)啃咬欄桿的不期望行為。經(jīng)過調整方案,在咬欄桿前按下響片給予獎勵,若仍存在不期望行為,則用指令和手勢制止,并停止獎勵,最終不期望行為得以糾正。訓練張嘴狀態(tài)需保持一定時間,以便訓練員和獸醫(yī)對口腔及牙齒進行檢查。
圖1 張嘴訓練
東北虎左前掌墊曾被刺傷,需訓練保持站姿定位配合訓練員和獸醫(yī)檢查和消毒。東北虎2只前爪趴在離地1.6 m的鐵架上,前爪處于較高位置有助于訓練員和獸醫(yī)觀察和操作。爪前方的欄桿有縫隙,寬度3 cm,爪不能伸出,以確保訓練員和獸醫(yī)安全。訓練需讓東北虎保持站姿定位3 min以上。訓練前期,當東北虎站姿定位采食時,注意力放在食物上,協(xié)助人員從旁邊用竹枝輕觸前爪或用注射器輕輕噴射碘伏,讓其適應異物接觸,訓練員觀察東北虎沒有抵觸情緒和收腳行為,按下響片,給予獎勵(圖2)。若有異常反應,立即指令制止,停止獎勵,重新引導東北虎將前爪放于正確位置。在后期訓練中先接觸前爪,沒有異常反應再按下響片。
圖2 前爪訓練
東北虎面對訓練員,在訓練場一側臥姿定位,尾部處于側面鐵網(wǎng)開口處。協(xié)助人員從側面用長竹枝依次輕掃東北虎的肩膀、背部、腰部,直至尾部,進行脫敏訓練。訓練過程中,東北虎局部皮膚抖動、停止采食、低吼和回頭觀察等,協(xié)助人員暫停動作,呼喚名字,同時加快投喂頻率,轉移其注意力,減輕應激。當東北虎重新將注意力轉移至訓練員時,可繼續(xù)脫敏訓練。用鐵鉤輕觸東北虎尾巴時,會有甩動現(xiàn)象,當尾巴停留在鐵網(wǎng)開口處,及時按下響片給予獎勵,增加尾巴貼近鐵網(wǎng)開口的次數(shù)。當尾巴習慣放于鐵網(wǎng)開口處后,協(xié)助人員鉤取尾巴,帶出開口輕輕撫摸,同時訓練員配合按下響片給予大量獎勵(圖3)。取尾訓練穩(wěn)定后,再進行壓脈帶綁定、剃毛、酒精涂抹和針刺等訓練,訓練刺激由輕到重,逐步提高適應力。在前幾次抽血實操時,搭配經(jīng)驗豐富的獸醫(yī),盡量快速、準確地完成操作,增強訓練員的信心,減少東北虎的抵觸情緒。
圖3 取尾訓練
傳統(tǒng)的動物串籠一般采用驅趕、食物引誘和麻醉等方法,讓動物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串籠訓練的困難在于動物對壓縮籠存在恐懼心理,前期首先要進行脫敏訓練。把壓縮籠固定在2個運動場中間的推拉門處,打開兩側門,讓東北虎能自由穿過壓縮籠往返于2個運動場,不關閉籠門。脫敏訓練中東北虎表現(xiàn)出謹慎、徘徊等現(xiàn)象,可將食物放于籠門處,訓練員回避,東北虎保持極高警惕,但也會試探性少量采食。隨著東北虎的適應,將食物逐漸往壓縮籠深處放置,直至另一個運動場中,利用食物引誘,完成壓縮籠的脫敏訓練。脫敏期約1個月,無論訓練員將食物放于哪個運動場,東北虎均能輕松穿越壓縮籠采食,偶爾能提前進入壓縮籠等待投喂。脫敏成功后,關閉壓縮籠一側門,并在籠內投喂,讓東北虎進入一側封閉的壓縮籠內采食(圖4)。在訓練的最后階段,待東北虎進入壓縮籠后,訓練員在前方投喂,協(xié)助人員輕關壓縮籠的最后一側籠門。關閉過程中,東北虎若有不安情緒,協(xié)助人員要暫停動作,訓練員加快食物的投喂頻率,若仍無好轉,立即暫停訓練,打開籠門,讓其退出,避免再次產生恐懼情緒。訓練成功的標志是兩側籠門關閉,東北虎仍能在籠內安靜采食。
圖4 串籠訓練
經(jīng)過訓練,東北虎能完成多個訓練目標,訓練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已采取相應措施解決(表1)。
表1 東北虎正強化訓練成果
續(xù)表1
通過文字、照片和視頻記錄每日訓練的計劃、完成度、表現(xiàn)、遇到的問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等,有助于訓練員找出存在的問題,為下次訓練和調整計劃提供參考。
在制定和調整計劃時應考慮一些干擾因素,如年齡、性格、習性、天氣、節(jié)假日游客量、周圍施工、飼料、傷病史、手勢和指令不統(tǒng)一及同籠動物的干擾等,減少對訓練效率的影響。
老舊籠舍建造時并未考慮訓練的需要,可以根據(jù)訓練項目適當?shù)馗脑欤园踩头奖銥橹?。本案例中主要考慮的是訓練時各開口和設施的設置,即東北虎坐姿定位時頭部的開口,站姿定位時前爪處的鐵架和開口,臥姿定位時取尾處的開口。操作口不宜過大,防止東北虎傷人。
無論對何種動物進行訓練,都應該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訓練員須時刻集中注意力,杜絕違規(guī)操作,猛獸需2人以上協(xié)同訓練,如有煩躁、嘶吼和攻擊等異常行為出現(xiàn),應立即暫停訓練。為了保持訓練的高效率和高配合度,需注意減少不期望行為,讓其意識到不期望行為是沒有獎勵和不被允許的,只有保持配合和注意力集中時,才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