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丹,郭劉備
(河南省老干部康復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3)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出血是引發(fā)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療多用他汀類和硝酸酯類藥物,可有效緩解心絞痛,但長時間服用不良反應較多。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提取丹參中的丹參素、川芎中的川芎嗪,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改善微循環(huán)等良好作用[1]。本研究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輔治不穩(wěn)定心絞痛療效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66~83歲,平均(73.4±5.61)歲;病程1~11年,平均(5.35±1.91)年;冠狀動脈積分為(76.7±6.5)分;體質(zhì)量指數(shù)為(27.3±3.4)kg/cm2。對照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67~83歲,平均(73.5±5.63)歲;病程1~12年,平均(5.34±1.89)年;冠狀動脈積分為(76.4±6.3)分;體質(zhì)量指數(shù)為(27.2±3.3)kg/cm2。兩組性別、年齡、病程、體質(zhì)量指數(shù)及冠狀動脈積分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內(nèi)科學》2013年版中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2]。①NYHA心功能分級為II~III級,冠狀動脈造影可見至少一處狹窄程度≥75%;②典型心絞痛癥狀分級為II~IV級;③有典型缺血性心電圖表現(xiàn),即T波倒置≥0.2mV或一過性/新發(fā)ST段壓低≥0.1mV。
遲恒將“擬發(fā)”的陵礦尾砂危庫治理工程的采訪調(diào)查報道發(fā)給陵礦辦事處,標題是“不筑銅堤鐵壩,難保萬世巍然”,對方表示,需認真核實后回復。
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冠心病心絞痛主要證型的辨證診斷標準》心血瘀阻證[3]。表現(xiàn)為心悸不寧、氣短喘促、胸悶、心胸疼痛如針刺感、疼痛放射至肩背及手臂內(nèi)側(cè),夜間加重,甚者心痛徹背,舌苔薄白或白膩,舌質(zhì)紫暗,脈弦澀。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
排除標準:①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血液、免疫系統(tǒng)疾??;②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擴張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③合并惡性腫瘤;④對試驗使用藥物有禁忌癥或過敏史;⑤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異常,不能配合。
兩組均在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餐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鈣膠囊(天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984)1天1次,每次40mg,7天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觀察組加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吉林四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2026448),將10mL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加入250mL生理鹽水中靜滴,1天1次,7天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用濟南高瓊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邦健心電圖機,以Morris法計算出PtfV1值,公式為當V1導聯(lián)P波為正負雙向時,PtfV1值=終末負性P波振幅(mm)×時間(s)。
參考《中醫(yī)心病之心絞痛診斷與療效標準》[5],采用4級評分,主證為胸痛、胸悶按0~6分,次證為心悸、氣短喘促按0~3分,計算總分,得分越高表示中醫(yī)證候越嚴重。
Unlike its other surgical counterparts,cardiac surgery was a relatively unknown subspecialty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In 1881 at the Vienna Medical Society,Theodore Billroth once proclaimed.
所謂的鋰電池組均衡控制策略主要是對電池組進行充電、放電和待機三種方式進行平衡[13],均衡控制的工作流程一般是:首先對電池組的工作狀態(tài)進行識別,也就是對電池組是處于充電、放電、擱置三種狀態(tài)的判斷;通過電池組的SOC算法計算單個電池的剩余能量,從而判斷整體電池組的能量差是否處于均衡狀態(tài),未達到均衡指標則無需進行均衡控制,達到均衡指標則按照控制策略進行均衡控制,控制過程中要對電池狀態(tài)進行實時監(jiān)控,一旦均衡指標降低到控制范圍外即停止均衡控制,相對應的均衡控制策略如圖1和2所示。
為了盡快還債,自買車之日起,他一日三餐都啃饅頭,吃泡面,長期營養(yǎng)不良,加之過度勞累,他患上了貧血病。2009年4月的一天,他昏倒在了辦公室里。終于,在勞動節(jié)前,他還清了5萬元的外債,還略有節(jié)余。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顯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率大于等于80%,臨床癥狀明顯緩解,心電圖指標恢復正?;蚧菊?。有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率為50%~79%,臨床癥狀及心電圖指標有所改善。無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率低于50%,臨床癥狀及心電圖指標未見明顯變化甚至加重。
納入標準:①符合不穩(wěn)定心絞痛的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年齡≥65歲;③CCS分級為II~III級[4];④心絞痛發(fā)作頻率≥5次/周,每次發(fā)作持續(xù)時間≥3min;⑤經(jīng)冠狀動脈CT、超聲造影和(或)運動平板試驗診斷為冠心病,且服藥治療超過6個月癥狀仍控制不理想;⑥生命體征平穩(wěn);⑦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胸痛 胸悶 心悸 氣短喘促 總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4.76±1.21 2.33±0.79*4.91±1.04 2.05±0.66*2.25±0.76 0.93±0.46*2.36±0.84 0.89±0.44*14.28±3.82 6.20±2.33*對照組 40 4.74±1.19 3.45±0.94*4.89±1.08 3.71±0.86*2.21±0.73 1.59±0.66*2.33±0.79 1.44±0.64*14.17±3.76 10.19±3.11*t 0.075 5.769 0.084 9.685 0.240 5.189 0.165 4.479 0.130 6.494 P 0.941 0.000 0.933 0.000 0.811 0.000 0.870 0.000 0.897 0.000
兩組治療前后心電圖和心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
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中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電圖和心功能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電圖和心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PtfV1值(-mm·s) CI(L/m2) EF(%) E/A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0.032±0.006 -0.027±0.004* 1.88±0.29 2.03±0.04*68.85±14.56 74.88±10.19* 1.04±0.36 0.90±0.22*對照組 40 -0.033±0.007 -0.030±0.005* 1.86±0.28 1.91±0.16 68.87±14.60 69.64±10.33 1.05±0.38 1.02±0.28 t 0.686 2.963 0.314 4.602 0.006 2.294 0.121 2.131 P 0.495 0.004 0.755 0.000 0.995 0.025 0.904 0.036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代謝指標比較見表3。
用邁瑞DC-N2S全數(shù)字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定心臟指數(shù)(CI)、射血分數(shù)(EF)、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計算出E峰與A峰比值(E/A)。
用SPSS22.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代謝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代謝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TC TG LDL-C HD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6.08±0.68 3.71±0.46* 2.52±0.51 1.59±0.53* 4.19±1.04 2.71±0.80* 1.12±0.33 1.36±0.31*對照組 40 6.07±0.65 4.66±0.52* 2.53±0.53 1.83±0.52* 4.18±1.02 3.44±0.94* 1.11±0.32 1.20±0.36 t 0.067 8.654 0.086 2.044 0.043 3.740 0.138 2.130 P 0.947 0.000 0.932 0.044 0.966 0.000 0.891 0.036
兩組治療2周后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2周后療效比較 例(%)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屬中醫(yī)“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疇。病位在脈絡(luò),為病邪久滯,阻塞脈絡(luò)所致。葉天士認為“血絡(luò)之中,必有瘀凝,故致病氣纏綿不去”,久病傷及經(jīng)氣,日漸入血,內(nèi)生瘀阻,氣血不行,脈絡(luò)不利,進而進展為生濁、出血,為心血管疾病發(fā)病及發(fā)展的過程[7]。治療應以活血通脈,益氣補血,化瘀止痛為法。
常見的有監(jiān)督機器學習分類算法有KNN、SVM、決策樹、隨機森林、樸素貝葉斯等方法。針對相同的數(shù)據(jù)集,每種分類方法擁有不同的準確性性能。本文采用LS分類器、SVM分類器、KNN分類器、LDC 4種常見分類算法進行對比驗證,對比各自分類器的識別準確性,從中尋找出識別率最高的分類算法用于基于腳步慣性傳感數(shù)據(jù)的人員運動速度識別。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后往往會進一步引發(fā)喘息行支氣管炎,這已成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之一[1]。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起初為干咳,而后有痰,嬰幼兒全身癥狀較重,通常伴有發(fā)熱,多見于伴有過敏史的3歲以下嬰幼兒;此外,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往往伴有呼氣性呼吸困難等類似哮喘的癥狀,肺部叩診呈鼓音,聽診雙肺滿布哮鳴音及少量粗濕啰音[2]。本研究重點探索氧氣霧化吸入對于治療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的臨床效果,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丹參性寒、味苦,入心、肝、心包經(jīng),具有活血化瘀、養(yǎng)血止血的作用;川芎辛溫,即可行散,又可入血分,上行則能至巔頂,下行則能至血海,可行氣止痛、活血祛風[8]。
藥理研究表明[9],丹參素、丹參酮具有較強的擴張冠狀動脈,使心肌血流量增加,抗血栓形成和抗氧化,保護心肌,同時還可促受損組織細胞再生和修復,使心肌缺血、組織缺氧狀態(tài)得到改善,從而改善微循環(huán)。川芎嗪、川芎萘呋內(nèi)酯可刺激大腦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及脊髓反射中樞,起到促進血液循環(huán)、體液循環(huán)的作用;二者協(xié)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狀態(tài),顯著擴張冠狀動脈血管,同時使血小板聚集機制得到抑制,達到改善心肌缺血及微循環(huán),保護心肌的目的[10]。研究指出[10],川芎嗪可活血、降脂,有促進脂類代謝的作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血脂代謝異常,從而阻止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發(fā)生及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