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譽歡
(惠州市惠陽區(qū)婦幼保健院,廣東 惠州 516001)
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兒科常見的病癥,多為病毒性感染和細菌性感染,多發(fā)生于五歲以內,主要特征為咳嗽、咳痰、高熱等,以肺部濕啰音為主[1]。但目前尚無針對于兒童呼吸系統(tǒng)疾病藥物治療選擇上的處方相關標準。為明確用藥標準,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的標準,基于此,本研究選擇我院在2年內收治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兒作為研究樣本,研究患兒用藥的標準和形式,為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研究提供參考,詳細數據如下。
選擇我院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之間收治的兒童呼吸道疾病患兒150例,患兒年齡2個月~15歲,平均年齡為(6.54±1.38)歲?;純褐心行耘c女性的人數比為59/91。其中不足1歲患兒20例、1~3歲患31例;4~6歲患兒35例;7~12歲患兒38例;12歲以上患兒26例。
1.1.1 納入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兒經過有關醫(yī)師的診斷,確定患有呼吸道疾病;(2)所有患兒在治療半個月之內沒有使用過免疫抑制劑、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相關藥劑;(3)所有患兒沒有免疫缺陷的病史或者家族史;(4)所有患兒家屬知曉本次研究。
1.1.2 排除標準
(1)所有患兒伴有嚴重的心臟或者腎臟等疾病;(2)患兒家屬存在認知不清、溝通有障礙、精神類的疾病;(3)患兒的治療依從性比較低。
整理并且詳細記錄患兒病情與用藥情況,將其帶入Excel表格中將相關信息做好分類并將數據納入開始計算。數據計算用平均數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對于患兒在我院接受診療的用藥處方進行點評和分析,點評依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原則以及兒童肺炎管理指南等為準,并將所有中成藥處方要按照本院的治療以及處方點評細則問題,從全角度分析藥物使用合理性。
按照我院兒科的兒童處方以及年齡統(tǒng)計可見在未見明顯過敏癥以及藥物適應性不佳情況下,共計150例處方,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呼吸系統(tǒng)常用藥物處方比例
在本文研究中選取的150張臨床處方中,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36例(24.00%)、支氣管炎患兒36(24.00%)例、肺炎患兒30(20.00%)例、扁桃體炎患兒25(16.67%)例、急慢性咽炎患兒18(12.00%)例、皰疹性咽峽炎5(3.33%)例?;純涸谠\療中使用的藥品種類見表2所示。
表2 治療兒童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常用藥物
在本文研究中使用口服給藥比重較高,因此藥物使用合理性研究方向可稍傾向于此類藥物判斷評價,詳細情況見表3。
表3 患兒給藥途徑統(tǒng)計
門診兒科呼吸系統(tǒng)常用藥中抗病毒藥物使用較多,其中分為口服類抗病毒藥、聯合用抗病毒藥劑以及單用抗病毒藥針劑三種??诜共《舅幨褂锰幏綌倒灿?張(32.14%)。所耗費金額共計906.55元、處方所用總金額3027.89元、金額占比29.94%。單用抗病毒藥針劑藥使用處方數共計12張(42.86%)。所耗費金額共1294.02元、處方所用總金額3417.91元、金額占比37.86%。聯用抗病毒藥藥劑使用處方數共計7張(25.00%)。所耗費金額共計889.66元、處方所用總金額1378.46元、金額占比64.54%。
在本文研究中的數據分析中能夠看出,患兒處方不合理比重為12例,占全部處方比重的8%,詳細數據見表4。
表4 患兒處方合理性對比
隨著我國城市的不斷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進步與擴大,由此引發(fā)大氣污染,對成人與兒童的健康均有影響。但由于在兒童的身體狀況上,是具有獨特的脆弱性的,因此相對于成人相比,遭受到的大氣污染物的影響更大。因兒童時期中肺部處于一種生長發(fā)育的階段,而對于此時期的機體而言,其免疫系統(tǒng)尚未完全發(fā)育。而此時的兒童心智尚未成熟,因此每日相比成人來講,在戶外活動的時間更長,對自我的保護意識更差。盡早接觸大氣污染物容易改變肺功能,進而獲得了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敏感性和嚴重性的結果。在各種研究中均表明,在長期的慢性接觸大氣污染物后,會誘導兒童出現相關的氣道炎癥,一定程度上可以獲得損害肺功能的結果,并由此導致通氣功能和氣體交換功能下降,增加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生率,并且加重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經濟負擔。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兒的治療上,多以藥物治療為首要選擇的方法。但對于臨床醫(yī)生而言,在用藥上,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大多數藥品都是大年齡跨度用藥,而對于兒童專用的藥品較少,并且是可用于兒童的藥品適宜劑型少、規(guī)格少,兒科超說明書用藥現象普遍等。因此,兒科用藥一直是臨床關注的熱點。
為明確門診呼吸系統(tǒng)常用藥使用不合理情況,綜合臨床實際的現象發(fā)現,主要有適應證不適宜:如兒童咽喉呼吸道疾病發(fā)生多為淋巴、黏膜等處出現的慢性炎癥,主要治療原則為消除炎癥針對病因用清熱解毒類藥劑,同時也存在遴選藥物不合理、給藥方式選擇不合理、聯合藥物使用性質沖突或效果不理想現象。以上多原因皆為導致常用藥使用不合理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因此臨床人員不僅要熟知各類藥的作用,還要掌握配伍禁忌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在治療幼兒呼吸道系統(tǒng)疾病過程中,中成藥制劑是使用頻率較高的藥品種類,在當下兒童呼吸道疾病治療中的占比為62.00%,在本文研究150張?zhí)幏街惺褂昧?6類中藥制劑,其中兒童專用的中藥種類有11類,占比68.75%。但是其中也存在一部分并非兒童專用藥物的中藥制劑,例如,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金蓮花顆粒等,在兒童與成人用藥之間具有較大差異。根據在中醫(yī)學會中,對兒科相關疾病的研究與分析中發(fā)現,與成人相比,嬰幼兒的臟腑較嬌嫩,考慮與免疫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全有關,因此,對疾病的抵抗力是較差的,因此出現脾常不足的情況發(fā)生,導致此類患兒的運化力弱,因此,很容易因病邪入侵,而出現相關疾病。此外,考慮到兒童時期并未有足夠的思維與節(jié)制能力,因此發(fā)生飲食不節(jié)的情況較高,而對于兒童而言,發(fā)生六淫侵犯等相關問題,則都會增加兒童的相關疾病的發(fā)病風險。考慮到兒童時期是屬于一種較為特殊的群體,其對用藥的要求十分嚴格,任何不合理用藥問題,都可能給患兒產生不良后果。對此,在嬰幼兒中,在對其使用中成藥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患兒進行對癥治療,而且對于藥物的劑量、療程、頻次及是否需要聯合用藥,或者是有無重復用藥均有較為嚴格的要求。這就要求門診醫(yī)生,不能在開具處方過程中,因為臨床醫(yī)師對中醫(yī)辨證缺乏認識、忽視部分中成藥說明書的閱讀等,造成中成藥處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藥問題,進而對嬰幼兒中成藥的用藥效果與用藥安全性產生影響。這便要求醫(yī)生在使用這類藥品的過程中能夠強化用藥的科學和準確,避免出現兒童用藥后的不良現象[2-3]。
正確的用法用量是保證合理用藥的前提,在我國當下兒童診療的過程中一部分中成藥使用缺少必要的安全信息,與西藥相比也未能夠詳細規(guī)定藥物的使用說明、藥動力學研究數據等。通常要求藥品用法用量需要以藥品說明書規(guī)定的常規(guī)用法用量為主,對于特殊的超劑量用藥問題,需要有相關人員簽名。但是考慮到在中藥使用中存在大量病理學、毒理學盲區(qū),并且中藥長時間以來采用實驗用藥的形式,缺少對藥品自身的深入研究,在使用過程中影響兒童的安全性,且有超劑量用藥原因,但部分中成藥處方在用藥方面存在“遵醫(yī)囑”“自用”等模糊字眼,影響到兒科中成藥的精準用量[4-5]。成藥處方中還存在重復用藥、配伍禁忌、聯合用藥不適宜、超說明書用藥、無適應證用藥等問題。比如小兒清熱止咳口服液和小兒咳喘靈顆粒,兩種藥物藥理作用基本一致,聯合使用屬于重復用藥問題,此外,雙撲偽麻口服液和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在治療呼吸道感染中也屬于重復用藥。并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中顯示,在兒童中,使用中成藥診療出現不良反應現象明顯,一旦出現,則會造成患兒多個器官和系統(tǒng)功能失常和損壞現象。中成藥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上述的情況,還會影響到患兒的身心健康,其主要的原因是,中藥自身的成分較為復雜,制藥工藝較為復雜,其中有害成分與有益成分的分離工作并不理想[6-7]。
根據當下我國輔助用藥的標準,匹多莫德和脾氨肽口服凍干粉均屬于輔助用藥。輔助用藥說明書與常規(guī)用藥的說明書之間具有較大差異,其中記載的內容較為簡單,藥品適應證較廣、使用療程對照不清晰、與其他種類藥品之間的相互作用記錄不甚明確、藥品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標注不夠確切[8-9]。與此同時,兒童輔助用藥的標準與規(guī)范尚不明確,在臨床診療中缺少科學的評價標準,用藥過程中爭議不斷[10]。例如,布地奈德藥物與孟魯司特鈉聯合用藥,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
本研究顯示,在我院兒科呼吸系統(tǒng)診療中,中藥制劑類的藥物使用率較高,聯合用藥對患兒身體影響較大,尤其是針對年齡較小的患兒實施存在一定難度。在一部分炎癥患兒診療中,我院使用了大量抗菌藥物,對患兒的影響可見一斑。鑒于此,在兒科診療中應當強化用藥的科學性和穩(wěn)定性,提升醫(yī)院藥師和醫(yī)生的專業(yè)能力,加強處方干預能力,藥師和醫(yī)生應當建立合作的良好關系,降低兒童呼吸道疾病的診療風險,保障兒童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