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山東省陽谷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山東 陽谷 252300)
胃腸疾病患者每年的數(shù)量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而增多[1],對胃腸外科疾病施以手術治療的效果顯著,然而不能忽視圍手術期處理操作和手術所引發(fā)的應激反應的影響[2]。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是指在圍手術期對患者實施各種優(yōu)化措施,緩解其手術應激反應,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術后機體快速康復的指導理念[3]。在臨床中,胃腸外科手術比較常見[4]。為了使患者舒適度得以提高,康復進程得以加速,從而提高手術療效,需要護理人員明確了解快速外科康復護理的操作要點[5],主動發(fā)現(xiàn)與規(guī)避潛在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與預后的不良因素,促使患者術后快速恢復胃腸功能,從而幫助改善預后[6]。
有研究表明,在胃腸外科患者術后施以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能使治療效果得以提升,為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00例胃腸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100例試驗組和100例對照組,分別對其施以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胃腸功能恢復情況、不良情緒以及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以探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胃腸外科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效果較好,現(xiàn)將具體研究情況作如下匯總。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00例胃腸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試驗組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性女性患者比例為51∶49,年齡37~69歲,平均年齡(52.13±22.433)歲。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性女性患者比例為53∶47,年齡36~70歲,平均年齡(51.97±21.74)歲。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本研究的200例患者均是自愿參與本課題的檢查,患者及其家屬清楚課題的研究內(nèi)容,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課題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指導患者完成檢查,關注其生命體征,指導其飲食、服藥[7]。一是術前12 h禁食,術前8 h禁水;二是及時補充營養(yǎng),并在手術開始前一晚,進行腸道準備;三是遵醫(yī)囑,對留置胃管進行護理,對胃腸進行減壓。四是做好圍手術期的護理配合工作,并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五是手術結束,患者恢復排氣以后,護理人員對其飲食作指導。根據(jù)患者的意愿,指導其下床活動[8]。
1.2.2 試驗組 給予患者快速康復理念護理模式。主要護理內(nèi)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術前護理。保持病房安靜,詳細向患者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使其不良情緒如恐懼、緊張得以緩解[9];對患者的疾病予以評估,加強與患者的交流,關注其心理情況,通過與患者溝通來緩解其負性情緒,及時解答患者的疑惑,可為患者適時播放音樂,使其緊張焦慮等情緒得以舒緩;術前以流食為主,術前2 h禁飲,6 h禁食,縮短禁飲禁食時間,必要時給予支持療法,如補液等[10-13]。二是術中護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將血壓控制在100/70 mm Hg左右[14]。三是術后護理。從流食慢慢恢復到正常飲食,叮囑患者少食多餐,少食刺激性食物(生冷、辛辣)。盡快拔掉胃管,叮囑患者多喝水,多食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遵醫(yī)囑給予抗感染治療;通過輸液糾正患者酸堿失衡的狀態(tài);密切關注是否出現(xiàn)并發(fā)癥;指導患者做上肢被動活動,逐漸進行上肢主動訓練(伸舉等),鼓勵患者下床活動,慢慢增加其活動時間,以患者身體耐受度來控制每次的運動強度[15]。術后對患者的肺功能訓練(包括吹氣球訓練、咳嗽)進行指導,必要時給予吸氧、排痰治療,預防肺部感染[16]。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 康復效果分為好轉、有效、無效3種[17]。
1.3.2 對比兩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包括胃管留置時間、下床活動時間、進食時間、首次排氣時間。
1.3.3 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 選擇我院自制的焦慮自評表來評估患者的焦慮情緒,以及我院自制的抑郁自評表來評估患者的抑郁情緒。分值越高不良情緒的程度越重[18]。
1.3.4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本研究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有腸梗阻、吻合口瘺、感染[19]。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課題所涉及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選擇皮爾森相關分析法進行相關分析,P<0.05視為相關顯著。
2.1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 試驗組患者康復總有效率為94%(94/100),其中好轉46例,有效48例,對照組為75%、31例、44例(P<0.05,χ2=13.7813)。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治療結束后,試驗組患者的胃管留置時間、下床活動時間、進食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都明顯比對照組更短(P<0.05)。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2.3 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 從表3可以看出,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55.38±0.81)分、(57.18±1.47)分vs.(55.51±0.79)分、(56.81±1.71)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結束后,試驗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明顯比對照組更低(P<0.05)。
表3 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分,)
表3 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分,)
2.4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試驗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為2%,其中腸梗阻1例,吻合口瘺0例,感染1例,對照組為20%、8例、5例、7例(P<0.05,χ2=16.5475)。見表4。
表4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n(%)]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要求原則是以人為本,以遵守醫(yī)院規(guī)章制度為基礎,積極主動患者投入人文關懷,使患者的各項合理需求得以滿足[20]。有很多因素會使療效及預后的改善受到影響,比如疼痛會使患者出現(xiàn)負面情緒,有的可能會誘發(fā)其他基礎疾病,從而使機體蛋白的分泌和傷口愈合受到影響,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引發(fā)并發(fā)癥[21]。術后腸道功能恢復的前提是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及促使機體生理平衡,要求護理工作人員充分了解拔管指征,從而減少胃管置管引發(fā)的并發(fā)癥(腹痛腹瀉等),加快術后恢復,提高治療效果[22]。為了加速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從而減輕患者的治療費用,康復鍛煉、下床活動指導也是必須的[23]。在為患者制訂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計劃時,必須嚴格選取循證醫(yī)學依據(jù),科學調(diào)整術前護理措施中的禁食禁飲時間做好心理疏導、腸道準備等,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預防并發(fā)癥和減輕對術后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24]。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干預術后患者的運動、飲食指導,從而減少患者的抵觸感和不適感,確保護理方案的有效性和針對性[25]。
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時,通常建議患者在術前嚴格禁水禁食,常規(guī)留置胃管,手術結束后,患者的胃腸恢復功能以后,進行活動鍛煉以及進食進水[26]。但是快速康復理念以為,術前過度禁水和禁食會引起患者機體過度流失能量,從而使身體功能的恢復受到影響[27]。留置胃管時間過長,也有可能會發(fā)生感染現(xiàn)象,也并不利于術后康復鍛煉。過晚進食也會使患者的身體功能受到影響[28]?;颊吲P床時間過長,會導致多種并發(fā)癥(如下肢靜脈血栓、壓瘡等)的發(fā)生[29]。
有研究者認為,快速康復護理能使患者住院時間得以縮短,減少并發(fā)癥事件的發(fā)生,有利于患者康復[30]。本研究通過術前訪視能夠幫助患者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通過術中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控制血壓,可以預防發(fā)生不良事件,術后通過休息、飲食、活動等護理能夠預防發(fā)生并發(fā)癥,使其滿意度提高,促進患者盡早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①試驗組患者康復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χ2=13.7813),這表明對胃腸外科手術患者施以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夠提高治療效果。②試驗組患者的胃管留置時間、下床活動時間、進食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都明顯比對照組更短(P<0.05),這表明對胃腸外科手術患者施以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③試驗組患者的負性情緒明顯比對照組更優(yōu)(P<0.05),這表明對胃腸外科手術患者施以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④試驗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這表明對胃腸外科手術患者施以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夠減少腸梗阻、吻合口瘺、感染等不良反應事件的發(fā)生,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31]。
綜上所述,對胃腸外科手術患者施以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夠促進其術后胃腸功能快速恢復,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在臨床上加以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