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銀紅
摘要:互動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方通過交流、溝通、協(xié)商、探討等方式,在彼此平等、彼此傾聽、彼此接納、彼此坦誠的基礎上,實現(xiàn)不同觀點的碰撞和交融,達成提升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合理運用互動教學法,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文章從互動教學法概述入手,分析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運用互動教學法的意義,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運用互動教學法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互動教學法;主觀能動性;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6-0086-03
互動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互動教學法的最大特點在于一個“動”字,其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按教學計劃系統(tǒng)地學習,也要求教師按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施教。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是人們表達思想、交流情感、傳遞文化的重要工具。初中語文教師借助互動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增強課堂互動效果,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1.互動教學的含義
互動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形成平等的師生關系,為達成既定教學目標而開展的一系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對話活動。互動教學主要包括兩層含義。其一,“互”是指教師打破“一言堂”,走向“對話式”教學,實現(xiàn)自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其二,“動”是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行為能夠?qū)﹄p方產(chǎn)生一定影響,形成教學共振。
2.互動教學的要求
互動教學法的實施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因此,教師在應用互動教學法進行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討論,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學習,對知識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互動教學的本質(zhì)
(1)平等互動。師生關系是在學校中產(chǎn)生的,也是學校中最常見的人際關系,師生之間的平等互動有助于實現(xiàn)師生共同發(fā)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學生看作與自己平等的對象進行互動交流。當師生之間需要就某個教學內(nèi)容進行溝通時,教師應擺正姿態(tài),將積極的能量與正向的態(tài)度傳遞給學生。
(2)雙向互動。師生互動是一種雙向建構的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基于教學資源開展的一系列探討活動,其既離不開教師的深度挖掘與循循善誘,又離不開學生的及時反饋與提問。只有師生雙方共同參與、深度協(xié)作、不斷探討,師生之間的交互活動效率才會更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向?qū)W生傳遞知識與技能,學生應予以積極反饋,并從言論、行為、思想等層面給予教師影響,促使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應不斷調(diào)整教學思路,從而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1.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1)在互動教學中,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引下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有組織、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能力。
(2)在互動教學中,學生通過與教師及同學的溝通和交流,可以有效解決個人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自身的思辨能力和應對能力都能更上一層樓。
(3)互動教學法能促使學生開口說話,讓學生在不斷交流和互動中變得更善于表達,有效提高語文運用能力。
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互動教學法重點強調(diào)語言符號的運用,學生在課堂中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有思維的語言表達者。學生在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后,其所獲得的成就感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習興趣,進而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隨之提升。這樣一來,學生不但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還能在自主探究學習中激活思維,增強學習信心。
3.提高教學質(zhì)量
在互動教學中,學生向教師提問或與教師就某個問題進行溝通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對教師教學情況的反饋過程。每個學生都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獨立個體,不同學生對于相同知識點或是同一表達的理解有時會存在顯著差異。而教師不可能完全預設所有情況,這就可能出現(xiàn)部分學生聽不懂、部分學生覺得太過淺顯而不愿聽課的現(xiàn)象?;诖耍趯嶋H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互動教學法,從與學生的互動中獲得反饋,從而調(diào)整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zhì)量。
1.更新師生互動理念
(1)建立平等師生關系。語文課堂落實互動教學法的關鍵在于師生之間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和諧關系。這就要求,一方面,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落后觀念,將學生看作是與自己平等的交流者和溝通者,尤其是在師生交流對話時,教師切不可以年長或資深作為資本掌控學生。另一方面,教師要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切不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將學生分為不同等級,對不同等級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區(qū)別對待,而應把握好交流尺度,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實現(xiàn)最優(yōu)化發(fā)展。
(2)明確學生主體地位?,F(xiàn)代學生觀倡導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初中語文教師在運用互動教學法進行教學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圍繞學生這一課堂主體展開一系列課堂互動活動。例如,在教學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桃花源記》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和試講等方式認識全文生字詞、掌握文章翻譯以及理解作者構建這一不存在的世外桃源的現(xiàn)實意義。教師引導學生調(diào)動自身思維、賞析作者文筆、剖析作者寫作意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有效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2.構建新型師生互動方式
(1)展開問答式互動。問答式互動是互動教學最常用的一種師生互動方式,一般以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為主,問題是問答式互動教學的核心,一個恰當?shù)膯栴}能夠起到拋磚引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因此,在開展問答式互動教學時,教師應在恰當?shù)臅r機,在關鍵處提出難易適中的問題,并保證所提出的問題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對整個課堂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般而言,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激活學生思維。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能夠?qū)訉由钊氲貫閷W生理解和剖析文章內(nèi)容指明方向。在課堂總結(jié)環(huán)節(jié),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能夠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陋室銘》一課時,首先,教師可在課程導入階段向?qū)W生提出問題:“大家認為的破屋子是怎樣的?”這個問題非常受學生歡迎,當學生聽到這一問題后,紛紛舉手表達自己對破屋子的想象。其次,當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以后,教師便可以提出問題:“你們愿意住破屋子嗎?”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們的觀點差距較大,一部分學生認為:“沒有人愿意住破屋子?!绷硪徊糠謱W生則認為:“如果住在破屋子中能夠獲得一定好處,我想我可能會愿意住?!边@時,教師可以這個問題為入手點,帶領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引導學生體悟作者的志趣與品德,促使學生理解作者愿意住“陋室”的真正原因。最后,當全文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出與文章主旨相關的問題的方式來檢驗學生對文本的掌握情況。如提問:“你覺得陋室‘陋嗎?為什么?你是從文章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一問題直接點明了全文的主旨———陋室不陋。學生思考和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其言語表達能力、理解概括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等都會得到充分鍛煉和顯著提高。
(2)進行多元評價互動。教師在進行互動教學時,要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樹立多元評價觀,以促進語文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對于語文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可以從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出發(fā),對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例如,教師可統(tǒng)計學生每堂課發(fā)言的次數(shù),并對學生發(fā)言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程度進行打分,以調(diào)動學生不斷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組織學生進行互評,讓學生相互打分、寫評語,這既能夠鍛煉學生的辨識能力,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真實性,又有助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達成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這樣一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就會變得更近,教學氛圍也會更加活躍,教學效果自然就會隨之提升。
3.促進生生交流互動
(1)創(chuàng)設情境式互動。良好的教學情境一方面能夠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增強學生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另一方面能夠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及觸覺等感官,促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為學生播放視頻、音頻等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例如,在教學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我愛這土地》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相應音樂的方式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作者艾青對于祖國土地的熱愛之情,以及對祖國土地淪陷的憤懣之情。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可以提升師生互動效果,達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
(2)開展比賽式互動。比賽是激發(fā)學生競爭力、提高學生全方面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教師通過比賽開展互動式教學,不但可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全面提升學生參與感,還可以促進師生交流,增進師生情感。例如,在教學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在班級播放《中國詩詞大會》這一節(jié)目的精彩片段,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熱情,然后再在班上舉辦一場小型的“詩詞比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比賽中來。在比賽中,教師可以說出“飛花令”的關鍵詞,讓學生輪流寫下與關鍵詞有關的詩詞。待到一整輪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統(tǒng)計學生的比賽結(jié)果。寫下詩句最多的小組則可參與下一輪的“詩詞接龍”。除詩詞比賽外,教師還可以在語文課堂中,組織學生開展“講神話故事大賽”“文學常識積累大賽”等活動。
綜上所述,互動式教學法是一種民主、自由、平等、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初中語文實施互動教學,一方面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思考、分析、理解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改正,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達成預期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廖曉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探討[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04).
[2]吳素萍.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的初中語文教學研究[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01).
[3]盧開山.強化中學語文課堂互動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05).
[4]鄧李梅,張雯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困境與超越———基于湖北省X市農(nóng)村中學的調(diào)查研究[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4).
[5]馬列鋒,張檸.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12).
[6]王紅梅.知音期待審美接受——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達成有效互動、和諧對話的前提與策略[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03).
[7]季宋杏,王成浩.共振互動幽默和諧體驗———論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麗水學院學報,2009(06).
[8]李小明,羅衍春.淺談農(nóng)村初中語文知識教學與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1(04).
Discu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Jia Yinhong
(Shuguang Nine-year School, Zhenyuan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744502, China)
Abstract: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refers to a teaching method in which the two sid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hieve the collision and blending of different view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mutual listening, mutual acceptance and honesty through communication, negotiation and discussion. In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rational use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ut also promot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and quality. Starting with the overview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us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us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Chinese;interactiveteachingmethod; subjectiveinitiative; core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