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韓 瑩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實驗中學)
在語言文字運用題的復習備考中,將知識點與考點專題結合復習以進行全面?zhèn)淇际谴蠹业墓沧R。除此之外,筆者認為,我們還可以把語言文字運用與閱讀寫作整合,進行隨題復習或隨文復習。
我們都知道,高考語文試卷分為“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和“寫作”四部分,它們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全方位地考查學生語文學科的素養(yǎng)和能力。張開老師在《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語文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中,將高考語文考查內容的“關鍵能力”分解為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其中,表達能力又分解為“語言策略與技能”和“寫作能力”。“語言策略與技能”是指基于具體的語言情境,根據不同的對象和目的,進行準確、連貫、得體表達的能力。
在實際的考查中,筆者的觀點與上述看法有些不同。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20題考查的是分析對偶句的構成及表達效果,這更近似于考查文學鑒賞能力。文學鑒賞能力指的是對文學形象和語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情感共鳴能力、評價能力等。此處如果讓學生使用對偶這種修辭手法去完成新的交際任務,便可化用閱讀題的解答思路作答。因此,在新高考中,“閱讀”正在跨界到屬于“表達”范疇的語言文字運用題中。與之相似的還有,屬于“表達”的語言文字運用題跨界到“閱讀”中去。比如,在2020年新高考Ⅰ卷現(xiàn)代文閱讀Ⅰ中,第4題“請結合材料內容,給歷史地理學下一個簡要定義”。
雖然這些變化增加了備考的難度,但結合《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我們又能夠理解這一變化?!吨袊呖荚u價體系》對“怎么考”提出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相結合的要求,就是要改變固化、僵化的考試形態(tài),轉向以價值引領、素養(yǎng)導向、能力培養(yǎng)為重,以知識立意為基的科學創(chuàng)新評價系統(tǒng)。因此,“閱讀”與“表達”的跨界融合,正體現(xiàn)了“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等特點。自2021年八省(市)聯(lián)考開始,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考查便將五道題分置在兩個文段之下,這是“情境”化的直接體現(xiàn)。從命題的外觀上看,語言文字運用題更接近于前面的“閱讀”部分,然而區(qū)別在于“閱讀”是對一些基礎的、關鍵能力的分解考查,語言文字運用題需要綜合運用多種閱讀能力完成。
鑒于此,語言文字運用題的復習策略也應沿著這一思路進行調整,將其與閱讀寫作放在一起綜合復習。
1.“壓縮語段”與“思路脈絡”整合
壓縮語段主要考查學生的提煉、概括及表達能力。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行文思路”也以“概括”能力為基礎。它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條理表達思想的路徑、脈絡,是作品結構的呈現(xiàn)?!案爬ā蹦芰儆谒季S提升的范圍,是指把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特性、不同方面中的共同特點歸納在一起的能力。二者的共通點為整合式復習提供了可能。
具體來說,可采用如下的方法進行整合復習:
從高考真題中篩選出與“概括”能力相關的題目進行整合:①2021年八省(市)聯(lián)考中語言文字運用Ⅱ第22題“請分別用一個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過10個字”;②2020年全國卷Ⅲ小說《記憶里的光》第8題“作者對兒時看火車經歷的敘述很有層次感,請結合作品具體分析”;③2020年新高考Ⅰ卷現(xiàn)代文閱讀Ⅰ第5題“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④2020年新高考Ⅰ卷中現(xiàn)代文閱讀Ⅱ第9題“本文采用空間和時間兩條線索行文,請分別加以簡析”;⑤2021年新高考Ⅰ卷現(xiàn)代文閱讀Ⅰ第4題“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通過一系列的整合訓練,學生在不同情境下受到強化訓練,最終能在靈活的知識遷移運用中提高概括能力。
2.修辭與閱讀
無論是現(xiàn)代文閱讀的文本還是古代詩文閱讀的文本,修辭在其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修辭手法的復習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在整合學習中,可以結合閱讀部分一起復習修辭手法。分析表達效果本是閱讀考查的內容之一,在2021年高考中,則變?yōu)檎Z言文字運用模塊中的特定考查內容,所以修辭與閱讀可以整合在一起復習,讓學生在綜合練習中提升能力。
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中現(xiàn)代文閱讀Ⅱ第8題“王木匠講石門陣時,多處使用反復手法,這種講述方法有什么效果”。“反復”是根據表達需要,有意讓句子或詞語重復出現(xiàn)的修辭手法,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而刻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參考答案: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遲遲不講下文,引發(fā)聽眾的好奇與追問。
而2022年廣東佛山一模第20題“文中畫雙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請分析其表達效果”,參考答案是“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自問自答,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啟發(fā)讀者對窗花及春節(jié)的意義的思考,引出下文”。
認真對比上述兩道題,不難看出,修辭手法的考查不再是語言文字運用模塊的“專利”,而是融進了閱讀和語言文字運用之中。學生在復習時,不妨將修辭與閱讀整合。同樣,比較“原句”與“改句”哪個表達效果更好這類試題也可以在閱讀中得到復習鞏固。
寫作能力是指在特定情境中,運用語言文字構建語篇進行表達和交流活動的能力。在寫作的具體情境和要求下,學生需正確選用文體、語體,靈活使用語言文字和各種表達手段,構造完整語篇。語言文字運用是分項能力的表達,寫作則是綜合能力的運用,兩者的聯(lián)結點更多。
1.“壓縮”與“寫作”
準確理解材料是精準審題的關鍵。情境化命題使得寫作題目中的材料日漸復雜,有的甚至已然是一個小文段,對學生寫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學生在獲取寫作立意時,要先把內涵豐富的材料提煉概括成簡潔的幾句話,劃分出層次,這儼然就是語言文字運用題中壓縮題的解法。
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fā)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在寫作前,我們可以基于這個材料設計一道題:請根據文本,歸納概括文段對“體育之效”的認識,每點不超過10個字。根據材料,我們可得出答案:①人體必然發(fā)生變化;②強弱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③強不自喜,弱不自悲。這道題的解答過程將寫作的審題過程可視化,讓原本很模糊的寫作材料分析過程變得清晰明朗。
2.“語病”與“寫作”
語病類型眾多。除了進行專題復習外,教師還可以用學生作文中的病句輔助復習,以達到鞏固語病知識的目的。學生寫作的文本即為特殊的情境,情境即真實問題的背景,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發(fā)現(xiàn)并修改語病,有助于引導學生回歸知識本源,讓學生看清知識應用的實際過程。
如學生在關于“躺平”這個話題的寫作中,出現(xiàn)了語?。骸耙芙^‘躺平’,敢于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目前‘躺平’現(xiàn)象愈發(fā)嚴重,如果任由‘躺平’現(xiàn)象繼續(xù)上演,不及時予以糾正制止,可能會上升為民族危機。因此,要扼制年輕人‘躺平’的現(xiàn)象,不僅需要國家倡導反‘躺平’,還需要樹立榜樣。就像為國奮斗多年的黃大年,他為了國家的科技事業(yè),放棄國外的優(yōu)待,回國奮斗?!逼渲小安粌H需要國家倡導反‘躺平’,還需要樹立榜樣”就存在“語序不當”的問題。在議論文寫作中關聯(lián)詞經常出現(xiàn),對準確表達句意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若學生將這樣的病句收集起來,隨文隨時進行復習,便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避免出現(xiàn)語病。必要時可聯(lián)系相關的病句類型,使用高考真題進行強化訓練。如2018年浙江卷第4題A項:出版社除了將本身的品牌作為吸引受眾的內容進行推廣,利用直播、短視頻等形式傳播外,圖書營銷還有在社交平臺做線上活動這個必選項。(A項語序不當,“除了”二字應在“出版社”前面)
3.“下定義”與“寫作”
“下定義”是一種用簡明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特征進行概括說明的方法。學生在練習這類題目時,第一要找到與被定義概念相鄰的大概念,確定所描述內容的概念外延。第二要找到被定義概念的本質特點,也就是“核心概念”。而核心概念恰是寫作訓練中審題的關鍵點。學生常見的審題偏誤源于對核心概念的內涵理解不足和對概念的外延把握不當。將“下定義”移植到寫作訓練中,可以糾正行文中的“偷換概念”現(xiàn)象。如2022年四川綿陽一診作文題:
有人認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邊界是個體成長的保護墻,邊界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yǎng)。也有人認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邊界、多向融合,才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對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學生的作文片段:
敢于打破邊界,創(chuàng)新自我,突破自己。只有打破以往的界限,才能在嶄新的世界中發(fā)展更好的自己,我們的國家也是如此。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突破科技的封鎖,才能不斷強大起來。正如華為的5G技術,打破美國掌握核心技術的地位,在科技上突破自身界限,打破封鎖,不斷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為我們國家的技術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
“在科技上突破自身的界限,打破封鎖”中,“自身的界限”這一短語對“邊界”的理解存在偏差。如果將“邊界”理解為技術封鎖或者技術的極限,那么還是停留在自身發(fā)展的區(qū)域范圍內。這樣的解讀看似合理,卻不能和觀點一形成矛盾對立的關系。觀點二中“邊界”可以指兩個不同的個體、國家,或者是兩項技術之間的邊界,換句話說就是“同類異質”。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請學生給題目中的兩個“邊界”下定義。觀點一中的“邊界”是在個人修養(yǎng)和個人成長方面的規(guī)則。這個定義的外延是人與人之間、人與法規(guī)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合理邊界。觀點二中的“邊界”為思維定式,其外延為個人學習及國家發(fā)展的壁壘。
再如關于“躺平”的另一道作文題:
近段時間,網絡上流行一個詞“躺平”,用來形容當下年輕人對工作生活的狀態(tài)。大體是面對現(xiàn)實中無法改變、無法掌控、無法解決的事,擺出無所謂的態(tài)度,不奮斗不努力,賺多少就花多少,即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tài)……
對于“躺平”,你有怎樣的思考與認識?
學生的作文片段:
“躺平”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不可沉迷。當下年輕人的壓力大,面對生活中無法改變、無法掌控無法解決的事,不奮斗,不努力,這是一種消極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就是我們口中的“躺平”?!疤善健敝荒軒椭覀兙徑庾陨斫箲],卻不能因此改變什么。
如果能在寫作前結合材料給“躺平”下定義,也許不會將“躺平”詮釋為“自我保護或緩解焦慮”的一種方式?!疤善健本褪蔷W絡上流行的當下部分年輕人對現(xiàn)實中無法改變、掌控、解決的事,不奮斗不努力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選擇。這種態(tài)度和價值觀顯然是命題者批判的對象,體現(xiàn)了“價值引領”,試題發(fā)揮了指揮棒的作用。
閱讀寫作語言文字運用信息類文本下定義、壓縮語段、補寫語句、變換句式、圖文轉換文學類文本修辭、標點、改寫名句名篇默寫修辭、仿寫、擴寫寫作壓縮語段、仿寫、擴寫、病句、詞語……
高三復習備考時間緊張,對復習效率要求高。緊扣“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的考查方式,活用“情境”這一載體,將“語用”與“閱讀”“寫作”整合,或許能別開生面,提高復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