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蘇 捷
(作者單位: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qū)南春中學)
目前,高中語文無論是模擬卷還是練習題,似乎都直接忽略了戲劇閱讀。但就語文課程的學習來說,戲劇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對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必須設置相應的教學過程和評價體系;且戲劇可能出現(xiàn)在高考試卷中,學習戲劇的相關知識,掌握相關答題方法,也是有備無患。
《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曾明確規(guī)定,戲劇是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查的一種文學體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庇纱丝梢钥闯?,戲劇作為常見的文學體裁之一,也有可能出現(xiàn)在高考試題中。就高考命題的歷史來看,至今沒有考查過戲劇閱讀。與之同坐“冷板凳”的現(xiàn)代詩歌考查過幾次,雖然算不上大膽創(chuàng)新,但還是引起了不少一線教師的注意??傮w來看,戲劇閱讀仍然被大家忽略。但事實上,2008年山東省的官方高考樣卷就考查了戲劇《玩偶之家》的選段;同樣,在廣東省采用粵教版教材并獨立命制高考題的時候,也出過一份官方樣卷考查戲劇《雷雨》,而且是連續(xù)節(jié)選了多個長片段,不過之后便沒有下文了。
筆者認為,按照高考命題的邏輯,出現(xiàn)戲劇考查可能只是時間問題。因為散文、小說經過多年的考查,其命題范圍和特點已經為大家所熟悉,所以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命制早晚會“窮”則思變。唯一的問題,就是對文體選擇的考量,就像全國卷Ⅰ和2021年的全國乙卷至今沒有考查過散文,創(chuàng)下100%考小說的“紀錄”,也許是因為小說比散文更通俗,更為學生所熟悉,更適合廣泛地考查,而學生對戲劇的熟悉程度還不如散文;或是因為散文在中考階段已有充分考核,高考要突出與中考的不同。從這點來看,在中考雖然未進行過對戲劇的考查,但在高考命題中可能出現(xiàn)。另外,從命題演變來看其背后的邏輯。如文言文閱讀題在堅持多年紀傳體文本之后,于2021年改選成了紀事本末體史書文本作為素材,據(jù)此推測,編年體、國別體出現(xiàn)在高考卷中也只是時間問題。全國卷、新高考卷也可能像北京卷、天津卷一樣,考查議論文、游記、散文。分析2021年全國卷、新高考卷我們可以看出,新高考Ⅱ卷《放猖》和全國甲卷《當痛苦大于力量的時候》突出真實性,更傾向于散文,這樣的轉變不容忽視。因此,按照高考命題演變的邏輯,戲劇閱讀也很有可能出現(xiàn)在高考試卷中。
那么我們在進行戲劇文本教學與評價過程中,應該怎樣去安排教學重點,設置閱讀質量評估?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經驗:
首先,我們要從戲劇的主要特點出發(fā)。不管目前學界把戲劇的要素分三種、六種,甚至更多,我們不妨先將其統(tǒng)一起來:戲劇作為一門綜合藝術、文學體裁,包含舞臺說明、人物臺詞、戲劇沖突三個要素。舞臺說明既是對舞臺背景的描繪、社會背景(主要是戲劇發(fā)生的環(huán)境)的展示,也包含人物動作的說明;人物臺詞包含由人物直接說出的臺詞、沒有說出的潛臺詞,這些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關鍵;至于戲劇沖突其實就是戲劇情節(jié)展開的過程,由矛盾的開端、發(fā)展、激化(高潮)和解決四個部分構成。而這三個要素,最終都服務于戲劇主題。簡單地說,可以概括為“三元一核”。因此,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質量評估,我們都離不開這“三元一核”。
理論上如此,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實踐是否契合。
基于權威性、科學性的需要,我們先從2008年山東高考樣卷入手。這篇戲劇閱讀節(jié)選自《玩偶之家》,文本和提示約900字,相較當時高考卷的閱讀篇目來說字數(shù)仍較多。當然,戲劇篇幅本身就大,這也決定了戲劇的考查始終限于節(jié)選或者獨幕劇。《玩偶之家》閱讀篇目節(jié)選內容為娜拉離開丈夫之前兩人的一段對白。提示部分對全劇內容和片段背景的介紹都相當清楚:《玩偶之家》描寫了娜拉和丈夫海爾茂之間的沖突,娜拉的丈夫像對待心愛的寵物一樣地對待娜拉,無情地剝奪了娜拉的獨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沖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虛偽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驚與絕望,憤然離家出走。
試題為四道主觀題,具體如下:
1.劇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誰?“生人”指的是誰?說話人為什么要這樣稱呼?
2.娜拉說的“奇跡中的奇跡”指的是什么?“我現(xiàn)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跡了”這句話向海爾茂表達的具體意思是什么?
3.聯(lián)系劇情,說說舞臺說明“穿外套”“戴帽子”“圍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4.《玩偶之家》的結尾是“樓下砰的一響傳來關大門的聲音”。對這個結尾,蕭伯納的評論是:“在他身邊關門的砰一聲,比滑鐵盧的大炮還要響?!闭堈務勀愕睦斫夂涂捶ā?/p>
第1題考點為人物臺詞,具體要求是明確臺詞所對應的人物,實質是透過臺詞分析和理解人物。第2題考點也是人物臺詞,具體答案指向的卻是對戲劇主題的準確把握。第3題考點為舞臺說明,具體是對人物動作描寫的鑒賞,屬于藝術鑒賞題,也是對戲劇特有藝術手法的理解和欣賞。第4題表面考查的是戲劇評論,但內在指向卻是戲劇深層主題——婦女解放運動的重大意義(可與拿破侖用軍事手段蕩滌歐洲封建勢力相比)。
透過這個官方樣本,我們可以把握一些戲劇閱讀的考查指向:雖然會圍繞人物臺詞、舞臺說明、戲劇沖突這三個戲劇的基本要素切入,但最終仍然指向“主題”。換言之,能否精準把握戲劇主題,決定了戲劇閱讀題的答題質量,而準確把握戲劇主題又離不開對人物臺詞、舞臺說明、戲劇沖突三者的全面分析。
對于戲劇文本閱讀題的命制和解答,我們可以用一種特殊的創(chuàng)新方式,即利用命題實踐豐富、體系已經相當成熟的小說閱讀題進行一種“類比性的模仿”,將小說命題進行對應轉譯,以評估和測試戲劇命題的可能性,畢竟戲劇和小說天然就存在著極大的共性:同樣是寫人敘事、展現(xiàn)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表現(xiàn)對時代和境遇的思考。兩者之間的不同主要在于戲劇主要依靠人物對白來展現(xiàn)情節(jié),而小說展現(xiàn)情節(jié)的途徑和方式相對更加自由豐富。不過,我們仍可將兩者的要素直接對譯:舞臺說明與環(huán)境描寫、人物描寫,人物臺詞與人物形象、語言描寫,戲劇沖突與故事情節(jié),戲劇主題與小說主題?;谶@樣的對應轉譯,我們可以選取2021年幾份高考卷中的小說閱讀題,結合上述《玩偶之家》的考查進行對譯,從而檢驗以小說閱讀題命題要點和形式來命制戲劇閱讀題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比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石門陣》,兩道選擇題考查內容理解和藝術特色分析鑒賞,我們各選其中一個選項:
6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說明王木匠手巧,也為后文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埋下伏筆。
7A.小說以王木匠重提諸葛亮八陣圖故事開頭,再寫村民們的表情神態(tài),這樣,石門陣故事還未正式展開,王木匠擅長講故事的形象就已經確立起來了。
分別對應2008年山東樣卷《玩偶之家》中的第3題和第1題進行修改,轉譯為:
6A.娜拉拿著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既說明娜拉心意已定,也為后面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埋下伏筆。
7A.戲劇節(jié)選以娜拉“你的泥娃娃”一句話開頭,再回應以海爾茂的恐慌。戲劇沖突還未正式展開,娜拉夫婦的形象就已經確立起來了。
很明顯,基于內容理解和藝術特色分析鑒賞的考查,小說和戲劇有很多共通點,題目的對譯,也毫無違和感。
相比選擇題,高考小說主觀題的命制范圍更加廣泛,方式更加靈活。因此,我們可用更多的題目來進行對譯。
《石門陣》的主觀題:
8.王木匠講石門陣時,多處使用反復手法,這種講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9.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的“門”,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筆者直接用《玩偶之家》閱讀題中的第4題和第2題進行對譯:
8.戲劇結尾是“樓下砰的一響傳來關大門的聲音”。蕭伯納的評論是:“在他身邊關門的砰一聲,比滑鐵盧的大炮還要響?!闭埥Y合蕭伯納的評論,談談這樣結尾有什么效果?
9.文中有兩處臺詞都出現(xiàn)了“奇跡”一詞,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又如2021年全國乙卷小說《秦瓊賣馬》:
8.王超杰為什么選擇《秦瓊賣馬》的唱段,且唱得壯氣不足?請簡要分析。
9.買賣瓷盤的過程中,楊成岳的心理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請結合作品簡要說明。
可以對譯為:
8.娜拉為什么自稱“你的泥娃娃”,且使得海爾茂自覺成了“生人”?請簡要分析。
9.在娜拉與海爾茂的對話過程中,海爾茂的心理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請結合作品簡要說明。
2021年新高考Ⅱ卷考查的文本《放猖》和《莫須有先生教國語》。筆者認為,雖然不少復習資料都將其歸為小說體裁,但在寫人敘事方面更接近散文的風格。將其進行對譯,可以更廣泛地檢測“寫人敘事類文本”閱讀題與戲劇閱讀題對應轉換考查的可能。
《放猖》《莫須有先生教國語》主觀題:
8.文本一中畫線部分用了多個“跑”字,請簡要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9.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談談文本一是如何實踐“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這一主張的。
可以對譯為:
8.文中畫線部分出現(xiàn)了兩次“奇跡”,請簡要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9.蕭伯納指出,“在他身邊關門的砰一聲,比滑鐵盧的大炮還要響”。談談戲劇選段是如何契合“比滑鐵盧的大炮還要響”這一論斷的。
通過上述的對譯,我們至少可以明確,以小說等寫人敘事類文本閱讀題命題的要點和形式來命制戲劇閱讀題具有可操作性。而這不僅檢驗了戲劇和小說的相似性,而且可以看出小說的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主題類試題的命制,與戲劇舞臺說明、人物臺詞、戲劇沖突、主題的“三元一核”的命制充分對應。小說考查環(huán)境描寫,對應的戲劇就可以考查舞臺說明;小說考查人物分析,對應的戲劇就可以考查臺詞分析;小說考查情節(jié)設計,對應的戲劇就可以考查戲劇沖突。不管如何考查,最終都歸于“三元一核”,通過完整把握作品要素,最終實現(xiàn)對作品主題的理解。
當然,我們在考慮基本要素之外,還要充分考慮戲劇的獨特性,包括其獨特的理論和具體的創(chuàng)作要素。如戲劇由于受時間、空間的嚴格限制,所以有“三一律”的創(chuàng)作法則,即要求作品盡可能“一時一地一事”。雖然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戲劇舞臺的變換更加方便,但創(chuàng)作上遵守“三一律”仍然是戲劇的個性特征。因此,就像2020年全國卷Ⅰ小說《越野滑雪》考查“冰山理論”,戲劇也可以考查“三一律”。又如戲劇語言主要通過人物對白來展現(xiàn),那么對潛臺詞和動作性語言的分析也可以作為具體的考查對象。
總之,戲劇閱讀進入高考試卷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考查的要點和形式也接近于小說閱讀。我們命制戲劇閱讀題時可以參考小說閱讀題命制的模式,結合戲劇“三元一核”的特點來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