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忠 吳陽陽 孟玲玲
(江蘇省海安市中醫(yī)院,江蘇 海安 226600)
急性腎盂腎炎(AP)是指因泌尿系統(tǒng)感染導致患者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高熱、寒戰(zhàn)、乏力等癥狀的急性炎癥疾病,好發(fā)于育齡期婦女、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者[1],若不能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會進一步損害腎功能[2]。目前臨床多采用口服或靜脈輸注抗生素、降溫、堿化尿液等對癥支持措施,由于尿培養(yǎng)和藥敏分析需要一定時間,多采用經(jīng)驗性抗生素治療。但長期、反復應(yīng)用抗生素治療容易導致耐藥菌的產(chǎn)生,可能造成二重感染,甚至出現(xiàn)抗生素相關(guān)性腹瀉,影響治療效果,加重患者病情[3-4]。AP屬于中醫(yī)學中的“熱淋”“腰痛”等疾病范疇,其病機在于濕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5]。本研究主要探討清利通淋湯加減在濕熱型AP治療中的應(yīng)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符合《腎臟病學》AP診斷標準[6];中醫(yī)診斷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修訂技術(shù)方案》中濕熱型“熱淋”的辨證標準[7]。2)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經(jīng)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確診者;年齡處于18~70歲;患者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排除標準:不符合納入標準者;就診前使用抗生素或中醫(yī)進行治療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合并腎盂積膿、腎周膿腫、尿道綜合征、慢性腎盂腎炎、梗阻性尿路感染者;長期臥床或留置尿管者;肝腎功能存在障礙者;嚴重過敏體質(zhì)或?qū)Ρ狙芯克贸煞诌^敏者;合并惡性腫瘤者;既往有機械檢查病史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濕熱型AP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男性4例,女性34例;年齡20~65歲,平均(42.91±1.21)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平均(1.25±0.36)d。對照組男性6例,女性32例;年齡27~65歲,平均(42.52±1.37)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平均(1.51±0.34)d。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取物理降溫、注意休息、多飲水、對癥支持等措施。對照組參照《內(nèi)科學》[8]中相關(guān)內(nèi)容予以抗感染治療,進行敏感性抗生素治療。觀察組在抗感染治療基礎(chǔ)上使用清利通淋湯加減,組方:黃芩15 g,竹葉10 g,金銀花、生地黃、車前草、連翹、白茅根、川牛膝各30 g,甘草5 g。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 mL,分2次服用。兩組均治療7 d。
1.4 觀察指標 1)主要癥狀評分[9]:治療前后對兩組的主要癥狀進行評估,包括發(fā)熱、腰酸腰痛、心煩口苦、膀胱刺激癥狀,評價癥狀嚴重程度:重=3分,中=2分,輕=2分,無=1分。2)實驗室指標:采集兩組治療前后的24h尿液標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患者的尿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外周靜脈血樣本,采用ELISA法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反應(yīng)蛋白(CRP)水平,記錄白細胞計數(shù)(WBC)水平。3)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記錄兩組患者尿路刺激征消失時間、退熱時間、腰腹部疼痛消失時間。
1.5 療效標準 臨床控制:中醫(yī)證候評分改善率≥90%,尿細菌學檢查顯呈陰性,影像學檢查和尿常規(guī)復查恢復正常;顯效:60%≤中醫(yī)證候評分改善率為<90%,尿細菌學檢查顯呈陰性,影像學檢查和尿常規(guī)復查接近正常,患者臨床癥狀較前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體征較前部分改善,30%≤中醫(yī)證候評分改善率為<60%,尿細菌學檢查顯呈陽性;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yīng)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正態(tài)分布時以()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或%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主要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1。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3、7 d的發(fā)熱、腰酸腰痛、心煩口苦等主要癥狀評分明顯更低(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期比較,△P<0.05。下同。
組別觀察組(n=38)對照組(n=38)時間治療前治療后3 d治療后7 d治療前治療后3 d治療后7 d發(fā)熱2.84±0.57 1.18±0.36*△0.25±0.04*△2.77±0.62 1.84±0.52*0.72±0.15*腰酸腰痛2.51±0.62 1.23±0.41*△0.21±0.05*△2.63±0.58 1.79±0.52*0.69±0.23*心煩口苦2.12±0.54 1.14±0.29*△0.18±0.03*△2.30±0.52 1.53±0.34*0.65±0.15*膀胱刺激癥狀1.84±0.72 0.82±0.37*△0.20±0.06*△1.92±0.75 1.32±0.54*0.76±0.38*
2.2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見表2。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SIgA、β2-MG、CRP和WBC水平改善更為明顯(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s)
組 別 時 間SIgA(μg/24 h) β2-MG(mg/L)CRP(mg/L)WBC(×109/L)觀察組(n=38)對照組(n=38)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0.56±0.12 1.36±0.47*△0.41±0.14 0.98±0.25*0.97±0.25 0.38±0.05*△1.01±0.28 0.72±0.16*53.18±2.64 8.12±0.87*△53.61±2.58 12.15±1.21*12.56±1.37 7.11±0.54*△12.41±1.32 8.97±0.81*
2.3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見表3。觀察組尿路刺激征、退熱時間和疼痛改善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表3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下同。
組 別 腰腹部疼痛消失時間n 尿路刺激征消失時間 退熱時間觀察組對照組5.25±0.41△6.39±0.32 38 38 3.51±0.37△5.28±0.46 3.11±0.36△4.42±0.59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4。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AP屬于上尿路感染,而腎盂腎盞的黏膜充血水腫、小管細胞壞死等為該病的常見病理表現(xiàn),若不予以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患者病情則會進一步加重,引發(fā)相關(guān)臟器和系統(tǒng)并發(fā)感染,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10-11]。目前西醫(yī)常采用抗生素治療AP,雖能有效控制病情進展,但由于多種耐藥菌的產(chǎn)生、療效的個體差異性、停藥后復發(fā)等因素,仍有部分病例病情惡化,少數(shù)治愈的AP患者仍存在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等導致慢性腎衰竭的情況,增加了臨床根治AP的難度[12-13]。近年來多數(shù)研究指出[14],將中醫(yī)藥運用于AP患者治療中,有助于減少抗菌藥物使用,可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yīng)。中醫(yī)古籍中雖然無“急性腎盂腎炎”這一病名記載,根據(jù)臨床癥狀可將其納入“熱淋”“腰痛”等疾病范疇,《丹溪心法》中記載“淋病有五,皆屬于熱”。《覆載萬安方》中指出“三焦壅盛,移熱于膀胱,流傳胞內(nèi),熱氣并結(jié),故水道不利而成淋”??梢姛嵩诹茏C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F(xiàn)代中醫(yī)學家認為正氣不足與濕熱瘀毒蘊結(jié)是淋證發(fā)病的關(guān)鍵因素,其主要病機在于下焦?jié)駸狃龆咎N結(jié),治療宜注重清熱通淋、利水滲濕[15-16]。結(jié)合臨床經(jīng)驗來看,急性期熱淋病機在于濕熱毒邪蘊結(jié)下焦,而下移之熱最易與水合,水熱合為邪,使膀胱氣化功能失司,水道不利,導致熱淋的發(fā)生,治療應(yīng)遵循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原則。
本研究所用清利通淋湯加減方中金銀花性寒,歸肺、心、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之功,連翹性微寒,歸肺、心、小腸經(jīng),功善上焦風熱,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兩藥合用共為君藥,可清上達下、清熱通淋;白茅根、黃芩、竹葉、車前草共為臣藥,白茅根清熱利尿,對于存在血尿者可止血涼血,黃芩可助君藥清上焦之熱、通利下焦?jié)駸嶂?,竹葉可清心火而解熱,使小便通利,車前草清熱利濕通淋;生地黃為佐藥,具有清熱涼血、生津養(yǎng)陰之功效,可防通利太過而傷陰或防熱邪灼傷血絡(luò);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具有緩急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諸藥合用可清上達下、清熱通淋利濕?,F(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金銀花中所含有效成分在抗炎、抗病毒、廣譜抗菌、解熱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而連翹提取物水溶液在降低炎灶微血管壁脆性、抑制炎癥反應(yīng)等方面效果良好[17-18]。黃芩提取物在抑制炎癥反應(yīng)、解熱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19]。有研究發(fā)現(xiàn)[20],清利通淋湯具有良好的廣譜抗菌、抑制炎癥反應(yīng)、解熱利尿、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作用。
本研究將清利通淋湯加減應(yīng)用于濕熱型AP患者的治療中,結(jié)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更高,主要癥狀評分和臨床癥狀改善程度明顯更好,表明清利通淋湯加減治療濕熱型AP效果良好,有助于改善臨床癥狀,縮短癥狀改善時間?,F(xiàn)代醫(yī)學研究指出,炎癥反應(yīng)、免疫-炎癥紊亂等在AP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SIgA能夠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聚集、黏附,可提高泌尿道局部免疫功能[21-22];β2-MG是腎小管損傷標志物之一,其水平上升可反映腎小管重吸收功能不全[23-24]。本研究結(jié)果中:觀察組SIg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β2-MG、CRP和WB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清利通淋湯加減治療可降低濕熱型AP患者的炎癥反應(yīng),改善泌尿道抵抗力。
綜上所述,清利通淋湯加減治療濕熱型AP效果良好,有助于改善臨床癥狀,降低炎癥反應(yīng),改善泌尿道抵抗力,縮短癥狀改善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本研究存在納入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較短等不足之處,未能對兩組復發(fā)率進行探討,有待進一步探討清利通淋湯加減的應(yīng)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