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觀蘭
摘要:對于特殊教育學校來說,勞動育人的首要任務是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掌握勞動知識,學會勞動技能,樹立勞動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生活習慣。特殊教育學校的勞動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家庭養(yǎng)育以及社會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具有育人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文章從勞動教育與特殊學生品格形成的關系、特殊學生勞動教育的品格培養(yǎng)目標、特殊教育學校勞動教育的途徑與方式三方面,對有效開展勞動教育,培養(yǎng)特殊學生良好品格進行探討。
關鍵詞:勞動教育;特殊學校;品格;培養(yǎng);勞動技能;勞動習慣
中圖分類號:G76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2-0139-03
勞動教育是連接學生與社會生活的紐帶和橋梁。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勞動課程的發(fā)展與特殊教育發(fā)展相一致,在特殊教育學校出現(xiàn)的同時,勞動課程就出現(xiàn)在特殊教育中。特殊學校的勞動教育應該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格為核心。在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時,教師應考慮到他們的身心特點,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讓他們掌握勞動知識,學會勞動技能,樹立勞動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生活習慣。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在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ǎn)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yǎng)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guī)程》第二十七條明確規(guī)定,特殊教育學校要重視勞動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yè)教育。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高年級學生實施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yè)教育,提高學生的勞動、就業(yè)能力。由此可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勞動教育的性質和價值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對特殊學生提出了新的發(fā)展要求。
良好品格是一個人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與個人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有關。良好的品格能夠助力人的發(fā)展,使人更出色地開展各項社會活動。長期以來,大多數(shù)學校對特殊學生良好品格培養(yǎng)采用的是談話、說教、約束、立規(guī)矩等教育方式。這些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效果并不明顯,不能有效培養(yǎng)特殊學生的良好品格。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學生良好品格培養(yǎng)已成為特殊教育關注的重點。特殊學生良好品格培養(yǎng)有多種途徑和方式,勞動教育突出實踐性和體驗性,教育效果顯著。勞動教育能將特殊學生品格培養(yǎng)融入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對特殊學生成長意義重大。
1.道德情感目標
幫助特殊學生認識和了解勞動的意義,理解勞動的形式和價值,端正勞動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勞動能力,這是特殊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道德情感總體目標。具體而言,勞動教育的道德情感目標有以下幾方面。
(1)提高特殊學生對于勞動的認識,并結合勞動體驗,豐富特殊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改變特殊學生因為生理、智力上的缺陷所引起的對于社會的遠離、對于周圍環(huán)境的冷漠、對于他人關注的膽怯等不健康的行為和心理,推動特殊學生積極融入社會生活,形成正向的心理品質,形成向往社會生活的心理與愿望。
(2)讓特殊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的情感,從而更加熱愛國家、熱愛社會、熱愛集體、熱愛生活、熱愛勞動,走出原有的“舒適圈”,擁抱社會,增強生活的信心。
(3)使特殊學生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規(guī)范性的行為意識,明確生活和學習目標,增強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勇氣,形成剛毅、堅韌的性格。
此外,教師還要讓特殊學生通過勞動體驗克服自卑心理,鍛煉融入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學會利用團結協(xié)作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學會待人接物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勞動技術目標
(1)通過勞動教育,讓特殊學生更加注重對于生活技能的學習,學會打理自己的生活,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掌握一些生活常識性的知識和技能,力所能及地處理一些事情,養(yǎng)成身殘志堅、自強自立的品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主體意識。
(2)通過勞動教育,推動特殊學生參與勞動技能培訓,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學會使用一些社會生活中的常用工具,能夠從事一些簡單的生產(chǎn)勞動。
(3)通過勞動體驗,讓特殊學生初步形成從事簡單勞動技術學習和簡單勞動活動的能力,并在一定的勞動訓練中,掌握勞動的基本技術學習方法,形成一定的勞動精神和科學意識。
(4)進行勞動教育,彌補特殊學生在身體和心理等方面的缺陷,發(fā)展特殊學生的各項能力,促進特殊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靈活,建立他們與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促使他們產(chǎn)生接觸社會、融入社會、奉獻社會的愿望。
1.校內勞動教育課程
(1)聽力障礙學生的勞動教育。第一,通過校內學科教學開展勞動教育。特殊學校針對聽力障礙學生開設的各種課程,不僅是文化課程,還包括各類藝術、素質教育課程。除了專門開設的勞動教育課程之外,其他課程也蘊含著大量的勞動教育內容。文化課程的學習能夠幫助聽力障礙的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勞動教育的理論知識,為他們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基礎。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課程中的勞動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勞動意識和良好品格的培養(yǎng)。第二,結合聽力障礙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實施勞動教育。對于小學階段的聽力障礙學生,要以提高他們的自我服務能力為目標開展勞動教育。比如,可通過生活勞動教育,鍛煉聽障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交給他們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讓聽障學生能夠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不依靠父母和老師,力所能及地處理自己的生活事務。對于初中階段的聽障學生,勞動教育要作為其職業(yè)的啟蒙,在勞動教育課程中,滲透職業(yè)勞動技能。對于高中階段的聽障學生,勞動教育要融入實踐操作,以職業(yè)勞動體驗為方向開設相關的勞動教育課程,安排、滲透職業(yè)技術教育內容,進行職業(yè)指導,讓他們了解和清楚未來的職業(yè)工作,增強融入社會的適應能力。
(2)視力障礙學生的勞動教育。視力障礙的學生缺乏視覺認識,在學習和生活中主要依靠聽覺和觸覺等感官認識事物。因此,勞動教育應加強聽覺和觸覺的訓練,以補償學生視覺的缺失。第一,借助校本課程選擇合適的資源,精心設計教育內容。對于視力障礙學生的勞動教育,要根據(jù)其特點和發(fā)展目標,積極開發(fā)校本勞動教育課程。第二,適當安排校內勞動技能教育。勞動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輔相成,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要重點把握勞動技能教育。1)重視動手操作訓練。實踐教學要堅持以動手操作為主,關注動作的規(guī)范要求,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在勞動中進行思考,在思考中進行創(chuàng)新。2)補償視覺缺陷。在勞動教育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方式補償學生視覺缺陷,通過制作勞動工具、學具等讓視力障礙學生多摸多練,讓他們產(chǎn)生對于勞動工具、的具體形狀和表象觸覺的感受,促進學生對勞動操作過程和要求的理解。3)個別指導、因材施教。針對不同教育階段的視力障礙學生,教師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在同一階段教育中會因課程和自身的原因存在不同的差距,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發(fā)展目標,組織不同的勞動教育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優(yōu)秀品質。
(3)培智學生的勞動教育。第一,要依據(jù)智力發(fā)展差異選擇適合的勞動教育內容。智力障礙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在開展勞動教育時,教師要先對他們進行個性化評估,這一評估充分體現(xiàn)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教師要根據(jù)評估結果,依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為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勞動教育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智力發(fā)展相近的學生劃分到同一小組,讓學生通過組內合作完成一些勞動任務。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的溝通能力和交流能力能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第二,反復示范和練習。勞動技能教育傾向于生活化和實踐性,在課堂內開展的勞動教育其本質也是一項教育活動。因此,教師要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進行設計,以提高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比如,可從穿衣服、洗衣服、撿垃圾等簡單的勞動教育開始,再到種花、種菜、手工制作等較難的勞動教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反復進行示范,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模仿和練習。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
2.課外校外勞動實踐課程建設
(1)班級個人選修勞動課程。對于勞動課程的安排,學校在設計中可以采取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模式來進行,其中必修課是課堂內對于學生安排的必須要接受的勞動教育內容,而選修課可以依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和興趣愛好等,以技術難度較大的專業(yè)為主,開展相應的勞動教育,以滿足一些需求較高、能力較強的學生的需要。
(2)家校合作勞動實踐課程。家庭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開展勞動教育要在家校的相互配合協(xié)同下完成,以發(fā)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長要積極配合教師,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家庭勞動教育工作。例如,在低年級視力障礙學生勞動教育中,教師布置的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脫、穿衣服。家長要按照教師的要求觀察孩子的操作是否正確,及時給予必要的指導。在學習過程中,家長要多鼓勵孩子,盡量不動手幫忙,以培養(yǎng)孩子動手操作能力。
(3)公益勞動服務實踐課程。特殊學生的特殊性只是表現(xiàn)在生理和智力等方面的缺陷,在品格的形成中要正確看待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在享受社會服務的同時,也要服務于社會。因此,特殊學生的勞動教育應該增加社會公益勞動的內容。如春季的植樹活動、清明節(jié)的公墓祭掃活動、公共設施的清理維護活動、社區(qū)慰問老弱病殘活動等。
(4)基地校企勞動實踐課程。特殊學校在勞動教育開展中,可以靈活利用勞動基地校企合作單位開展實踐課程。如帶領學生參觀校企合作單位的工廠、農(nóng)場等,讓學生在參觀中看到生產(chǎn)實踐過程,看到工人們的勞動熱情、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以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勞動的品格。
總之,對于特殊教育學校來說,勞動育人的首要任務是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掌握勞動知識,學會勞動技能,樹立勞動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特殊教育學校的勞動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家庭養(yǎng)育以及社會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具有育人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因此,特殊教育學校要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格,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適應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為培智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的勞動教育[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21(05).
[2]張婷,申仁洪.特殊教育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價值意義與構建實施[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21(13).
[3]李萍萍.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功能發(fā)揮的實踐路徑研究[D].西南大學,2021.
[4]葉華光.學校教育視域下勞動教育的內涵研究[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03).
[5]陳冬蕓.加強對小學生勞動教育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1(12).
[6]薛紅.如何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對學生勞動技能的培養(yǎng)[J].教育界, 2019(09).
[7]黃利平.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勞動技術教育及殘疾人就業(yè)的探索[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18).
Effectively Carry out Labo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Good Character of Special Students
Lin Guanlan
(Zhanjiang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Guangdong Province, Zhanjiang 524000, China)
Abstract: For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the primary task of labor education is to let students master labor knowledge, learn labor skills, establish labor concept and develop good working and living habits through labor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ents growth, family upbring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has educational value, social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pecial students good character from three asp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educ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special students character, the character training objectives of special students labor education, and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labor education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special schools; character; cultivation; labor skills; working hab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