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坤 郭 翀 馬曉波 李云濤 張學美 李林燕 羅 珊 史明霞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科,昆明 650032)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種源自淋巴系造血細胞前體的惡性血液病,其中,急性T 淋巴細胞白血病(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由T 細胞祖細胞的惡性轉化所致,發(fā)病率在兒科ALL 中占10%~15%,在成人中占25%[1-2]。雖然T-ALL 的治療效果在逐漸改善,但原發(fā)性耐藥或復發(fā)性T-ALL 患者預后仍較差[3-4]。Notch1 是一種跨膜受體,可調節(jié)細胞生長、分化、血管生成和轉移[5]。Notch1 信號激活在包括T-ALL在內的大多數(shù)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中發(fā)揮關鍵作用[6]。有研究提示,Notch 通路激活后,可通過NF-κB 通路抑制細胞凋亡,在血液系統(tǒng)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耐藥過程中發(fā)揮作用[7-8]。然而,關于Notch1 與T-ALL 臨床指標和預后的相關性,及其在T-ALL 細胞中與NF-κB 通路的相互作用目前尚不明確。本研究旨在分析Notch1 在T-ALL 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表達,明確Notch1 與T-ALL 臨床特征和預后之間的關聯(lián),進一步在細胞水平上明確沉默Notch1 對NF-κB 通路的影響。本研究有望為T-ALL提供新的預后標志物和治療靶點。
1.1 資料
1.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診為T-ALL 的患者67 例作為試驗組,包括男性28 例,女性39 例,年齡19~72 歲;同時選取67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包括男性33 例,女性34 例,年齡20~75 歲。T-ALL 患者均經過骨髓學、細胞免疫分型和細胞遺傳學檢查確診,排除合并其他腫瘤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靜脈采集研究對象外周血5 ml,收集于含EDTA 的抗凝管。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LDH水平、白細胞水平和危險度分級。T-ALL 危險度分級為標危組、中危組、高危組。標危組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所有條件:①年齡≥1 歲且<10 歲;②WBC<50×109L-1;③潑尼松反應良好;④非T-ALL;⑤非成熟B-ALL;⑥無t(9;22)或BCR/ABL 融合基因;⑦無t(4;11)或MLL/AF4 融合基因;⑧無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⑨治療第15天骨髓呈M1(原幼淋細胞<5%)或M2(原幼淋細胞5%~25%),第33 天骨髓完全緩解。中危組必須同時滿足以下4個條件:①無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②潑尼松反應良好(第8 天外周血白血病細胞<1×109L-1);③標危誘導緩解治療第15 天骨髓呈M3(原幼淋細胞>25%)或中危誘導緩解治療第15天骨髓呈M1/M2;④如有條件進行微小殘留?。∕RD)檢測,則第33天MRD<10-2。同時至少符合以下條件之一:⑤WBC≥50×109L-1;⑥年齡≥10 歲;⑦T-ALL;⑧t(1;19)或E2A/PBX1 融合基因陽性;⑨年齡<1 歲且無MLL 基因重排。高危組必須滿足下列條件之一:①潑尼松反應不良(第8 天外周血白血病細胞>1×109L-1);②t(9;22)或BCR/ABL 融合基因陽性;③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陽性。
對67例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或門診隨訪,隨訪起點時間為確診日期,總隨訪時間為24個月。本研究已獲得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1.2 主要試劑與儀器 淋巴細胞分離液(Ficoll?PM 400,Sigma-Aldrich,美國);TRIzol 試劑(RNAiso Plus,TaKaRa,大連);RPMI1640 完全培養(yǎng)基、Revert-Aid Reverse Transcriptase(Thermo Scientific,美國);SGExcel FastSYBR Mixture、BCA 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上海生工);RIPA 裂解液(Sigma);硝酸纖維素膜(Millipore);Notch1、p-IκBα、IKKβ、GAPDH 抗體、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兔IgG 抗體(OmnimAbs)。NanoDrop ND-2000 分光光度計(Thermo Scientific,美國);StepOnePlusTM實時熒光定量PCR儀(ABI,美國)。
1.2 方法
1.2.1 Ficoll 密度梯度離心法分析PBMC 取外周血5 ml,加入5 ml 淋巴細胞分離液,再加入2 倍體積的PBS 緩沖液吹打混勻。將混合液以300 g 離心30 min。分離PBMC,PBS 緩沖液洗滌2 次,保存于-80 ℃冰箱備用。
1.2.2 PBMC 總RNA 提取 采用TRIzol 試劑提取PBMC 總RNA。向細胞中加入1 ml TRIzol 試劑,加入200 μl 氯仿,劇烈振蕩15 s,室溫靜置2 min,于4 ℃、400 g下離心15 min。取上層水相置于新管中,加入等體積的異丙醇,顛倒混勻,室溫靜置10 min,于4 ℃、400 g 下離心15 min,去上清。以70%的乙醇洗滌2 次,4 ℃、200 g 離心5 min,去上清,自然干燥。加入30~50 μl DEPC 水溶解,采用NanoDrop ND-2000 分光光度計分析RNA 的純度及濃度。A260/A280>2.0,A230/A260>1.8表明RNA質量達到要求。
1.2.3 細胞培養(yǎng)和慢病毒轉染 將T-ALL 細胞株Jurkat 細胞培養(yǎng)于含1%青鏈霉素、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 完全培養(yǎng)基中,置于5%CO2、37 ℃溫箱中培養(yǎng)。設計靶向Notch1 的siRNA 序列(si-Notch1:5′-GCCAAATTCAACGGGCTCTTG-3′),委托上海漢恒生物構建慢病毒質粒載體并包裝為慢病毒顆粒,以空白慢病毒載體作為陰性對照(si-NC)。采用慢病毒感染細胞,24 h后進行后續(xù)分析。實驗分組:正常PBMC 組、Jurkat 細胞組、Jurkat 細胞+si-NC(陰性對照)組和Jurkat細胞+si-Notch1組。
1.2.4 qRT-PCR 采用RevertAid Reverse Tran?scriptase 將RNA 逆轉錄為cDNA。按照2×SGExcel FastSYBR Mixture 說明書,配制qPCR 反應體系(25 μl 2×SGExcel FastSYBR Mixture+1 μl 正向引物+1 μl 反向引物+1 μl cDNA,加入超純水補齊至50 μl),上機檢測,反應程序為:預變性95 ℃,20 s;變性95 ℃,3 s;退火/延伸60 ℃,30 s;35 個循環(huán)。引物均由上海生工合成。Notch1 正向引物:5'-GAT?GTTGGCAAGGTAGTCGAT-3',反向引物:5'-GCTCCCTGTGTTCTCATTGAT-3';IκBα 正向引物:5'-GCCTGGACTCCATGAAAGACGA-3',反向引物:5'-CAATTTCTGGCTGGTTGGTGAT-3';IKKβ 正向引物:5'-GAAGACTTGAATGGAACGGT-3',反向引物:5'-CACTGAGTGGCAGGCTTATC-3'。以GAPDH 為內參,GAPDH 正向引物:5'-ACGGGAAGCTTGTCAT?CAATGG-3';反向引物:5'-ATGGTGGTGAAGACGC?CAGTGG-3'。根據(jù)2-ΔΔCt計算目的基因的相對表達量。以Notch1 mRNA 在T-ALL 患者PBMC 中相對表達量中位數(shù)為界,將T-ALL 組分為Notch1 高表達組和Notch1低表達組。
1.2.5 Western blot 離心收集各組細胞,采用1×RIPA裂解液裂解細胞,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對蛋白定量。取50 μg 蛋白樣品與凝膠緩沖液混合,煮沸10 min 后,行SDS-PAGE 電泳。將蛋白轉移至硝酸纖維素膜,非特異性抗體采用含5%脫脂牛奶的1×Tris 緩沖液封閉,室溫下孵育2 h。在4 ℃下,膜與Notch1、p-IκBα、IKKβ或Notch1 GAPDH 抗體在含5%脫脂牛奶的1×TBS 緩沖液中孵育過夜。采用1×TBS 洗滌3 次后,膜與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兔IgG 抗體在室溫下孵育2 h。在Fluor Chem Systems(ProteinSimple)下觀察結果,采用系統(tǒng)自帶的軟件(Alpha View Software)分析目標蛋白的相對表達量。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或ANOVA檢驗分析組間基因表達差異。采用Spearman 相關性分析確定Notch1 的表達水平與T-ALL 患者LDH 水平、白細胞水平和危險度分級等臨床指標間的關聯(lián);Kaplan-Meier 法分析Notch1 表達水平與患者生存時間的關系;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Notch1 在T-ALL 患者PBMC 中的表達 qRTPCR 分析T-ALL 組和健康組(各67 例)PBMC 中Notch1 mRNA 表達水平,結果如圖1 所示,與健康組相比,T-ALL組Notch1表達明顯上調,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圖1 健康組和T-ALL組PBMC中Notch1 mRNA表達分析Fig.1 Analysis of Notch1 mRNA expression in PBMC of healthy group and T-ALL group
2.2 Notch1 表達水平與T-ALL 臨床指標和NF-κB通路間的相關性 Notch1表達水平與T-ALL臨床指標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1 所示,Notch1 表達水平與LDH 水平、白細胞水平和危險度分級之間呈正相關(r=0.102,P=0.025;r=0.247,P=0.019;r=0.429,P=0.006),而與年齡和性別無顯著相關性。Notch1 與NF-κB 通路抑制性蛋白IκBα mRNA 水平呈負相關(r=-0.754,P=0.039),與NF-κB 通路激活性蛋白IKKβ mRNA水平呈正相關(r=0.738,P=0.002)。提示Notch1 可能在T-ALL 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而NF-κB通路是其作用靶點。
表1 Notch1表達水平與T-ALL患者臨床指標和NF-κB通路間的相關性Tab.1 Correlation between Notch1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F-κB pathway in T-ALL patients
2.3 Notch1 表達水平與T-ALL 患者生存時間的關聯(lián) 對67例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或門診隨訪,未出現(xiàn)失訪病例。通過Kaplan-Meier 法分析Notch1 表達水平與T-ALL 患者生存時間的關系。結果表明,Notch1 高表達組[(12.7±3.4)個月]的中位總生存時間低于Notch1 低表達組[(18.5±2.2)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77,P=0.038),見圖2。表明Notch1表達水平與T-ALL患者生存時間有關。
圖2 Notch1表達水平與T-ALL患者生存時間的關聯(lián)Fig.2 Associations between Notch1 expression level and survival time in patients with T-ALL
2.4 沉默Notch1 基因對IκBα 和IKKβ mRNA 表達的影響 qRT-PCR 分析各組mRNA 的相對表達量。結果表明,Jurkat 細胞Notch1 mRNA 的表達水平高于正常PBMC(P<0.05),下調Notch1基因表達后,與Jurkat 細胞+si-NC 組相比,IκBα mRNA 水平顯著上調(P<0.05),而IKKβ mRNA 顯著下調(P<0.05)。見圖3。以上結果表明沉默Notch1 基因可在mRNA水平上抑制NF-κB通路。
圖3 沉默Notch1基因后Notch1、IκBα、IKKβ mRNA表達的變化Fig.3 Changes of Notch1,IκBα,IKKβ mRNA expressions after silencing Notch1 gene
2.5 沉默Notch1 基因對IκBα 和IKKβ 蛋白表達的影響 Western blot 結果表明,Jurkat 細胞Notch1 蛋白表達水平高于正常PBMC,下調Notch1 基因的表達后,與Jurkat 細胞+si-NC 組相比,p-IκBα 水平上調,而p-IKKβ 下調(圖4)。以上結果表明,沉默Notch1基因可在蛋白質水平上抑制NF-κB通路。
圖4 沉默Notch1基因對IκBα和IKKβ蛋白表達的影響Fig.4 Effect of silencing Notch1 gene on expressions of IκBα and IKKβ protein
T-ALL 是一種T 淋巴細胞相關的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化療治療手段的進步,T-ALL患者完全緩解率有了一定的改善[9-10]。然而,其總體生存率仍然較低。復發(fā)是當前治療T-ALL 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11-12]。因此,深入了解T-ALL 的發(fā)病機制,尋找有效的治療靶點,對于改善T-ALL患者預后至關重要。
Notch1 是一種廣為人知的調節(jié)因子,在許多惡性腫瘤中發(fā)揮致癌基因作用[13]。Notch1 主要分布在造血干細胞、淋巴細胞等細胞表面,參與了造血細胞的自我更新。Notch1 的突變或過度激活可能會導致T 淋巴細胞異常[14]。在小鼠模型中,Notch1信號通路的組成性激活可誘導T-ALL 的發(fā)生,而抑制Notch1 信號通路可抑制T-ALL 細胞增殖并促進細胞凋亡[15]。此外,Notch1 與化療耐藥有關,這是T-ALL 預后不良的主要原因[16]。Notch 信號通路由Notch 受體、配體、DNA 結合蛋白和靶分子構成,當Notch 通路被激活后,胞內片段可進入細胞核促進靶基因轉錄,Notch1 的靶基因主要包括Hes1、c-myc和NF-κB等[17]。
在T-ALL 中,IKK/I-κB/NF-κB 通路是Notch1 主要的下游通路。NF-κB 是一種序列特異性DNA 結合蛋白,可誘導與炎癥反應相關的細胞因子表達。有研究發(fā)現(xiàn),阻斷NF-κB 通路可降低Notch1 突變的白細胞數(shù)量,提示NF-κB 可能是Notch1 的靶點[18]。通過抑制Nocth1 受體的活化調控下游靶基因,在T-ALL臨床治療中已經展現(xiàn)出良好的前景[19]。
本研究共納入67 例T-ALL 患者,收集其年齡、性別、LDH 水平、白細胞水平和危險度分級等臨床資料。分離其PBMC并提取RNA,分析Notch1 mRNA的表達水平。結果表明,與健康人相比,T-ALL 組PBMC中Notch1 mRNA表達顯著升高(P<0.05)。提示Notch1 在T-ALL 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可能發(fā)揮重要作用。此外,課題組分析了Notch1 表達與T-ALL 臨床指標的相關性,結果發(fā)現(xiàn),Notch1 與LDH 水平、白細胞水平和危險度分級呈正相關(r=0.102,P=0.025;r=0.247,P=0.019;r=0.429,P=0.006),而與年齡和性別無顯著相關性,提示Notch1 mRNA 表達水平可能是T-ALL診斷及預后評估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有限,有關結論還需更多驗證。課題組進一步在細胞水平上分析了Notch1 對NF-κB通路的影響,通過RNA 干擾技術成功下調Notch1在mRNA 和蛋白水平上的表達,結果表明沉默Notch1可明顯上調IκBα mRNA 和p-IκBα 蛋白水平,明顯下調IKKβ mRNA 和p-IKKβ 蛋白水平,提示NF-κB通路是Notch1 的重要靶點之一,但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本研究發(fā)現(xiàn)Notch1 基因在T-ALL 患者血漿PBMC 中高表達,與患者LDH 水平、白細胞水平和危險度分級等臨床指標和生存率相關,Notch1 mRNA 有望成為T-ALL 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的重要指標。此外,Notch1 可能通過NF-κB 通路發(fā)揮調控作用。但本研究中的病例數(shù)有限,下一步工作還需要擴大樣本量對文中結論做進一步驗證,同時對Notch1參與T-ALL發(fā)展的分子機制做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