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繼紅,李慶華
(1. 麗江市林業(yè)和草原局,云南 麗江 674100; 2. 麗江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云南 麗江 674100)
油橄欖(Olive)原產小亞細亞,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樹種。我國具有歷史意義的引種始于1964年[1],經過50多年的引種試驗、品種選擇和區(qū)域試驗,為我國油橄欖產業(yè)發(fā)展的適生品種和適生區(qū)提供了科學依據(jù)[2]。云南省金沙江河谷地區(qū)屬油橄欖一級適生區(qū)[3]。近年來,各地均不同程度地發(fā)展了油橄欖產業(yè),但存在品種雜亂、種植技術不規(guī)范、管理粗放等情況,影響著油橄欖產業(yè)健康發(fā)展。試驗地選擇麗江市,選擇柯基、豆果、科拉蒂、城固32等不同區(qū)域的4個油橄欖品種進行種植試驗,通過連續(xù)3年物候觀察及產量測定,選定合理的品種搭配,達到增產穩(wěn)產目的,促進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
試驗地選擇麗江市玉龍縣大具鄉(xiāng)營盤村和金江村油橄欖園、永勝縣程海鎮(zhèn)白沙嘴油橄欖園,面積共1.8 hm2(每個試驗園選擇0.6 hm2園地參與試驗),進行品種搭配種植試驗。種植園平均海拔1 690 m,年均溫17~19 ℃,最高溫35 ℃,最低溫-3 ℃,1月均溫10.2~14.5 ℃,年降雨量700~800 mm,霜期30 d左右,年日照2 400~2 720 h,≥10 ℃積溫4 000 ℃,土壤為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及石漠化荒地,pH值6.8—7.1。
3個試驗園各選擇0.6 hm2園地面積參與試驗,參試品種為柯基、豆果、科拉蒂、城固32,試驗苗木共計約600株,選擇株行距5 m×6 m的密度種植,330株/hm2。苗木選用2年生扦插苗,定植塘規(guī)格為0.8 m×0.8 m×0.8 m。將40 kg農家肥以及氮磷鉀比例按15∶15∶15的復合肥0.8 kg與表土拌勻后撒入塘內,并撒入少量殺蟲劑,回填至塘深0.6 m處,然后定植苗木。
營盤村試驗園采用金沙江河床沖積土種植,金江村試驗園采用石漠化荒地種植,白沙嘴試驗園采用程海周邊坡地種植。園地中主要以柯基、豆果為主栽品種,每個品種種植一行,依次交替種植。在試驗園的周邊種植兩行參照品種科拉蒂、城固32。對每個試驗園參試品種連續(xù)進行3年物候期觀測及產量測定,對觀測結果進行分析。
分別在3個試驗園內對4個參試品種的每個品種隨機抽取15株進行編號,連續(xù)進行3年的試驗觀測。
1.3.1物候期觀測
對參試的4個品種的萌芽期、初花期、盛花期、坐果期、果實成熟期進行觀測。
1.3.2產量測定
在營盤村、金江村、白沙嘴3個試驗園試驗地內對參試的4個品種進行平均單株產量、單位面積產量測定。
1)單株產量測定:將選定單株果實全部采集后進行測定
2)單位面積產量=單株產量平均值×單位面積種植株數(shù)
分別對3個試驗園的4個參試品種連續(xù)進行3年的物候期觀測,以2016年為例,物候觀測結果見表1。
表1 2016年4個參試油橄欖品種物候期觀測結果
觀測結果表明,在營盤村與金江村試驗園種植的豆果、柯基2個品種初花期一般始于2月末,盛花期在3月上旬,整個花期持續(xù)9~11 d,品種間可相互授粉;對照品種城固32初花期在3月上旬,盛花期在3月中旬,與主栽品種間至少有3 d的盛花可配期,可保證品種間的授粉;對照品種科拉蒂初花期在4月中上旬,盛花期在4月下旬,與其余3個品種花期不遇。
在白沙嘴村試驗園種植的豆果、柯基2個品種初花期一般始于2月初,盛花期在2月中旬,整個花期持續(xù)9~10 d;對照品種城固32初花期在3月下旬,盛花期在3月下旬,花期較短,與其他3個品種花期不遇;科拉蒂初花期在2月下旬,盛花期在3月中旬,與其余3個品種花期不遇。
分別在3個試驗園內,對參試的4個油橄欖品種的每個品種隨機抽取15株樣株連續(xù)進行3年平均單株產量、單位面積產量測定,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品種油橄欖試驗園產量測定結果
對表2的分析結果表明,在相同種植密度條件下,用金沙江河床沖積土種植的營盤村試驗園的油橄欖隨著樹勢的生長產量快速提高;用程海周邊坡地種植的白沙嘴試驗園油橄欖隨著樹勢的生長產量較快提高;用石漠化荒地種植的金江村試驗園油橄欖相對于其它兩個種植園產量偏低。
3個試驗園不同品種主體間的效應檢驗結果見表3。
通過主體間效應檢驗結果(表3)可以發(fā)現(xiàn),控制因素品種對應的F統(tǒng)計值的Sig值為0.002,小于0.05,說明不同品種搭配對產量產生了顯著影響。同理,地點對應的F統(tǒng)計量的Sig值為0.049,也小于0.05,說明地點對產量也產生了影響。
表3 主體間效應檢驗
3.2.1不同品種產量的多重比較
對豆果、柯基、科拉蒂、城固32品種在3個試驗園的產量進行多重比較(表4)。
表4 不同品種產量的多重比較
從表5不同品種的多重比較結果表明,除豆果和柯基之外的各品種之間的產量均值差異顯著。
3.2.2不同立地條件產量的多重比較
對4個油橄欖品種在3個試驗園的不同立地條件下的產量進行多重比較(表5)。
表5 不同立地條件產量的多重比較
從表5可以看出,除營盤和白沙嘴之外的各品種之間產量均值差非常明顯。
3.2.3油橄欖產量比較
4個油橄欖品種在3個試驗園的不同產地立地條件下的產量見圖1。
圖1 不同立地條件下油橄欖產量
從圖1可以看出,柯基、豆果品種的油橄欖產量較高,城固32產量偏低;對比不同立地條件油橄欖產量發(fā)現(xiàn),營盤村和白沙嘴村油橄欖產量偏高,金江村油橄欖產量偏低,表明金江村石漠化荒地種植油橄欖產量相對較低。
1)柯基和豆果兩個油橄欖品種在不同立地條件下花期基本一致,可作為互為授粉品種搭配種植。
2)對不同立地條件下連續(xù)進行3年的油橄欖產量觀測,并通過主體間效應檢驗不同品種產量的多重比較、不同立地條件產量的多重比較等多因素方差分析,柯基、豆果兩個品種產量較穩(wěn)定,產量均值差不明顯,大小年情況不明顯,可在麗江市適生區(qū)及同條件地區(qū)推廣種植。
3)在營盤、白沙嘴2村種植的品種之間產量均值差不明顯,表明河床沖積沙壤土相對于石漠化荒地土壤類型更適合油橄欖的生長,產量也比較穩(wěn)定。
河床沖積土相對于其它土壤類型更適合油橄欖的生長。綜合來看,品種和立地條件對油橄欖的影響是顯著的,在白沙嘴、營盤2村的立地條件下,品種為豆果、柯基的油橄欖產量較高,可以選擇其作為最優(yōu)搭配種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