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對現階段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滲透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的有效措施,以轉變傳統(tǒng)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課程思政的重要功能,在提升高職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使之具備良好的思政素養(yǎng)。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課程思政;有效措施
作者簡介:任培怡(1989.08-),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翻譯。
當前,傳統(tǒng)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應當大膽創(chuàng)新,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技能、豐富學生英語知識的同時,還應該重視對學生思政素養(yǎng)進行培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在公共英語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滲透課程思政,落實“三全育人”的要求,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政和文化素養(yǎng),保障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質量。
一、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很有必要,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學生通過英語學習能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教師基于教材內容,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消除不良思想對學生的影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二是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可讓學生學會使用辯證思維來看待問題,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公共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的相融合,能夠激發(fā)學生愛國,愿意為國家的發(fā)展獻出一份力量。三是有利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課程思政有助于學生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轉變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認真投入到公共英語學習中,并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努力實現全面發(fā)展。
二、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滲透方面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滲透尚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教師并未意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仍然堅持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并沒有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公共英語教學中,忽視了對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而且未根據實際情況來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整個教學氛圍較為沉悶,沒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能從辯證角度來看待中西方文化。二是教師未能從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中挖掘更多的思政元素,沒能有效開展課程思政,未能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三是當前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手段過于單一,教學理念較為陳舊,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的考核評價只關注學生的公共英語學習情況,卻沒能對課程思政教育狀況進行有效評價,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四是忽視了校園人文環(huán)境的建設,沒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無法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三、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的有效措施
(一)轉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模式
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應當明確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公共英語應用能力,還應當基于當前的時代背景,不斷地挖掘思政元素,推進課程思政的開展。教師應當通過集體研討會或個別培訓的方式,來優(yōu)化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改革思路,制訂適宜的教學計劃,確定相應的課程標準,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案中,可實施情景教學。高職公共英語中滲透課程思政,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使用英語來講解中國故事,并根據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尋找與之對應的思政元素,從而提高課程思政水平,實現育人目標。
與此同時,教師在開展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時,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施項目化教學,可利用創(chuàng)設情景的教學方式來為學生提供適宜的教學環(huán)境。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需要融入愛國主義精神、中國夢等內容,從英語角度來對其進行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生搬硬套地給學生灌輸思政教育內容,而是要將公共英語教學內容和思政元素進行有效融合,從英語角度,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辯證思維,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
(二)營造課程思政環(huán)境,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豐富課程思政資源,應當營造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環(huán)境。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能夠及時掌握國際、國內各方面的信息,外來思想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诖耍瑧斨匦略O定公共英語教學目標,將提升學生的思政意識、樹立正確價值觀作為目標之一,并給予學生有效的引導,從而為課程思政的開展奠定扎實基礎。教師應深入研讀教材,從中挖掘出更多的思政元素,在教學中引入社會熱點話題。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既要使高職學生學到更多英語知識,還要強化其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愛國情懷。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融入豐富的思政元素。比如,講解科技發(fā)展內容的時候,可以引入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介紹當前我國科技發(fā)展的現狀,這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講解職場交際等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在職場交際方面的體現,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社交禮儀,強化學生的職業(yè)能力;講解歷史名人的相關知識時,可將當前新冠疫情期間涌現的英雄事跡融入其中,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需要教師不斷地挖掘思政資源,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教師應當堅持立德樹人,引導學生建立健全英語知識體系,與此同時還要強化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讓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實現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職業(yè)目標。
(三)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健全考核評價體系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要求教師擯棄過去單一的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現代科學技術的作用,學會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來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可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提高教學資源、網絡資源的利用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過去枯燥的教學形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要明確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據此來進行公共英語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展開相關課題的討論。例如,在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yè)特征,以及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內容,來為學生編制相應的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可在挖掘公共英語教學思政元素的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思政內容進行擴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當前的時事熱點話題,為學生布置相關的思政課題作業(yè),讓學生自行在網絡中搜尋相關信息來自主完成。這樣能夠強化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學會在網絡中分辨不同的聲音和信息。教師利用線上學習平臺開展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問題情境,以激勵學生自我探索。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來開展學習,打造開放性的生態(tài)課堂。在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線下以實踐教學為主,旨在鍛煉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并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如以思政教育內容為主題來開展英語演講、英語辯論活動;線上課堂則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教師可以將重難點英語知識分解成小視頻來進行一一解答,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來進行學習鞏固。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充滿正能量的英語演講視頻或是英語節(jié)目。教學中,教師應當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將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并讓學生自主去發(fā)現教學中的思政元素,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個人素質。
除此之外,還應當建立健全的考核評價體系。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考核評價方式,建立健全體現課程思政滲透效果的考核評價體系。既要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進行考核,又要關注學生的思政素養(yǎng)狀況,予以學生客觀評價。除了設計定量指標之外,還應當設計定性指標,如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等。所設計的評價指標需突出學生的人文性。在利用英語等級考試的方式來評價學生英語學習成果的同時,還應當調整最終的評分占比,適當增加課程思政教學評價分數,將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以提高考核評價體系的全面性和科學性,為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持續(xù)開展奠定扎實基礎。
(四)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想要取得較好的成效,就應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教師要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學習環(huán)境,高職院校還要重視校園環(huán)境的建設。校園環(huán)境分為硬件設施、人文環(huán)境兩部分。硬件設施的提升,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其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基礎,而人文環(huán)境則會對學生學習行為、思想意識造成一定的影響?;诖耍瑧敿訌妼W風建設,營造健康的校園人文環(huán)境,以發(fā)揮學校的育人功能,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例如,可以設立英語角,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西方文化,理解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性。還可以組織開展英語演講、英語辯論等活動,所選主題要和當前的時政新聞相關,使學生在鍛煉英語表達能力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思政素養(yǎng)。
除此之外,還應當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明確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教學目標,還要利用語言學習來進行育人,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正確看待外來文化,并了解中國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使學生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課程思政的滲透,需明確課程思政的重要性。根據課程思政教學的要求,優(yōu)化公共英語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和思政元素有效結合在一起,從而在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政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佳琪.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J].才智,2017(14):138.
[2]鄧瑤.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1):98,100.
[3]徐珺.“課程思政”建設下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1):35-37.
[4]王振慶.“課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思政教育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2):82-83.
[5]孫建偉.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討[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2020(2):79.
[6]李娜.公共英語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8):76-79.
[7]劉霞,劉小勇.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9):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