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艷梅
摘要:語文教師往往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看作是語文教育的生命,由于語文教育的特殊性,它對其它學科的學習起到了引導作用。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課堂教學不僅是一種學科的學習,更是一種復雜的師生互動的藝術。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引言
要達有效的語文教學,首先要了解怎樣才能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而要做到這一點,既要看老師是否完成了教學,又要看老師是否用心,又要看學生是否學的好。如果學生不愿意學,或沒有學到東西,老師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勞的。同樣,如果一個人努力學習,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發(fā)展,那他就是一個效率低下的教育。
一、構(gòu)建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的必要性分析
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建設,可以有效地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通過對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調(diào)研,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狀況仍不盡如人意,教師以權威自居,學生總體學習過程相對消極;小學語文整體的課堂氣氛較為嚴肅,教學手段和形式較為單調(diào);教學理念沒有真正的更新,不能真正地做到面向未來的教學;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過于依賴教師,學習缺乏自主獨立性,學習專注力不夠高等。而有效課堂的產(chǎn)生與運用,正是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如何有效地建設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有效小學語文課堂的特征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最后,有效的語文課堂應具備如下特征:一是課堂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愉悅為基礎;二是有效的語文課堂,即人人都能學,人人都會學;而這些特征又與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高度吻合,因此,必須盡早建立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
二、當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在目前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所使用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后,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例如,教師經(jīng)常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無法充分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上扮演的重要角色。教師在課堂上的觀點也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在教學內(nèi)容上缺少創(chuàng)造性,無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自身沒有認識到轉(zhuǎn)變課堂教學視角的重要性和價值。教師課堂教學觀念的滯后,是小學語文教師應注意的問題。
2.教師教學手段單一、陳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未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正是因為這樣,才是教師應該關注的教學內(nèi)容。通常情況下,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會認為學生只需要完成課堂作業(yè)就可以了,而忽視了課堂教學方法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這一方面并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升,而且一方面還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比如,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在課堂上處于一種被動的氣氛中,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這種感覺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3.缺乏情感投入
小學在語文教育過程中的情感投入,始終是近年來各位專家學者與老師們探討的重要問題,大都提出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滿感情,并以飽滿的激情引導學生、影響學生,使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地投入。比如在范文閱讀時,由于老師情感豐富、抑揚頓挫,因此可以帶給學生美的體驗,給學生一個心靈上的震懾,使學生訓練成效更加顯著。
三、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改革教師的教學理念
由于應試教育的原因,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一直遵循“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缺點越來越突出,新時代對教育改革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我們繼續(xù)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必然會使整個國家的語文教育停滯不前,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學質(zhì)量都無法得到提升。因此,要樹立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質(zhì)量。在學校里,學生們的學習都是依靠老師的,他們的學習都局限在教科書上,對于教室外的世界,他們并不是很了解,但是,他們的學習是來自于生活,是為生活服務的,而語文是多姿多彩的,充滿了趣味,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運用到課堂上,一定會事半功倍。
2.營造輕松愉快的語文教學課堂氛圍
好的語文教育課堂環(huán)境,對提高小學語文教育課堂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老師們在建設有效的語文學習教育課堂過程中,要注意營造有利的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這就需要老師們在語文課堂上,和學生做到平等的交談和溝通,并圍繞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開展合作教學活動,以促使學生更有效的完成課堂任務。透過解析小學語文課本即可得知,圖文并茂的教學美文中所占比例也很大,在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流程中,老師們可借助于多媒體教學信息技術的使用,針對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有利的課堂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進而深化了學生對語文課文內(nèi)涵的認識。此外,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可以利用影視以及歌曲等各種元素,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較好地學習語文基礎知識。
3.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高效地因材施教
我國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一個集體化教育。在集體化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間的差異是很容易被忽視的。筆者認為教師的課堂應該照顧大多數(shù)學生,但是課程的深度卻只能滿足于一般學校的教育水平需要,學習好的學生就會產(chǎn)生沉悶的聲音,而學習不好的學生則難以接受。在之前人們都將學生視為祖國的花朵,這一點兒都沒錯,但是,每位學生都代表了一個花朵,必須以不同的方法來管理,就像梅花是生長獨家于氣候寒冷的中國北方,在南方很罕見。學生也是這樣,在一個階段的課程,一些學生認為很無趣,浪費了時間。如果我們不能接受學生間的差距,所以,就沒有有效的課堂。因此我們就應該正視這些差距,有針對性的進行語言教學以適應學生的實際狀況上的差異。
4.開展合作學習,拓寬思維面
隨著綜合性教育的開展,老師們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要推行聯(lián)合研討的自主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在自主思維的基石上開展聯(lián)合研討,并透過研討讓每個學生對課文結(jié)構(gòu)的認識求同存異,從而得到更深入的了解與體會。在合作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們要對學生加以引導,并根據(jù)他們的自主學習中反饋信息加以及時啟迪與點撥,使每個學生有效地克服交流合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所學內(nèi)容形成深化印象。比如,老師在課堂教學古詩詞《小池》時,課堂教學關鍵點就是要學生正確理解古詩詞的內(nèi)涵,并透過誦讀感受古詩詞中描繪的景物和作者用古詩詞所傳達的情感。同時老師還可組織學生開展分組合作學習活動,使學生從合作討論中分析古詩文內(nèi)涵,從而深化認識,完成對古詩文的掌握與背通。在合作教學活動中,學生逐漸成為學習中的個體,學生們對古詩詞的認知與體會都不一樣,在合作交流中,經(jīng)過分享與探討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考面,使學生更全面深入的掌握古詩詞內(nèi)涵,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結(jié)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與內(nèi)容也將隨之發(fā)生變化,因此,教育工作者應加大對其教學策略的研究,尋求一種切合當前小學生學習狀況的有效途徑,以達到較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左清艷.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3):192.
[2]朱筱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開心素質(zhì)教育,2015(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