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 艷
(甘肅省渭源縣龍亭學校,甘肅渭源 748200)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閱讀指導是教師的主要任務,初中生的閱讀經驗比較少,對于語文閱讀也缺乏天然的興趣和熱情,還難以全面把握針對不同文體的閱讀技巧和方法,阻礙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進一步強化。為此,教師應該明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落實閱讀指導的必要性,考慮學生的能力短板和興趣需求,采用科學創(chuàng)新的閱讀指導措施,使學生能夠基于舉一反三思維開展自主閱讀,從而讓學生的閱讀效率以及綜合能力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就初中語文教學的過往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對閱讀指導教學都缺乏足夠的重視,指導方法趣味性和科學性不足,削弱了閱讀教學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效用。雖然閱讀是語文課程中的基礎內容,但是初中生仍然無法完全脫離教師的幫扶,需要教師用心啟發(fā)和指導,才能循序漸進地錘煉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經過深入的分析研究,筆者將初中語文教學進行閱讀指導的必要性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落實閱讀指導可以幫助學生習得科學的語文閱讀方法。閱讀方法和技巧的傳授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板塊,現(xiàn)階段初中生開展語文閱讀學習大多依賴教師的引領,但是教師一味采用灌輸式閱讀教學手段很容易產生反作用,增大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形成阻力。實施閱讀指導既保留了教師的幫扶和主導作用,也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閱讀機會,教師通過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可以幫助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真正“得法”,這樣學生在閱讀同類體裁文章時就更加輕松自如,從而緊扣新時期的自主學習導向。
第二,落實閱讀指導可以增進師生互動,突出學生主體意識。高質量的語文閱讀指導是一個動態(tài)化過程,教師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導學等方式,調動學生主動投入文本探析的積極性,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對文章形成初步感知,解答教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師生在問答互動中合力構建文章的主題思想,這樣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的地位就不再被動,而是基于主體意識去探索精彩的文學世界,體會和教師、同窗分享閱讀感悟的快樂,這些都可以改善僵化的語文閱讀教學環(huán)境,從而增進師生互動,讓學生掌握語文閱讀探究的主動權。
第三,落實閱讀指導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材料的良好習慣。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發(fā)展學生語言構建和運用素質的主要平臺,良好的積累意識和習慣是提升該素質的前提條件。教師著力落實有效的閱讀指導,最顯著的作用就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比如,通過詞匯釋義指導,學生能夠積累詞匯的多重含義,通過文本品析和鑒賞指導,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好詞佳句,這樣學生在開展語言構建和運用時就會文思泉涌,從而助益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閱讀拓展和習作訓練。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指導時,如若直接向學生傳授一般的閱讀方法,容易導致課堂氣氛生硬死板,在這種條件下,學生的思維注意力很難高度集中,閱讀質量和閱讀指導有效性不能得到保障。文本導入是教師實施閱讀指導的第一個步驟,生動的導入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對文本材料的直觀認識,進而激發(fā)學生深入閱讀文章的期待,這樣教師開展閱讀指導勢必更加游刃有余。基于閱讀指導的導入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創(chuàng)設背景資料情境。每一篇語文課文都有其相關背景資料,這些資料是教師實施閱讀指導以及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的優(yōu)質素材。在實際運用中,教師可以在互聯(lián)網云資源中搜集、下載和閱讀文本相關的背景資料,比如文本作者的人生軌跡、文章的創(chuàng)作年代信息以及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等等,教師可以把這些背景資料制作成微課件播放給學生,也可以把作者經歷的人生大事、創(chuàng)作年代重要的歷史事件等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同時讓學生根據背景資料情境,嘗試探討、預測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學生就會對文章內容產生好奇,落實語文閱讀指導激趣工作。
第二,創(chuàng)設生活經驗情境。教師實施閱讀指導,需要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思考文本內涵的思維品質,所以創(chuàng)設生活經驗情境也是一條科學的導入路徑。教師在具體創(chuàng)設時,可以通過談話的方式引出教材文章中的生活事物或事件。比如文本體裁是事物說明文,教師就可以列舉該事物在生活中的應用場景,然后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認知,嘗試口述該事物的外形特征、功能、用途等等,教師再順勢揭示閱讀題目,這樣也能迅速活躍學生的閱讀思維、勾起學生的生活經驗。
第三,創(chuàng)設信息化視聽情境。信息化視聽情境具有直觀性,適用于語文閱讀指導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根據閱讀語篇的具體內容,應用信息化設備為學生搜集和展示相關視頻、歌曲以及圖片,比如在名著節(jié)選閱讀指導中,教師可以截取有關影視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或采用歷史紀錄片等視聽素材,引導學生一邊觀看影音作品,一邊在教材文本中找出對應的描寫段落和語句,從而帶學生迅速融入文本閱讀情境,達到閱讀指導激趣和導入目的。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指導所要開啟的第二個步驟,就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并對文本的寫作思路、詞語和句子的含義以及作用展開分析探究。問題導學法是實施閱讀指導的可靠措施,教師根據文本內容提出有效的啟示導學問題,不僅可以迅速激活學生的理解思維和求知欲,也能使學生更加順暢地梳理概括文章思路。基于有效提問的語文閱讀指導策略如下。
第一,通過有效提問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在這一步,教師可以先鼓勵學生以分組形式合作誦讀文本,并讓學生將誦讀中收獲到的訊息簡要記錄在草稿紙上。緊接著,教師應該設計提出有效的啟示問題,比如文本的體裁是什么?這個問題難度不高,學生稍加思考就能正確回答。如果是敘事類文章,教師可以追問:文章中共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人物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件?如果是寫物的文章,教師可以追問:文本描寫哪種事物?通過閱讀你發(fā)現(xiàn)事物有哪些特點?追加問題后,教師繼續(xù)讓學生合作探討問題答案,學生解答閱讀問題期間,教師可以提供幾個解題句式供學生參考,如概括文本事件的句式:某人在某處做了某事,或某人遇到某人發(fā)生了某事。概括人物角色的句式:人物的外貌、動作、交談、心理,反映出人物怎樣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質等等。概括物品的句式:物品的外形、大小、使用方法和途徑、色彩、類別、結構等等。學生參考上述句式,就可以順利掌握概括文本要義的一般方法,并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具體內容。
第二,通過有效提問引導學生理解詞匯、句子的含義和作用。在這一步,教師應該先把學生在閱讀中標記的生詞和疑難句子匯集起來,然后指導學生分工合作運用參考書或互聯(lián)網工具,查閱和明晰生詞的讀音和多層含義,同時向學生提出啟示問題:同學們,大家通過查閱發(fā)現(xiàn)該詞匯具有多重含義,那么其在課文中應該取哪層意思呢?學生思考解答問題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注意詞匯的語境意義和引申意義,聯(lián)系詞匯所在的句子、段落和上下文進行剖析理解,學生得出正確答案后,教師應該讓學生把解釋內容標注在具體詞匯旁邊。在探究文本疑難句子的含義和表達作用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該句子呈現(xiàn)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其處于文本的哪個位置?文章的首段、中間還是尾段?學生討論期間,教師也應該提供思路,比如重點句子的內容是表達作者感受、點明中心主旨或揭示描述對象的特點、事理等等,從重點句子所處位置的表達作用來說,可以是承上啟下、總起下文或總結上文等等,這樣學生就能更加有的放矢地體會文本句子的含義、作用以及藝術效果,從而透徹感知文本思路。
一篇優(yōu)質文章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其語言的運用,鑒賞文本語言特色是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閱讀指導的重點工作,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品賞語言的精到之處,還要同步指導學生摘錄和積累語言素材?;谡Z言特色賞析的閱讀指導措施如下。
第一,探析文本的修辭手法。在這一步,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分組合作,把閱讀文本中應用修辭手法的句子以不同線型劃出來。接下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修辭句子展開細致探析,如針對比喻句,教師可以提問:這個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著重突出描述對象哪方面的特征?針對排比句,教師可以提問:排比句式里共有多少個分句?誦讀排比句你有怎樣的感受?學生通過解答這些問題,可以感知到比喻句生動形象的表達作用,排比句可以增強文本的氣勢和藝術效果等等。此外,針對語文閱讀材料中常見的擬人句、設問句、夸張句等,教師也應該著重指導學生探析,比如設問句引發(fā)怎樣的思考和共鳴,夸張句所強調的描寫重點等等。學生完整認識和解析文本的修辭手法后,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將亮點詞句謄抄摘錄到閱讀筆記上,并詳細標注每種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第二,探析文本的語言特色。在這一步,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與身邊伙伴自由討論閱讀文本的語言特色,但是學生在探討期間,教師也應該流動巡視和指導,比如學生認為文本的語言特色是充滿激情的,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原因,指出文本中的具體語句來支持自身觀點,或者學生認為文章的語言風格具有諷刺性,教師也應該讓學生闡述作者具體諷刺了什么現(xiàn)象,從哪些語段可以看出等等。學生自由討論和賞析結束后,教師應該在電子白板投屏上出示不同文體對語言的要求,比如記敘文要求語言生動形象、感染力強,議論文要求語言觀點具有說服力和邏輯性,說明文要求語言精當準確、通俗簡明等等,然后指導學生把上述要求代回到課程文本,讓學生思考和探究文本語言是否符合這些要求,并把文中能夠體現(xiàn)語言特色的代表性語句摘錄在閱讀筆記上,從而加深學生對文本語言特色的體會,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閱讀積累意識。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指導重在一個“導”字,俗話說導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想要落實理想的閱讀指導目標,理應向學生系統(tǒng)化滲透閱讀方法,并指導學生根據文體靈活運用?;诜椒B透的語文閱讀指導教學策略如下。
第一,向學生滲透文本體裁的識別方法。在滲透該方法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文本的特點展開識別。比如,針對教材中的短篇小說,大多是通過刻畫人物形象、敘述完整的故事、描寫具體的環(huán)境來反應社會背景和生活;針對散文,通常是取材自由,不受時空、組織材料以及結構等條件限制等等。教師可以把閱讀文體定義和特點制成課件,在學生初讀文本時展示給學生,指導學生根據文本的實際內容,對照課件中的定義和特點,自主甄別和判斷文本列屬于哪種文體。
第二,向學生滲透不同文體的表達方法。在滲透該方法時,教師應該從文本的表達分類、順序和方法三方面開展指導。比如,記敘文閱讀其表達類別有側重于寫人的、記事的、繪景的以及狀物的等等,表達順序有順敘、倒敘和插敘等等,表達方法主要有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細節(jié)描寫、夾敘夾議和抒情等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閱讀理解,摘錄出文本表達人物活動、見聞感受、思想情感的語段,將這些語段作為表達方法的判斷線索,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文本中事情的原委,然后剖析凝練文本的表達方法和主旨思想,這樣學生就能全面掌握針對不同文體的閱讀方法。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著力落實閱讀指導目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習得科學的語文閱讀方法,也能增進閱讀課堂互動性,并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材料積累習慣。為此,教師在實施語文閱讀指導策略時,應該創(chuàng)設生動的閱讀導入情境、提出有效的啟示問題,引導學生探析文本語言特色等,將枯燥閱讀順利優(yōu)化為快樂閱讀,從而增強學生自主研讀文本的能力,為學生終身閱讀構筑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