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媛
摘要: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知識的灌輸,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想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在教學方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轉變教學方式,在重視學生知識能力提升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為其他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語文教學
引言:
小學語文的文字是作者情感的載體,作者們期望通過文字將自身情感傳遞給讀者,所以這強調教師們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文字中蘊含的情感,而不是本末倒置,關注課文內容。小學語文作為提高學生情感水平的重要學科,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能夠體會到作者對人生的態(tài)度,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夠改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處理好人際交往等問題,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有研究人員表示,人的智力與非智力相容相通、相互協(xié)作、相互影響,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大腦快速成長的時期,因此,增強學生的情感積極性,對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有很大促進作用,有助于學生情感認知的不斷發(fā)展,其意義重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更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良好品質,讓其情感得到陶冶、認知水平得到發(fā)展。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相互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直以來,語文教學從未脫離過情感。不僅是語文教學的內容中含有情感教育的元素,也包含教與學兩個主體之間的情感交流。因為,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產生情感互動以及實現(xiàn)共鳴的一個過程。同時,語文教學不僅是讓學生簡單的讀、寫過程,更是富有情感的朗誦、領會,運用、交流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師應把情感融入教學中,正確地引導學生共同尋找文中的情感及情感由來,在尋找的過程中不斷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積累的語文知識,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讓學生如身臨其境一樣地感受語文知識,以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三)有利于發(fā)揮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語文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語文是人們表達情感的工具,學習語文的過程,也是獲得認知情感的過程。教學中若無情感的參與,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價值,也是不全面的教學。只有重視情感教育,把情感融入教學中,突破枯燥的文字,把學生帶入情感世界,一同感受情感、陶冶情操,才能重塑學生的精神世界,突顯出教學的情感價值,更好地展現(xiàn)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發(fā)揮其人文性。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情感教育
創(chuàng)設小學語文教學情境,其實就是讓學生能在一個真實的或者模擬的情境中去感受語文教學的內容,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學習的特點,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從而將情感因素引入教學情境當中,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有效傳遞情感教育。
如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一年級上冊《升國旗》這章節(jié)內容的時候,首先可以通過對本章節(jié)內容的講解,給學生傳達國旗的知識,讓學生對國旗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參加學校每周一的升國旗活動,以身作則向學生傳達升國旗需要注意的事項。如在升國旗之前首先要立正,當國歌響起要看向國旗,神情嚴肅、不打鬧、不講話、對國旗行注目禮,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當升完國旗回到教室之后,教師可以再次基于課本的知識,給學生滲透一些情感教育的內容,就像每周一的升國旗,雖然我們沒有為國家做什么轟轟烈烈的事情,但是這種方式也是我們愛國的一種表現(xiàn),教師通過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思想,從而增強小學生愛國觀念。
(二)注重朗讀訓練,促進情感領悟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大多蘊含豐富的情感,而朗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方式之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感受文章展現(xiàn)情感的同時,進行朗讀訓練,從而促進學生的情感領悟。
例如在學習《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時,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朗讀。首先教師可以進行朗讀示范,讓學生能夠直觀感受教師在朗讀過程中使用的語氣與情感;教師示范之后可引導學生自主朗讀,然后對學生的朗讀情況提出建議;最后引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讓學生能掌握更好的朗讀方式。通過對文章的情感朗讀,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感受文章所要傳遞的情感以及作者對中國少年的熱愛與期望。
(三)聯(lián)系實際生活,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學生的生活與其所學的語文知識息息相關,教師應把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串聯(lián)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在教學時,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把文章內容與生活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對教材內容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徹,這樣有助于更好地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需要指出的是,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在聯(lián)系實際生活時,要挑選那些學生普遍熟悉、通俗易懂、接地氣的事例,這樣學生就更加容易接受,從而取得良好的情感教育效果。例如,教師在進行《釣魚的啟示》一文的教學時,可讓學生回憶自己是否和家長釣過魚,釣魚的過程中都遇到了什么樣的事情,給了自己怎樣的啟發(f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將自己的生活與課文內容聯(lián)系起來,理解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來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僅可以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也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結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情感的重要途徑,而且情感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情感教育不僅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根據(jù)語文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些教學情境或者開展一些活動等,以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內涵修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月.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0(31):9-10.
[2]葛菁.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11):91.
[3]王沛沛.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求學,2020(3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