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青
作文是學生在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的語言運用表達,體現(xiàn)了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審美情趣,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寫作是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很多學生的作文中都存在錯別字、標點符號誤用、詞語運用不當等問題。更有甚者,作文內容比較空洞乏味,東拼西湊,言之無物;言不由衷,沒有真情實感,更別提寫作思維和審美情趣的創(chuàng)造與表達了。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寫作教學,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念,利用信息技術,變革教學方式;采用多元化作文評價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經驗等,使他們更好地融入寫作學習,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作文水平。
一、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钡悄壳暗某踔袑懽鹘虒W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大多數以范文為例,對字詞句段進行賞析,讓學生背范文、套格式等。這樣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更讓寫作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割裂開來,導致只要一提起寫作,學生就會不自覺地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出現(xiàn)抵抗心理。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應該把課堂教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備課時科學安排教學計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盡量在課堂上多給學生表達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例如,學習完朱自清先生的《春》,教授學生描寫花朵,可以先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假如你是朱自清,來到花園,看到許多花,你會怎么描寫?”學生紛紛表示:“花朵、花瓣、花色、花香、花的品種、花的大小、花生長的地方……”接著教師拋出第二個問題:“怎樣描寫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你們所說的花的特點?”這時學生開始思考,回答:語言有文采,語言要簡練,描寫要有順序,要按照一定觀察角度,多運用修辭手法,最好能融入一定的情感……這時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帶著你的回答回到原文中,尋找你和朱自清先生不謀而合的地方吧!”課堂教學進行到這里,學生可以很快發(fā)現(xiàn)“桃花”“杏花”“梨花”是描寫花的品種,“紅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是描寫花的顏色并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運用了仰視的觀察角度……課文運用了正側面結合的手法描寫花的多,語言上四言與雜言并用,參差起伏,錯落有致。在這樣的討論中,學生互相啟發(fā),實現(xiàn)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并快速總結出了描寫花朵的方法,在贊嘆朱自清先生的文筆之余,自己也能有所創(chuàng)新。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教師要關注互聯(lián)網時代日常生活中語言文字運用的新現(xiàn)象新特點,認識信息技術給學生閱讀和表達交流等帶來的深刻影響。”在目前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全方位、多角度地把學生沒見過的事物展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還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營造不同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對作文題目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和理解。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與功能,最終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如何寫說明文的寫作教學中,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只能講解知識點,如說明文的三要素、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等,學生也只能認真聽或干巴巴地記筆記。這樣一來,學生只是靠死記硬背記住了知識點,但不能靈活地在寫作時運用所學知識,所以寫出的說明文就會“四不像”。所以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如播放視頻《中國橋梁演變史》,學生就能很快了解說明對象,并深刻體會打比方、舉例子、列數字等說明方法對語言表達的作用,從而迅速掌握說明文的相關文體知識。這一教學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對說明文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深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也會有所提高。他們還能由此更深入地理解我國古代和現(xiàn)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從而產生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再讓學生寫說明文,他們就不會那么畏難和抗拒了。
再如,學生缺乏對環(huán)境描寫的認識,在如何描寫環(huán)境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不同的影像和音樂,指導學生在體會和感悟的基礎上,加深對環(huán)境描寫作用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不自覺地在寫作中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
三、激勵成長,進行多元化評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評價要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幾方面進行全面考察……語文課程評價重在激發(fā)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熱情?!彼砸Y合初中生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在心理上非常注重他人評價的特點,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評價確實是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有效途徑,不管教師在教學中講得多么激昂頓挫,學生在聽課時表現(xiàn)得多么認真,教師在學生完成寫作后都需要及時進行評價,對學生作文中的亮點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在以后的寫作訓練中不斷完善和進步。但是當前有很多教師不注重作文評價環(huán)節(jié),評價千篇一律,導致學生無法從評語中獲得有用的信息和正確的寫作方向。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越來越不重視寫作學習,為了完成寫作任務一味地應付,不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和作文水平。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必須進行多元化的作文評價。例如,在評價一位學生的游記時,可以先請學生自行評價,如圈點勾畫錯別字、病句等,再標記出自己認為寫得比較好的句子,并批注出賞析,最后給出改進建議,指出哪里還可以寫得更好。也可以請其他學生進行評價,他們能迅速找出錯別字、病句等問題。如有學生肯定了同學的作文字跡工整,但也指出寫的是游記,可并未寫景,沒有體現(xiàn)“游”的特點,在評價中表示了自己的遺憾和期待。等到教師再次收到該生是作文時,那已經是一篇景物描寫出彩的游記了,教師肯定了該生和同學的努力,同時點撥,如果加上“情”和“思”是否會更加完美。這樣層層遞進,學能更好地理解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手法的運用。所以,評價也是一種交流和學習,不同的外部評價會使學生對寫作的認識更加深入,對作文評價內容也更加重視,從而切實提高寫作能力。
四、設計新穎,激發(fā)學習興趣
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和深入,對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為了滿足這些教學要求和目標,初中寫作教學也在不斷進行相關改革。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開始逐漸認識到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初中寫作教學中,學生對寫作學習的興趣較低,在課堂上不會積極地參與到寫作教學中,課后也不會主動進行相關的寫作訓練。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有意識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另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沒有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設計,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少有學生天生就非常喜歡寫作,在教師不進行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大多數學生自然不會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有必要通過各種各樣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不僅可以積極地投入寫作課堂的學習中,而且在課后也會主動積累寫作素材和進行寫作訓練。
例如,在學寫故事情節(jié)的寫作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了一段視頻,關于一個先生送同事坐電梯時尬聊的表演,男主和女主每次對話都尷尬無比,而第一次電梯到時,人多超載,男女主繼續(xù)尬聊,第二次電梯到了卻按鍵不靈,男主幫忙按卻又一起進了電梯尬聊。學生隔著屏幕都替二人感覺尷尬,哄堂大笑,隨后圍繞還可以怎么“尷尬”,津津有味地展開了討論。在歡樂的討論過程中,學生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神態(tài)等的描寫方法有了更深的體會,也理解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情節(jié)表現(xiàn)手法。正是這樣一個簡短的視頻導入激發(fā)了學生對寫作活動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在整堂寫作課上都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和主動。
五、鼓勵觀察,積累知識經驗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等對他們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幫助他們養(yǎng)成留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和記錄生活的良好習慣。這樣學生才能逐漸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有了寫作素材后寫作時才不會無話可說,才能快速確定寫作思路和寫作內容,寫出的作文也才可能富有真情實感。由此可見,觀察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生活,,鼓勵學生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包括觀察對象的細節(jié)和觀察的收獲等。初中生正處在對什么都很好奇的年紀,尤其是對知識的渴求很強烈。所以,教師要教授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指導他們,在觀察中積累,在觀察中感悟,最終通過獨立學習和自主思考把觀察過程中的見聞和感受等用文字記錄下來,最終實現(xiàn)寫作教學的預期目標。
例如,春天來臨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留心關察身邊景物的變化。在課堂交流和討論時,學生提到了朗潤了的香山、門口漲起的溪水、路邊盛開的花朵、溫暖的春風、斜織的春雨……在用心觀察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季節(jié)的變化有了細致深刻的認識,筆下的景物也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了。這樣的觀察引導,能使學生養(yǎng)成觀察的良好習慣,能讓學生都擁有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的眼睛,并把觀察經驗和觀察所得儲存在寫作素材庫中,以便在日后的寫作活動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六、引起共鳴,激發(fā)真情實感
在以往的初中寫作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影響,大部分教師會把自己總結的對寫作的理解強行灌輸給學生,完全不給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學生從頭到尾都是被迫接受者。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寫作思維都沒有得到有效的鍛煉,自然很難對寫作產生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寫作時也不能進行富真情實感的表達。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方法,在寫作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思考,真正走入寫作素材創(chuàng)造的情境,有深刻地體會寫作素材表達的情感和內涵。
例如,在學習描寫神州十三號三位航天員的事跡時,學生雖然知道,卻無法由衷地產生敬佩和自豪之情。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引導學生根據自己課間跑步、體育測試等經歷,理解航天員長達幾十年訓練的艱苦與不易。教師還可以引入天文學、心理學、醫(yī)學、動物學等相關專業(yè)知識,與學生日常學習生物、地理、物理學科等聯(lián)系起來,幫助他們理解航天員的學習范圍之廣和學習程度之深。講完這些內容,大多數學生的腦海中都會有一個吃苦耐勞、博聞強記的航天員形象呼之欲出。之后教師可以介紹飛天的艱難險阻,因為已經深深體會到航天員艱苦奮斗、忘我犧牲的探索精神了,此時了解了航天員沖破艱難取得的成果和意義,學生會對航天員產生深深的敬佩之情,并為國家的進步而自豪和驕傲。這種引導方式,能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和寫作素材傳達的感情結合起來,從而產生自己對寫作素材的認識和理解。在這種寫作教學模式中,學生會逐漸養(yǎng)成深入理解寫作素材的習慣,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和作文水平。
總之,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和記錄生活,積累豐富的生活化寫作素材。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用新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文評語要多元化,讓學生通過評語跟教師進行有效溝通,達到提升作文質量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