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學校 王敏虹
鑒賞與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的必備能力,在小學寫作教學中運用鑒賞寫作法,對于學生的作文水平提升以及語文整體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寫作不僅能反映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將鑒賞寫作法運用到小學作文教學中,通過鑒賞分析,創(chuàng)新寫作方式,可以促進寫作效率的提升。
首先,學校沒有足夠重視作文教學,沒有單獨開設作文課,教師通常是在語文課上或者課下組織寫作訓練,通過不斷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其實這樣的效果是不好的。教師沒有教材,學生也沒有教材,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學習他人的寫作方法,不懂得如何積累好詞好句,也不知道哪些好詞好句適合借鑒和模仿,還不懂得如何構思文章,不懂得寫作時該運用什么方法來表達情感或者描寫相關事物,對寫作方面的相關知識也不夠了解,這些因素導致作文教學質量不高。不僅如此,教師還總是忽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大多數教師根本不知道該怎么教學,導致小學作文教學效率偏低,學生的作文水平也停滯不前,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越來越低,隨著年級的增加,繁重的寫作任務和寫作難度的提升,更讓學生逐漸失去了寫作的積極性,甚至產生了抵觸心理。其次,教師不重視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在講解課文時,僅完成文章教學的相應任務,沒有對有關內容進行鑒賞和分析,更別說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了。這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一直難以提高,并且學生完成寫作后,也沒有給出評價,學生的寫作能力很難得到提升。
小學階段讓學生獨立思考和寫作是十分困難的,學生沒有太多的見識,接觸的事物,語言的積累,素材的積累都比較少,教師要依據課文中的寫作技巧、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等,運用寫作范例,讓學生知道文章該怎么寫,掌握寫作方法。書本上就不乏可供學生鑒賞的文章,這些精挑細選的文章中的語言常常比較優(yōu)美、生動,教師可以對課文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學會如何鑒賞文章,并借鑒寫作。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在別人的語言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語言特色,找到自己的寫作風格。更重要的是,教師運用鑒賞寫作法教學,能讓學生知道哪些文章是值得借鑒的,文中哪些語言值得模仿。而且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在寫作時也喜歡借鑒其他文章中的表達方法和寫作技巧,因此,這樣的寫作教學方法適合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鑒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善于發(fā)現別人筆下優(yōu)美的文字,將這些優(yōu)美的語句運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但小學生的語文水平還處在較低的階段,還不能自己鑒別文章的質量,找不到適合他們學習的文章,這使得寫作難上加難。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接觸的事物少,還不懂什么是好文章,也不懂自己現階段的水平適合閱讀哪些文章。因此,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分析教材上的文章,但不能簡單學習,要仔細閱讀每句話,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課文中找到值得借鑒的好詞好句。利用課文學習寫作能夠讓學生接觸很多好詞好句,有助于學生形成自身獨特的語言個性。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鑒賞寫作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體會文章的意境,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文章的鑒賞包括課內文章和課外文章。先來看課內文章的鑒賞:教材是編撰者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學習情況,從教學內容出發(fā)選擇的優(yōu)秀范文,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鑒賞課文,用欣賞的眼光分析文章的構思方法,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提升作文水平。比如《人類的“老師”》,“老師”加上了雙引號,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這個詞語加上雙引號,如果不加有什么變化?你認為加上雙引號好還是不加好?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發(fā)散思維思考,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學完文章,學生能明白這是一種寫作手法,加上雙引號意在指“老師”具有象征意義。學生會對這一寫作手法印象深刻,在接下來寫作時也會模仿,應用于自己的文章中。此外,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還要加強課外閱讀指導,讓學生在課下閱讀優(yōu)秀文章,積累寫作素材和知識,得到情感熏陶,理清文章思路,將優(yōu)秀文章和自己的文章對比,從而發(fā)現自己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
仿寫就是仿照特定的事物或景色,描寫其他類似的事物或景色。在語文學習中,仿寫就是分析同類型事物在不同文章中的表現形式,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和技巧,最后轉變?yōu)樽约旱膶懽骷记?。例如,在小學四年級教材中,《貓》《母雞》《白鵝》等課文都是寫動物的,都寫了動物的行為特點,表達了自己對動物的情感。學生閱讀完文章,會自然聯(lián)想到身邊的小動物,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寫作任務,讓學生仿照課文介紹自己熟悉的動物朋友,寫出此種動物的行為特點以及自己對動物朋友的情感。學生會認真分析課文,學習作者是用什么樣的方法表現動物特征的,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作技巧和寫作手法,然后仿照文章,運用自己的語言,將自己的動物朋友寫出來,完成寫作任務。模仿優(yōu)秀的作品,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寫作方法,受到熏陶,提高文章的質量,提升文學素養(yǎng)。同時還能積累知識,掌握謀篇布局的方法,在模仿中吸取他人的優(yōu)點,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小學生寫作通常從模仿開始,借由模仿掌握寫作方法,在模仿中創(chuàng)新。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燕子》中對景色的描寫,然后組織仿寫訓練,讓學生仿照課文寫樹林、草地等,在文章的啟發(fā)下學生的寫作思路源源不斷,能輕松寫出佳作。不過,學生的模仿常常出現和例文相似的問題,甚至有的學生直接照搬,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將例文作為參考,不要照搬,從而避免學生盲目模仿。模仿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所以它只是一種練習形式。模仿是寫作的工具,想真正提高作文水平,就要讓學生在模仿中創(chuàng)新,寫有個人風格的文章。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切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從選材、立意以及表達方式上創(chuàng)新。比如,在寫“家鄉(xiāng)的變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變換寫作角度,既可以寫人,也可以寫物;可以寫好的變化,也可以寫壞的變化,只要是家鄉(xiāng)的變化就可以寫。此外,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小學生年齡小,有著極強的想象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能力。比如在看圖寫作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表達自己的獨特觀點和感受,尊重學生的個性表達。只有表達獨特想法和見解的文章,才稱得上是高質量的文章,一味模仿只會讓學生陷入抄襲的怪圈中,只有借助模仿完成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是在學生寫完作文后,將作文統(tǒng)一收上去打分,學生很難發(fā)現自己在寫作中有哪些問題,也不知道有哪些亮點。因此,教師們要完善作文評價體系,引導學生自我評價。教師不能一味指出學生作文中的不足,也要采用鼓勵策略,肯定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表揚有進步的地方,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將學生文章中的好詞好句標記出來,例如學生運用了修辭,教師就要提出表揚,鼓勵他們在寫作中多運用修辭,豐富文章的表達形式。對于寫作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也要積極尋找他們文章中的亮點,適當給予鼓勵,讓這些基礎不好的學生能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從而樹立寫作自信,更愿意寫作,并在不斷的寫作訓練中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
生活與寫作是息息相關的,生活能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寫作是生活的記錄和表達。生活里習以為常的人和事,都有可能激發(fā)寫作的靈感,喚起寫作的熱情,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寫出來的文章質量會更高。所以,教師要重點關注寫作選材環(huán)節(jié),要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素材、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培養(yǎng)他們觀察生活的習慣和意識,提高他們對生活的鑒賞能力,使他們能夠把生活中有趣的、值得寫的事物轉變成寫作素材。這樣能大大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促進他們作文整體水平的提升。
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輻射性特點,推廣多元知識一體化作文鑒賞教學模式。特別是要關注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和融合,加強語文課程內容與英語、數學、生物、社會生活等領域知識的銜接,打造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體系,將學生帶入由不同學科組成的循環(huán)教學系統(tǒng),全方位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要強調自主作文,構建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課內課外教學體系。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重視實踐,鼓勵學生借助實際案例寫作,獨立完成寫作任務。這能調動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使用社交工具獨立解決問題和進行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一些社交工具具備很多傳統(tǒng)課堂上不能實現的功能,對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非常有幫助。因此,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要充分利用圖形、動畫、視頻等,加強精神品格修養(yǎng)、傳統(tǒng)文化、藝術鑒賞、責任感和使命感等內容的教學。可以從背景、出身、人文精神、發(fā)展趨勢、社會環(huán)境等多方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要以校園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編者精挑細選的,大多是名家的嘔心瀝血之作,文采飛揚,思想深刻,是學生學習和借鑒的絕佳典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挖掘課文的情感內涵,根據每堂課的具體內容,設定“作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爭取學習一篇文章,讓學生掌握一項寫作技巧。此外,還要注重學科間的交叉,加強作文課程與英語、數學、生物、社會生活等其他學科的銜接,從不同角度向學生傳授知識。在作文課上,可以在正式上課前開展三分鐘演講活動。演講內容主要是閱讀的文本,可以分享文本中的好詞佳句,也可以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悟。這個活動旨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搭建課內外學習的橋梁。實踐證明,通過課前演講,大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在公共場合演講能力得到了提升,效果可見一斑。另外,課前演講引入寫作素材,互相激勵,互相帶動,學生的表達能力會越來越強。此外,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使學生快樂學習、善于學習,這對學生寫作習慣的形成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鑒賞寫作法在小學寫作教學中的運用是十分必要的。要引導學生鑒賞和分析課文內容,學習其中的寫作技巧和方法,然后仿寫,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此外,教師要完善作文評價體系,認真開展教學評價工作。還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寫作素材,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