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銀
一、案例背景
新課標關(guān)于小古文教學有如下具體要求:“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小古文”“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讓學生吸收祖國語言文化的珍貴遺產(chǎn),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于是,我校語文教研組開展了《小學中高年段古詩文趣味性教學策略研究》這一課題研究。部編版四年級下冊《囊螢夜讀》的教學在這一課題思想指導下,以文本教材為載體,運用多種趣味性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對小古文的興趣,吸收祖國語言文化的珍貴遺產(chǎn)。
在《囊螢夜讀》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形式多樣的誦讀,讓學生已有經(jīng)驗——借助注釋的基礎(chǔ)上,學習用擴詞法,指導學生疏通文意,理解感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學習古人勤奮學習的可貴品質(zhì),最后通過古今對照,讓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
二、教學過程
師:在前兩周詩書畫印特色活動中,我們觀看《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時,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特別喜歡“擂主爭霸賽”根據(jù)信息猜詩人或詩題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也準備了這樣的題,考考大家,有信心獲勝嗎?
生(熱情高漲):有!
師:請三個大組分別選出1名代表。根據(jù)提示信息,猜出這是哪一則小古文。知道答案的同學可以隨時搶答。
(1)出示三年級《司馬光》課本插圖。
大水缸一出現(xiàn),學生搶答:《司馬光》。
(2)逐一出示:其選自《山海經(jīng)》,其主人公乃炎帝之少女,文中記載:“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p>
當出示第2條信息時,學生搶答:《精衛(wèi)填海》。
(3)出示三年級《守株待兔》課本插圖。
當撞死的野兔出現(xiàn),學生搶答:《守株待兔》。
(4)逐一出示:其選自《世說新語》。其主人公乃王戎。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p>
出示第三條信息后,學生搶答:《王戎不取道旁李》。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是用什么方法學習小古文?
生1:查注釋。
生2:看插圖。
師板書(方法:查注釋、看插圖)。
師:請同學們看看今天學的這篇小古文的插圖,知道題目是什么嗎?
生:《囊螢夜讀》
師:同學們一定已經(jīng)預(yù)習了,掌聲表揚!
師:囊字是本課要掌握的生字,同學們請看。
出示:
師:你看懂了什么?
生:囊字有金文、篆文、隸書和楷體4種字體,隸書和楷體寫法是一樣的。
生1:從金文和篆文,我覺得很像古人掛在腰間的香囊。
師:裝香料的是香囊,還有裝衣物、食物的是什么囊?
生2:那叫行囊。
師:諸葛亮裝妙計的是什么囊?
生3:錦囊妙計,是錦囊。
師:還有我們春游背著的是?
生4:背囊。
生5:老師,我還知道汽車上要安裝安全氣囊。
師:古人大多是根據(jù)事物的形狀造字,那時候的文字更像圖畫,筆畫也較復(fù)雜,到漢代為了書寫美觀、方便,因此創(chuàng)造了隸書。囊字為上下結(jié)構(gòu),筆畫較多,注意收緊。請同學們舉起右手,跟著老師一起書空。
師:囊字除了表示袋子的意思外,還有另外兩個意思,請同學們結(jié)合插圖想想,題目的這個囊字是什么意思?
出示:1. 袋子(布囊);2. 像袋子的東西(膽囊);3. 用袋子裝(囊沙)。
生1:圖中有一個袋子,我認為是袋子的意思。
生2:我認為是用袋子裝的意思。我猜圖中的意思是這個人用袋子裝著螢火蟲,照著看書。
師:同學們認為誰說的更有道理?
生齊答。
師:一起再完整說說題目什么意思?
生:用袋子裝螢火蟲在夜晚讀書。
師追問: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是誰那么勤奮用袋子裝螢火蟲在夜晚讀書?他為什么要裝螢火蟲照著讀書呢?請快速打開書本,自由朗讀課文3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全文就兩個句子,誰來讀第一句?其他同學聽聽是否讀準字音。
學生朗讀第一句,師:哪幾個字難讀準字音?
生:胤、恭、勤。
師:胤、勤是前鼻音,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讀得稍慢一些,“胤”后面停頓一下。(范讀)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誰再來試試。
一組學生開火車讀,可以讓學生多練習加檢查。
師:誰來讀第二句?
生1:盛字,我認為是讀“shènɡ”。
師:這句話有兩個多音字,請看屏幕。到底哪個讀音才正確呢?(出示多音字)
生:盛飯,就是裝飯,從插圖我們可以知道是用袋子裝螢火蟲,應(yīng)該讀“chénɡ”才對。
師:數(shù)字應(yīng)該讀哪個音?
生:我想他不是在數(shù)螢火蟲,是袋子里裝著數(shù)十只,應(yīng)該讀“shù”。
師:兩位同學真會學習,懂得據(jù)義取音。
師:這句話比較長,怎樣讀通順?誰有辦法?
生:中間要有停頓。
師:你能讀給大家聽聽嗎?大家要注意聽停頓。
生2: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個別讀、開火車讀、比賽讀。
師: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相信同學們一定知道是誰那么勤奮用袋子裝螢火蟲在夜晚讀書?你是從哪句話知道的?
生:胤,我從第一句知道的。
師:句子中的哪兩個詞語形容胤是個怎樣的人?
生:恭勤不倦、博學多通(板書)
師:“恭、勤、博”都是要掌握的生字,請同學們右手舉起來,跟著老師書空一遍。發(fā)自內(nèi)心的才是恭敬,共字下方是變了形的心字;勤、博字橫畫較多,要做到多橫等距。請同學們再在堂上作業(yè)本上,寫一遍這兩個詞。
師:這兩個詞什么意思?你有什么好辦法?
生:我從“勤、博學”覺得胤是一個勤奮、博學的人。
師:你真會學習,能借助關(guān)鍵詞理解。(板書:抓關(guān)鍵)其他同學還有別的辦法嗎?
生:我查注釋②③知道,胤是一個肅敬勤勉,博學多通曉的人。
師:請同學看注釋,一起讀注釋②③。
師:“倦、博”沒有注釋,你能猜猜它們是什么意思?
生:我猜倦就是疲倦,博就是淵博。
師:哦,原來我們還可以用組詞的方法理解。(板書:擴詞法)
師補充:倦是疲倦的意思,不倦就是?
生齊答:不知疲倦。
師:“學”字可以組詞學習、學問,在這里就該選擇哪個意思?
生:我認為是學問,因為學問淵博。
師:這里的“通”可以理解為精通,學問精通。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多讓人敬佩,所以人們就為他寫了一篇名人傳,叫什么?
生:《車胤傳》。
師:怎樣讀這句話才能讀出對胤的敬佩之情?誰來試試。(反復(fù)讀)
師:知道胤是怎樣學習的?他為什么要“囊螢夜讀”呢?理解第二句話的意思,你打算用什么方法?
生:我們可以用查注釋、抓關(guān)鍵、擴詞法。
師:有信心嗎?好,下面就開始自主學習吧!
接著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
匯報展示:
生1:書本中只有一個注釋“練囊”就是用白絹做的袋子。我們可以用擴詞法理解其他詞語。
生2: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他家里貧窮,不能經(jīng)常得到煤油,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色薄絹做的口袋,裝幾十個螢火蟲照著書本,夜晚接著白天地學習著。
師:大家從“以夜繼日焉”想到了哪個四字詞?
生:夜以繼日。
師:什么意思?
生:夜晚又接著白天不停地學習。
師:發(fā)揮想象,胤怎樣回應(yīng)母親的勸說?
母親勸他說:孩子十二點了,蚊蟲又多,快去睡覺吧!
胤應(yīng)聲答曰:? ? ? ? ? ? ? 。
母親勸他說:孩子五點了,天快亮了,快去睡覺吧!
胤應(yīng)聲答曰:? ? ? ? ? ? ? 。
師:帶著對車胤的敬佩之情,誰來讀好第二句。
生讀。
師:你的朗讀讓我看到了胤正在刻苦讀書!
師:本文要求背誦的,誰能根據(jù)老師的提示背誦出來嗎?
出示:
胤? ?_______? ? ? , ______? ? ? ? 。家? __________? ? ? ? ,夏月則? ? ? ? ? ______? ? , ________? ? ? ?。
生:……
師:同學們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地背誦?
生:我是這樣想的,第1句是講胤是個怎樣的人?第2句是講他為什么要囊螢夜讀?夏月則? ? ,這里是講他怎樣讀書的?
師:學習了《囊螢夜讀》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學會了用查注釋、看插圖、抓關(guān)鍵、擴詞法理解小古文。
生:我知道了要刻苦學習,才能博學多通。
師:說得真好!車胤夜以繼日地學習,終于考取了功名。古時候有很多像車胤一樣,家境貧寒卻喜歡讀書的孩子。運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讀讀《鑿壁借光》這則小古文,說說講的是誰?他又是怎樣讀書的?
師:學無定法,學貴得法。老師把今天學習小古文的方法編成順口溜:反復(fù)朗讀是關(guān)鍵,注釋擴詞想畫面。希望同學們牢記方法,并能學以致用。
三、案例反思
小古文是“經(jīng)過千百年時間的淘洗而流傳下來的”,是“詩文中的極品”,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精華”,而被選入教材的小古文更是優(yōu)中選優(yōu)。但是小古文畢竟離我們的生活較遠,教法不可能和現(xiàn)代文教法等同,怎樣的小古文教學才能更深入學生的心靈呢?在本課中,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教學。
(一)反復(fù)誦讀必有得
小古文的誦讀當從讀出小古文的聲韻節(jié)奏著手。初讀課文時,筆者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是: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讀正確、通順,在難讀的句子后面做記號,然后讓學生一一匯報自己覺得難讀的句子,再通過范讀、聽讀、跟讀、引讀、自由練讀、齊讀等方式,使學生逐步恰當處理長句的停頓。最后在學生讀正確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
(二)詞語理解巧得法
要學好小古文,提升學生閱讀淺易小古文的能力,詞語是關(guān)鍵。本堂課,筆者重點傳授給學生運用借助注釋、查字典、抓關(guān)鍵詞、擴詞法、看插圖等基本方法理解常用的文言詞語。
(三)方法遷移用得妙
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競猜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引導學生回憶學習小古文的好方法,幫助學生借助已有經(jīng)驗,學習新知。在理解“恭勤不倦,博學多通”時,有的學生用抓關(guān)鍵詞“勤、博學”理解,有的學生是通過查注釋理解;也有的學生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學生運用方法遷移,很快掌握文中其他的句子意思,并熟讀成誦。最后運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讀《鑿壁借光》這則小古文,有效遷移所學知識。
總之,要想教好小古文,教師應(yīng)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shè)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教授學生學習方法,使其樂學、會學。同時在教學中,側(cè)重于欣賞,體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進行審美教育;側(cè)重于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享受古代漢語的神韻;側(cè)重于感悟,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話對整體內(nèi)容進行正確、清楚、連貫的表達,能由故事內(nèi)容感悟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能結(jié)合實際談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這樣,我們就會漸漸發(fā)現(xiàn):教好小古文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