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薇 胥孝川 邱景平 趙昀奇
摘? 要:在互聯(lián)網這樣發(fā)達的時代,優(yōu)秀的網絡課程建設是學校辦學質量的象征,對提高學科排名和學校知名度都有重要意義。隨著MOOC這一重要的輔助教學、學業(yè)交流平臺逐漸被各大高校接受和采納,東北大學資源經濟學課程基于前期建設成果積累,積極開展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先后被評為國家精品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以及遼寧省精品資源共享課。
關鍵詞:資源經濟學;國家精品課;在線開放課程;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20-0010-05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excellent network course construction is the symbol of 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discipline ranking and school popularity. As MOOC, an important auxiliary teaching and academic exchange platform, is gradually accepted and adopt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ourse of Resource Economics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accumulation of early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which has actively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xcellent online open courses, has been rated as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s, National Excellent Online open courses and excellent resource sharing courses of Liaoning Province.
Keywords: Resource Economics;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online open cour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1世紀是互聯(lián)網通信技術高速發(fā)展的階段,作為當今社會最主要也是最高效的一類信息載體和交流方式,互聯(lián)網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更是對打破傳統(tǒng)教育方式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發(fā)展空間。2003年,教育部啟動“國家精品課程”項目,強調和促進了互聯(lián)網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教育和學生培養(yǎng)中的應用,打造了第一批一流示范性課程。隨著近些年網絡等通訊手段的普及化和多樣化,各式各樣的在線教學手段層出不窮。2012年,慕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應運而生[1-3]。這一集遠程教育、開放教學、資源共享等諸多優(yōu)勢于一身的在線教學平臺,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教師課程的開放多元性,慕課平臺不受空間限制的多樣性和不受時間限制的自由性強烈地影響著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手段和模式,因而一經推出就受到了高校、企業(yè)、媒體和研究機構的廣泛關注,2012年更是被《紐約時報》定位為MOOC元年[4-9]。
礦業(yè)作為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基礎支柱,其經濟價值巨大,特別是在當今礦業(yè)全球化背景下,礦產資源國際貿易場所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復雜,中國作為資源消耗大國,如何開拓海外礦業(yè)市場,對資源需求形式和市場價格波動作出準確預測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目前國內有關經濟學方面的網絡視頻和網絡課程很多,但是以礦產資源為經濟學研究載體的課程基本沒有[10-12]。因此,東北大學資源經濟學教學團隊在以往教學改革成果基礎上,總結課程在線上、線下教學中的成就和經驗,更新和豐富教學手段,積極開展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與實踐,對采礦工程專業(yè)工程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進行探索和革新。
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
(一)教學內容建設
資源經濟學課程涉及高等數(shù)學、經濟學、地質學以及資產評估等專業(yè)知識,理論性較強,課程講解起來比較枯燥,造成少數(shù)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興趣,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偏低。
針對這一問題,積極開展了課程內容體系的優(yōu)化改革。講授過程中,始終讓學生堅持“理解和應用相結合”的學習思路,在講授所涉及知識點和研究思路的推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研究潛力開發(fā)的同時,使用大量的與生產實踐緊密聯(lián)系的例題來講解所涉及知識點的應用,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以及感性認識。同時,每學期都會安排2~3次討論課,讓同學們運用自己所掌握的資源經濟學知識對具體案例礦山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判斷、對資源市場的供需情況進行分析、預測和判斷。通過討論,增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感性認識,增加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內容更新是課程內容體系改革的另一重要方面。針對現(xiàn)代生產技術的進步以及工程企業(yè)對人才知識結構的新需求,不斷增加新的知識內容并逐步調整各部分知識點的講授時間。如根據(jù)全球及地區(qū)的發(fā)展情況,引領學生分析不同時期,全球資源消費高峰的轉移路線,并結合我國資源情況以及政府的宏觀規(guī)劃和戰(zhàn)略部署,讓學生討論我國的資源規(guī)劃方向,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動態(tài)把握全球及我國的資源開采、儲備情況等。
新的教學內容體系需要設置合理的學時。經過十余年的教學實踐,本課程學時數(shù)設置為64學時,其中理論講授44學時、習題20學時。在內容安排上,緒論2學時,礦床工業(yè)類型2學時,微觀經濟學基礎、供給需求和產品市場14學時,礦產品供給、需求和產品市場14學時,礦產資源投資決策基礎理論與方法22學時,礦業(yè)融資2學時,礦業(yè)權政策與海外礦業(yè)投資 2學時,礦山生態(tài)經濟2學時,礦產資源開采經濟-生態(tài)一體化優(yōu)化設計4學時。
(二)教學手段改革
引入了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簡稱PBL,也稱作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方法,該方法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chuàng),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此方法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合作來解決真正的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授課過程中結合科研實踐、MOOC平臺、精品資源共享課平臺以及學院網絡平臺進行穿插融合,形成立體式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同時結合手機微信大眾化特點,逐步將課堂引入課堂教學。實行參與式、啟發(fā)式、討論式和研究式教學,案例教學法、實地考察法,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起到講清思路、突出重點、引導開拓的作用。在研究各課程的教學方法時,因課堂內容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不管是安排自學、講解重點和難點,還是組織課堂討論或在講授中穿插討論,都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滿堂灌”改為在教師引導下師生共同探索。而在講授過程中,把講授的重點由單純講知識本身轉向同時講授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思維方式。開設了研討式課程(Seminar),不斷完善“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新模式,實現(xiàn)翻轉課堂教學。
(三)視頻制作
為了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享、滿足網絡學習的需要,課程組精心準備,安排教學骨干進行了課程的全程錄像工作,建立了完整的視頻教學資源。
全套視頻時長約1 920分鐘,涵蓋了資源經濟學課堂的教學內容。授課視頻采用多機位高清錄制,現(xiàn)場導播,充分保證視頻質量,講授內容與聲音同步,質量優(yōu)良視頻原始素材視頻分辨率為1920*1080,為便于網絡傳輸,視頻壓縮格式為MPEG4,視頻分辨率為1024*576。視頻授課教師思維清晰,條理清楚,主次分明;儀態(tài)端莊、舉止從容;語調適宜,語言生動,充滿感染力,使用普通話教學;教學方法富于變化,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四)網絡平臺建設
為了方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課程知識,老師可以及時掌握和解答學生問題,本課程建立了東北大學資源經濟學網絡學習平臺、遼寧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網絡平臺、MOOC學習平臺、雨課堂手機端課堂輔助教學軟件等多個教學平臺,上述四大網絡教學手段真正實現(xiàn)了課上課下隨時互動。學生在學校,可以不用流量直接進入東北大學校園網進行學習,該平臺上的學習資料以采礦工藝動畫模擬為主,還包括習題庫、教學課件、教學錄像、互動平臺、教學軟件等:學生在校外,可以通過電腦連網登錄遼寧省精品資源共享課平臺和MOOC平臺學習,該學習平臺主要以幾位教授的講課視頻為主,配以習題、PPT、知識點以及拓展資源學習等;學生在路上、在車上等任何一個網絡覆蓋的地方,可以通過手機端進入雨課堂進行學習,主要以習題和PPT學習為主,并實時交流。所有的知識點均碎片化,便于學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對知識點進行完整學習。
(五)教學隊伍組織
資源經濟學授課組一直重視教學隊伍建設,在教學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實力雄厚,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合理,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學術造詣高,教學思想活躍,注重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更新的教學隊伍,其中教授2人(均為遼寧省教學名師,并獲推薦申報國家級教學名師,遼寧省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副教授1人(東北大學最喜愛的老師),講師2人,助教1人。注重國際化、企業(yè)型師資力量培養(yǎng),教學團擁有10余年國外科研教學經歷1人,派遣青年教師出國交流學習2人,派遣青年教師企業(yè)交流學習2人。
(六)學生能力培養(yǎng)
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一體化。知識傳授不等同于能力培養(yǎng),知識是能力的基礎,但能力培養(yǎng)還需要有效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參與式、互動式教學是課內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措施。Seminar 培養(yǎng)了學生的查資料能力、科學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科技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數(shù)字化設計平臺的應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字化設計手段和方法應用能力。
以課外創(chuàng)新性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措施主要有: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根據(jù)課堂講授的相關知識,以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Matlab軟件等為基礎,結合計算機編程語言,自己設計簡單的資源需求預測模型,并將某些方法制作幻燈片進行形象化解釋,學生進研究室參與科研項目等。這些活動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提高其相關計算機軟件的應用能力,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課學習興趣,豐富了課外生活。
二、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創(chuàng)新與特色
(一)課程建設的創(chuàng)新點
1. 課程體系革新
新的課程體系的改革設計與內容更新把國際化、綠色礦山建設作為重點,將全球經濟不同發(fā)展時期對礦產品市場的沖擊、礦業(yè)投資風險分析、海外礦業(yè)投資等融入到課程內容當中;將資源開采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踐行“為環(huán)境”設計理念,實現(xiàn)“源頭減量”目標。
2. 轉變教學理念
課程教學首先應該轉變思想觀念,從重理論輕實踐轉變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配備了大量的案例和思考練習題,這些內容對于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各環(huán)節(jié)的系統(tǒng)了解,提高應用基礎理論與生產實踐的能力。
3. 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利用投影、幻燈、錄相片、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強化講課效果;課堂講授注意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激勵學生思考;軟件模擬生產工藝,進行課堂實踐教學;錄制生產工藝現(xiàn)場,輔助學生建立采礦工藝三維空間立體感;體驗學習教學,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構建;結合已建立的網絡課程平臺、資源共享課平臺和慕課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教學。
(二)課程建設的特色
1. 課程教學手段多樣化
本課程借助東北大學網絡學習平臺(圖1)、遼寧省精品資源共享課平臺(圖2)、MOOC平臺(圖3)、雨課堂教學(圖4)等多種教學手段,解決了“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實現(xiàn)課堂教學以解決疑難問題和重難點講解為主;基于彈幕功能,形成師生現(xiàn)場互動的教學模型;對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借助雨課堂軟件的習題練習功能實時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
2. 線上線下隨時隨地互動、學習
本課程采用的四大網絡教學手段,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隨時隨地學習、互動討論,老師及時答疑和督查學生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
3. 教學資源豐富
課堂教學過程中,基于雨課堂教學軟件,連接到MOOC平臺以及其他優(yōu)秀網絡點,隨時在課堂教學中穿插經典教學視頻及輔助教學視頻,豐富教學內容。
4. 輔助課教學的網絡板塊設計豐富
在自有網絡課程平臺上,建設 “互動平臺”;建立平臺“課件與習題”版塊,以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進行考核。提供采礦工程專業(yè)資深教師的授課課件和課堂錄像、工藝錄像與動畫以及教學軟件等資源。
5. 行業(yè)、企業(yè)人員的參與
精品課程建設重在行業(yè)、企業(yè)人員的參與。課程先后邀請山西建幫集團北京公司總經理李廣軍,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環(huán)境所所長周連碧、祝怡斌主任,沈陽土地復墾專家唐波等為學生講授工程案例及企業(yè)人才需求特點。
三、東北大學資源經濟學在線課程建設成果
資源經濟學課程每年春季針對東北大學大三學生開課,開課時間為3月-7月,要求學生需要在MOOC平臺實名注冊,MOOC平臺的章節(jié)開放時間與課堂教學內容協(xié)調一致,保證課堂講授之前,學生能夠通過MOOC平臺事先預習并完成課前練習題,課堂講授之后,學生在MOOC平臺上進行課后測驗;部分課程內容完全實行MOOC教學,即MOOC平臺自學的內容,課堂不再重點講解,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針對自學內容提問或者在平臺上提問。逐步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達到翻轉課堂教學的目的。由于該門課程是采礦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所以也鼓勵部分大一大二的學生注冊學習,提前接觸專業(yè)知識,大四即將畢業(yè)的學生,也可以注冊再學習,輔助本科畢業(yè)設計和畢業(yè)論文;同時引導低年級學生在平臺多提問題,高年級學生輔助答疑,加強不同年級間學生的交流互動,一方面有助于大家共同學習進步,交流更暢通,另一方面也可建立一個相互認識的橋梁。
通過近四年的課堂教學與MOOC網絡平臺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應用,發(fā)現(xiàn)對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提問能力有很大幫助,特別是對課堂學習效率低的同學(尤其是民族生),在成績提升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學生反映普遍良好,期末考試成績也較以往有很大改善。獲評東北大學優(yōu)秀網絡課程一等獎。
資源經濟學課程在MOOC平臺已上線7學期,總選課人數(shù)達到9 000余人。其中選課高校更是多達30余所,其中包括北京科技大學、吉林大學、中南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眾多高校師生積極參與資源經濟學這門課程的學習,也反映出大家對于資源經濟學這門課濃厚的興趣以及對這門課廣泛的認可。
圍繞該課程網絡精品課程建設,先后獲得東北大學優(yōu)秀網絡課程1項,東北大學精品骨干課程1項,遼寧省資源共享課1項,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項,網絡精品課程建設案例1項。
四、結束語
MOOC等新興網絡教學平臺具有的優(yōu)質資源共享等特性,在豐富了教學手段、實現(xiàn)了教學資源公平的同時,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時間有限的缺陷,保證了學生在課堂教學時間外亦能通過網絡課程上的習題和拓展資料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習,推動了我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希望東北大學資源經濟學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經驗能給其他高校采礦專業(yè)的優(yōu)秀課程在教學手段和創(chuàng)新改革方面提供一些思路。
參考文獻:
[1]FREUDIANISM H. Musings in a maze of myth,paradox and possibility[J].2014.
[2]DANIEL J. Making sense of MOOCs[J]. Journal of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2012:8.
[3]郭英劍.美國“慕課”的歷史、現(xiàn)狀、問題與未來[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21(2):23-50.
[4]徐燕,白秀琴.基于MOOC的混合式學習系統(tǒng)構建和實施——以大學英語為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1(6):185-187.
[5]李琳.MOOC新接力——SPOC國內研究熱點及現(xiàn)狀分析[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1,23(2):108-114.
[6]韓宇.基于SPOC翻轉課堂的高校信息化教學實施保障探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1,39(12):94-95.
[7]吳洪艷,高國宏.基于SPOC和雨課堂的物聯(lián)網技術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物聯(lián)網技術,2021,11(6):115-116+119.
[8]周逸寧,明燊.新冠疫情對線上教學平臺影響的調查——以中國大學MOOC為例[J].辦公自動化,2021,26(13):6-8+42.
[9]王巍,王文琴,王潔.基于OBE理念的“多元統(tǒng)計分析”課程MOOC教學設計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6):74-76.
[10]王洪濤.基于MOOC模式的高職在線學習平臺建設與應用研究[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2021(7):147-148.
[11]顧曉薇,胥孝川,王青,等.東北大學采礦學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1,7(16):13-17+21.
[12]顧曉薇,胥孝川,王青.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20(6):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