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安良,連蕊,王林清,燕飛,郭寧,周文全,金愛蓮
(1.鄭州頤和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焦作 454150;3.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 商丘 4761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冠狀動脈主要分支的突然阻塞或閉塞,導致心肌細胞缺血或梗死引起的心肌壞死[1]。AMI臨床上表現(xiàn)為發(fā)病急驟、持續(xù)性心絞痛、惡心嘔吐、大汗淋漓、發(fā)熱、白細胞增多、心肌酶活性增高以及心電圖進行性變化等[2]。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改善冠狀動脈閉塞或狹窄,增加心肌的供血和供氧量,減輕心臟負荷最有效的方法[3]。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PCI 術(shù)治療后部分患者仍存在前向血流障礙,且容易引發(fā)低血壓、惡性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顯著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4]。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治療AMI,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冠狀動脈血流阻力,改善心肌缺血[5-6]。AMI屬于“胸痹”“厥心痛”“真心痛”范疇,其病因多為心氣虧虛或氣陰兩虛[7]?!吨T病源候論·心病諸侯》曰:“心為五臟主而藏神,其正經(jīng)不可傷,傷之而痛,為真心痛”。正虛陽脫,則心力不足,血行不暢,血脈凝阻不通而誘發(fā)“胸痹”。本研究通過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chǔ)上給予參附湯治療PCI術(shù)后AMI患者,探討其對心肌損傷情況、心功能、微循環(huán)指標、血清白介素-10(IL-10)和腦鈉肽(BNP)的影響,并比較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于鄭州頤和醫(yī)院接受PCI 術(shù)治療符合納入標準的102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齡(55.66±6.05)歲;Killip分級:Ⅰ級8例,Ⅱ級29例,Ⅲ級14 例。對照組患者51 例,男32 例,女19 例;年齡(56.71 ± 6.37)歲;Killip 分級:I 級5 例,Ⅱ級31 例,Ⅲ級1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鄭州頤和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批準號:2019003。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8]中AMI的診斷標準:①胸痛持續(xù)時間≥30 min;②心電圖監(jiān)護顯示有2 個或2 個以上導聯(lián)ST 抬高≥1 mm;③心肌損傷標記物水平升高。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9]中的正虛陽脫證的診斷標準:①主癥為胸痛、胸悶或有窒息感,喘促不寧,心慌,面色蒼白,冷汗淋漓;②次證為精神煩躁,重則昏迷,四肢逆冷,口開目閉,遺尿;③舌脈:舌淡苔薄白,脈數(shù)無根,或脈微欲絕。具備主癥4 項,次癥2 項,結(jié)合舌脈即可確診。
①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接受PCI 術(shù)治療;③Killip 分級為I~Ⅲ級;④年齡18~80 歲;⑤臨床資料完整;⑥胸痛發(fā)作至就診時間<12 h;⑦血運重建順利。
①有既往PCI 術(shù)治療史及心臟外科手術(shù)史患者;②PCI 術(shù)后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或術(shù)后24 h 內(nèi)死亡患者;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④收縮壓≥180 mm Hg(1 mm Hg = 0.133 3 kPa)和/或舒張壓≥110 mm Hg;⑤凝血功能障礙或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⑥合并嚴重感染患者;⑦意識障礙或精神疾病患者。
兩組患者均在入院后給予吸氧、臥床休息及心電監(jiān)護等治療。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規(guī)格100 mg),每次100 mg,每日1 次口服;硫酸氫氯吡格雷(杭州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29,規(guī)格75 mg),每次75 mg,每日1次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391,規(guī)格25 mg),每次12.5 mg,每日2 次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039,規(guī)格20 mg),每次10 mg,每日1 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8,規(guī)格20 mg),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連續(xù)治療3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給予參附湯治療。組方:人參片30 g,附片15 g,龍骨、牡蠣、干姜、大棗各10 g,炙甘草、白芍各5 g。隨癥加減:虛甚者、疼痛甚者加桂枝、雞血藤各15 g,伴血瘀者加三七粉8 g,伴痰阻者加膽南星、法半夏各10 g。水煎服,每日1 劑,早晚溫服,連續(xù)治療3個月。
1.6.1 心肌損傷指標
收集患者治療前1 d 和治療結(jié)束后的清晨空腹靜脈血,3 000 r/min 離心10 min,分離血清,置于-80 ℃冰箱保存,采用心肌肌鈣蛋白I ELISA 試劑盒(蘇械注準20162401519)、腦鈉肽ELISA 試劑盒(浙食藥監(jiān)械20142400243,杭州浙大迪訊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磷酸激酶同工酶ELISA試劑盒(蘇械注準20162401522)和肌紅蛋白ELISA試劑盒(蘇械注準20162401522)分別檢測血清心肌肌鈣蛋白I(cTnI)、腦鈉肽(BNP)、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紅蛋白(Mb)水平。所用試劑盒均購自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2 心功能指標
采用邁瑞DC-N3S 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tǒng)(南京貝登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檢測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和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
1.6.3 血清IL-10、BNP水平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檢測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10、BNP水平,所用試劑盒均購自武漢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6.4 微循環(huán)指標
采用飛利浦EPIQ5 智能超聲診斷系統(tǒng)(荷蘭飛利浦公司)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冠狀動脈的遠端壓力、平均傳導時間與主動脈壓力,并計算得到微循環(huán)抵抗指數(shù)(IMR)和冠狀動脈血流儲備指數(shù)(CFR)。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0]評定。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Killip 分級提高2 級以上;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部分消失,Killip 分級提高1 級;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Killip分級無改善。
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惡心嘔吐、腹痛、皮疹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18.0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數(shù)據(jù)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2.16%(47/51),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6.47%(39/5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44,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cTnI、CK-MB、Mb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TnI、CK-MB、Mb 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損傷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損傷情況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
治療前,兩組患者LVEF、LVESV、LVEDV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VEF 高于治療前(P<0.05),LVESV、LVEDV 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IL-10、BNP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L-10水平高于治療前(P<0.05),BNP 水平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10、BNP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10、BNP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51 51 IL-10(pg/mL)治療前15.49±4.52 14.67±4.09 0.961 0.339治療后36.72±7.85*31.34±7.56 3.525 0.001 BNP(pg/mL)治療前215.28±36.74 223.16±37.21 1.076 0.284治療后50.43±13.52*61.07±14.96 3.781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IMR、CFR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MR 低于治療前(P<0.05),CFR 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微循環(huán)指標比較(±s)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微循環(huán)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51 51 IMR(mm Hg×s)治療前22.18±3.95 21.24±4.10 1.179 0.241治療后16.56±3.24*19.12±3.68 3.729 0.000 CFR治療前1.53±0.29 1.57±0.32 0.661 0.510治療后2.34±0.46*1.92±0.39 4.974 0.000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32%,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27%,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AMI 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具有起病急、發(fā)展快、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等特點[11]。PCI 是目前AMI 首選的早期再灌注治療策略,目的在于恢復梗死血管的血流,從而減輕心肌損傷[12]。但在臨床治療中發(fā)現(xiàn),雖然許多患者開通了心外膜梗死相關(guān)血管,但是又因微血管阻塞、缺血再灌注損傷等原因不能達到有效的心肌灌注[13]。研究發(fā)現(xiàn),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chǔ)上給予中藥治療,兩者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心肌損傷[14]。李娟霞等[15]研究證實,采用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可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心功能。李建杰[16]研究發(fā)現(xiàn),在常規(guī)抗血小板治療聯(lián)合中醫(yī)補肺養(yǎng)心湯可改善AMI 患者PCI 術(shù)后心肌損傷,且安全性高。
中醫(yī)學認為,AMI 的病機是本虛而標實。“虛”,主要指氣虛、陰虛和陽虛;“實”,主要指由虛導致的心脈瘀阻、血瘀痰濁等?!稘健吩唬骸绑w虛者,氣郁結(jié)在胸,故為胸痹心痛”。真心痛多為久病陰陽兩損之證,由于陰陽互根,因此AMI 的治療要采取“補陰顧陽,補陽護陰”的方法,才能使陰陽平和[17]。參附湯中人參具有補腎壯陽、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寧神益智的功效;附子、生姜可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溫里散寒;大棗可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養(yǎng)陰護陰;龍骨可鎮(zhèn)心安神、平肝潛陽;牡蠣可斂陰潛陽、止汗?jié)?;炙甘草可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白芍可溫陽祛濕、健脾胃。諸藥合用,共奏回陽救逆、益氣固脫、補陽護陰之功。研究發(fā)現(xiàn),參附湯可能通過心肌細胞腎上腺素能信號通路、TNF 信號通路等降低炎癥反應,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18]。
cTnI 是心肌肌肉收縮的調(diào)節(jié)蛋白,臨床上常用作心肌損傷的早診斷指標[19]。CK-MB 是一種心肌特異性同工酶,其在AMI、肌肉萎縮、腦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等患者中都有升高[20]。Mb 是一種氧結(jié)合血紅素蛋白,主要分布在心肌和骨骼肌組織中,當患者發(fā)生急性心肌損傷時,Mb 可被快速釋放入血液中[21]。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cTnI、CK-MB、Mb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參附湯可有效緩解PCI 術(shù)后的心肌損傷,可能與人參皂苷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附子、干姜可恢復心肌細胞的缺血和缺氧,大棗可通過影響IL6、TNF、IGF1等靶點調(diào)控造血細胞系通路促進補血,白芍總苷可通過提高Bcl-2/Bax比值,下調(diào)Caspase-3表達進而抑制心肌凋亡有關(guān)[22-24]。BNP主要由心室肌細胞合成和分泌,表達水平可反映心室功能障礙的程度。LVEF 常用于評估心臟射血功能,LVESV、LVEDV是評估左心室收縮功能的重要指標。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VEF 水平高于對照組,LVESV、LVEDV、BNP 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參附湯可有效改善AMI 患者的心功能,可能與人參皂苷Rg1 可通過平衡血管舒縮功能進而提高心臟功能,龍骨、牡蠣可通過促進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遷移和旁遷移進而促進心肌再生,炙甘草可調(diào)節(jié)心肌能量代謝有關(guān)[25-26]。
AMI患者缺血性損傷是由于蛋白質(zhì)復合物的丟失和炎癥因子表達的增加使心肌細胞間隙水腫,進一步壓迫毛細血管和微小動脈,致使血流中斷或減緩,進而導致心肌缺血[27]。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這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28],可能與參附湯中的附子可助陽行水,大棗可益氣生津,降低機體炎癥反應,進而改善患者心肌損傷有關(guān)。IMR 是反應冠狀動脈微循環(huán)狀態(tài)的常用指標,CFR 可反映整個冠狀動脈系統(tǒng)對機體代謝需求的調(diào)節(jié)能力[29]。治療后觀察組IMR低于對照組,CFR高于對照組,表明參附湯可通過降低冠狀動脈血流阻力,改善心肌血供,進而改善心肌損傷。兩組患者總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參附湯治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其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參附湯治療PCI 術(shù)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療效較好,能夠通過降低冠狀動脈血流阻力、改善心肌血供、降低炎癥反應,進而改善患者心肌損傷情況和心功能,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