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碧瑜 阮世沖 譚國據(jù) 陳俏容 許 燕
陽江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陽江 529500)
肥胖目前作為一種疾病已成為全球范圍內(nèi)的嚴峻公共衛(wèi)生問題,而青少年肥胖在這一群體中所占的比重較大,且隨著青少年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范圍內(nèi)青少年肥胖人數(shù)仍呈現(xiàn)逐年增加趨勢[1]。而肥胖與一些代謝性疾病發(fā)生的風險呈正相關(guān),如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等,血漿致動脈粥樣硬化指數(shù)(AIP)是近些年來臨床采用評估血脂情況的指標,對患者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度具有有效評估能力,IL-18是機體常見的促炎因子,可加重患者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抵抗、糖脂代謝異常均是肥胖致病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低脂飲食對此進行干預是有效逆轉(zhuǎn)肥胖趨勢,降低代謝性疾病、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幾率的有效方式[2]。研究顯示[3],運動及飲食改變可促進機體胰島素敏感性,提高血糖分解利用率,最終改善機體肥胖狀態(tài)[4],同時相比較藥物及手術(shù)治療等手段,此方式更為簡便易行,不良反應更小。本研究旨在探討飲食控制聯(lián)合有氧運動對肥胖青少年胰島素抵抗、體成分、AIP、IL-18的影響,現(xiàn)匯報如下。
1.1臨床資料
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所有肥胖青少年及家屬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選擇2016年8月-2018年7月我院內(nèi)分泌科收治的肥胖青少年140例。納入標準[5]:①年齡12~18歲;②參照“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篩查分類”標準,根據(jù)不同年齡肥胖標準進行劃分;
排除標準[6]:①繼發(fā)性肥胖包括柯興氏綜合征、垂體性肥胖、藥物性肥胖等;②肝、腎功能嚴重受損,或合并嚴重的心、肺、腦血管疾病;③合并精神疾病患者,依從性較差;④合并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兩組青少年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n=70)
1.2方法 對照組肥胖青少年采取運動方式,具體運動方案如下[6]:根據(jù)肥胖青少年心肺功能及運動能力合理制定,每日于三餐后1h開始運動,持續(xù)時間由初始的20min逐漸增加至40min,每周保證運動5d,保證肥胖青少年的心率維持在最大心率70%范圍內(nèi),(最大心率計算公式為220-年齡),主要運動方式為慢跑、跳繩等有氧運動。
觀察組肥胖青少年在此基礎上控制飲食,在保證每日必須熱量情況下,食用低熱量、低脂肪、低糖及高蛋白飲食,并保證每日必須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禁食甜飲料、快餐、零食等,少吃脂肪含量高食品,如肥肉,保證每日蔬菜、水果、粗雜糧等纖維素豐富食物的足量攝入。熱量控制范圍10~14歲青少年每日1000~1200kcal,14~18歲青少年每日1200~1500kcal,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脂肪攝入比例為45%,35%,20%。每日飲食管理需家長配合,保證執(zhí)行,拍照并記錄。共進行12周。
1.3觀察指標[7-8]。
1.3.1 觀察治療前后 青少年的糖、脂代謝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PG),其中FPG使用指尖血糖檢測(美國羅氏公司血糖儀);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日本日立公司的全自動生化儀7170A);
1.3.2 測定治療前后 青少年的胰島素抵抗: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空腹胰島素(FINS)、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HOMA-IR指數(shù)采用穩(wěn)態(tài)評估模型計算,計算公式為(FINS×FPG)÷22.5;
1.3.3 測定治療前后 青少年的血瘦素(leptin)水平:使用免疫方法測定。
1.3.4 測定治療前后 青少年的肥胖指標及體成分:肥胖指標包括BMI、腰臀比,其中BMI=身高(kg)/身高2(m2),腰臀比=腰圍(cm)/臀圍(cm)。體成分包括體脂百分比(Fat%)、脂肪質(zhì)量(FM)、瘦體質(zhì)量(LBM)。
1.3.5 測定治療前后 青少年血漿致動脈粥樣硬化指數(shù)(AIP)、白細胞介素18(IL-18)。
2.1兩組患者糖、脂代謝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青少年的FPG、TC、T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jīng)過12周調(diào)整,兩組青少年FPG、TC、TG水平均較12周前下降(對照組:t=2.85,P=0.003;t=11.60,P=0.00;t=2.26,P=0.01;觀察組:t=4.37,P=0.000;t=14.03,P=0.00;t=4.34,P=0.000),觀察組青少年下降程度高于對照組,超重組下降程度高于肥胖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糖、脂代謝指標的比較(n=70)
2.2兩組患者胰島功能及瘦素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青少年的FINS、HOMA-IR指數(shù)及l(fā)eptin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過12周的調(diào)整,兩組青少年FINS、HOMA-IR指數(shù)及l(fā)eptin均低于治療前(對照組t=18.91,P=0.000;t=14.33,P=0.000;t=4.02,P=0.000;觀察組t=21.58,P=0.000;t=16.14,P=0.000;t=8.92,P=0.000),然而觀察組下降程度高于對照組,超重組下降程度高于肥胖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胰島功能及瘦素指標的比較(n=70)
2.3兩組青少年肥胖指標及體成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青少年的BMI、腰臀比、Fat%、FM、LBM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jīng)過12周調(diào)整,兩組青少年BMI、腰臀比、Fat%、FM均低于治療前,LBM高于治療前(對照組t=4.76,P=0.000;t=18.65,P=0.000;t=5.29,P=0.000;t=4.23,P=0.000;t=17.77,P=0.000;觀察組t=6.97,P=0.000;t=35.55,P=0.000;t=8.30,P=0.000;t=9.12,P=0.000;t=7.17,P=0.000),觀察組對照組變化更明顯,超重組較肥胖組變化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青少年肥胖指標比較(n=70)
2.4兩組青少年AIP、IL-18比較 治療前兩組青少年的AIP、IL-18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jīng)過12周調(diào)整,兩組青少年AIP、IL-18均低于治療前(對照組t=7.14,P=0.000;t=5.46,P=0.000;觀察組t=12.85,P=0.000;t=14.57,P=0.000),觀察組下降程度高于對照組,超重組下降程度高于肥胖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6。
表5 兩組青少年肥體成分比較(n=70)
表6 兩組青少年AIP、IL-18比較
2014年《柳葉刀》雜志刊登一篇關(guān)于188個國家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全球人口超重及肥胖總數(shù)已增長至21億左右,其中我國位居第二,肥胖人群約為4600萬左右[9]。然而據(jù)我國疾病預預防中心提提供報告我國約有12%左右的青少年超重,而這一比例只截止到2010年,目前超重及肥胖的青少年比例仍在增加。而約有3/4的肥胖青少年成年后仍會肥胖,而大量的臨床研究顯示[10],肥胖已成為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脂血癥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不及早逆轉(zhuǎn)青少年的肥胖趨勢的發(fā)展,成年后肥胖狀態(tài)持續(xù)存在可能性大大增加,最終罹患心血管、內(nèi)分泌及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的概率將遠高于同齡正常體重人群。
英國發(fā)表的大樣本流行病學研究,青少年肥胖將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及糖尿病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11-12]。眾所周知,肥胖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糖脂代謝紊亂,不僅如此,約60%~70%的肥胖青少年存在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異常,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多由于肥胖人群中血漿游離脂肪酸會抑制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胰島β細胞有可能被損害,進一步導致胰島素功能受損,形成惡性循環(huán)[13-14]。同時胰島素抵抗還可誘發(fā)動脈粥樣硬化,血脂異常代謝、機體炎癥狀態(tài)等。而欲扭轉(zhuǎn)動脈粥樣硬化及糖尿病發(fā)病低齡化趨勢,從根本上控制青少年體重才是有效的措施。
早期有氧運動可提高機體脂肪代謝酶活性,加速脂肪分解及利用并抑制過量脂肪合成,而合理飲食則是在此基礎上避免過量攝入熱量,采用合理的飲食搭配,科學配比糖、脂肪及蛋白質(zhì)在飲食中的比例,保證熱量的合理,最終從根源避免熱量儲存[15]。本有研究顯示,經(jīng)過12周的運動處方兩組青少年的胰島素抵抗、糖脂代謝均得到了顯著改善,脂肪所占比重,IL-18、AIP顯著下降,瘦體質(zhì)量顯著增加,而聯(lián)合合理飲食的觀察組青少年的上述指標變化更顯著,超重青少年相對于肥胖青少年變化更顯著。
綜上所述,合理飲食聯(lián)合運動處方可以有效改善肥胖青少年的胰島素抵抗、糖脂代謝、體成分、IL-18、AIP,且改善效果在肥胖青少年上表現(xiàn)更佳,值得臨床醫(yī)師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