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冬偉
(商丘學院應用科技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得大多數(shù)的學生失去了英語寫作的興趣,自我效能感低下且缺乏學習動機。在當今互聯(lián)網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大學課堂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合作能力,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收集資料,在掌握詞匯的基礎上拓展思維,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同伴合作學習有著悠久的歷史,國外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合作學習[1]。國內最早將合作學習應用于課堂的教學模式是山東省一所中學推行的新課改、踐行學生主體的“三三六”自主學習高效課堂模式。實踐證明,同伴合作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大學英語課程中,聽、說、讀、寫四項能力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寫作,作為英語四六級考試、考研、雅思、托福、考博的必考題,在學生的求學生涯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改變傳統(tǒng)的英語寫作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筆者試圖將同伴合作學習應用于大學英語寫作課堂。本篇文章將寫作任務分為三個階段:課前、課中和課后。課前,學生根據(jù)作文要求,利用網絡資源獨立完成搜索寫作材料的任務。課中,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寫作話題,整理寫作材料,并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初稿,之后進行同伴反饋和小組展示,教師給出指導性意見。課后,學生修改初稿,再次進行知識的內化吸收。在下次上課之前,教師對終稿做出評價。
讀寫課程,作為大學課程中的一門通識教育必修課,是每一位高校學生都要學習的課程。目前,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寫作課堂沿用高中的教學模式,采用的是傳統(tǒng)背誦例文和識記模板等方式練習寫作,強調知識的輸入,在知識的輸出方面關注較少[2]。根據(jù)近幾年的教學經驗,可以發(fā)現(xiàn)大學英語寫作課堂存在以下問題:
1.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學生普遍自我效能感低下,在寫作方面沒有信心。在期末考試中發(fā)現(xiàn),能在閱讀部分得到高分的同學,在寫作部分出現(xiàn)語言表達障礙和語法錯誤,表現(xiàn)不佳。在四六級考試中,寫作部分也是主要失分點。
2.傳統(tǒng)的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在心理和社會關系方面的需要。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每個人都有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大學課堂上,流動上課的特殊性以及教師的“一言堂”使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機會較少,學生缺乏歸屬感,在寫作課堂上學生缺少表現(xiàn)的平臺,不利于學生的自我實現(xiàn)。
3.英語寫作課堂單調乏味。傳統(tǒng)的英語班寫作教學的核心就是范文。教師除了講解結構,更側重于詞匯和語法的講解,使得寫作課又回到了詞匯和語法課。寫作除了詞匯和語法方面,更重要的是學生對英語文化、背景、社會現(xiàn)象的認知和輸出,學生能夠將英語的表達習慣和自身的知識見解結合起來,融入寫作中,這是大學英語寫作課程的最終追求。然而,萬能句式和盲目的高級詞匯和語法的使用使寫作變成了機械的中英翻譯,沒有創(chuàng)造性,枯燥乏味,很難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力。
在1943年,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出版了《人的動機理論》一書。他認為人通過“自我實現(xiàn)”滿足多層次的需求,達到“高峰體驗”,實現(xiàn)完美人格。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多種動機和多層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當人的低層次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自我實現(xiàn)是最高層次的需求,是人的最佳狀態(tài)?;隈R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可將學生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第一,衣食住行的需要;第二,安全教學環(huán)境的需要;第三,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的需要;第四,承擔責任和得到積極評價的需要;第五,挖掘個人潛力并取得成就的需要[3]。
作為認知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建構主義是由著名的瑞士教育學家皮亞杰提出。他認為學生對知識的積極構建建立在學生自身的經驗的基礎上而不是被動地接收知識。學習是一個學習者與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建立起新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認知可以通過與外部世界建立聯(lián)系得到發(fā)展。一些研究認為,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將建構主義應用于外語教學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討論作為同伴合作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檢驗觀點和總結他人想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使學習者對所學內容能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此外,討論還可以減緩學生焦慮,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激發(fā)學習動機,加強學生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探索未知的世界獲得新知識。同伴合作給學生提供了了解外部世界的機會,為學生個人知識構建奠定了基礎。
合作學習即小組學習活動,強調在小組中學習者之間的信息交換,小組成員不僅為自己負責,也為小組負責。這種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合作學習的主要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共同的合作目標。寫作任務發(fā)布后,小組成員一起搜集材料,分享觀點,解決問題,共同完成作文的基本框架和填充。第二,積極的相互依賴。每個成員都要秉承相互幫助的原則,彼此負責,不允許出現(xiàn)拖后腿的現(xiàn)象。第三,個體責任。很大程度上,個體責任決定了同伴合作的小組進度。在活動進行之前,教師要進行全員培訓,使每一個人都能認識到參與的重要性,優(yōu)秀的學生要不遺余力地去幫助后進生。第四,小組成員的分配要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每一個人都有具體任務。第五,社交技能。在同伴合作的寫作課堂上,教師要向學生強調和睦相處的重要性,求同存異,尊重他人,不可一人獨斷。
紐曼認為,“大學是一個傳授普遍知識的地方”。大學教育的層次,決定了教育的實施不是一種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應該是啟發(fā)式的,啟迪心智,培養(yǎng)學生掌握復雜的專業(yè)知識、解決生活疑難問題的能力,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與他人和睦共處,自我教育,自我開發(fā)。傳統(tǒng)的講解“模板”的寫作方式顛倒了學生和教師的位置,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模仿運用,很少積極地參與進去,學生只是一個機械模仿、沒有個人想法的機器。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應當積極分析寫作要求,搜集寫作素材,總結寫作技巧,并把寫作素材和寫作心得與同伴分享交流。大學英語的寫作課堂采用同伴合作學習的模式,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主動挖掘寫作素材,歸納總結寫作技巧,并在小組內部和班級呈現(xiàn)寫作成果,可以提高學生在寫作方面的成就感。
英語寫作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語言的應用能力和思辨能力,所以大學英語課程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之外,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是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在同伴合作的寫作模式下,各個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其獨立完成搜集寫作素材的任務。在寫作課前,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小組成員開展探討,陳述個人觀點,對一致的觀點,進行提煉總結;對于有爭議的觀點,小組成員共同探討,最終達成共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199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合作”列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同伴合作的教學理念體現(xiàn)了“學會合作”這一目標。通過小組成員的積極配合,寫出一篇結構合理、觀點新穎的作文會使得每一個成員都擁有成就感。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小組合作的寫作教學成果,會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及小組合作意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彼此理解包容、相互幫助、團結友愛,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和環(huán)境互動的一個過程,強調環(huán)境、交流和意義構建。學習者在接受新知識之前,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并在一定的情境下,與他人合作交流,實現(xiàn)新知識的意義構建。在同伴合作的環(huán)境中,進行英語寫作的練習,為學生提供了愉快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的學習氛圍可以有效減少焦慮和壓迫感,對提高學生在寫作方面自信心有著巨大的幫助。
國內外眾多專家和學者的研究表明,同伴合作有利于改善寫作環(huán)境,提高寫作能力。丁邦平(1988)認為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通過兩年的教學實驗證明同伴合作學習能夠吸引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4]。孫蘭芹(2006)認為在同伴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鼓勵、激發(fā)、反饋、獨立搜集信息、分享信息可以使得學生有效獲得寫作技巧[4]。王坦(1994)在其《合作學習導論》一書中也提到合作學習能夠創(chuàng)造愉快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組員之間的友好溝通和交流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幸福感和英語學習的信心[5]。
當前傳統(tǒng)的教學法引起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極大不滿。根據(jù)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學生對英語寫作的不滿會直接影響他們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xiàn)。所以,本篇研究試圖通過同伴合作學習滿足學生在寫作課堂上的參與感,進一步激發(fā)其學習動機。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建構主義都強調合作的必要性。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可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社會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才會激發(fā)更高一層次的需求。建構主義認為,新知識的構建是建立在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每個學習者積極參與信息交流,有利于自身迅速理解外部世界,并開始自身對知識的積極構建。合作學習理論的核心是合作。成功的合作學習的核心要素是共同的學習目標、個體責任和平等的機會。同伴合作學習的模式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嘗試在大學英語寫作這門課程中找到新的突破點。大學生都擁有了一定的英語詞匯和語法積累,為同伴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開展同伴合作寫作之前,秉承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按照學生的性別、成績、年齡和性格特點進行分組,并對其進行培訓,包括任務的分配、評價原則和小組成員的個體責任?;顒臃譃槿齻€階段:階段一,課前給出寫作話題,學生獨立在網上搜集相關寫作素材。階段二,課堂上教師對重點信息進行剖析。學生開展小組活動,主要包括,小組討論,個體寫作,小組展示,同伴反饋、和階段性評價。階段三,課下,學生完善自己的作文并在下次上課前上交,教師給出評分。具體操作步驟見圖1:
圖1 同伴合作應用于大學英語寫作課堂的具體實施步驟
當前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而同伴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了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大學英語的寫作課堂生動有趣。在同伴合作的寫作課堂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知識探索和討論。教師作為協(xié)助者和組織者,為學生提供幫助和建議,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學生要具備合作交流的能力,同伴合作為學生提供了溝通平臺,使其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找到一種平衡。學科教育與全面育人密不可分,合作學習模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社交技能方面都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