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印籠”看中國文化對日本藝術(shù)的影響

    2022-07-10 06:22:08周冠中北京聯(lián)合大學(xué)
    天工 2022年16期
    關(guān)鍵詞:蘭陵王江戶樂舞

    周冠中 北京聯(lián)合大學(xué)

    “印籠”,顧名思義,是一種用于裝載印章與印泥的小箱籠,箱籠表面使用髹漆裝飾?!坝』\”尺寸通常在5~10厘米,內(nèi)部空間分為多層格,每格之間相互嵌套,用于裝載體積較小的材料?!坝』\”外部以絲繩串聯(lián),頂部有圓珠收攏絲繩,此珠名為“緒締”。此外,“印籠”還配有“跟付”,“跟付”是日本和服設(shè)計中的特有之物,尺寸通常在2~5厘米,作為和服帶子上用于掛飾品的物件,其材質(zhì)有硬木、牙質(zhì)、玉石以及金屬等。日本清水三年坂美術(shù)館館長村田理如在《明治工藝入門》中提道:“印盒的素材,使用最多的是紙,有很多人認(rèn)為印盒是木制的,木制印盒的確有,但更多的是用日本紙加工的?!雹賉日] 村田理如:《明治工藝入門》,寶滿堂,2017,第151頁。有鑒于此,“印籠”的結(jié)構(gòu)精妙,體態(tài)輕盈,便于人們佩戴于腰間。關(guān)于“印籠”的起源,日本貞享元年(1684)刊印的《雍州府志》中指出“印籠”與源自中國的“細(xì)物”有關(guān),也就是荷包、香包與香囊。②劉粟:《方寸之間的廣大世界:日本“印籠”藝術(shù)探析》,《民藝》2020年第2期,第106-111頁。從功能上看,“印籠”與荷包香囊類似,都是系于腰間。“印籠”將古代印盒、藥籠與食籠的功能三合為一,后期與跟付、緒締相結(jié)合演變成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的藝術(shù)品。事實上,從“印籠”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對于日本藝術(shù)的滋養(yǎng)。

    一、古代繪畫

    唐代繪畫聲名遠(yuǎn)播,進(jìn)而在日本產(chǎn)生了“唐繪”。宋代水墨畫傳入日本后更是引起了當(dāng)?shù)厝说捻敹Y膜拜。從平安時代的“大和繪”,到安土桃山時代的“狩野派繪畫”,再到江戶時代的“浮世繪”,都能看到中國古代繪畫的影子。在日本漆藝術(shù)昌盛的江戶與明治時代,“印籠”自然也是雨露均沾。

    明治時代的作品《山間五駿圖蒔繪印籠》③圖版來源:錢懿謹(jǐn):《無用之用——髹漆的東傳與發(fā)展》,文物出版社,2021,第108-109頁。(如圖1),描繪了群山環(huán)繞的山間有五匹寶駿,每匹馬的體態(tài)與外形均不相同,或立或臥,英氣逼人。毫無疑問,這件作品的主題源自有“宋畫第一人”美譽的李公麟所繪《五馬圖》。宋代建立了“群牧司”,皇家“騏驥院”飼有大批良馬,李公麟便在此處寫生。④付銘:《龍眠胸中有千駟 不惟畫肉兼畫骨——關(guān)于宋·李公麟〈馬圖〉的研究》,《文物鑒定與鑒賞》2011年第1期,第72-76頁。五匹西域名馬分別為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滿川花,“印籠”正面下方那匹周身花斑的馬便是滿川花。《五馬圖》對后世影響甚大,成為后來人畫鞍馬人物的最佳范本,傳入東洋后對日本的藝術(shù)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圖1 《山間五駿圖蒔繪印籠》

    二、古代樂舞

    中國古代樂舞在藝術(shù)史上頗有成就。周公制禮作樂,開創(chuàng)了雅樂體系,樂舞表演形式也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樂舞成為“禮治”“樂治”的工具,所謂“舞以象功”“舞以象德”,用來記功德,祀神祇,成教化,助人倫。從上古堯、舜時代起,直至清代末年,雅樂舞伴隨著各個朝代的興衰更替,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之久,始終居于中國樂舞的正統(tǒng)地位。唐朝時期是古代樂舞創(chuàng)作的巔峰期,在我國音樂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唐朝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鼎盛時期。《蘭陵王入陣曲》這一經(jīng)典樂舞起源于北齊,盛于唐代,為歌頌蘭陵王的戰(zhàn)功和美德而作。東傳日本后,被日本雅樂吸納。日本佛教典籍《元亨釋書》記載,天平八年(736)林邑僧人佛哲從中國東渡日本,傳授“林邑八樂”,《陵王》就是八樂之一。

    《蘭陵王入陣曲》逐漸成為日本的“印籠”作品中經(jīng)常表達(dá)的主題。在“印籠”中,蘭陵王的形象通常為頭戴龍頭面具,面部皺紋密布,圓眼怒睜,下巴脫落,嘴角鮮血流淌,面目可怖,令人心生恐懼。一代名將蘭陵王為何如此扮相?《北齊書》也提到蘭陵王“貌柔心壯音容兼美”,因為擔(dān)心容貌柔美,不足以在戰(zhàn)場威懾敵人,因此蘭陵王常以面具示人。此外,蘭陵王身穿“裲襠”①裲襠,亦作“兩襠”,古代的一種背心。多為布帛所制,裲襠有夾有綿?!夺屆め屢路罚骸把o襠,其一當(dāng)胸,其一當(dāng)背也。”,右手高持金桴而舞,金桴也就是金色的鼓槌,衣服上有云紋、小團花紋或者唐草紋,這些也都是源自中國的傳統(tǒng)紋樣。遺憾的是,《蘭陵王入陣曲》在中國早已失傳,開元年間,唐玄宗以其非正聲,有礙于歌頌唐太宗的《秦王破陣樂》,將其禁演,其后日漸式微,不知所蹤。日本將其視若珍寶,時至今日,蘭陵王塑像依然在宮島矗立,每逢重大節(jié)日這只舞曲仍在演奏,它以雅樂的形式存活下來,奈良的春日大社每年舉行古典樂舞時,《蘭陵王入陣曲》也是獨特的保留曲目。

    著名的蒔繪師梶川生活在江戶時代,他有一件《樂舞圖蒔繪印籠》,也表達(dá)了類似的主題。畫面中的主要人物雖不是蘭陵王,取而代之的是兩位日本武士,但在作品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影子。在舞臺側(cè)面有幾位樂師,他們分別手持不同樂器,其中一人演奏尺八。尺八原為中國吳越地區(qū)的古樂器,以管長一尺八得名,后傳入日本。我國學(xué)者鄭振鐸曾在日本觀看日本劍舞表演,臺上有四名演員,二人持劍作擊刺狀,一人吹“尺八”,一人歌誦詩詞。

    三、吉祥文化

    在綿延數(shù)千年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長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條十分重要的支流。中國古代先民們巧妙地運用人物、走獸、花鳥、文字等,通過借喻、比擬、雙關(guān)、諧音、象征等手法,來表達(dá)自己對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藝術(shù)作品中,吉祥紋樣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隋唐以來,吉祥紋樣趨于世俗化,開始流行于各個階層,題材更加豐富,大量花草、鳥禽圖樣被廣泛應(yīng)用。明清時期,更是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系統(tǒng)化程度。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一言以蔽之,吉祥承載著中國人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中日文化藝術(shù)交流的過程中,日本也吸收了有關(guān)吉祥文化的養(yǎng)分。尤其在“印籠”中,經(jīng)常能看到此類題材。比如,江戶時代末期的一件作品《松鶴延年圖蒔繪印籠》(如圖2),主題為松鶴延年,源自中國傳統(tǒng)吉祥文化繪畫題材,清代畫家虛谷、華巖、任伯年都有此類題材畫作傳世。松乃長壽之木,經(jīng)冬不凋,唐代“藥王”孫思邈發(fā)現(xiàn)松針可入藥,將其泡酒煨水喝下有延年益壽之功效②郭波:《論中國傳統(tǒng)繪畫鶴題材之寓興》,山西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7。。鶴是長壽之禽,壽命可達(dá)五六十歲,古時演變?yōu)榈兰蚁汕?,成為仙人座駕?!痘茨献印氛f:“鶴壽千年以極其游?!卑拙右住缎諠撛娛住吩疲骸八砂嘏c龜鶴,其壽皆千年?!币虼?,畫家把松和鶴畫在一起,表達(dá)了延年益壽的吉祥寓意。松鶴延年的繪畫作品中,鶴以單只和雙只居多,而本件“印籠”中卻出現(xiàn)了21只丹頂鶴,可謂數(shù)量巨大。作品正面,一株古松拔地而起,枝繁葉茂。背景樹木中還有梅和竹,松、竹、梅并稱歲寒三友。15只姿態(tài)各異的鶴分布于松樹周圍,有的引頸高歌,有的低頭覓食,有的梳理羽毛。作品背面底部繪坡石竹葉,其上6只鶴翱翔于長空,這種群鶴構(gòu)圖的樣式令人聯(lián)想到宋徽宗趙佶所作《瑞鶴圖》,因此除了吉祥文化的寓意之外,在構(gòu)圖上整體有宋畫遺風(fēng)。

    圖2 《松鶴延年圖蒔繪印籠》

    四、民間傳說

    中國民間傳說涵蓋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包括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以及地方風(fēng)物等。由于長久以來對中華文明的崇尚,日本匠人將中國的民間傳說融入了“印籠”的畫面中。

    比如,江戶時代日本知名蒔繪師古滿巨柳,本名木村七右衛(wèi)門,師從德川幕府御用畫師五代休伯。寬永十三年(1636),他被德川家光召喚,成為御用蒔繪師。作品《櫻紅葉蒔繪印籠》《柴垣蒔繪硯箱》被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其藝術(shù)水平極其高超。他的作品《邯鄲夢圖蒔繪印籠》(如圖3),講述了中國民間傳說中“邯鄲夢”的故事。

    圖3 《邯鄲夢圖蒔繪印籠》

    “邯鄲夢”最早源于中國唐人傳奇《枕中記》,在李泌的版本中記載:開元十九年(731),趕考的盧生在邯鄲住店遇到道士呂翁時自嘆窮困,不遂平生之志,呂翁從囊中取出一個瓷枕給他,助其達(dá)成所愿。當(dāng)時店家正蒸黃粱,盧生就枕而眠,夢到迎娶美眷,高中進(jìn)士,雖宦海浮沉,但仍一路平步青云,官至宰相。其后子孫滿堂,皆成大器,奔忙一生,八十善終。驚醒之際,店家煮黃粱未熟。經(jīng)此黃粱一夢,盧生大徹大悟。后世所傳“邯鄲夢”“黃粱夢”皆由此出,故事之后一再被人續(xù)寫改編,唐代有《南柯記》,宋代有《南柯太守》,元代有《邯鄲道省悟黃粱夢》,明代有《邯鄲記》,清代有《續(xù)黃粱》。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傳至日本,深受漢學(xué)影響的日本文人也從中取材,戀川春町①戀川春町:本名倉橋格,諷刺小說家。因居所位于江戶小石川春日町而取該名。其兼擅浮世繪與狂歌,并將諸藝相結(jié)合,成為特色鮮明的“黃表紙”代表作家。(1744—1789)著有《金金先生榮華夢》。②邱雪倩:《從邯鄲之夢到江戶之夢——論〈枕中記〉與〈金先生榮華〉之不同》,《青年文學(xué)家》2019年3期,第110頁。

    “印籠”正面,一男子披頭散發(fā)、眼神迷離,伏在朱色床榻,手持芭蕉扇倚在方形枕上,團扇材質(zhì)為透明螺鈿,此設(shè)計十分精巧,一來讓觀者透過扇面看到人物面部表情,二來讓團扇看起來更加輕盈。男子身上服飾有團花紋樣、云紋和回字紋,皆是吉祥寓意,是源自中國的吉祥紋樣。畫面右側(cè)繪一棵盤根錯節(jié)的參天大樹,頂部流云縹緲?!坝』\”反面用波浪線描繪出夢境的輪廓,上方用線條勾勒出車騎出行圖,中國兩漢時期畫像石上就有許多車騎出行主題的刻畫,中間一駕馬車,侍從六人,為首兩人高舉障扇,也稱掌扇,程大昌《演繁露》云:“今人呼乘輿所用扇為掌扇,殊無義,蓋障扇之訛。”③[清] 顧張思撰,曾昭聰、劉玉紅校點:《歷代筆記小說大觀:土風(fēng)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第66頁。掌扇初為古代帝王或貴族儀仗之用,可障塵蔽日。整個空間描繪了盧生對于功名的幻想,“印籠”的正反兩面用不同的繪畫語言暗示了現(xiàn)實與夢境,正面現(xiàn)實部分為高蒔繪,設(shè)色艷麗,有豐富立體之感;反面夢境部分為平蒔繪,單線勾勒,極少設(shè)色,營造出扁平的二維空間,細(xì)節(jié)的缺失令夢境看起來更加虛幻。日本京都書院出版的《印籠》中有兩件同類主題的作品,畫面都以“邯鄲夢”為主題。④[日] 雄野弘太郎:《印籠》,京都書院,1984,第111頁。從中國《枕中記》到日本的《金金先生榮華夢》,從邯鄲之夢到江戶之夢,文化的傳承與變奏讓這枚“印籠”在中日漆器的夜空中格外閃耀。

    關(guān)于“印籠”作品出現(xiàn)的中國民間傳說還有很多,比如日本著名蒔繪師羊游齋曾創(chuàng)作“鯉魚躍龍門”?!磅庺~躍龍門”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是奮發(fā)向上的象征,也有中舉升官、飛黃騰達(dá)之吉祥寓意。故事在江戶時代傳入日本之后,深受民眾推崇,每年的5月5日是日本的男孩節(jié)。家家戶戶在庭院里立起鯉魚旗,仿效鯉魚越過激流,這一習(xí)俗凝聚了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愿。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曾作《名所江戶百景之水道橋駿河臺》,記錄了昔日盛景。

    五、結(jié)語

    “印籠”是中國漆藝術(shù)東傳之后在日本形成的具有本土化特征的漆器。在漫長的歷史進(jìn)程中,日本從中國文化與藝術(shù)中吸收營養(yǎng),正如英國美術(shù)史家勞倫斯(Binyon Laurence)所言:“如同我們(英國人)面向著希臘、羅馬,日本人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中國?!睆摹坝』\”這個領(lǐng)域來看,日本藝人從中國古代繪畫、古代樂舞、吉祥文化、民間傳說中都有所借鑒,這是中日文化藝術(shù)交流的必然結(jié)果。如今,研究日本的這些作品,也是以新的視角對中華文化與藝術(shù)進(jìn)行審視與回顧。

    猜你喜歡
    蘭陵王江戶樂舞
    龜茲樂舞
    金秋(2021年22期)2021-12-02 03:26:33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先秦時期樂舞美學(xué)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10
    建材與城市規(guī)劃的時代烙印——論日本江戶火災(zāi)的得與失
    京劇大面
    鄒城漢畫像中的樂舞百戲
    江戶日本的情報分析及世界認(rèn)識
    古代文明(2016年2期)2016-10-21 19:21:50
    地圖所見江戶日本的國境
    古代文明(2016年2期)2016-04-26 07:14:48
    敦煌樂舞團藝術(shù)家簡介
    絲綢之路(2015年9期)2015-05-09 18:23:40
    蘭陵王的面具
    才智(2014年4期)2014-05-30 10:48:04
    陇西县| 电白县| 镇巴县| 阿尔山市| 将乐县| 阳朔县| 越西县| 肥东县| 潼关县| 阜宁县| 思南县| 如皋市| 祥云县| 高淳县| 苗栗市| 古田县| 什邡市| 墨江| 柏乡县| 敖汉旗| 台安县| 聊城市| 益阳市| 醴陵市| 自治县| 东乡| 九龙县| 鄯善县| 若羌县| 屏东市| 曲沃县| 灵石县| 彰武县| 阿坝| 宾川县| 祁门县| 牡丹江市| 乐清市| 尼勒克县| 基隆市|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