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艷麗
教育的邏輯應該是,教師好,學生才能好,學校才能好,教育才能好。所以,李希貴說:一所好學校的核心因素是教師。
秉持著“教育追求的是人生命的完整”理念,我校提倡“和·美”教育哲學,和即人與人的和諧,美即教育讓人生更美好。和是手段,也是目的;美是和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及必然結果。近年來,圍繞“和·美”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進行了以下探索。
一、開設“和·美”論壇:思想上凝心
我校每周舉辦一次“和·美”論壇。作為學校教師、中層、領導三方暢所欲言的平臺,教師可以在論壇上指出學校各方面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不足。作為校長,我不怕指出學校工作有問題、矛盾,而是怕大家不說真話,或是有意見不敢表達、不愿表達。在“和·美”論壇上,通過真心的交流溝通,教師和學校領導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增強了團結合作,產(chǎn)生了正知、正念、正能量。
在論壇上,大家踐行學生成長至上、學校榮譽第一、他人利益優(yōu)先的原則,達成共識:個人和集體是相輔相成、相互成就的關系;教師成長了,學生發(fā)展了,教育質量自然提升。“和·美”論壇既成為學校凝聚人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yǎng)文明風尚的平臺高地,也是學校做好一切工作的助推器。
二、關心教師需求:生活上暖心
校長應樹立“學校是教師另外一個和諧的家”的理念。作為家長,校長要關心家里每一個成員,設身處地為大家考慮。通過公開的“和·美”論壇、私下的談心活動,學校建立起暢通的信息匯集反饋渠道。每位教師的自身素質怎樣,家庭情況怎樣,有什么急需解決的問題,校長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把教師的待遇問題、工作難題解決了,教師會有獲得感和幸福感;把教師子女的入托、入學等生活問題解決了,教師就解除了后顧之憂。管理重在暖心,教師心齊氣順了,就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很多問題迎刃而解。教師如果感受到學校的關心、關注,就會反過來為學校著想,從而構筑學校和教師(集體和個人)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關愛的良好生態(tài)。學校每年的評優(yōu)評先與每一位教師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我們實行年級組推薦、全體教師再民主投票的辦法,學校領導和老教師當選后主動辭讓給更需要的年輕教師的情況比比皆是,這是我校注重和諧建設的一個縮影。
三、抓好課程建設:業(yè)務上專心
教學是教師的本職工作。在業(yè)務上引領教師成長,讓教師不斷有收獲,經(jīng)常有成就,教師才能心有所往。
(一)推進國家課程的校本化
學校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在認真研讀課標、教材,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對國家課程內容進行整合、補充、拓展,提高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制訂完整的學習方案,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為了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學生孤立地學某一個知識點,學校依托單元教學開展了單元教學設計改革。它主要包括:基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遵循逆向教學設計原理和教學評一致性理念,借助結構化的單元學習材料,設計核心任務情境和與之交織的問題鏈;運用學科知識加工策略和具體的評價標準,有計劃、有序地引導學生開展真實的情境學習。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章時,教師根據(jù)大單元教學設計的理念對章節(jié)內容和順序進行了整合,并采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給學生設置任務,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領悟知識、鍛煉思維、提高能力。
(二)開展自主課堂教學研究
“雙減”政策下,作業(yè)要控量,課堂必高效。為改變傳統(tǒng)教學只關注教材,教師和學生充當“知識的搬運工”這一狀況,我校依據(jù)不同學科的獨特育人價值,進行了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建構。課堂上師生平等,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自學并提出問題,然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教師擔任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
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注重評價的一致性,重視作業(yè)的有效性,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學生全程參與,展開深度思考。這種自主模式下的學習,使他人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死的”知識變成“活的”知識,學生從獲取知識變成獲取能力。
(三)進行特色化校本課程實踐
學校開設“泥塑·淮陽泥泥狗”“臉譜薈萃”等地方特色課程,組建黃河腰鼓、合唱、籃球等各類社團,通過學科拓展和探究,創(chuàng)新開設經(jīng)典閱讀、典范英語等校本課程,大大豐富了學生校內生活,促使其全面發(fā)展。我們還在入校、畢業(yè)、社會綜合實踐周等時期開展實踐活動。2021年,我校每個年級都成功開設了跨學科主題實踐課程,如一年級“化繭成蝶”、二年級“你我一起塑繽紛世界”、三年級“跳蚤小市場,你我齊共享”、四年級“春風捕影”、五年級“傳承中華情,團扇繪春秋”等。每個主題都是一個學科背景+其他學科,學生在體驗參與中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的正確認識。
四、參與學校管理:工作上稱心
讓教師參與管理,既給教師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又能激發(fā)教師的主人翁意識,使教師獲得對學校的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
(一)實行年級長負責制
每個年級的年級長都是小校長,對日常事務最有決策權,因為他們獲得的信息最全面、充分。所有的學生活動都是以年級為單位進行,比如“六一”會演、運動會、家長會、學生實踐活動等。在年級長的帶領下,教師各司其職、分工明確,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學生的配合度也非常高。
(二)建立教師內生機制
從每學年的申報工作崗位、學期末的評優(yōu)評先到學??冃ЧべY、職稱評定方案的制訂與修訂,教師都有發(fā)言權和決定權。學校遵循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理念,為教師搭臺子、鋪路子,注重從工作中發(fā)現(xiàn)有潛質的年輕教師,在干部競聘中給他們機會和平臺。多年來,我校教師在各種舞臺上發(fā)光發(fā)熱,基本上是“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五年脫穎而出”。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苯處熽犖槭菍W校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教師發(fā)展是學校最好的財富增長。通過“和·美”教育哲學的不斷實踐和抓“心”工程的進一步實施,我校教師隊伍建設得更好,教育質量也得到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