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娟,任 妹,劉劍榮,潘 幸 (萍鄉(xiāng)市人民醫(yī)院,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
為進一步分析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學標志物模式下HBV-DNA定量與肝功能的關(guān)系,將有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現(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擇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將其分為甲組40例[HBsAg(+)HBeAg(+)HBcAb(+)]、乙組50例[HBsAg(+)HBeAg(-)HBcAb(+)]和丙組10例[HBsAg(+)HBcAb(+)]。甲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20~68歲,平均(43.18±5.37)歲。乙組男35例,女15例;年齡19~67歲,平均(43.10±5.39)歲。丙組男7例,女3例;年齡21~65歲,平均(43.15±5.36)歲。3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乙型肝炎相關(guān)診斷標準[1],年齡以及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各組均通過ELISA法[2]對其血清HBV-M水平進行測定,檢測所用試劑由上??迫A有限公司提供,同時通過熒光定量PCR儀(ABI VIIA7)對3組患者的HBV-DNA含量進行檢測,檢測所用試劑由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檢測操作均由科室同一名持有PCR實驗室上崗證的檢驗人員根據(jù)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檢測,結(jié)果由酶標儀(伯樂680)進行讀取和記錄,肝功能檢測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AU5800)進行檢測,檢測指標包括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
1.3觀察指標:觀察3組患者的HBV-DNA含量以及陽性率,同時觀察其不同HBV-M模式下的各項肝功能指標差異。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13組患者不同HBV-M模式下HBV-DNA定量及陽性率比較:甲組HBV-DNA定量以及陽性率均明顯高于乙組和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乙組和丙組的HBV-DNA定量以及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HBV-M模式下HBV-DNA定量及陽性率比較
2.23組患者不同HBV-M模式下各肝功能指標比較:3組患者的ALT、AST比較,甲組明顯高于乙組,乙組明顯高于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不同HBV-M模式下各肝功能指標比較
乙型肝炎為臨床常見的一種傳染病,以肝區(qū)疼痛、食欲下降以及上腹部不適等為常見臨床癥狀,患者預后普遍較差。據(jù)相關(guān)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大概有三十萬患者死于乙型肝炎。由于乙型肝炎具有較強傳染性,因此進一步加強其臨床檢查盡早確診對提高乙型肝炎防控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在乙型肝炎疾病檢測中,肝功能檢測以及ELISA為臨床常見檢測手段,其中ELISA具有操作簡便、檢測速度快以及價格實惠等眾多優(yōu)點,對乙肝批量篩查十分適用。隨著近年來臨床檢驗技術(shù)的不斷提高,熒光定量PCR技術(shù)由于其良好的檢測靈敏度以及特異度,在乙型肝炎檢測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對HBV-DNA復制情況進行有效監(jiān)測,對早期感染以及恢復期感染等具有良好的鑒別診斷效果[3]。目前已有較多研究[4]表示對乙型肝炎患者開展HBV-M、肝功能、HBV-DNA定量檢測可以進一步幫助臨床掌握患者感染及復制情況,對其診療方案的制定具有良好指導價值。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甲組HBV-DNA定量以及陽性率均明顯高于乙組和丙組,乙組和丙組的HBV-DNA定量以及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乙型肝炎患者在不同血清學標志物模式下其HBV-DNA含量及陽性率均存在一定差異,這可能和病毒基因變異、研究對象數(shù)量以及檢測假陰性等存在一定關(guān)系。肝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肝炎活動程度,3組患者的ALT、AST比較甲組明顯高于乙組,乙組明顯高于丙組,提示乙型肝炎患者在不同血清學標志物模式下,其HBV-DNA水平和其各項肝功能指標也不盡相同,這可能和患者免疫狀態(tài)不同、用藥不同、營養(yǎng)狀況不同以及研究樣本數(shù)量較少有關(guān)。
綜上所述,在乙型肝炎患者群體中,無論是在HBV-DNA方面,還是在陽性率方面,甲乙丙3組均存在一定差異,同時在不同血清學標志物模式下其HBV-DNA水平和其各項肝功能指標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