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淵 林志剛 劉藝卓
2022年1月1日,《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實施。這是目前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經貿規(guī)模最大、最具發(fā)展?jié)摿Φ淖杂少Q易區(qū),是區(qū)域內經濟合作的制度性安排,對促進各國相互間的貿易投資,加強產業(yè)鏈供應鏈協同發(fā)展,刺激各國經濟復蘇意義重大。香港是歷史悠久的自由港,其經濟發(fā)展與外部貿易投資往來密不可分,加入RCEP不僅可以分享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紅利,也有助于更多港資企業(yè)到RCEP成員經濟體投資,帶動區(qū)域內投資及相關建設發(fā)展。因此,衡量香港加入RCEP的經濟影響,對研究香港進一步融入區(qū)域經濟合作,推進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充分發(fā)揮香港中西方經濟交流重要連接點的作用,助力形成雙循環(huán)新發(fā)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RCEP的相關研究備受學界重視,特別是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背景下,RCEP可能重新激發(fā)國際社會對更廣泛區(qū)域一體化的興趣,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Petri,2018)。RCEP與“一帶一路”的疊加將促進貿易自由化(Vines,2018),帶動貿易、物流等需求增長(Chang等,2020),加速供應鏈與產業(yè)鏈融合(劉馨蔚,2021),推進東亞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發(fā)展(宋志勇和朱思翹,2021),對深化我國和東盟、日韓經貿關系,促進中小企業(yè)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完善我國產業(yè)布局,改善區(qū)域投資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蔡億林,2021;陳靚和談茜,2021),也將給我國地方發(fā)展帶來新的機遇。
長期以來,香港是區(qū)域自由貿易的積極參與者,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自身經濟增長乏力等內外部挑戰(zhàn),香港應積極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抓住粵港澳大灣區(qū)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契機,依賴內地的腹地支撐,做好“超級聯系人”,推動香港經濟快速復蘇(劉凱和吳崇伯,2021)。RCEP將帶動香港更多參與區(qū)域內的貿易和投資,幫助香港在貿易服務、金融投資、港口物流、科技等方面拓展增長空間(黃煜和郭策策,2021)。
近年來,GTAP模型廣泛應用于自由貿易區(qū)經濟影響測度分析。張珺和展金永(2018)采用GTAP模型測度CPTTP和RCEP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影響,分析我國在亞太區(qū)域協定談判中的策略選擇。梁一新(2020)運用GTAP模型定量模擬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RCEP對我國宏觀經濟和相關產業(yè)影響。當前,我國正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就目前已有文獻來看,一是當前學界較缺乏對香港加入RCEP的經濟效應進行定量分析研究;二是現有針對RCEP定量分析的成果多是RCEP簽署前完成的,普遍采用各國間直接零關稅進行大致模擬,與RCEP協定的實際情況相去甚遠。本文通過深入分析香港與RCEP成員經濟體經貿合作趨勢及已有自貿協定的具體情況,一方面根據RCEP各成員經濟體之間的關稅減讓表,計算出具體的關稅減讓情況,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模擬;另一方面采用最新發(fā)布的GTAP第10版數據庫,在模擬中充分考慮香港的開放情況和產業(yè)特點,以期得出更加精細、準確的研究結果。
香港地處亞洲的中心位置,是亞太地區(qū)的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同為東亞區(qū)域經濟合作的參與者和推動者,香港與RCEP成員經濟體貿易合作緊密,相互投資活躍。
從貿易規(guī)模上看,2015—2020年間,香港與RCEP成員經濟體貨物進出口貿易額各年均保持在7000多億美元的高位,約占香港對外貿易總額的70%。2020年,香港與RCEP成員經濟體進出口貿易總計7691億美元,占香港貿易總額的68.29%。其中,中國內地5446.56億美元,占48.36%;日本483.2億美元,占4.29%;韓國461.64億美元,占4.1%;馬來西亞271.47億美元,占2.41%;越南264.97億美元,占2.35%。
從貿易伙伴上看,2020年香港前二十大出口目的地中,有10個為RCEP成員經濟體,其中,中國內地、日本、越南、新加坡和泰國分別占香港出口總額的55.16%、2.55%、1.99%、1.97%和1.46%。2020年香港前二十大進口來源地中,有9個為RCEP成員經濟體,其中,中國內地、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和越南分別占香港進口總額的41.81%、6.83%、5.96%、4%和2.71%。
從商品結構上看,2020年電氣設備、機械設備、珠寶和貴金屬、精密儀器以及塑料制品是香港和RCEP成員經濟體的前五大進出口貿易商品,分別占香港與RCEP成員經濟體進出口總額的62.88%、12.93%、5.52%、3.32%和1.51%。
香港服務經濟高度發(fā)達,中國內地、日本、新加坡等五個RCEP成員經濟體位列香港前十大服務貿易伙伴之列。其中,中國內地是香港第一大服務貿易伙伴,2019年兩地服務貿易額達5214.19億港元,占香港對外服務貿易總額的37.7%;日本位列第四,與香港服務貿易總額為846.54億港元,占6.1%;新加坡排名第五,與香港服務貿易總額為593.79億港元,占4.3%;澳大利亞和韓國分別是香港第七和第九大服務貿易伙伴,分別占香港服務貿易總額的3.2%和1.6%。
在服務出口方面,中國內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分別是香港第一、四、五、八、十大出口目的地,分別占香港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37.7%、4.4%、4.2%、2.5%和1.5%。在服務進口方面,中國內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泰國分別是香港第一、三、五、六、九大進口來源地,分別占香港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37.8%、8.2%、4.4%、4.1%和2.1%。其中,香港對中國內地出口的前三大服務類別主要是旅游、其他商業(yè)服務和金融服務,進口的前三大服務類別主要是制造服務、旅游和其他商業(yè)服務;對日本主要出口運輸、其他商業(yè)服務和金融服務,進口旅游、運輸和其他商業(yè)服務;對新加坡主要出口金融服務、運輸和其他商業(yè)服務,進口旅游、運輸和其他商業(yè)服務。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統(tǒng)計處公布的數據,在RCEP成員經濟體中,中國內地、泰國、新加坡、日本等位列香港外國直接投資前十大來源地。其中,中國內地是香港第一大投資來源地,2019年對港投資3205億港元,占當年香港吸收外資總額的44.86%;泰國對港投資533億港元,占比9.23%;新加坡對港投資366億港元,占比6.34%;日本對港投資185億港元,占比3.2%。
從對外投資來看,中國內地、新加坡和澳大利亞是香港對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其中,2019年香港對中國內地投資4110億港元,占當年香港對外投資總額的98.58%;對新加坡投資82億港元,占1.97%;對澳大利亞投資25億港元,占0.59%。
2003年以來,香港先后與中國內地、新西蘭、歐盟、智利、澳門、東盟、澳大利亞和格魯吉亞簽署了8項自由貿易協定。總體上看,香港與自貿伙伴之間貿易自由化水平較高。香港對所有自貿伙伴實現了100%零關稅。RCEP成員經濟體中,中國內地、新西蘭、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皆對香港實施100%零關稅,泰國、馬來西亞等9個東盟國家根據自身敏感產業(yè)情況保留了5%~15%的關稅。從服務和投資自由化水平看,香港與自貿伙伴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均涵蓋了服務和投資章節(jié),與東盟和澳大利亞還簽署了專門的投資協定,對促進服務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強投資保護進行了約定,但相對目前高標準的自貿協定還存在較大差距。
RCEP成員經濟體中,香港尚未與日本和韓國兩個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合作伙伴簽署自貿協定。加入RCEP一方面有利于香港進一步融入東亞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另一方面將避免東盟國家降低對日韓的投資準入而造成日韓外資企業(yè)從香港撤離,但同時也需要考慮進一步開放可能對香港特定產業(yè)帶來的沖擊。本文采用GTAP第10版數據庫數據,綜合評估加入RCEP可能對香港經濟產生的影響。
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是學術研究中的重要量化工具,廣泛應用于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效應定量分析。GTAP模型是CGE模型的典型代表,由美國普渡大學設計開發(fā),是貿易政策研究的定量分析工具,包括模型主程序和數據庫軟件。模型主程序基于新古典經濟理論,將經濟系統(tǒng)看作一個整體,通過構建單個國家(地區(qū))生產、消費、支出等行為作為子模型,各子模型間通過商品國際貿易關系連接為一個多國家、多部門的一般均衡模型。GTAP模型假定市場完全競爭,生產的規(guī)模報酬不變,生產者生產成本最小化,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所有產品和投入要素市場全部出清。GTAP數據庫軟件相關數據主要來自各國的投入產出表,包括各國宏觀經濟、進出口、金融、產業(yè)等多個領域的數據。
GTAP第10版數據庫包括141個國家(地區(qū))和65個產業(yè)部門。根據研究需要,本文將國家(地區(qū))進行重組(表1)。其中,RCEP成員經濟體中,中國內地、日本、韓國分別為一個分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為一個分組;東盟國家為一個分組。RCEP以外的經濟體,香港為一個分組;美國、歐盟、英國作為香港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分別為一個分組;中國臺灣地區(qū)地理上與香港臨近,也是香港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設定為單獨一個分組;此外,考慮印度可能回歸RCEP也設定為一個單獨分組;世界其他國家為一個分組。
表1 香港加入RCEP經濟效應模擬測度區(qū)域劃分
考慮到服務業(yè)是香港的支柱產業(yè),本文在產業(yè)部門的劃分中對服務部門進行進一步細分,將65個部門合并設定為14個,分別是農產品及其加工業(yè)、采掘業(yè)、紡織業(yè)、輕工業(yè)、重工業(yè)、電子及機械設備制造業(yè)、公共服務及建筑業(yè)、交通運輸及倉儲業(yè)、通信業(yè)、商貿服務業(yè)、金融保險業(yè)、房地產業(yè)、餐飲服務業(yè)以及其他服務業(yè),如表2所示。
表2 香港加入RCEP經濟效應的模擬測度產業(yè)部門劃分
本文采用的GTAP第10版數據庫為目前發(fā)布的最新版,基準年份為2014年,綜合考慮RCEP已簽署協定的具體情況和香港已生效FTA的情況進行政策模擬。一是基準情況(情景一),即香港不加入RCEP,模擬協定生效后對香港經濟的影響。RCEP成員經濟體間關稅削減方案以RCEP協定具體情況為準(表3),香港與各自貿伙伴的關稅削減方案參考各自貿協定文本。二是香港加入RCEP的政策模擬。根據測算,RCEP生效后,區(qū)域內90%以上的貨物將最終實現零關稅,但為照顧不同成員經濟體的發(fā)展實際和訴求,設置0~20年的過渡期。因此,為全面評估不同關稅減讓情況對香港經濟的影響,設置高低兩個檔位的關稅減讓模擬方案。其中,根據低檔位(情景二)的關稅模擬方案,對于和香港簽署FTA的國家和地區(qū),綜合考慮已簽署FTA的情況以及RCEP協定具體的關稅減讓情況設置降稅方案,已實現100%零關稅的無須再進一步降稅;對于和香港沒有簽署FTA的日韓兩國,假定關稅稅率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再削減50%。根據高檔位(情景三)的關稅減讓模擬方案,對于和香港簽署FTA的國家和地區(qū),關稅削減方案與情景二一致;對于和香港沒有簽署FTA的日韓兩國,假定關稅稅率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再削減80%。情景二和情景三均假定技術性壁壘減少3%。此外,為全面考量自貿協定中技術性壁壘減少對香港經濟的影響,設定情景四,在情景三的基礎上技術性壁壘調整為減少5%,如表4所示。
表3 RCEP成員經濟體之間零關稅比例 單位:%
表4 香港加入RCEP模型情景設定
1.加入RCEP對香港宏觀經濟的正面效應明顯
模擬結果顯示(表5),加入RCEP對香港GDP增幅、貿易條件、社會福利、出口、進口等經濟指標有明顯的提升作用。如表5所示,如果香港不加入(情景一),RCEP生效將對香港GDP等經濟指標產生不利影響,其中:GDP下滑0.16%,貿易條件惡化0.11%,社會福利下降193.07百萬美元,出口和進口分別下降0.13和0.24%。相反,香港加入RCEP(情景二),在區(qū)域貨物貿易自由化水平提升和海關便利化等措施的刺激下,GDP提升0.87%,貿易條件改善0.26%,社會總體福利增加3440.68百萬美元,進口增長0.78%,出口下滑0.12%。
表5 加入RCEP對香港宏觀經濟的影響
2.關稅減讓對香港經濟刺激作用有限,技術性壁壘減少影響顯著
香港自身已基本實現100%的貨物貿易自由化,與自貿伙伴之間的關稅減讓達到了較高水平,但RCEP作為當前國際上較先進的區(qū)域自貿協定,除貨物貿易的自由化外,服務和投資的開放程度也代表了現有區(qū)域自貿協定的整合和升級,并且在海關程序、區(qū)域累積原產地規(guī)則等機制創(chuàng)新上采取了多項措施,減少不必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因此,情景二和情景三主要比較不同的關稅減讓程度對經濟的影響,情景四主要比較技術性貿易壁壘減少的影響。模擬結果顯示,當香港與日韓兩個未達成自貿協定的國家,關稅減讓由現有水平的50%(情景二)調高至80%(情景三)時,香港宏觀經濟指標受到的影響甚微:GDP增幅僅提升0.02個百分點,貿易條件改善0.01個百分點,社會福利增長14.89百萬美元,進口提升0.01個百分點,出口下降幅度減少0.01個百分點。相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香港經濟影響非常顯著,當各經濟體之間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減少幅度由3%(情景三)提高至5%(情景四)時,香港GDP增幅提升1.12個百分點,貿易條件改善0.58個百分點,社會福利提高3061.49百萬美元,進口增長1.14個百分點。特別需要注意到的是,當技術性壁壘減少5%時,出口由負轉正,增長0.23%。
3.對香港各部門產出影響不一,金融保險等個別部門受沖擊較大
RCEP顯著降低了成員經濟體之間的關稅和技術性壁壘,有利于促進區(qū)域內的要素自由流動,大幅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提升區(qū)域產業(yè)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融合水平,整體上看,對區(qū)域內經濟體各部門的產出多有正向促進作用。本文重點關注不同場景條件下,對香港各部門產出的影響。如表6所示,因資源稟賦和行業(yè)競爭力不同,加入RCEP對香港各部門的產出影響不一。其中:農產品及其加工業(yè)方面,關稅水平降低對產出有小幅促進作用,而技術性壁壘的降低將導致農產品及其加工業(yè)產出小幅下滑。制造業(yè)方面,石油化工產品、鋼鐵及金屬制品、有色金屬產品等重工業(yè)部門產出顯著增加,在情景二、三、四的模擬條件下,分別增長3.71%、3.73%和5.53%;紡織業(yè)產出也有所增加,在情景二、三、四的模擬條件下,分別增長0.88%、1.06%和0.99%;電子及機械設備制造業(yè)產出受到沖擊較為明顯,在情景二、三、四的模擬條件下,分別下滑5.74%、5.77%和6.19%,說明關稅和技術性壁壘的降低使區(qū)域內其他國家(地區(qū))的電子及機械設備產品對香港同類產品形成替代;采掘業(yè)產出也有所下滑,但影響有限,在情景二、三、四的模擬條件下,分別下滑0.33%、0.33%和0.60%。服務業(yè)方面,公共服務及建筑業(yè)、商貿服務業(yè)、餐飲服務業(yè)以及包括娛樂、教育、公共管理、健康和社會服務、住宅服務等在內的其他服務業(yè)產出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公共服務及建筑業(yè)最為顯著,在情景二、三、四的模擬條件下,分別增長2.30%、2.31%和4.29%;金融保險業(yè)、交通運輸及倉儲業(yè)、通信業(yè)和房地產業(yè)產出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又以金融保險業(yè)下滑幅度最為顯著,在情景二、三、四的模擬條件下,分別下滑2.00%、2.02%和3.54%,交通運輸及倉儲業(yè)、通信業(yè)和房地產業(yè)產出下滑程度則有限,說明加入RCEP后,新加坡、日本等金融服務較為發(fā)達的國家(地區(qū))可能對香港金融保險業(yè)形成一定沖擊。
表6 加入RCEP對香港各部門產出的影響 單位:%
利用GTAP模型模擬結果表明,加入RCEP整體上對香港經濟有利,關稅特別是技術性壁壘的降低對香港GDP增長、進出口、社會福利以及貿易條件的改善起到明顯促進作用。同時,RCEP促進了區(qū)域內資源的進一步整合,拉大不同成員經濟體之間的稟賦差異,不同行業(yè)受到的影響程度不同。重工業(yè)、公共服務及建筑業(yè)、餐飲服務業(yè)等受到的正面影響比較顯著,電子及機械設備制造業(yè)、金融保險業(yè)受到的沖擊較大。
回歸20多年來,盡管隨著內地經濟的高速增長,香港在全國經濟總量中的占比有所下滑,但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的地位沒有動搖。隨著“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開放的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香港仍將繼續(xù)作為中國內地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樞紐,在改革開放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堅持開放并積極融入區(qū)域經貿合作不僅是實現香港自身經濟復蘇和長期繁榮的需要,對推進國家開放事業(yè),促進形成周邊國家命運共同體,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CEP覆蓋了東盟10國、中、日、韓等重要經濟體,既包括高端產業(yè)國家和地區(qū),也包含低端產業(yè)和資源型國家和地區(qū),成員經濟體之間具有很強的產業(yè)互補性,RCEP的生效實施構建了統(tǒng)一的貿易網絡和互利標準,是區(qū)域內眾多雙邊自貿協定的整合和升級。香港處于東亞合作的交匯點,是國際重要的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開放的國際自由港政策和良好的營商環(huán)境使得香港在粵港澳合作、東亞區(qū)域合作和東南亞區(qū)域合作上都處在一個關鍵點,借助RCEP推動香港積極融入東亞經濟一體化有利于在區(qū)域內形成合力應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促進整個區(qū)域的繁榮,同時也有利于香港進一步的開放和發(fā)展。
單純的關稅減讓給各國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常有限,特別是區(qū)域內已有的雙邊自貿協定已經達成了較高的關稅減讓約定,部分經濟體之間已經實現了100%的零關稅,不存在進一步降稅的空間。與此相反,技術性壁壘條款的升級對各經濟體正向促進作用顯著,且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香港應協同各方進一步加強標準互認,在技術、法規(guī)和資格評定程序中減少不必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同時應加快香港行業(yè)標準與國際對接,加強與相關經濟體和國際組織的溝通協調,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爭取更多的優(yōu)勢產品和服務標準納入國際標準體系。
從模型模擬結果來看,制造業(yè)方面,香港電子及機械設備制造業(yè)和輕工業(yè)受到的沖擊較大,但由于香港以服務業(yè)為支柱產業(yè),制造業(yè)的GDP占比僅約1%,因此不會對香港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服務業(yè)方面,金融保險業(yè)受到較大沖擊,其他公共服務、商貿、餐飲、物流等服務業(yè)要么僅受到微弱沖擊,要么受到正向影響。作為國際性的金融中心,金融保險是香港的支柱產業(yè),其GDP占比達到近20%,對拉動就業(yè)和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應謹慎應對金融保險業(yè)面臨的風險沖擊。一方面,應持續(xù)深化與內地的產業(yè)聯系,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香港金融服務業(yè)發(fā)展長期缺少實體經濟支撐,經濟增長的持續(xù)動力不強,香港應抓住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契機,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xù)發(fā)揮好“超級聯系人”的作用,做好內地企業(yè)海外融資和人民幣離岸服務,依托內地高速發(fā)展的實體產業(yè),加強香港亞洲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功能。另一方面,加強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支撐能力。當前新技術在金融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不斷深化,未來金融競爭將更多體現為金融科技要素競爭,香港應充分利用高度自由化和法治化的環(huán)境以及在證券、銀行、保險、基金等方面的全球影響力,協同內地優(yōu)化科技金融生態(tài)體系,引領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和功能創(chuàng)新,擴大國際合作,提升科技金融國際跨境合作水平。
近年來香港經濟高度依賴的金融服務、商貿物流、旅游等傳統(tǒng)服務業(yè)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明顯下滑,經濟結構轉型是香港維持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RCEP成員經濟體中,中國內地、日本、新加坡等均是香港服務輸出的主要市場,香港應抓住RCEP的機遇,主動參與區(qū)域服務貿易和投資,最大限度實施商務人員入境的便利化舉措,吸引高素質國際人才在港發(fā)展,增強人力資本聚集。積極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健康醫(yī)療產業(yè)、教育產業(yè)、軟件及相關服務,推動服務業(yè)向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