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艷,宋艷,張鳳英
1.吉林省一汽總醫(yī)院急診醫(yī)學科,吉林長春 130000;2.吉林省一汽總醫(yī)院骨科,吉林長春 130000
急診科為醫(yī)院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醫(yī)院中具有無法替代的價值,近幾年疾病發(fā)生情況正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增多且復雜,隨之醫(yī)院急診工作量也有所加大[1]。由于我國正處于急診學的初級階段,因此在護理過程中存在較多風險,一旦判斷失誤或產生差錯,則極易產生無法挽回的損失,對患者疾病康復及生命健康安全均存在嚴重影響,因此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對護理風險發(fā)生情況展開預防具有重大意義[2]。在我國醫(yī)療技術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展開護理風險管理已經成為必然路徑,可保障患者護理安全,并提高患者預后效果,同時還可促進護患關系更加和諧[3-4]。該文選取2020年1—12月期間在吉林省一汽總醫(yī)院急診科任職的45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2020年1—6月期間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措施,2020年7—12月期間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對護理管理效果展開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急診科中任職的45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年齡20~55歲,平均(37.51±2.55)歲;職稱:副主任護師9名,主管護師13名,護師20名,護士3名;學歷:本科35名,???0名。從同一時段內在該院急診科中接受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擇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常規(guī)護理管理組及護理風險管理組,各100例。其中常規(guī)護理管理組中男45例、女55例。護理風險管理組中男47例、女5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選患者均自愿參加該次研究并簽署相關文件,并排除掉意識不清晰者。
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告知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要注意個人著裝及儀容儀表;不定期組織各項培訓以及外出學習活動;激發(fā)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提供給護理人員良好的工作氛圍;每月月底需對護理人員工作內容展開評估,并進行相應考核,考核結果與晉升機制掛鉤等。
護理風險管理模式。①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將急診科45名護理人員平均分成5組,由9名副主任護師分別擔任各小組組長,將崗位職能及摸底結果作為依據,確定對護理人員主要工作職責。由組長對護理風險管理及質量進行把控。組長需每周組織一次交流會,在交流會中需要通報上周護理過程中產生的缺陷及處理措施等。所有護理人員需要一同分析護理缺陷產生原因,并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最后探討改進計劃。②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嚴格落實國家及醫(yī)院各項規(guī)章制度,并將急診科科室所具有的特點作為依據,由5位組長共同對完善各項護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措施展開討論,其中有患者護理制度、護送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儀器維修制度及查對制度等。制訂預案流程,其中包括差錯制度及護理缺陷等,將預案流程裝訂上墻。③培訓:為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風險內容的認知水平,需要對護理人員展開醫(yī)療糾紛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培訓,要求護理人員對評估風險、識別風險、管理風險及處理風險等方法完全掌握。同時還需對其展開預防措施及護理不安全事件等內容培訓,要求護理人員掌握醫(yī)療事故防范措施。轉變護理人員思想,在開展護理工作過程中始終以患者為中心,并在護理干預過程中加入人性化護理措施。另外還需對護理人員展開護理操作及急救藥品和設備等相關培訓,每月考核一次。加強護理文書書寫規(guī)范管理,對護理人員展開書寫規(guī)范考核,其中包括記錄內容連續(xù)、完整且清晰。為提升護理人員病情觀察、給藥途徑、劑量指導及藥物核對等能力,還需對護理人員轉送能力展開培訓。④建立分享制度:組織護理人員在交流會上分享已經產生的護理不良事件及護理缺陷,并在專門的記錄本上詳細記錄,其中有產生原因、處理方式及患者或其家屬滿意度等內容。由各小組組長在早會上與同組護理人員共同展開探討,并對護理人員不同處理方式及看法進行總結歸納。每月月底由護士長對結果進行收集并整理成冊,發(fā)放給護理人員翻看、學習以鞏固。
應用護理部制訂的護理質量評分標準對不同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質量展開評估,共有5項評分內容,分別為基礎護理、技能水平、病房護理、文書質量以及感染預防,每項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高。
觀察并評估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風險事件其中包括誤吸、墜床以及管道滑脫和用藥差錯等。
對不同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展開評估,評估內容有業(yè)務能力及科教能力、溝通能力及管理思路,每項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綜合素質越佳。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風險管理模式下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不同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項目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感染預防文書質量技能水平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n=45)護理風險管理模式(n=45)85.95±5.55 89.51±4.81 87.48±4.23 89.56±3.58 89.91±3.15 96.59±1.58 97.08±0.48 94.33±0.58 95.58±2.18 93.84±2.14 12.369 10.505 10.762 9.635 6.923 t值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
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風險管理模式下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人員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n(%)]
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風險管理模式下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各項評分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對比[(±s),分]
表3 不同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對比[(±s),分]
項目業(yè)務能力溝通能力科教能力管理思路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n=45)護理風險管理模式(n=45)93.98±2.15 90.22±2.05 91.54±2.33 92.05±2.14 96.55±0.05 93.87±0.08 95.12±0.12 95.13±0.18 8.016 11.935 10.293 9.621 t值 P值<0.001<0.001<0.001<0.001
在所有科室中,急診室處于最前線,該科室患者多以危重癥為主,病情較為復雜且多變,極易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產生。在醫(yī)院管理工作中,醫(yī)院安全為重中之重,而隨著社會及法律和經濟發(fā)生的變化,再加上護理模式的不斷轉變,進一步增加護理風險[5]。尤其是經常接診危急重癥患者的急診科,不僅需要對患者展開緊急治療措施,還需展開有效的護理管理工作[6]。在護理人員對患者展開實際護理工作期間,會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護理風險事件,稍有不慎便會引發(fā)患者或其家屬的不滿,進而導致醫(yī)療糾紛事件[7]。有研究表明,急診科產生護理風險事件的概率要遠高于其他科室,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急診科護理人員壓力及工作量,若無效的護理管理機制,在影響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的同時,還會增加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引發(fā)護患糾紛事件產生,不利于醫(yī)院的發(fā)展[8-9]。急診科護理風險事件具有較為明顯的特征,即風險水平高、不確定性、危害性及復雜性[10]。護理風險事件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護理人員需要經常值夜班,影響其身體健康,極易身心疲憊;護理人員法律意識較為淡?。豢剖也⑽春侠戆才裴t(yī)護人員,交接工作并不緊密,從而無法對患者及時搶救,醫(yī)療事故隨之產生;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不力;并未按時檢查急救設備;使用急救設備后并未按時歸還及對其展開消毒清理工作;并未安排專人對醫(yī)療器械進行管理,從而導致最佳搶救時機受到延誤,產生安全隱患等[11-12]。另外,由于急診科患者的檢查及靜脈輸液和吸氧等工作均是由護理人員完成,若在操作期間產生違規(guī)或失誤操作,則極易產生錯誤,對治療方案產生影響的同時,也會影響患者預后效果,從而引發(fā)風險事件[13]。
護理風險主要是對患者進行搶救期間所實施的護理干預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臨床中將護理風險分為4個類型,分別為護理差錯、護理事故及護理缺陷和護理意外,部分護理人員常由于服務性原因、重復性原因、人文性原因及技術性原因引發(fā)護理風險[14]。一旦產生護理風險事件,極易致使患者病情出現(xiàn)加重現(xiàn)象,部分患者還會產生新的損傷,甚至出現(xiàn)生命危險。但由于護理風險具有一定的突發(fā)性及偶然性,因此較難防范及預測。近些年各種臨床護理管理模式不斷應用于臨床中,而該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風險管理便是目前臨床護理管理中較為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15]。風險管理極為適合應用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可提高護理人員法律維權意識及風險防范意識,進而提升護理質量,患者及護理人員的安全也得到保障。急診科護理中所應用的風險管理評估及判斷和處理護理中所存在的護理風險,從而降低護理風險事件,并將已經存在的風險作為主要依據,制訂相應對策。該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質量各項評分,護理風險管理模式下均更高(P<0.05)。主要是由于護理風險管理通過組建風險管理小組,并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提升護理人員識別風險及發(fā)現(xiàn)風險的能力,并及時改進,減少薄弱環(huán)節(jié),工作流程更加完善,提升護理人員操作技能的同時,護理質量也得到提升。另外,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與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相比,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實施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明顯降低(P<0.05),說明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急診科中,可明顯減少護理風險事件。護理風險管理著重培養(yǎng)護理人員的素質及能力,從而提升其評估能力以及安全管理和風險管理,護理人員識別風險因素的水平也隨之提高,從而糾正薄弱環(huán)節(jié),預防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另外,在實施風險管理期間,定期組織各類會議,對護理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及討論,根據討論結果制訂改進措施并加以實施,提升護理質量,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規(guī)范護理人員行為。另外,該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與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各項評分相比,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實施后均更高(P<0.05)。結果說明,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急診科中,可提升護理質量,并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也得到提升,利于急診科護理工作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急診科護理管理中,學會總結護理工作中的教訓及經驗,及時識別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對有效、規(guī)范且科學的管理措施對護理人員展開管理,護理質量得到提升,護理風險事件明顯減低,護理人員綜合素質隨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