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史威威 徐玉青 張月玲
(1.焦作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 焦作 454003;2.焦作市中站區(qū)農業(yè)農村服務中心,河南 焦作 454191;3.濟源市農業(yè)科學院,河南 濟源 459000)
20 世紀中葉發(fā)現(xiàn)抗生素能夠促進肉雞生長后,抗生素在養(yǎng)殖領域得到廣泛使用,極大地促進了畜牧業(yè)的發(fā)展[1]。但是,隨著抗生素的濫用,防病促生長的效果大幅減弱,且動物耐藥菌的產生降低了人類相關疾病的治療效果[2]。中草藥具有抗菌、消炎、不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等特點。因此,使用中草藥替代抗生素防治動物疫病已日益為學者們所認同[3]。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常用的清熱解毒中藥[4]。由于蒲公英具有廣譜抗菌作用[5],臨床上常用于急慢性感染的治療[6]。本研究通過搜索蒲公英對金黃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體外抑菌效果的研究進行Meta 分析,評估蒲公英對兩種常見致病菌的體外抑菌效果,為蒲公英在動物飼養(yǎng)過程中的使用提供參考。
通過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維普網(VIP) 3 個文獻數據庫,檢索年限為從建庫到2021 年9 月。中文檢索關鍵詞包括:中藥、中草藥、蒲公英、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體外抑菌、體外抗菌。
納入標準:(1)研究類型為體外抑菌;(2)研究對象至少包含金黃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其中一項;(3)干預措施為水提或者醇提蒲公英體外抑菌;(4)測量指標為抑菌圈直徑。
排除標準:(1)綜述類及Meta 分析類文獻;(2)重復發(fā)表或數據重復的文獻;(3)測定指標為非抑菌圈直徑;(4) 試驗沒有設置重復的文獻;(5)測量數據沒有標準差的文獻。
所有文獻由2 名研究者獨立提取并核對,提取數據包括題目、第一作者、發(fā)表年份、藥液提取方法、菌液濃度、藥液濃度、藥敏試驗方法、重復次數、抑菌圈直徑。
采用WPS 對提取數據進行初步整理,運用StataMP 14 軟件對提取數據進行Meta 分析并繪制相關圖表。由于提取數據具有相同連續(xù)性結果變量和測量單位,因此采用加權均數差(WMD)計量,并計算效應量的95%可信區(qū)間(CI),各研究結果間的異質性用X2檢驗,當P>0.1,I2<50%時,表示各研究間有統(tǒng)計學同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FEM) 進行分析;當P<0.1,I2>50%時,表示各研究間有統(tǒng)計學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REM)進行分析。
按照檢索策略,共檢索到190 篇文獻,其中中國知網44 篇、維普110 篇、萬方36 篇。因綜述、重復發(fā)表等排除文獻103 篇,通過閱讀剩下的87 篇文獻全文,排除中草藥為非蒲公英,測定指標為非抑菌圈直徑、試驗沒有設置重復的文獻、測量數據沒有標準差的文獻75篇,最終納入12 篇文獻17 個研究(表1)進行Meta 分析[7-18]。
表1 納入文獻情況
注:“①”為金黃葡萄球菌;“②”為大腸桿菌;“-”為未提及。
2.2.1 蒲公英對金黃葡萄球菌體外抑菌效果的Meta 分析
納入8 篇文獻的10 項蒲公英對金黃葡萄球菌體外抑菌試驗中有2 項抑菌圈直徑大于10 mm,7 項在10 mm 與20 mm 之間,1 項大于20 mm。異質性分析結果為P=0.000,I2=99.6%,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表明蒲公英對金黃葡萄球菌體外抑菌效果為 MD=14.47, 95% CI(12.21,16.74),P<0.01,全部數據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圖1)。
圖1 蒲公英對金黃葡萄球菌體外抑菌效果的Meta 分析
2.2.2 蒲公英對大腸桿菌體外抑菌效果的Meta分析
納入9 篇文獻的13 項蒲公英對大腸桿菌體外抑菌試驗中有3 項抑菌圈直徑大于10 mm,10項在10 mm 和20 mm 之間。異質性分析結果為P=0.000,I2=99.8%,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表明蒲公英對大腸桿菌體外抑菌效果為MD=12.20,95%CI(10.77,13.64),P<0.01,全部數據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圖2)。
圖2 蒲公英對大腸桿菌體外抑菌效果的Meta 分析
將隨機效應模型換成固定效應模型進行敏感性分析,所得到的結果與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一致,表明Meta 分析結果穩(wěn)定(表2)。
表2 敏感性分析結果
本研究中,金黃葡萄球菌體外抑菌效果所納入的文獻全部在漏斗圖內(圖3),大腸桿菌僅有2 篇文獻不在漏斗圖內(圖4),對稱性均相對較好,表明有一定的發(fā)表偏倚,但是偏倚不大。
圖3 蒲公英對金黃葡萄球菌體外抑菌效果的漏斗圖
圖4 蒲公英對大腸桿菌體外抑菌效果的漏斗圖
蒲公英含有大量綠原酸,有研究顯示綠原酸是通過改變致病菌細胞的內外濃度差,進而破壞病菌結構,導致病菌死亡,起到抑菌作用[19]。也有研究指出蒲公英可能是通過抑制細胞壁和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xiàn)抑菌作用的[20]。體外抑菌法是直接評價藥物抗菌效能的經典研究方法[21],已有大量學者就蒲公英對致病菌的體外抑菌作用進行試驗,但是,研究結果不盡相同。本研究通過Meta分析法,合并蒲公英對不同來源的金黃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體外抑菌試驗結果進行分析評價,結果顯示蒲公英對金黃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均為中等(大于10 mm),表明蒲公英在動物養(yǎng)殖過程中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治金黃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引起的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