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萍
【摘要】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fā)展。隨著信息技術進入“井噴式”的爆發(fā)狀態(tài),每天都有新的信息技術、新的應用App、新的軟件問世。新媒體應用App給幼兒園帶來了便捷,主要體現(xiàn)在家園溝通、教育教學、園所管理等方面,特別是家長溝通工作由傳統(tǒng)式進化為信息技術化,教師普遍使用微信、微課掌上通、抖音、釘釘?shù)葢肁pp面向新時代的年輕家長開展溝通工作。從這幾年的使用情況來看,現(xiàn)代父母還是比較接受這種新媒體應用App的溝通方式。然而,教師如何使用新媒體應用App使得家長溝通工作更順暢而有效,減少不必要的負面作用,達到家園共育健康和諧良好狀態(tài)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新媒體App;微信群;家長溝通;應用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fā)展,新媒體應用App的出品處于“井噴式”的爆發(fā)狀態(tài),而從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來看,更是能讓我們感受到,新媒體應用App帶給教育界極大的便利與有效。根據(jù)當前教師存在這方面的困惑,我們該如何盡量避免這些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從而達到有效的溝通,筆者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一、目前教師使用新媒體應用App與家長溝通工作的情況
(一)新媒體應用App使用的“利”
1.溝通方式多元化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主要渠道為:微信、微課掌上通、電話、短信這幾種,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微信,因為微信App功能多元化,它可以發(fā)布通知、視頻、圖片、語音、打電話、視頻聊天等,使得家長能通過班級群直觀明了地了解幼兒在園情況,同時,也更加清楚幼兒園所開展的具體活動內容。
2.向家長信息傳遞及時
與傳統(tǒng)家園溝通方式相比,新媒體應用App確實給教師帶來了便利,時效性強。
(1)家長可以通過新媒體應用App隨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精彩時刻;
(2)能及時與教師互動;
(3)接收幼兒園最新通知,了解幼兒園最新動態(tài);
(4)記錄幼兒精彩的動態(tài),更便于家長記錄孩子的成長。
3.溝通互動性強
傳統(tǒng)的家園溝通主要是幼兒園單向傳輸,而新媒體應用App卻可以做到雙向互動溝通,家長與教師的互動性明顯提高。除了與教師交流外,家長互相之間也可以分享自己的信息與觀點,從而達到家園交流互動作用。
(二)新媒體應用App使用的“弊”
1.家長素質不一樣,導致出現(xiàn)負面信息傳播,影響班級家長工作
當教師發(fā)布信息時,有個別家長會不認同或者存在疑惑,此時就會出現(xiàn)矛盾的焦點,遇到極端事件的時候導致教師招架不住。
2.教師傳遞到新媒體應用App的信息內容不夠系統(tǒng)化
教師專業(yè)能力、溝通能力存在差異,發(fā)布內容會出現(xiàn)誤差,導致在新媒體應用App上引起個別家長的不認可。而且,教師面向開放式的應用App,感覺24小時都在上班,壓力山大。
3.使用新媒體應用App,無形給教師增加了工作負擔
在之前,教師更多的是專注于帶幼兒一起游戲,而有了新媒體應用App后,除了在活動中需要使用,下班后還需要關注,無形中給教師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二、教師對新媒體應用App的認識與理解
要很好地使用新媒體應用App,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功能、使用方法,熟悉它的“習性”,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一)什么是新媒體
嚴格來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shù)字化媒體。在幼兒園家園溝通中常涉及到的主要是個人媒體階段,以新媒體技術為支撐,教師成為信息的編輯、發(fā)布者,利用網絡實現(xiàn)信息傳遞和互動目的。
(二)提高認識,端正溝通目的
家園溝通的目的,是讓家長和教師相互了解幼兒在園的表現(xiàn),統(tǒng)一教育思想,研究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當前,不少教師和家長對家園溝通的目的認識不足,片面將其理解為“解決問題”。
三、新媒體應用App與家長溝通工作的策略
目前,教師使用新媒體應用軟件經常會遇到問題,要處理這些問題不是見招拆招這么簡單,而是需要從更高的角度考慮系統(tǒng)管理的問題,表面上看雖然是很普通的問題,但是卻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與社會輿論。因此,我們需要調整方式,建立自己的系統(tǒng)管理。
(一)掌握主動權
1.建立者
建立者一般來說是班主任,如果有值得信賴的家委會委員也可以。如果是教師,則可以事前聽聽班級家委會委員的意見和建議,讓家長感受到,這個班級群是相互維護的,避免只變成教師“一言堂”的平臺。
2.建立規(guī)則
俗話說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建立規(guī)則是關鍵,這不僅能管理,更能發(fā)揮和提高教師的家長工作溝通效率。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開展。
(1)建立群名稱
(2)建立群公約
(3)執(zhí)行群公約
(二)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yè)能力,達到家園共育的效果
很多時候,教師覺得班級群只是為了發(fā)布通知和發(fā)幼兒活動相片、視頻。其實并不是這樣的,現(xiàn)代家長對于孩子出現(xiàn)的敏感期、年齡特點等情況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需求的,所以教師可以視頻等形式發(fā)布專業(yè)的父母課堂內容供家長學習。
(三)發(fā)布幼兒相片、視頻的技巧
在群里,經常會遇到這樣場景:
A家長:怎么沒有拍到我家孩子的照片?
B家長:我家孩子相片怎么這么少,孩子都沒有擺好造型呢?
C家長:老師能不能拍點新鮮的內容,不要只是孩子的溫飽問題。
相信很多教師看到這些話語,心里可能會不舒服,好心的分享卻被變成滿屏的指責與抱怨。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調整:
1.最自然的狀態(tài)下拍攝是關鍵。
2.抓拍人物的時候,一定是正面或側臉,對于低頭、背影、閉眼、半邊臉的照片,不要為了湊數(shù)發(fā)布出去。
3.分組拍照,比如五六個幼兒為一組,拍攝一張。
4. 拍照的構圖和形式可以多樣化。
(四)維護班級要堅持正能量
目前,網絡上存在大量低級的、不負責任的言論,無形中也影響到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和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定要堅持正面宣傳,堅持正能量的傳播。這要求教師要有:
1.科學正確的“三觀”。
2.積極向上的精神。
3.與人為善的良知。
教育傳播著文化和文明,是一項有關“大愛”的事業(yè),需要教師擁有極大的愛心、耐心和信心。要想班級微信群充滿“愛”,與教師有著與人為善的良知是分不開的。在這里,教師要愛每一個幼兒、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家長,才能激發(fā)更強大和更美好的力量。
(五)處理突發(fā)事件要及時而靈活
《2014年中國教育網絡輿情分析報告》顯示,網絡中積極情緒反映最少的領域是“學前教育”。學前教育的負面新聞占了較大的比重,這也是導致家園之間互信程度低,容易引發(fā)投訴等危機的原因。處理問題有兩個最重要的原則:
1.及時
由于網絡傳播的速度快、影響范圍廣,這需要教師有敏感性,能及時關注到危機的發(fā)生。如果危機發(fā)生了應該在第一時間關注、引導和處理,避免事件的擴大化和嚴重化。
2.靈活
發(fā)生在公眾平臺,處理過程可能會涉及公共空間內的所有人員,因而要靈活機動,盡量考慮周全,并注意發(fā)揮其它各種力量的相互作用(如,家委會委員)。
新媒體應用App的合理運用,不僅豐富了家園溝通,同時更好地滿足了家長知曉信息和及時交流的需求,也凸顯了幼兒園創(chuàng)新工作、優(yōu)化服務的新舉措。有效正確使用新媒體應用App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和壓力;新媒體應用App在宣傳領域中運用的便捷性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幼兒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讓教師更好地體驗家園溝通和教育宣傳的意義和樂趣。
參考文獻:
[1]吳丹.幼兒園家長工作指導[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王學成.“互聯(lián)網+”時代家校溝通方式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9(2).
[3]諸芳,李士彪.巧用班級群,打造家園溝通高速路[J].保育與教育,2020(1).
[4]馮姚.溝通從新開始優(yōu)化家園合作之“橋”[J].奕陽教育,2016.
責任編輯? 鐘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