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鋼 王 丹,* 何 毅 付 孟 唐藝文 青 川 高 鵬 黃 敏
(1 西南科技大學(xué)生命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四川 綿陽 621010;2 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101;3 輻照保藏四川省重點(diǎn)實(shí)驗(yàn)室,四川 成都 610101)
麥冬(Ophiopogonjaponicus)、大黃(RheumpalmatumL.)是兩種重要的傳統(tǒng)中藥材,廣泛應(yīng)用于臨床制劑和保健品領(lǐng)域[1-2]。麥冬水分、糖分含量較高,表皮容易破損黏連;大黃根莖較大,干燥困難。兩種藥材在采收、干燥、炮制加工及貯藏等環(huán)節(jié)中均易感染微生物,造成變質(zhì)、腐敗等問題[3]。目前,麥冬、大黃的加工貯藏方式主要是硫磺熏蒸。但硫磺熏蒸易造成二氧化硫殘留超標(biāo)[4],降低藥材品質(zhì),甚至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5]。因此,亟待研究一種新的藥材加工貯藏方式。
輻照技術(shù)作為一種綠色、高效的殺菌技術(shù),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中藥材的性狀、活性成分含量及藥理活性[6]。60Co-γ射線輻照能顯著降低大黃、麥冬、川芎等中藥材中的細(xì)菌和霉菌含量,對藥材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和指紋圖譜相似度均無顯著影響[4,7]。近年來,隨著高能電子加速器(10 MeV)的研發(fā)和推廣,電子束輻照技術(shù)逐漸被發(fā)展完善[8]。與γ射線輻照相比,電子束輻照技術(shù)具有投入成本低、安全性更強(qiáng)、加工效率高、射線利用率高、不產(chǎn)生核廢物等優(yōu)點(diǎn),目前已得到廣泛的推廣應(yīng)用。2015年發(fā)布的《中藥輻照滅菌技術(shù)指導(dǎo)原則》,已將高能電子束作為降低藥品微生物含量的滅菌方式之一[9]。
高能電子束輻照技術(shù)在我國起步較晚,缺乏輻照生物學(xué)效應(yīng)、輻照加工工藝、質(zhì)量標(biāo)準(zhǔn)等基礎(chǔ)性研究。目前,電子束輻照在肉品貯藏和果蔬保鮮領(lǐng)域中的應(yīng)用被廣泛報道[10-12],但在中藥貯藏養(yǎng)護(hù)中的應(yīng)用研究較少[13],尤其是用于麥冬和大黃的貯藏養(yǎng)護(hù)更是鮮有報道。為此,本研究以麥冬、大黃飲片為試驗(yàn)材料,探究不同劑量高能電子束輻照對兩種藥材飲片微生物數(shù)量、理化指標(biāo)、指紋圖譜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響;探究不同堆碼厚度、不同輻照方式對兩種飲片輻照吸收劑量分布及吸收劑量不均勻度的影響,旨在探明適宜麥冬、大黃飲片的輻照滅菌工藝,為麥冬、大黃加工貯藏以及電子束輻照在中藥材中的應(yīng)用提供理論依據(jù)與技術(shù)支撐。
麥冬、大黃飲片購自四川省中興藥業(yè)有限公司,經(jīng)西南科技大學(xué)侯大斌教授鑒定為麥冬(Ophiopogonjaponicus)的干燥塊根、掌葉大黃(RheumpalmatumL.)的干燥根莖。
甲基麥冬黃烷酮A、甲基麥冬黃烷酮B、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對照品(純度均≥ 98%),成都埃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乙腈均為色譜純,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磷酸為分析純,成都市科隆化學(xué)品有限公司;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yǎng)基、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shù)有限責(zé)任公司;重鉻酸銀劑量計(jì),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自制,校準(zhǔn)標(biāo)準(zhǔn)參照《JJG 1028-1991使用重鉻酸銀劑量計(jì)測量γ射線水吸收劑量標(biāo)準(zhǔn)方法》[14]。
5804R高速離心機(jī),德國Eppendorf公司;RHCX-350超聲清洗器,濟(jì)寧榮匯超聲波設(shè)備有限公司;HH-W600數(shù)顯三用恒溫水箱,金壇市醫(yī)療儀器廠;GH6000型隔水培養(yǎng)箱,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IS1020高能電子加速器,同方威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GE60DA高壓蒸汽滅菌鍋,美國致微公司;UltiMate3000DGLC雙三元、二維液相色譜儀系統(tǒng),美國賽默飛世爾公司;SI-234電子天平,丹佛儀器(北京)有限公司。
1.3.1 輻照處理 在重慶恒德輻照有限公司進(jìn)行電子束輻照,電子加速器功率為20 kW,電子束能量為10 MeV,劑量率設(shè)定為260 Gy·s-1。麥冬、大黃飲片輻照劑量設(shè)定為2、4、6、8 kGy,以未輻照樣品為對照,重鉻酸銀劑量計(jì)測得樣品的實(shí)際吸收劑量分別為1.959、4.167、6.114、7.824 kGy。所有樣品均設(shè)置3個重復(fù)。
1.3.2 微生物檢驗(yàn) 麥冬飲片需氧菌總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15]檢測。大黃飲片需氧菌總數(shù)采用培養(yǎng)基稀釋法測定,霉菌和酵母菌計(jì)數(shù)按平板涂布法檢測[16]。需氧菌總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含量檢測結(jié)果以log(CFU·g-1)表示。
1.3.3 理化指標(biāo)測定 將麥冬、大黃飲片粉碎過24目篩,混勻。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10]測定麥冬、大黃的水分、總灰分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
1.3.4 高效液相色譜(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指紋圖譜測定
1.3.4.1 色譜條件 Hyersil GOLD(250 mm×4.6 mm,5 μm);柱溫30℃;進(jìn)樣量10 μL;流速1.0 mL· min-1; 麥冬檢測波長296 nm[17],麥冬以乙腈-水 (65∶35,v/v) 為流動相;大黃檢測波長254 nm,大黃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v/v)為流動相[10]。
1.3.4.2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9.08 mg甲基麥冬黃烷酮A和10.2 mg甲基麥冬黃烷酮B對照品,分別加甲醇超聲溶解并定容至25 mL,制成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0.339 2、0.400 8 mg·mL-1的對照品供試液,用于麥冬指紋圖譜測定;精密稱取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分別制成每1 mL中含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各16 μg,含大黃素甲醚8 μg的對照品供試液,用于大黃飲片指紋圖譜測定[10]。
1.3.4.3 供試品溶液制備 取麥冬粉末(過65目篩)3 g,加入30 mL甲醇超聲提取30 min,于 10 414 r·min-1離心15 min[18],取上清液,過0.22 μm微孔濾膜,濾液即為麥冬供試品溶液;取大黃粉末(過65目篩) 約0.1 g,置于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 mL 75%甲醇,稱定質(zhì)量,超聲處理30 min,放冷,用75%甲醇補(bǔ)足減失質(zhì)量,搖勻,過0.22 μm微孔濾膜,濾液即為大黃供試品溶液。
1.3.5 有效成分含量測定
1.3.5.1 線性關(guān)系的考察 精密稱取1.3.4.2中的對照品溶液分別稀釋制成濃度為0.1、0.2、0.4、0.6、0.8、1.0 mg·mL-1的溶液,計(jì)算回歸方程。以色譜峰峰面積(Y)為縱坐標(biāo),各組分質(zhì)量濃度(X, μg·mL-1)為橫坐標(biāo),繪制標(biāo)準(zhǔn)曲線,計(jì)算回歸方程和相關(guān)系數(shù)。
1.3.5.2 定量分析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中通則0521高效液相色譜法中的外標(biāo)法[15]計(jì)算麥冬、大黃飲片有效成分含量。
1.3.6 輻照加工工藝 麥冬飲片采用聚酯真空袋包裝,產(chǎn)品密度0.38 g·cm-1;大黃飲片壓碎裝袋,產(chǎn)品密度0.21 g·cm-1,每袋厚度2 cm。每袋上下分別放置一對重鉻酸銀劑量計(jì),跟蹤實(shí)際吸收劑量。麥冬、大黃飲片分別采用單雙面輻照工藝,劑量設(shè)置為4 kGy,具體工藝見圖1。通過測定麥冬、大黃飲片在輻照加工過程中不同厚度的最大吸收劑量(Dmax)和最小吸收劑量(Dmin),計(jì)算對應(yīng)的劑量不均勻度(U)=Dmax/Dmin,以U<1.2 為加工標(biāo)準(zhǔn),確定麥冬、大黃飲片最適宜輻照加工工藝。
圖1 麥冬、大黃飲片輻照工藝Fig.1 Irradiation process of decoction pieces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and Rheum palmatum L.
試驗(yàn)設(shè)定了5個輻照劑量組,輻照滅菌效果見圖2。麥冬飲片的需氧菌總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原始含菌量分別為5.57、3.53 log(CFU·g-1);大黃飲片的需氧菌總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原始含菌量分別為6.08、5.38 log(CFU·g-1)。 麥冬飲片經(jīng)2 kGy劑量輻照后,微生物數(shù)量下降至檢測限以下[<1.0 log(CFU·g-1)];大黃飲片經(jīng)2 kGy劑量輻照后,需氧菌總數(shù)減少了63%,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減少了65%,經(jīng)4 kGy劑量輻照后,微生物含量均下降至檢測限以下。根據(jù)《中國藥典》2020版[15],直接口服及泡服飲片需氧菌總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限度分別為5、3 log(CFU·g-1)的規(guī)定,麥冬飲片輻照滅菌劑量為2 kGy時、大黃飲片輻照滅菌劑量為4 kGy時,微生物數(shù)量能達(dá)到限度標(biāo)準(zhǔn)。
圖2 麥冬、大黃飲片輻照滅菌效果Fig.2 Irradiation sterilization effect of decoction pieces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and Rheum palmatum L.
麥冬、大黃飲片經(jīng)0、2、4、6 和8 kGy 5種不同輻照劑量處理后,其理化指標(biāo)結(jié)果見表1和2。由表1可知,輻照處理對麥冬飲片的理化性質(zhì)水分、總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無顯著影響(P>0.05)。由表2可知,輻照處理對大黃飲片的干燥失重和總灰分含量均無顯著影響(P>0.05),0~6 kGy時,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隨輻照劑量的增加而顯著增加,且增幅大體上與輻照劑量呈正相關(guān)。
表1 不同劑量輻照處理對麥冬飲片水分、水溶性浸出物、總灰分的影響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irradiation on water, water-soluble extract and total ash of decoction pieces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甲基麥冬黃烷酮A、甲基麥冬黃烷酮B對照品指紋圖譜如圖3所示。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對照品指紋圖譜如圖4所示。在麥冬飲片指紋圖譜上共選擇標(biāo)定了11個共有特征峰,通過與對照品比對,可確認(rèn)8號峰為甲基麥冬黃烷酮A,9號峰為甲基麥冬黃烷酮B;在大黃飲片指紋圖譜上共標(biāo)定了7個共有特征峰,通過與對照品比對,可確認(rèn)1、3、5、6和7號峰分別為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采用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tǒng)2.0軟件分別對不同劑量電子束輻照麥冬、大黃飲片指紋圖譜進(jìn)行多點(diǎn)位校正、自動匹配,用中位數(shù)法生成對照圖譜R,即共有模式圖(圖5、圖6),并計(jì)算相似度(表3、表4)。分別以甲基麥冬黃烷酮A、大黃素為參比峰,計(jì)算麥冬飲片、大黃飲片特征峰的相對保留時間(表5、表6)。依據(jù)表中結(jié)果可知,5個輻照劑量下麥冬、大黃飲片特征峰相似度均達(dá)到0.99,相對保留時間的相對標(biāo)準(zhǔn)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均小于0.5%,說明在2~8 kGy的輻照劑量不會對麥冬、大黃飲片的化學(xué)成分一致性產(chǎn)生影響。
表2 不同劑量輻照處理對大黃飲片干燥失重、水溶性浸出物、總灰分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irradiation on drying loss, water-soluble extract and total ash of decoction pieces of Rheum palmatum L.
表3 不同劑量輻照處理對麥冬飲片相似度評價結(jié)果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irradiation on similar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decoction pieces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表4 不同劑量輻照處理對大黃飲片相似度評價結(jié)果的影響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irradiation on similar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decoction pieces of Rheum palmatum L.
表5 不同劑量輻照處理對麥冬飲片指紋圖譜相對保留時間的影響Table 5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irradiation on relative retention time of fingerprint of decoction pieces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表6 不同劑量輻照處理對大黃飲片指紋圖譜相對保留時間的影響Table 6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irradiation on relative retention time of fingerprint of decoction pieces of Rheum palmatum L.
注:8: 甲基麥冬黃烷酮A; 9: 甲基麥冬黃烷酮B。Note: 8: Methylophiopogonanone A. 9: Methylophiopogonanone B.圖3 麥冬飲片混合對照品 HPLC 色譜圖Fig.3 HPLC chromatogram of mixed reference substance of decoction pieces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注:1: 蘆薈大黃素; 3: 大黃酸; 5: 大黃素; 6: 大黃酚; 7: 大黃素甲醚。Note: 1: Aloe-emodin. 3: Rhein. 5: Emodin. 6: Chrysophanol. 7: Physcion.圖4 大黃飲片混合對照品 HPLC 色譜圖Fig.4 HPLC chromatogram of mixed reference substance of decoction pieces of Rheum palmatum L.
7種化合物的線性關(guān)系結(jié)果見表7,線性關(guān)系良好。不同劑量輻照后的麥冬飲片中的甲基麥冬黃烷酮A、甲基麥冬黃烷酮 B含量測定結(jié)果見表8,大黃飲片中的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含量測定結(jié)果見表9。各劑量下的有效成分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5種劑量輻照處理后的麥冬飲片、大黃飲片有效成分含量無顯著變化,即無分解及降解損失。故在2~8 kGy劑量輻照下對麥冬、大黃飲片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均無影響,在此輻照劑量范圍內(nèi)輻照的兩種藥材飲片與未輻照處理的樣品相比具有質(zhì)量均一。
在輻照加工中,測量產(chǎn)品中劑量分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定最大吸收劑量Dmax和最小吸收劑量Dmin的位置和量值以及輻照劑量不均勻度(U)[19]。根據(jù)劑量跟蹤測量結(jié)果,吸收劑量分布結(jié)果見表10。單面輻照條件下,麥冬飲片厚度為4 cm時,U=1.13,Dmin=3.81 kGy,高于最低有效劑量2 kGy;大黃飲片厚度為6 cm時,U=1.13,Dmin=4.35 kGy,高于最低有效劑量4 kGy,均符合加工標(biāo)準(zhǔn)。隨輻照厚度增加,劑量不均勻度(U)增加,超出一定厚度時,Dmin小于最低有效劑量。雙面輻照條件下,麥冬飲片厚度為10 cm時,U=1.18,Dmin=4.48;大黃飲片厚度為14 cm時,U=1.19,Dmin=5.95。不同厚度間的劑量不均勻度大致相等,且Dmin均高于最低有效劑量、Dmax均低于最高耐受劑量8 kGy。
注:R: 對照圖譜; S1: 未輻照; S2: 2 kGy輻照劑量; S3: 4 kGy輻照劑量; S4: 6 kGy輻照劑量; S5: 8 kGy輻照劑量。下同。Note: R: Control mapping. S1: Unirradiated. S2: 2 kGy irradiation dose. S3: 4 kGy irradiation dose. S4: 6 kGy irradiation dose. S5: 8 kGy irradiation dose. The same as following.圖5 不同劑量輻照處理麥冬飲片指紋圖譜的共有特征峰與共有模式圖Fig.5 common characteristic peaks and common patterns of fingerprint of decoction pieces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irradiation
圖6 不同劑量輻照處理大黃飲片指紋圖譜的共有特征峰與共有模式圖Fig.6 Common characteristic peaks and common patterns of fingerprints of decoction pieces of Rheum palmatum L.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irradiation
中藥材由于采收及炮制加工條件粗放,極易感染環(huán)境中的微生物,在貯藏過程中出現(xiàn)霉變現(xiàn)象。電離輻射可破壞微生物中的DNA雙鏈、酶、以及蛋白質(zhì),從而殺死藥材中的微生物[20-23]。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高能電子束輻照能顯著降低麥冬、大黃飲片中微生物含量。2 kGy輻照劑量可使麥冬飲片基本達(dá)到無菌水平。然而,2 kGy劑量輻照大黃飲片后,仍能檢測出約4個對數(shù)級別的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4 kGy輻照才使得大黃飲片微生物數(shù)量降至檢測限以下,與麥冬飲片存在差異。其原因可能是藥材的初始微生物負(fù)載越高,適宜的殺菌劑量越大。符國棟[24]用4.5 kGy電子束輻照處理山銀花藥材,使得微生物數(shù)量降至檢測限以下。蔡汶莉[25]用電子束輻照百合和山銀花藥材,結(jié)果表明兩種藥材的D10值不同。Khawory等[26]研究也表明,爪葉洋茱萸、灌狀買麻藤、非洲楝的適宜輻照劑量為9 ~ 13 kGy,而其葉提取物的適宜輻照劑量為6 ~ 12 kGy。
表7 7種化合物線性回歸方程Table 7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of 7 compounds
表8 不同劑量輻照處理對麥冬飲片有效成分的影響Table 8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irradiation on active components of decoction pieces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μg·g-1)
表9 不同劑量輻照處理對大黃飲片有效成分的影響Table 9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irradiation on active components of decoction pieces of Rheum palmatum L. /(μg·g-1)
表10 麥冬、大黃飲片輻照吸收劑量分布Table 10 Irradiation absorbed dose distribution of decoction pieces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and Rheum palmatum L.
水分含量是影響中藥材貯藏效果的重要因素,水分含量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中藥材貯藏[27]。高能電子束輻照是一種“冷加工”技術(shù),因此對中藥飲片理化指標(biāo)影響較小。韓振明等[28]研究表明輻照對蜈蚣藥粉的水分、總灰分等指標(biāo)的變化無顯著影響。水溶性浸出物也是藥材質(zhì)量控制的重要指標(biāo),《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規(guī)定大黃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5%[15]。本研究表明電子束輻照處理后,大黃水溶性浸出物顯著增加。蔡汶莉[25]報道了電子束輻照后,百合藥材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顯著增加,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蛋白質(zhì)、鹽類等大分子在輻照后發(fā)生降解,產(chǎn)生了糖類化合物、有機(jī)酸、游離氨基酸等。
中藥的質(zhì)量控制一直是個重難點(diǎn),而中藥指紋圖譜技術(shù)被認(rèn)為是控制中藥品種和質(zhì)量的最直接、最準(zhǔn)確、最有效的手段[29]。近年來利用指紋圖譜技術(shù)評價60Co-γ輻照滅菌對中藥飲片質(zhì)量的影響已有報道[30-31],但利用指紋圖譜技術(shù)分析電子束輻照對麥冬、大黃飲片的影響報道較少。本研究采用HPLC指紋圖譜技術(shù)考察不同電子束輻照劑量對麥冬、大黃飲片指紋圖譜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經(jīng)輻照處理后的麥冬、大黃飲片的指紋圖譜與未輻照品對比無明顯差異,整體穩(wěn)定性較好。張夢晨等[30]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4、6、8、10 kGy劑量輻照后,山藥飲片的指紋圖譜與未輻照品對比無顯著差異。丁偉等[32]研究發(fā)現(xiàn),60Co-γ 輻照滅菌劑量不超過6 kGy時,對虎杖藥材指紋圖譜無顯著影響。由以上研究可知,適宜的輻照劑量對部分中藥及飲片的整體質(zhì)量不會產(chǎn)生影響。
高能電子束輻照殺菌的同時,射線的直接作用和誘導(dǎo)產(chǎn)生的自由基也可能會對中藥材內(nèi)部成分產(chǎn)生影響,進(jìn)而引起有效成分的變化。因此,輻照后飲片有效成分含量的變化也是中藥材輻照加工研究中的重要內(nèi)容。本研究依據(jù)《中藥輻照滅菌技術(shù)指導(dǎo)原則》總體平均輻照劑量不高于10 kGy的原則[9],將最高輻照劑量設(shè)置為8 kGy,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此劑量下未對兩種飲片的有效成分含量產(chǎn)生影響。同時,Khattak等[33]研究表明,60Co-γ射線輻照對紫花苜蓿(Nigellastaiva)種子的總酚含量無顯著影響,經(jīng)10 kGy以下劑量輻照處理后,水提物中總酚含量無明顯影響,但在12 kGy及以上劑量輻照處理后,酚類物質(zhì)含量均有所下降,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似。
在輻照過程中,必須了解最大吸收劑量(Dmax)和最小吸收劑量(Dmin)在堆碼產(chǎn)品中的位置與大小[34]。且劑量不均勻度(U)控制在2以內(nèi)才可用于大規(guī)模輻照加工[35]。為保證在實(shí)際大批量生產(chǎn)應(yīng)用過程中,藥材飲片能達(dá)到最低有效滅菌劑量,將本研究劑量不均勻度(U)標(biāo)準(zhǔn)設(shè)置為1.2。結(jié)果表明,單面輻照時,麥冬、大黃飲片吸收劑量均隨輻照深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其最大吸收劑量(Dmax)均在中部。原因可能是電子束照射到藥材表面后發(fā)生電子累積[36]。麥冬飲片堆碼厚度為4 cm,大黃飲片堆碼厚度為6 cm時,劑量不均勻度(U)均在1.20以內(nèi),超過該厚度時其劑量不均勻度(U)開始急速增加。雙面輻照可通過劑量疊加,增加其穿透厚度。實(shí)際應(yīng)用加工中多以雙面輻照為主,以降低劑量不均勻度(U)。采用雙面輻照,麥冬飲片堆碼厚度為10 cm時,大黃飲片堆碼厚度約14 cm時,劑量不均勻度(U)可控制在1.20以內(nèi),符合產(chǎn)品生產(chǎn)要求。同時,王海宏等[37]對采用電子束輻照速凍蘆筍,結(jié)果表明雙面輻照,輻照深度為14.2 cm時,不均勻度1.15,可以滿足生產(chǎn)要求,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似。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電子束輻照技術(shù)適用于麥冬、大黃飲片的貯藏養(yǎng)護(hù)。麥冬飲片適宜滅菌劑量可控制在2~8 kGy;大黃飲片可控制在4~8 kGy。單面輻照時,麥冬飲片適宜堆碼厚度為4 cm、大黃飲片為4 ~6 cm;雙面輻照時,麥冬飲片適宜堆碼厚度為10 cm,大黃飲片為14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