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逸,段 勇,孫小敏,李 宏,楊 華,蔡 斌,劉 娜
(1. 陜西省血液中心,陜西 西安 710061;2. 延安市中心血站,陜西 延安 716000;3. 安康市中心血站,陜西 安康 725000)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是HIV 的最主要傳染源,雖然通過輸血容易導致HIV 的傳播[1],但對獻血者的血液檢測,尤其是利用病毒核酸檢測(virus nucleic acid testing,NAT)能夠顯著縮短HIV病毒的“窗口期”[2]。然而,如果對假陽性(或灰區(qū))檢測結果的獻血者就進行屏蔽而終止其再次獻血,不僅造成血液資源的減少和獻血者流失,也讓獻血者承受較大的社會心理負擔。本研究通過對陜西省域內有代表性區(qū)域的獻血人群進行HIV 血液篩查及確證感染情況綜合分析,為制定適宜的HIV 篩查策略和獻血者歸隊方法提供數(shù)據和理論支持,在保證用血安全的前提下減少血液報廢和獻血者流失。
選取省域內有代表性的3 家市中心血站(西安市、延安市與安康市)2020 年7 月1 日至2021 年6 月30 日的無償獻血者血液樣本分別進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和NAT 法檢測。其中ELISA 檢測總計290 341 人份,NAT 檢測287 135 人份(ELISA 檢測均合格樣本)。
1.2.1 主要試劑 ELISA 檢測試劑:四代HIV Ag/Ab ELISA 試劑(法國伯樂公司、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三代抗-HIV ELISA 試劑(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麗珠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核酸檢測試劑:HBV/HCV/HIV 三聯(lián)檢試劑[羅氏診斷公司(西安、安康)、蘇州華益美公司(西安)、上海浩源(延安)]。
1.2.2 主要儀器 酶免試驗儀器:Freedom EVO clinical 全自動加樣儀、XANTUS 全自動加樣儀、TECAN 全自動加樣儀(延安)、FAME 全自動酶免分析系統(tǒng)(西安、延安)、Uranus368 全自動酶免分析儀、深圳愛康全自動酶免一體機(安康);核酸檢測儀器:HAMILTON STAR全自動混樣儀和Roche cobas s 201 核酸提取擴增系統(tǒng)(西安,安康),HAMILTON STAR 全自動核酸混樣提取儀和ABI 7500 擴增儀(西安、延安),EZBead-system32提取儀(延安)。
1.3.1 ELISA檢測 對290 341份血液樣本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采用2 種四代HIV Ag/Ab ELISA 試劑檢測,S/CO 值在0.9~1.0 設置為灰區(qū),S/CO≥0.9 即判為有反應性。雙試劑均有反應性和單試劑有反應性樣本采用同種試劑雙孔復測后任1孔有反應性的樣本均判為不合格,其余判為合格。另外,陜西省血液中心對其不合格樣本再采用兩種三代抗-HIV ELISA試劑進行了雙孔復測。
1.3.2 核酸檢測 對287 135 份樣本采用Roche cobas s201 核酸檢測系統(tǒng)進行6 人份血漿匯集、蘇州華益美和上海浩源血液檢測系統(tǒng)進行8 人份血漿匯集檢測。每組檢測均設置質控對照(陰性HIV-1-M+/HIV-2+),每個混樣管均含內對照(internal control,IC)。結果呈有反應性的pool 進行拆分檢測,對拆分檢測有反應性的樣本判為NAT 陽性結果。
1.3.3 確證檢測 將所有四代ELISA 試劑檢測結果不合格的樣本送至屬地市疾控中心使用蛋白質免疫印跡法(western blot,WB)確證檢測。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 進行數(shù)據的整理;采用SPSS 20(SPSS Inc.,Chicago,IL,USA)統(tǒng)計軟件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290 341 例無償獻血者進行HIV 篩查不合格樣本總計352 例,其中四代ELISA 試劑檢出不合格351 例,ELISA 檢測合格中NAT 又檢出不合格1 例(表1)。在四代ELISA 試劑檢測出不合格樣本總計351 例,其中單陽300 例,雙陽19 例,灰區(qū)32 例;陜西省血液中心還對其272例四代檢測不合格樣本再經三代ELISA試劑復檢出有反應性樣本43例。
結合疾控中心的確證檢測結果分析發(fā)現(xiàn)(表2):四代ELISA 試劑篩查呈單試劑反應的300例樣本中確證陽性0 例,而呈雙試劑反應的19 例樣本中確證陽性10 例,灰區(qū)的32 例樣本均為陰性;同時,對陜西省血液中心使用了三代ELISA 試劑復檢呈反應性的43 例樣本分析發(fā)現(xiàn),呈單試劑反應的29 例樣本中確證陽性0 例,呈雙試劑反應的14 例樣本中確證陽性7 例。另外,ELISA 檢測陰性NAT 呈反應性的樣本1例,復核為陽性??傆嫶_證陽性樣本11例。
從獻血次數(shù)、性別和年齡3 方面對3 家血站的不合格獻血者進行人口統(tǒng)計學分析(圖1),結果表明:圖1a 顯示初次獻血者不合格人數(shù)占72.16%(254/352),其中包含確證陽性9例,占比81.82%(9/11)、不確定43例;重復獻血者不合格人數(shù)占27.84%(98/352),其中包含確證陽性2 例,不確定19 例。圖1b 顯示男性獻血者不合格人數(shù)占53.98%(190/352),其中包含確證陽性11例,占比100.00%(11/11)、不確定32 例;女性獻血者不合格人數(shù)占46.02%(162/352),確證陽性0例,不確定30例,不同性別在確證試驗結果上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圖1c 顯示18~30 周歲獻血者不合格人數(shù)占57.67%(203/352),其中包含確證陽性6例占比54.55%(6/11),不確定36 例,31~45周歲獻血者不合格人數(shù)占30.97%(109/352),其中包含確證陽性3 例,不確定18 例,45 周歲及以上獻血者不合格人數(shù)占11.36%(40/352),其中包含確證陽性2例,不確定8例。
表1 無償獻血者HIV檢測結果(n)
表2 ELISA檢測和NAT檢測為反應性獻血者的檢測結果[n(%)]
圖1 ELISA初檢和NAT檢測不合格獻血者人口統(tǒng)計學情況
根據陜西省的地理特征,本研究選取關中的西安市、陜北的延安市、陜南的安康市3家市中心血站近1年共290 341人次無償獻血者進行HIV 篩查,不合格352例,篩查反應率為0.12%(352/290 341);經各屬地市疾控中心確證檢測,HIV 抗體確證陽性10 例(西安7 例,延安2 例,安康1 例),另HIV RNA反應性確證1 例(西安市),最終確證陽性符合率3.79/10 萬(11/290 341),與南京[3]、合肥[4]和北京[5]等地的HIV篩查數(shù)據基本一致。
當前,中國采供血系統(tǒng)在進行HIV 篩查時,對ELISA法的S/CO值會設定一個區(qū)間,一般是當S/CO≥1.0可判定為有反應性,反之,則為無反應性[6]。但實際的檢驗中還要考慮試劑的質量、實驗室水平以及檢測人員技術等,同時,HIV病毒感染存在一定時間的“窗口期”,因此,大多數(shù)血站在進行ELISA 檢測時會設置灰區(qū)以避免HIV 篩查的漏檢[7],如在本研究中,設置S/OC 值在0.9~1.0 為灰區(qū)。然而,本研究結果(表2)顯示,四代ELISA 檢測不合格的樣本經疾控中心確證后2.85%(10/351)為陽性(不含NAT 陽性1 例)。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此10 例HIV 確證陽性樣本在四代ELISA 試劑檢測中均為雙試劑陽性且S/CO 值均偏高(WT 試劑:S/CO>20,BIO 試劑:S/CO>10),其中在陜西省血液中心確證的7例樣本中,四代和三代ELISA 試劑檢測中也均為雙試劑陽性。然而,S/CO 值在灰區(qū)或單試劑反應性較低值時,最終確證均為陰性,如本研究中出現(xiàn)的32 例灰區(qū)樣本,即S/OC 值在0.9~1.0 時復檢均為陰性。另外,對所有疾控中心不確定樣本進行NAT 復檢,也均無反應性。以上說明,ELISA 篩查灰區(qū)或較低S/CO 值樣本且NAT 篩查無反應性樣本的確證陽性符合率低。因此,在開展核酸檢測的情況下,ELISA試劑檢測HIV時設置灰區(qū)的作用值得探討。
近幾年,較多血站提出了獻血者歸隊并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召回的獻血者能夠再次捐獻且其血液檢測合格率并不理想[8-11],可能由于聯(lián)系方式更換以及個人意愿的改變而造成2輪歸隊檢測不能順利進行或歸隊后不再捐獻[12]。盡管如此,結合本研究中的11 名HIV 確診陽性獻血者,我們對HIV檢測不合格獻血者的人口統(tǒng)計學情況(圖1)分析發(fā)現(xiàn),初次獻血者檢測不合格率(72.16%)和陽性確證率(81.82%)高于重復獻血者;男性獻血者檢測不合格率(53.98%)和陽性確證率(100.00%)高于女性獻血者;≤30 歲獻血者檢測不合格率(57.67%)和陽性確證率(54.55%)高于30 歲以上獻血者。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初次獻血者對血液傳染病尤其是HIV的知識了解不足,預防意識淡??;另一方面可能是該年齡段人群觀念及社交的改變,以及男同性行為導致HIV 的傳播感染[13]。鑒于此,在固定獻血人群中篩選有強烈歸隊意愿的,且其HIV 檢測不合格項僅為酶免單試劑反應性的獻血者準許歸隊檢測,應該會達到預期目的。
目前,全國臨床用血供需情況大多呈現(xiàn)“緊平衡”局面,而HIV 檢測出現(xiàn)的灰區(qū)及假陽性結果造成了血液資源的浪費和獻血者的流失,也讓該類獻血者承受了嚴重的社會心理壓力。為拓展血液資源和鞏固獻血者隊伍建設,采供血系統(tǒng)在開展核酸檢測的前提下,建議取消ELISA 試劑檢測HIV 時灰區(qū)的設置,在保證臨床用血安全的同時又可以避免血液的浪費。另外,如何制訂安全有效的獻血者歸隊制度,也將成為無償獻血人群中HIV 檢測工作的一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