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妍
摘 要:在小學美術課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和互動學習、情感體驗的學習過程。在美術教學中,將美術和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能極大地提升美術教學的質量,又能使學生體會到生活的美好。所以美術教育是把審美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yǎng)他們對美的觀察和對美的渴望,而小學教育是初學者對美術的初步認識。因此,如何為學生設計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其學習效果,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美術;教學方法
一、小學美術教學現狀
1.考試體系??荚囍贫葘⒚佬g邊緣化,以小學、初中美術作為考核科目,只有到了高中才有藝術類的考試招生。由于受功利思想的影響,美術課往往被其他科目老師占據,而不受學校的重視、教師的漠視教學、父母的毫不關心。
2.缺少老師。小學美術教師數量稀少,一般都是以語文、數學為主。這樣的話,教師就很難真正地把藝術教學做好。美術是一門示范性很強的學科,大部分非職業(yè)教師的美術素質都不高。因此,美術課課程就名存實亡了,教師們要么有心無力,要么直接占用。沒有專業(yè)的美術教師,就不能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學生對美術的學習也就沒有多大地興趣。
二、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策略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課堂一定要能讓同學們感興趣。興趣對學生的思想發(fā)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有興趣的學習可以使人專注、活躍。在心理學上,它通常分為兩個階段,除了對色彩的敏感,高、中、低年級的學生也有相同的特點。低年級的學生注重外表,而高年級的學生則關注于設計與制作。所以教師能從各個方面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在新教材中還有許多可以加入游戲的內容。同時,童話也深受學生喜愛,教師可以通過故事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不僅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引起他們創(chuàng)作故事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藝術思維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注重啟發(fā)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思維。例如,小學生在作畫時常常不知從何處開始,沒有任何線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應當直接告訴學生該畫些什么。由于教師要求學生畫什么,學生們就畫什么,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不是藝術訓練,而是單純的,落后的填鴨式教學。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此時你應該向學生展示自己喜愛的事物和事物,并強調每一樣事物都是美好的,并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愛好來繪畫。而在小學,老師們的美術教學,以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為首要目標,而素描和速寫等能力則要放在思維發(fā)展的后面。
而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小學生來說,要想繪制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個性的繪畫作品,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那么怎么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小學生們在傳統模式教學中,都是看老師畫的,因此也就使得其只會模仿。所以這個現象是怎么回事?如果只是模仿,而不是自己創(chuàng)造,那么其思維就會被束縛住。因此,在小學藝術教學中,應該注重思維的發(fā)展,但是,怎樣才能發(fā)展?因為模仿、臨摹是必然的,所以在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過程中,要把模仿和創(chuàng)造結合起來。也就是以模仿為輔助,以后鼓勵自行創(chuàng)作。因此,要進行自我創(chuàng)新,就必須進行大量的觀察與研究。為此,對小學美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運用多媒體技術。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一系列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并在此期間,引導同學們到室外進行繪畫。這樣既能讓孩子們對畫畫產生濃厚的興趣,又能讓他們思考自己所想要表達的內容,使自己的情緒得到平和舒暢,而后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能更加平心靜氣。同時,老師還應該通過激勵的方法來教育學生,使學生產生創(chuàng)造的愿望,增強學生的自信,這樣的話,他的思維就會變得活躍很多,而且還會對他的美術繪畫有很大的幫助。
3.繪畫能力培養(yǎng)
美術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繪畫技能。所以,在小學美術課程中,要多加練習。還有怎樣的藝術實踐?因為教科書是小學生,因此,繪畫能力的培養(yǎng)是應該以簡單的,基礎的為主的。藝術教師要顧及大多數學生的能力水平。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應該把大部分學生的能力作為主要的設計元素。那么是否說只能教授簡單的,基礎的呢?其實并非如此,我們假定大部分的學生都是這個級別的,但是,總是會有一些具有藝術才能的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接受基礎美術的教學,又要進行一些簡單的實踐性教學。另外,還要恰當地傳授更高的水平。例如,還應該教國畫、水彩畫等等,然后讓他們嘗試著畫,除了基礎的培養(yǎng)之外,還能夠學到更高深一些的知識。
4.以信心為成功橋梁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由于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則是所有事物的總結,是前進的動力,是整個知識的發(fā)展之源。一張小小的畫卷,卻是一片小小的天地。它的想象力、大膽的思想、無拘無束的技巧、無拘無束的使用顏色,都是最動人、最精彩的。在美術課堂上,每位同學的作品都有其獨特的魅力。雖然少了點創(chuàng)意,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還是挺不錯的。生活的一切都是由學生自己決定的,而學生卻沒有感覺,只有讓他們與美接觸,當他們親身經歷了,才會在他們的作品中真正地表現出自己的情感。在課堂之外,老師還可以帶領同學們游覽相關的風景,讓他們在娛樂的同時,也能得到豐富的繪畫素材。在課堂上,老師會讓同學們回想自己在課堂上所經歷的一切,并在課堂上進行繪畫。在此期間,同學們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繪畫經驗。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到繪畫中,其效果要好于教師的實際表現,同時也能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5.公正、合理地評價學生作品
評價是很關鍵的一環(huán)。評估作品是一種提升學生審美意識的活動,讓學生主動地表達自己的作品觀點。每一次完成繪畫后,將全班學生的作品一張張貼在同學面前,讓同學們相互學習、交流。還可以讓小朋友們去講他們的想法和觀點。一些學生就像講故事一樣述說自己有趣的構思。讓孩子們去交流,去評論。也不必給他們的作品打分,避免造成恐懼心理。但是可以引導他們去比較其他作品,比如,向他們展示一些有名的藝術家和中外小朋友的畫。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辨別,從中悟出道理。他們自己也知道,哪一幅畫的顏色搭配最好,哪一幅畫的結構最好,哪一幅畫更有意思,哪一幅畫有哪些缺陷。他們一旦找到了,就會改正。經過大家品評,學生的自信心、自強和自愛程度逐步提高。在聽到同學們的夸獎,得到老師的肯定后,他們就會感到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將來會更加有創(chuàng)意,更加有干勁。
參考文獻
[1]吳章新.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微[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