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
摘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讀寫結合教學既有助于提升語文成績,還可針對性地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詞語使用技巧、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诖?,圍繞讀寫結合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實踐進行探究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
引言:在小學教學中,對于閱讀和作文都有著很高的要求。然而在教師對讀寫結合進行教學實踐的時候,除去要有效指引學生的閱讀方向以及正確把握文本內容以外,還要通過各種不同的閱讀和寫作活動來開展相關課程,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為將來的作文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而有了閱讀的習慣之后,可以增加閱讀量,拓寬知識面。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作用
(一)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所以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文本的主旨思想、寫作方式等建立初步的認識,進而了解到文本中蘊含的深層含義,在深度閱讀中逐漸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把握好寫作技巧,開拓寫作思路,并將其應用到實際寫作中,將內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以文字形式具體表達出來,逐漸形成獨具個人特點的寫作風格。在小學高年級階段開展語文讀寫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語文學科能力的提升,教師要結合具體學情,積極對現(xiàn)行教育方案進行完善,采用符合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方式來實施語文教學,全面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促進小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二)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僅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的標準,而是要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比如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分析能力等,這樣多角度的綜合性判斷才更加客觀,能夠直觀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教師在正式進行讀寫教學時,也可以借助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活動,以此來鍛煉學生的閱讀和寫作,促進其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同時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將內心的想法大膽表述出來,采用小組討論或者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之間可以優(yōu)勢互補,讓全體學生協(xié)同進步、共同成長,全面提升學生口語交際、閱讀理解、寫作表達、基礎知識掌握四方面的學科綜合能力。
(三)提高參與學習積極性
與傳統(tǒng)教學相對比,語文讀寫教學與之存在較大不同,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此氛圍中展開自主、高效的學習,從而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逐漸轉變?yōu)橹鲃訉W習狀態(tài),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谡Z文讀寫教學的優(yōu)勢與作用,在小學階段采取措施打造創(chuàng)新模式的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推動語文課程的發(fā)展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素質型人才。在新時代下,人們越來越重視素質的培養(yǎng),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于看重學生的知識學習,而忘記了素質的培養(yǎng)。通過語文閱讀寫作的教學,在教學中加入素質教育的素材,例如,教師和同學們分享高素質案例,像平常生活中自己所做過的事,幫助弱小、團結同學等。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準,而且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也更容易激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寫作是將所學課文的精髓展示出來,學好寫作,會很大程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而推動語文學科的發(fā)展。
(二)讀寫結合教學要引入小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堂教學進程中,教師應著重發(fā)揮學生具有豐富想象力且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因材施教。例如,組織學生參與朗讀活動并開展小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與學習熱情,加深其對于文章情感與中心思想的認知與理解。高年段小學生普遍具有一定的閱讀素養(yǎng),因此,語文閱讀的教學難點與重點主要集中于如何引導其理解作者感情方面。如果教師能將讀寫結合與小組教學相融合,組織班內同學進行交流溝通,則能融合小組內各成員的獨立感悟,強化小組團隊的協(xié)作能力。上述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深入探究課文內涵。小學生通過對課文進行探索分析,可以增強自身的寫作能力、閱讀技巧,強化自身的情感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田忌賽馬》時,語文教師可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背景,將學生進行分組;為每個小組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并提出相應的問題。例如,同樣的三匹賽馬,在經(jīng)過出場順序的調換后,為何可以反敗為勝?如果齊威王每匹賽馬都強于對手,那么,通過將出場順序進行調整能否再次取得勝利?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對文章進行深入探究與分析,可以進一步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確切含義,即在個體具有優(yōu)勢的前提下,通過充分展現(xiàn)個體優(yōu)勢,即可取得團隊勝利。在此基礎上,教師也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適當給予學生準確的點撥,進而從整體角度強化學生對課文的認知與理解。
(三)挖掘寫作的深層含義,探討學生的內心思想
很多人覺得教材過于簡單,沒有什么值得學習的地方,其實不然,每一篇文章的選取都有其意義所在,認為教材過于簡單,無非是對教材的重點沒有挖掘到,所理解的只是教材的表象。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教師寫作教學的開展除了必要的知識講解外,應該深度挖掘教材的深層含義,不僅要了解課文的表象,更要根據(jù)表象抓本質,挖掘文章所要表明的精神,這才是寫作教學的精髓。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而且還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文章架構的剖析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語言知識的啟蒙教育,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教師要牢牢把握住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特點,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加以創(chuàng)新性改革,進而提升語文讀寫教學的實效性。作文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的直接方式,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作文教學對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深度融合在一起,積極探尋行之有效的讀寫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讀寫的魅力所在,樂于將內心情感表達出來,從而提升其讀寫能力,促進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剛.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創(chuàng)新對策思考[J].亞太教育,2016(36):43.
[2]鄧少英.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創(chuàng)新對策思考[J].中外交流,2016(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