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娟
摘 要:戶外自主游戲是一種以幼兒為實踐主題的開放形式的幼兒園活動,其要求幼兒教師充分對幼兒園戶外環(huán)境進行區(qū)域性的開發(fā),將與戶外環(huán)境相適應的幼兒園教育目標有效融入環(huán)境中以完成區(qū)域的綜合構建,為幼兒的實踐參與提供良好的平臺。在現階段的學前教育實踐活動中,戶外自主游戲概念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在普及過程中,教師的落實應用產生了較多問題,凸顯出了較多模式上的不足,這要求教師基于實踐開展具體的現狀反思工作,并以現實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著手點,切實做好相關的策略研究工作,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開展提供理論指導依據。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策略研究;
幼兒在實際的戶外自主游戲活動參與過程中能形成更具綜合性的自主實踐體驗,從而得到多方面綜合能力的提升,有效鞏固素質教育改革成果,推動幼兒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在實踐中遇到了較多的問題,需要在教研工作中切實做好反思工作,做好教學策略的研究工作,以此使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開展更具系統(tǒng)性,為幼兒的健康發(fā)展打下重要基礎。
一、戶外自主游戲開展的現狀與問題研究
戶外自主游戲是一種開放環(huán)境下的區(qū)域游戲課程,其核心特征即為幼兒的主體性,教師有意識地在課程中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自主參與以及自主探究,真正使幼兒在自主游戲過程中獲得實踐體驗。然而由于幼兒的實踐能力相對較差,導致部分教師更多地弱化了戶外自主游戲中“自主”這一概念,在區(qū)域游戲活動組織過程中更多地主導了游戲的活動模式。這極大程度地形成了“喧賓奪主”的不良教育趨勢,導致現階段的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難以對幼兒形成更深刻的印象,不利于幼兒良好戶外自主游戲體驗的形成,極大地影響了幼兒的綜合能力發(fā)展。
二、戶外自主游戲區(qū)域的構建與組織策略
伴隨當前發(fā)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幼兒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更要通過改革來實現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適配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滿足兒童的發(fā)展需要。戶外自主游戲是幼兒教學活動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游戲可以促使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性獲得提升,并打開幼兒的想象空間,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但是,想要保證戶外自主游戲應用的有效性,必須通過教師的指導來進行優(yōu)化,才能起到保障性作用。
(一)明確自身定位,開展戶外游戲
戶外自主游戲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明確自身定位,然后進行指導,這樣才能保證所有活動的開展均能夠以幼兒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進行運作。在戶外游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是所有活動的組織者與發(fā)起者,更是所有活動的領路人。因此,教師必須保證在戶外自主游戲開展之前,先結合教學所需進行設計,更要以幼兒發(fā)展為基礎,針對幼兒的需求進行整合與優(yōu)化,這樣才能保證活動設計的有效性。與此同時,為保證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開展能夠順利進行,教師必須對游戲進行適當的維護,但是也需要考慮到幼兒的情緒。畢竟,教師如果過于嚴肅,往往會打擊幼兒參與戶外自主游戲的積極性。在戶外自主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更要以個體發(fā)展為基礎,滿足不同個體的需求。因為,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是他們的本能與天性,而以游戲為載體開展的教學活動符合幼兒發(fā)展的需求,并且使用游戲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在發(fā)育的過程中,身心會得到快速發(fā)展,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開展能夠激發(fā)幼兒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并且促使幼兒在教師的鼓勵與引導下形成自主意識。
例如,幼兒都十分喜歡看動畫片,教師便可以模仿動畫片當中的一些游戲活動內容來進行應用。比如,在《小豬佩奇》中就有踩泥坑這個小游戲。這個游戲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鍛煉幼兒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而且也能通過外界的刺激來實現感官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能夠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畢竟,很多家長不會允許幼兒在雨天去踩水坑,但是幼兒園為幼兒創(chuàng)建出一片干凈的泥地,并讓幼兒在泥坑中快樂地蹦跳,其實更有利于幼兒的成長,并且也可以讓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通過觸摸、蹦跳感受泥巴帶來的“刺激”,同時實現對世界更清晰的認知。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踩泥坑游戲的開展,必須通過有效的指導來保證游戲的安全性。因此,教師必須先制訂相應的規(guī)則,如不可推搡他人,注意躲避正在蹦跳的小朋友,不可以用摸了泥巴的小手摸眼睛、嘴巴等,還要安排好游戲的時間,更要在整個游戲的過程中指導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并學會與他人愉快地玩耍,不因個人情緒問題而產生矛盾,這樣才能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安全地進行戶外自主游戲。
(二)創(chuàng)建趣味游戲區(qū)域環(huán)境
幼兒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比較幼稚。對于幼兒來說,情境會對其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一個豐富且具有趣味性的情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幼兒的眼球。所以,在創(chuàng)建戶外游戲區(qū)域環(huán)境時,教師可加強整個環(huán)境的趣味化與生動化,盡量滿足幼兒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對其形成有效的刺激、引導。例如,戶外游戲區(qū)域會被劃分出幾個不同的小區(qū)域。教師可針對每一個小區(qū)域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想法為這個區(qū)域擬定一個名字。如有的幼兒喜歡《海底總動員》,那么就可以將其中一個區(qū)域設定為“尼莫區(qū)域”;有的幼兒喜歡《海綿寶寶》,那么就可以將區(qū)域設定為“章魚哥的家”。讓每一個區(qū)域都有一定的卡通化、特殊化的名稱,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需求。例如,讓幼兒扮演小小戰(zhàn)士,告知幼兒“現在你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名保衛(wèi)國家的戰(zhàn)士”,教師可帶領幼兒開展野營訓練。如在草地上安置阻礙網,帶領幼兒匍匐前進;在前方設置平衡木,帶領幼兒橫渡獨木橋;然后將其引到攀巖墻上,帶領幼兒翻山越嶺。最先到達終點的幼兒可以簽下自己的名字,視為完成任務。
三、結語
總的來說,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活動,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幼兒的實踐特征,并在對以往實踐的反思基礎上,設置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真正推動戶外自主游戲活動模式的轉變與改革,切實為幼兒搭建更加適宜的平臺,為其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打下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 殷靜.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價值、現狀與組織策略[J].新課程(教研版),2016(07).
[2] 方婭.幼兒園自主性戶外游戲組織策略[J].讀寫算(教師版),2016(39).
[3] 楊虹娟.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的有效指導[J].作文成功之路,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