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若冰
(廬江縣金牛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站,安徽廬江 231500)
為研究廬江縣金牛鎮(zhèn)單季晚稻主推和備選新品種的良種良法集成配套,進一步篩選出適宜當地大面積推廣種植的水稻新品種,筆者根據廬江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制定的統(tǒng)一方案,開展了新品種對比展示試驗。
展示品種為鎮(zhèn)稻18、寧粳3號、鹽粳15、鎮(zhèn)糯19、光明糯1號、南粳5055、武運粳31。
展示田位于金牛鎮(zhèn)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chuàng)建示范片內。采用同田分品種大區(qū)對比試驗方法,各品種隨機排列,不設重復,各品種統(tǒng)一栽培管理方案。每個品種區(qū)面積100 m2,品種區(qū)間和試驗區(qū)四周設寬40 cm的走道。各小區(qū)栽植對應品種,常規(guī)粳稻栽基本苗115.5萬/h m2,雜交水稻栽莖蘗苗48萬~54萬/h m2。
1.3.1 播種育秧。播前曬種,使用百克EC浸種消毒,常規(guī)催芽。采取濕潤育秧,于5月25日播種,秧齡33 d左右,秧苗1葉1心期用15%多效唑D P 2 625 g/h m2兌水1 500 k g/h m2噴施化控,2葉1心期施尿素75 k g/h m2作斷奶肥。
1.3.2 試驗田準備。栽前1 d留淺水,施基肥后耙田整地,施45%(15-15-15)復合肥600 k g/h m2、碳銨150 k g/h m2、硫酸鋅9 k g/h m2。
1.3.3 移栽。拉繩定位,人工移栽。
1.3.4 追肥。栽后5~6 d,施尿素75 k g/h m2,氯化鉀60 k g/h m2;多品種主莖穗長1.0~1.5 cm時施?;ǚ剩┠蛩?5 k g/h m2,氯化鉀60 k g/h m2;破口前施尿素30 k g/h m2,氯化鉀60 k g/h m2。
1.3.5 管水。采取淺水栽秧,淺水活棵,淺水和露田分蘗;當多數品種每穴平均莖蘗數達11~12個左右時,落水烤田烤至田面人立不陷腳后復水。復水后濕潤管理至拔節(jié)期。施?;ǚ屎?,保持淺水層至收獲前5~7 d。
1.3.6 病蟲害防治。注重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虱、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綜合防治。
1.3.7 收獲。采用人工分品種、分小區(qū)單獨收獲,成熟1個、收獲1個,并做到單割、單脫粒、單晾曬,防止機械混雜和人工混雜。
1.3.8 其他要求。大田期不使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除收獲外,每項農藝操作必須在同一天完成。
秧苗素質,生育期,出葉速度(葉齡),莖蘗動態(tài),產量及產量結構等。
6月28日移栽大田前考察,各品種秧苗素質如表1所示。
表1 秧苗素質考察結果
11月3日各品種收獲前進行田間取樣,并進行室內考種(表2),結合田間調查情況可以看出,播始歷期最長的品種是鎮(zhèn)稻18,為100 d,最短的品種是鹽粳15,為97 d。全生育期的長短與播始歷期基本一致,以鎮(zhèn)稻18最長,為153 d,鹽粳15最短,為141 d。
表2 生育期表現 月-日
自移栽后7 d開始調查出葉速度與莖蘗動態(tài),每5 d調查1次,直至葉齡不再增加為止。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葉齡與莖蘗變化
調查結果顯示,主莖總葉片數為15~16葉的品種是鎮(zhèn)稻18,為14~15葉的品種有鎮(zhèn)糯19、鹽粳15、光明糯1號,為13~14葉的有寧粳3號、武運粳31和南粳5055。各品種伸長節(jié)間數均為4~5節(jié)。穗總粒數最高的品種是鎮(zhèn)糯19,為148.6粒,最低的品種是鎮(zhèn)稻18,為124.3粒,其余品種為125.3~142.1粒。2019年氣候條件雖然干旱,但在圩區(qū),灌水方便,結實率在90%以上的有鎮(zhèn)糯19、南粳5055、光明糯1號、鹽粳15、鎮(zhèn)稻18。理論產量在12 000 k g/h m2以上品種有鎮(zhèn)糯19、南粳5055、光明糯1號和鎮(zhèn)稻18,分別為13 320、13 095、12 450和12 720 k g/h m2,其余3個品種也在10 500 k g/h m2以上。
表4 各品種田間發(fā)育指標記載
因2021年單季晚稻抽穗揚花期天氣較好,光照充足,稻曲病等病害發(fā)病率較低,各品種總體表現較好。其中鎮(zhèn)糯19主莖總葉片數為14~15葉,穗總粒數為148.6粒,結實率在90%以上,理論產量達到13 320 k g/h m2,表現最好,可在金牛鎮(zhèn)大面積推廣種植。但對于該品種在生長環(huán)境不適宜或不能完全滿足其正常生長情況下能否取得高產,還有待進一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