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欣
有些人會由于突如其來的心理創(chuàng)傷而產(chǎn)生心理問題,甚至出現(xiàn)各種癥狀:有的產(chǎn)生雙重人格,有的緊閉心門,有的表現(xiàn)出叛逆行為。當遇到這樣的學生時,我們要學會與他溝通,幫他驅(qū)除心理障礙,讓他重新振作過上新的生活。
小睿,男,7歲,小學二年級學生。2017年10月中旬,他由廣州市從化區(qū)轉(zhuǎn)學來到我校。當時,小睿與1歲半的弟弟剛剛失去了雙親以及外公外婆,成了孤兒。于是,小睿兩兄弟由已經(jīng)退休的大姑媽負責撫養(yǎng)。
一、小睿問題行為概述
剛接觸小睿時,我們都覺得他是個愛笑的、開朗的、聽話的孩子。而在學習上,因在最需要父母陪同度過幼小銜接的重要時刻失去了雙親,而且他原來就讀的學校是從化的鄉(xiāng)村小學,教學要求、教法上與城市學校有很大不同,所以小睿在學習上顯得有點吃力與不習慣。
在相處一個月后,小睿的一些心理問題和不良習慣慢慢呈現(xiàn)出來了。他上課精神很容易渙散,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作業(yè)也不能按時完成,做事情拖拉、隨意;脾氣也越來越大,稍有不順意的地方或是受到批評,就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大哭大鬧、扔東西。做課堂練習或測驗時,他就坐在一邊不肯動筆,必須老師盯著才能慢慢動筆寫。閱讀、作文他也從不肯寫,讓人非常的無奈。更讓我頭痛的是大姑媽總是半夜打電話向我投訴小睿,說他在家不聽話,不認真寫作業(yè),還總和弟弟搶東西吃、搶玩具玩,把弟弟弄哭后就偷笑,而且還經(jīng)常在家里做惡作劇,并且從來不接受批評。
碰到這樣的孩子,我也很頭痛,用什么辦法讓他逆轉(zhuǎn)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呢?通過翻閱各種兒童心理書籍,一個想法在我腦海里回旋:雙親和從小帶他長大的外公外婆突發(fā)事故身亡這件事情對于小睿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創(chuàng)傷事件,它一夜之間破壞了小睿的安全感,破壞了他對這個世界的基本信任與認知,讓他感到十分無助。即使有大姑媽的收留,他仍然感到無所適從,只好關(guān)閉心扉,躲進自己的世界里,但同時他又渴望得到愛,所以想方設(shè)法引起大人的注意,從而得到一絲狹小的安慰。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破壞將會影響小睿成長道路上的理性認知以及成年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給小睿找到他可以依戀的、信賴的人是修復他安全感的最佳方法,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小睿出現(xiàn)心理障礙的可能性。
二、轉(zhuǎn)化措施
針對小睿的特殊情況,我查閱了許多關(guān)于心理創(chuàng)傷后遺癥的資料,并盡可能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教育心理專家或者是有類似教育經(jīng)驗的同行,在大家的集思廣益下,我為小睿量身定制了一套轉(zhuǎn)變方案。
(一)愛的教育,感化心靈
愛可以滋潤萬物,我決定從自己做起,改變對小睿的態(tài)度,不要因為同情他的遭遇而一味地遷就他,要讓他感覺自己不是特殊的孩子。在教學上我為他專門設(shè)計問題,多讓他回答,提高他的成功感,激發(fā)他對學習的求知欲,培養(yǎng)他對學習的興趣。平時我經(jīng)常從他的角度去理解他、鼓勵他,傾聽他的心聲。在課余時間與他談天,理解他的想法,認真傾聽,鼓勵他樹立理想并且為之而努力。
這樣的相處持續(xù)了一段時間后,小睿開始向我敞開心扉,他越來越信任我、親近我了。下課總喜歡黏著我,跟我分享他的喜怒哀樂,渴望得到安慰與贊揚。從和他聊天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從前他總是怕被同學嘲笑,比較自卑。而且大姑媽跟他并不像母親般相處,他總想引起大姑媽的注意,希望大姑媽能陪同他睡覺,給他講故事,和他玩樂,可是大姑媽并不是那么容易親近,而且姑媽、姑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還不到2歲、更需要人照顧的弟弟身上。這讓小睿覺得自己就像家里的陌生人一樣。所以晚上他不愿意睡覺,因為一閉上眼睛就會想父母、想自己以前那溫馨的家庭。我終于明白了為何小睿總是上課精神渙散,沒法集中精神聽課了。了解到小睿的心結(jié)后,我心里也有了一些應對的法子了。
小睿的性格有了明顯的轉(zhuǎn)變,人變得樂觀開朗了,也漸漸能與班中的同學交往,脾氣也少發(fā)了。據(jù)姑媽、姑丈反映,他在家的表現(xiàn)也有了好轉(zhuǎn),不再那么蠻不講理了,性格溫和了些許。
(二)抓閃光點,樹立信心
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在偶然的一次體育觀摩課上,我發(fā)現(xiàn)個兒瘦小的他,跳起繩來竟然像裝了發(fā)條一樣,快得我們數(shù)也數(shù)不及。這真是個好機會!于是,我與他約定,只要他每天都能按時、有質(zhì)量地上交所有作業(yè),我就會為他成立一個跳繩小組,讓他做隊長,教班中的小朋友跳繩。小睿當了小隊長后,每次他在隊員面前演示跳繩的技巧時,總能吸引無數(shù)“小粉絲”,收獲無數(shù)掌聲。因此,他的自信心、成就感提升了,還交了許多好朋友。小睿在玩的過程中忘記了心中的傷疤、增強了自信心,還形成了每天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他對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他變得更自信了,學習也自覺很多了。家人不用再因為他的學習而苦惱,漸漸地對他產(chǎn)生了好感。
(三)家校合育,有效轉(zhuǎn)變
自從與小睿交談得知他心理所需后,我便開始聯(lián)系小睿的大姑媽,希望和她夫妻二人以及他們的兩個兒女來一次面對面的溝通。在大家的努力下,一次不尋常的家庭會議便開始了。姑媽一家聽我轉(zhuǎn)述了小睿的心中所需以及分析了他的心理創(chuàng)傷后遺癥的癥狀后,都靜下來思考大家相處的隔閡所在之處。聽取我的建議后,大家達成共識:小睿每天中午在學校搭食與午休,這段時間由我和其他科任老師為他解除在學習上的障礙并進行心理疏導。放學后的一個小時,讓他在我身邊完成家庭作業(yè),由我來幫他補缺補漏。回家后,姑媽要留適當?shù)募彝趧咏o小睿,讓他知道自己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幫助他建立責任感,做好哥哥應有的榜樣。每天晚上睡覺前的十分鐘,希望姑媽能陪伴小睿進行親子閱讀,從讀書中拉近彼此的距離,創(chuàng)造溝通的機會。姑丈則負責飯后與小睿一起進行體育鍛煉半小時,可以是散步談心,也可以是跳繩、跑步、打籃球等體育運動,讓小睿重拾一個男孩子應有的陽光心態(tài)與健康體魄。表哥、表姐寄宿于大學,騰出房間給小睿和弟弟,讓他們有自己的成長空間;周末由表哥表姐負責帶小睿外出活動并幫他復習一周在學習上學過的知識點,給小睿介紹好的學習方法、在學校與同學相處的事情和他們的所見所聞,擴大小睿的眼界。從那天起,小睿的性情逐漸變得平和、溫順,臉上總是洋溢著歡樂的笑容,他有了很大的變化。
三、教育效果
通過一年多的心理疏導以及教育輔導,小睿慢慢忘卻了失去至親的傷痛,走出了心理困境,對學習也逐漸產(chǎn)生了興趣,課堂上專心聽,還經(jīng)常舉手發(fā)言。小睿的家庭作業(yè)雖不能做到優(yōu)質(zhì),但都能按時完成,學科成績也穩(wěn)步提高。雖然他在學習上還是會有點拖拉與不自信,偶爾還有些小脾氣,但我堅信,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關(guān)注他的成長,幫他堅定信念,他一定能成為一個讓老師、家人驕傲的好孩子。
四、案例反思
小睿是一位典型的、有心理創(chuàng)傷后遺癥的孩子,他心中有很多困惑,如果我們沒有細心地觀察,沒有足夠的耐心與愛心去發(fā)現(xiàn)他身上的問題,沒有幫他找到解開心結(jié)的方式,在他鬧情緒、與所有人對抗時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他或者把問題拋回給他的家人,那么這個孩子還會與老師交心、對學習感興趣、對未來心存希望嗎?反之,如果我們能好好地幫他撫平心理創(chuàng)傷,了解他的需要,幫他解決問題,為他樹立信心,那一切轉(zhuǎn)變皆有可能!
希望每位老師都能善待“折翼的天使”,讓他們在我們無私的奉獻與關(guān)愛之中獲得重生的機會,讓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文系越秀區(qū)“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在學校德育活動下‘育人目標之德行高雅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越教〔2018〕19號)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錢昭君638AD823-7DBF-4CA4-8B4E-BF81D5EFEC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