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靜
子宮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由于早期診斷率普遍偏低,我國不少子宮頸癌確診時屬于中晚期,無法接受手術治療[1]。同步放化療是局部晚期子宮頸癌的根治性治療手段之一,約40%~50%子宮頸癌患者需要接受放化療[2]。盡管同步放化療顯著提高了中晚期子宮頸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但放療引起的各種放射性損傷不容忽視,其中最常見的放療損傷是放射性尿道炎、陰道炎和直腸炎[3-4]。放射性陰道炎和尿道炎往往與會陰部正常菌群、致病菌感染有關,因此,通過陰道沖洗,加強會陰護理,可以減少放射性陰道炎和尿道炎的發(fā)生率[5-6]。近年來,不少學者采用苯扎氯銨進行陰道沖洗,實現(xiàn)圍手術期陰道護理的目的[7]。苯扎氯銨是一種新型的非抗生素殺菌劑,與抗生素不同,其通過物理殺傷作用發(fā)揮抗菌、抑菌作用,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以預防各種感染。本科近年來采用苯扎氯銨稀釋液對子宮頸癌放化療患者進行會陰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腫瘤放射治療科2019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89例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療的子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jīng)病理學證實,需要接受根治性放化療的中晚期子宮頸癌。排除標準:晚期子宮頸癌無法接受同步放化療;對苯扎氯銨過敏。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45例)和對照組(44例)。觀察組年齡32~69歲,平均(47.5±6.3)歲;病理類型:鱗癌38例,腺癌7例;腫瘤分期:Ⅱ期25例,Ⅲ期18例,Ⅳ期2例;同步化療方案:順鉑化療12例,奈達鉑化療33例。對照組年齡33~67歲,平均(46.9±7.1)歲;病理類型:鱗癌35例,腺癌9例;腫瘤分期:Ⅱ期24例,Ⅲ期17例,Ⅳ期3例;同步化療方案:順鉑化療10例,奈達鉑化療34例。兩組年齡、病理類型、腫瘤分期、同步化療方案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試驗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均按標準放療技術實施放療,包括調(diào)強放射治療,并接受每周1次同步化療。
兩組在接受子宮頸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療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陰道沖洗。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放療健康教育、營養(yǎng)管理、心理宣教等。對照組采用普通溫水陰道沖洗,必要時給予潔爾陰洗液,沖洗時患者取蹲位,從陰阜開始,逐步?jīng)_洗大陰唇、小陰唇、尿道口、陰道腔及肛門口等位置,然后柔性干紙巾擦干會陰部,2次/d,其中1次為放療前半小時實施,另一次為睡前半小時。觀察組采用苯扎氯銨陰道沖洗,沖洗液為經(jīng)過清水稀釋的苯扎氯銨液(優(yōu)可適,廣東洛斯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993)進行沖洗,2次/d,沖洗時間與對照組相同。0.03%苯扎氯銨稀釋液配置方法:取0.1%苯扎氯銨溶液30 ml,用溫水稀釋至100 ml沖洗陰道。沖洗后可以使用清水清理會陰部,減少藥水刺激。兩組陰道沖洗時間從放療開始至放療結束。
(1)臨床療效: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兩組治療后進行核磁共振(MRI)檢查,結合婦科查體進行療效評價。具體標準如下:完全緩解(CR),指腫瘤原發(fā)病灶治療后完全消失達4周以上;部分緩解(PR):腫瘤病灶體積減少超過50%(包括50%),持續(xù)超過4周,期間無新發(fā)病灶出現(xiàn);病情穩(wěn)定(SD):腫瘤病灶體積減少小于50%,且無新病灶出現(xiàn);病情進展(PD):腫瘤病灶體積減少小于20%,或未縮小,或出現(xiàn)新病灶。總有效率 =(CR+PR)/總例數(shù) ×100%。(2)放射性尿道炎:比較兩組放化療期間放射性尿道炎發(fā)生率,放化療期間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尿道燒灼感的患者,可以臨床診斷為“放射性尿道炎”。如尿常規(guī)檢查發(fā)現(xiàn)白細胞、細菌菌落計數(shù)陽性者,則診斷為放射性尿道炎合并尿路感染[8]。(3)放射性陰道炎:比較兩組放化療期間放射性陰道炎發(fā)生率,放化療期間出現(xiàn)陰道黏膜紅斑,局部假膜形成,或形成斑片狀糜爛、觸痛的患者,可以臨床診斷為“放射性陰道炎”。如白帶檢查發(fā)現(xiàn)白細胞、細菌菌落計數(shù)陽性、真菌培養(yǎng)陽性者,則診斷為放射性陰道炎合并陰道感染[9]。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均無PD病例,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78%,對照組為95.4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放射性尿道炎6例,其中2例合并細菌感染,對照組放射性尿道炎14例,其中合并細菌感染10例;觀察組放射性尿道炎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放射性尿道炎比較[例(%)]
觀察組放射性陰道炎7例,其中2例合并細菌感染,對照組放射性陰道炎16例,其中11例合并陰道感染,包括5例細菌感染和6例真菌感染;觀察組放射性陰道炎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放射性陰道炎比較[例(%)]
大量的研究表明,子宮頸癌放化療期間,給予陰道沖洗可以有效降低放療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同時可以增加放療敏感性,提高腫瘤治療效果[5-10]。在苯扎氯銨應用于婦科領域之前,常用的陰道沖洗液包括抗生素類沖洗劑、雙氧水、炎復康沖洗劑等[9,11-12]。但這些沖洗液均有增加陰道菌群失調(diào),誘發(fā)耐藥菌株產(chǎn)生,誘發(fā)醫(yī)院獲得性尿路感染、陰道炎的風險[6]。少數(shù)學者采用碘伏液進行沖洗,但碘伏液中含有酒精,對尿道黏膜、陰道黏膜物理刺激作用,引起患者強烈不適感。因此,臨床上需尋找新型、有效的陰道洗液,以防治子宮頸癌放化療引起的各種尿路感染、陰道炎等[6]。
苯扎氯銨是一種高效、殺菌范圍廣的陽離子殺菌劑,主要通過影響細菌胞漿膜通透性,胞漿內(nèi)容物外滲,最終細菌失去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殺菌的目的。苯扎氯銨的殺菌效果與其濃度有關,但即使其濃度低于0.01%仍然具有抑菌作用。一般情況下,低濃度苯扎氯銨對皮膚黏膜不會產(chǎn)生刺激、腐蝕作用,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值得注意的是,苯扎氯銨對幾乎所有的細菌均有殺滅作用,不會產(chǎn)生繼發(fā)性耐藥菌,因此有效避免了繼發(fā)性感染的發(fā)生[13-14]。臨床上,苯扎氯銨原藥濃度為0.1%,可以根據(jù)消毒部位調(diào)配不同濃度的稀釋液進行消毒、殺菌,具有快捷方便、舒適性強等優(yōu)點。目前苯扎氯銨用于子宮頸癌放療陰道沖洗的資料較少。在筆者的試驗中,以采用普通溫水沖洗陰道作為空白對照,探討苯扎氯銨的殺菌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放射性尿道炎和陰道炎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證明了苯扎氯銨具有很好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苯扎氯銨組子宮頸癌放療的效果沒有受到影響,提示苯扎氯銨的應用不會對放療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臨床上很少采用普通溫水作為沖洗手段,通常會加入潔爾陰洗液、雙氧水或碘伏等,苯扎氯銨的效果是否優(yōu)于這些沖洗液,還需要未來進一步探討。
總之,基于本文研究,與普通溫水陰道沖洗相比,采用苯扎氯銨稀釋液進行陰道沖洗,可以有效降低子宮頸癌患者同步放化療期間的放射性陰道炎、尿道炎的發(fā)生率,進而減少陰道和尿路感染的發(fā)生,對維持會陰衛(wèi)生具有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