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文 萬文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以咳嗽、咳痰、氣急、胸悶為主要臨床特點的疾病[1]。該疾病具有較長的病程,隨著病程的進展,若未予以及時應(yīng)對處理,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呼吸衰竭癥狀,嚴重影響生命安全與臨床的正常治療[2]。臨床常規(guī)治療方法,例如吸氧、止咳化痰等,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卻無法從根本上治療,并且也存在較大的復發(fā)性[3]。因此需尋找一種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隨著機械通氣治療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進步,目前醫(yī)生開始采用雙水平正壓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方式,此種方式操作簡便,并且患者的耐受程度較高[4]。相比于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方式,該方式未對患者造成任何創(chuàng)傷,具有較高安全性[5]。本研究將以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雙水平正壓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將2019年4月-2020年4月作為病例納入時間,研究對象為70例北京市昌平區(qū)醫(yī)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納入標準:①經(jīng)診斷均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②家屬及患者完全同意使用本研究的治療方案。(2)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的機械通氣禁忌證;②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癥狀。分組方式為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5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58~69歲,平均(63.5±0.3)歲;病程2~9年,平均(5.5±0.1)年。試驗組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58~70歲,平均(63.9±0.5)歲;病程 2~10年,平均(5.6±0.4)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入院后實施持續(xù)低流量吸氧,在遵醫(yī)囑情況下為患者使用針對性的抗生素;消除其痙攣狀態(tài),進行止咳化痰,以確保其呼吸順暢;依據(jù)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的營養(yǎng)支持治療。連續(xù)治療1周。
試驗組予以雙水平正壓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選擇瑞思邁BiPAP呼吸機[瑞思邁(澳大利亞)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瑞思邁 S9 AutoSet 精英款 ],將治療模式設(shè)定為S/T,具體儀器參數(shù)設(shè)置如下:將起始吸氣壓設(shè)定為8~10 cmH2O,待患者適應(yīng)且保持穩(wěn)定后提升壓力,每次提升幅度為2~4 cmH2O,直至其上升為 14~20 cmH2O;將呼氣壓設(shè)定為 4~5 cmH2O,確保其呼吸頻率維持于12~16次/min;將氧流量設(shè)定為6~10 L/min,確保其動脈血氧飽和度始終超過90%,4~12 h/d。連續(xù)治療 1 周。
(1)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72 h后的動脈氧分壓(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降鈣素原(PCT)、C反應(yīng)蛋白(CRP)水平變化情況。選擇動脈血氣分析儀(產(chǎn)地:意大利;型號:IL1620)對PaO2與PaCO2進行測量。(2)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72 h后的心率(HR)、呼吸頻率(RR)、峰值呼氣流速(PEF)的變化情況。選擇便攜式肺功能儀(上海涵飛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對PEF進行測量。(3)比較兩組呼吸困難癥狀改善情況。采用改良呼吸困難指數(shù)(mMRC)評價,該量表總分4分,評分≥2分表示呼吸困難。(4)比較兩組住院時間。
治療前,兩組PaO2、PaCO2、PCT、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2 h后,試驗組的PaO2高于對照組,PaCO2、PCT、CRP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72 h后的PaO2、PaCO2、PCT、CRP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72 h后的PaO2、PaCO2、PCT、CRP水平比較(±s)
組別 PaO2(mmHg)PaCO2(mmHg)PCT(ng/ml)CRP(mg/L)治療前 治療72 h后 治療前 治療72 h后 治療前 治療72 h后 治療前 治療72 h后對照組(n=35) 52.54±6.45 64.89±8.16 66.51±10.23 51.52±7.23 0.87±0.15 0.69±0.11 50.94±3.75 9.84±2.01試驗組(n=35) 51.49±7.84 70.59±8.24 68.98±10.82 44.31±5.28 0.89±0.13 0.51±0.06 51.21±3.62 6.12±1.32 t值 0.612 2.908 0.981 4.764 0.596 8.499 0.306 9.152 P值 0.543 0.005 0.330 0.000 0.553 0.000 0.760 0.000
治療前,兩組的HR、RR、P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2 h后,試驗組的PEF快于對照組,HR、RR慢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72 h后的HR、RR、PEF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72 h后的HR、RR、PEF比較(±s)
組別 HR(次/min)RR(次 /min)PEF(L/s)治療前 治療72 h后 治療前 治療72 h后 治療前 治療72 h后對照組(n=35) 114.25±13.25 92.34±8.63 26.34±4.25 23.79±3.85 3.58±1.21 4.25±1.23試驗組(n=35) 115.31±14.21 85.26±4.98 26.29±3.24 19.24±3.41 3.59±1.61 5.35±1.72 t值 0.323 4.204 0.055 5.234 0.029 3.078 P值 0.748 0.000 0.956 0.000 0.977 0.003
試驗組治療3、7 d后的呼吸困難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呼吸困難發(fā)生率比較[例(%)]
試驗組的住院時間為(12.35±3.52)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7.81±4.13)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953,P=0.000)。
慢阻肺在臨床中較為常見,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是其主要特征,經(jīng)觀察顯示,該疾病的病程較長,會對患者造成持續(xù)性的影響[6-7]。由于患者未具有完全的呼吸肌功能,加之肺通氣功能儲備能力較低,因而隨著病程的進展,將會出現(xiàn)呼吸衰竭的不良情況,從而造成嚴重損傷與影響,因此需要確保患者呼吸順暢,并對其肺通氣功能進行改善[8-9]。經(jīng)臨床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以往使用的常規(guī)療法與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療法未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甚至還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損傷,從而不易被患者及其家屬接受[10]。
隨著機械通氣治療技術(shù)的不斷改進,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成為醫(yī)生常使用方式,目前諸多醫(yī)院開始采用雙水平正壓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方式。經(jīng)實踐顯示,雙水平正壓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方式無須為患者插管,也無須將患者的氣管切開,僅使用面罩或鼻罩便可對患者實施正壓通氣,因而具有簡便的操作過程,也不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任何不良損傷[11-12]。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能夠有效地對氣道阻力進行克服,從而確?;颊吣軌蜉p松吸入與呼出氣體,改善通氣/血流比值,提升PaO2水平,降低PaCO2水平[13]。同時該種治療方式還能夠有效地使吸氣做功得到減少,對呼吸肌疲勞情況進行有效改善,從而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最終使其肺功能得到顯著提升[14]。除此之外,BiPAP呼吸機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模式還能夠有效地使回心血量得以減少,并使心臟前后負荷與心室跨壁壓得到有效降低,提升心肌供氧量,從而能夠有效地降低心率,改善心功能[15]。PEF是一種能夠有效反映氣道阻塞程度的指標,隨著肺功能的不斷提升及呼吸的順暢,使得PEF水平顯著提升。通過結(jié)果顯示,實施雙水平正壓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的PaO2明顯較高,PEF明顯較快,PaCO2、PCT、CRP水平明顯較低,HR、RR明顯較慢,并且治療3、7 d后,試驗組的呼吸困難發(fā)生率明顯較低,住院時間明顯較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該種治療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實施雙水平正壓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不僅能夠提升PaO2、PEF,降低PaCO2、PCT、CRP、HR、RR,并且能夠改善呼吸困難癥狀,縮短住院時間,可作為首選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