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安 魏濤
腦血栓是指因局部血管自身病變而繼發(fā)血栓形成導致腦動脈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起腦局部血流減少或供血中斷,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而出現(xiàn)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和體征[1]。常見的臨床癥狀有沒有預感的跌倒,短時間神志不清,抽搐,嚴重的頭痛、眩暈伴嘔吐,一側手、腳或面部麻木或肢體無力等[2]。導致腦血栓的原因有血管管壁病變,血液成分、血流動力學改變,誘發(fā)此病的因素有肥胖、飲酒過量、吸煙或接觸二手煙等日常生活相關危險因素,血壓異常、高血脂、血流動力學紊亂等疾病相關危險因素,以及年齡、性別、遺傳、種族、口服避孕藥等其他因素[3]。有研究顯示,在中國腦血栓形成的發(fā)病率為276.75/10萬,高發(fā)人群年齡多在40歲及其以上,男性的發(fā)病率高于女性,且此病的發(fā)病率隨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加速呈逐年增高的趨勢[4]。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為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類藥物,肝素類、阿加曲班等抗凝類藥物及他汀類控制血脂類藥物等[5]。在本文研究中,主要探究法舒地爾聯(lián)合奧扎格雷鈉對腦血栓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豐縣中醫(yī)醫(yī)院接診的腦血栓患者146例,納入標準:符合腦血栓的診斷標準[6]。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病患者或有過精神病病史;合并其他腫瘤疾病或嚴重感染;生活不能自理;近1周接受過相關治療或服用過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近6個月內遭受重大外傷手術史;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有腦出血現(xiàn)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奧扎格雷鈉組和聯(lián)合用藥組,各73例。奧扎格雷鈉組男36例,女37例;年齡51~74歲,平均(54.3±17.5)歲。聯(lián)合用藥組男37例,女36例;年齡52~73歲,平均(53.6±17.4)歲。兩組患者上述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均行常規(guī)治療,糾正患者水電解質紊亂,視情況給予患者氧氣,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正常。奧扎格雷鈉組給予奧扎格雷鈉注射液(江蘇安格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93246 ;80 mg∶10 ml)80 mg+250 ml 0.9% 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2 次 /d,持續(xù)治療2周。聯(lián)合用藥組在其基礎上增加鹽酸法舒地爾注射液(天津紅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40356 ;30 mg∶2 ml)將 250 ml氯化鈉注射液和70 mg鹽酸法舒地爾注射液靜脈滴注,1次/d,持續(xù)治療2周。
1.3.1 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評分 采用NIHSS對患者神經系統(tǒng)、精神狀態(tài)、感覺功能、足底反射項目等15項內容進行評估,分值為0~42分,其中分值越高則說明患者神經系統(tǒng)、精神狀態(tài)等各方面情況越差。采用ADL量表對患者大小便、吃飯、轉移、活動等日常行為進行評估,分值為0~100分,其中分值越高則說明患者各方面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
1.3.2 血液流變學指標 抽取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 3 ml,以離心半徑為 5 cm,以轉速 3 000 r/min離心處理10 min,分離上層血清,-80 ℃保存,待用。采用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血漿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
1.3.3 凝血功能指標 采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患者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水平。
1.3.4 血脂水平 采用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
1.3.5 治療效果 根據NIHSS量表和ADL量表對患者臨床療效進行評估,其中將臨床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顯效為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NIHSS評分降低≥80%,ADL評分≥70分;有效為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NIHSS評分降低60%~79%,ADL評分60~69分;無效為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3.6 不良反應 統(tǒng)計兩組患者過敏、惡心嘔吐、腸胃不適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并對比。
本研究數(shù)據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ADL量表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ADL量表評分高于治療前,且治療后聯(lián)合用藥組NIHSS評分低于奧扎格雷鈉組,ADL量表評分高于奧扎格雷鈉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NIHSS、ADL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NIHSS、ADL量表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IHSS評分ADL量表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奧扎格雷鈉組(n=73) 25.48±7.65 15.64±5.18 31.52±9.85 64.32±19.62聯(lián)合用藥組(n=73) 25.46±7.64 9.52±3.11 31.51±9.84 86.39±26.48 t值 0.016 8.654 0.006 5.722 P值 0.987 0.001 0.995 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后聯(lián)合用藥組血液流變學指標低于奧扎格雷鈉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mPa·s,(±s)]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mPa·s,(±s)]
組別 血漿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奧扎格雷鈉組(n=73) 1.92±0.53 1.58±0.46 7.46±2.28 6.87±2.21 5.68±1.85 4.56±1.47聯(lián)合用藥組(n=73) 1.91±0.52 1.17±0.28 7.45±2.27 5.31±1.65 5.67±1.84 3.84±1.16 t值 0.115 6.505 0.027 4.833 0.033 3.285 P值 0.909 0.001 0.979 0.001 0.974 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IB、D-D水平低于治療前,PT、APTT水平高于治療前,且治療后聯(lián)合用藥組FIB、D-D水平低于奧扎格雷鈉組,PT、APTT水平高于奧扎格雷鈉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FIB(g/L)D-D(ng/ml)PT(s)APTT(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奧扎格雷鈉組(n=73) 4.85±1.46 3.56±1.17 225.34±71.62 178.65±54.63 10.24±2.86 13.54±4.21 22.03±6.61 26.35±9.68聯(lián)合用藥組(n=73) 4.84±1.45 3.11±1.03 225.33±71.61 146.37±47.52 10.23±2.85 15.63±5.19 21.91±6.58 32.44±9.69 t值 0.042 2.467 0.001 3.809 0.021 2.672 0.138 3.815 P值 0.967 0.015 1.000 0.001 0.981 0.008 0.891 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TC、TG、HDL-C、LDL-C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HDL-C水平高于治療前,TC、TG、LDL-C水平低于治療前,且治療后聯(lián)合用藥組HDL-C水平高于奧扎格雷鈉組,TC、TG、LDL-C水平低于奧扎格雷鈉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表4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組別 TC TG HDL-C LD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奧扎格雷鈉組(n=73) 1.96±0.78 1.59±0.46 5.73±1.65 4.85±1.42 0.94±0.28 1.25±0.32 3.34±1.06 2.84±0.89聯(lián)合用藥組(n=73) 1.87±0.69 1.35±0.16 5.72±1.64 4.23±1.21 0.93±0.27 1.49±0.47 3.33±1.05 2.51±0.72 t值 0.738 4.210 0.037 2.839 0.220 3.606 0.057 2.463 P值 0.461 0.001 0.971 0.005 0.826 0.001 0.954 0.015
聯(lián)合用藥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奧扎格雷鈉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聯(lián)合用藥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奧扎格雷鈉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腦血栓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血管壁、凝血系統(tǒng)、血流動力學系統(tǒng)損傷等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7]。在韋麗娟等[8]研究中指出,腦血栓的高危人群多為中老年人,主要病因是血管壁增厚等原因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而形成腦血栓,常見發(fā)病部位為腦動脈主干或皮質支動脈,此病會引起腦組織局部供血不足。缺血、缺氧甚至中斷,最終導致腦組織軟化壞死的現(xiàn)象,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近年來,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由于自身代謝功能與機體功能減弱成為腦血栓發(fā)病的高危人群,此病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口眼歪斜、神志不清、抽搐等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9-10]。法舒地爾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可改善腦組織微循環(huán),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保護神經抗凋亡,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有效減輕臨床癥狀,在改善病殘率方面具有一定療效[11]。臨床上常將法舒地爾用于治療血管痙攣,抑制神經細胞損傷,促進神經元軸突生長,減輕受累腦組織細胞的炎性反應[12]。奧扎格雷鈉是一種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劑,具有高效性和選擇性,對血栓烷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地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血管擴張[13]。奧扎格雷鈉可有效改善腦血栓急性期的運動、循環(huán)障礙,對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14]。
血液流變學是用于研究血液宏觀流動性質,人和動物體內血液流動和細胞變形,以及血液與血管、心臟之間互相作用,血細胞流動性質及生物化學成分[15]。血漿黏度與血液流動性相關聯(lián),若血漿黏度增加會造成血液流動不通暢,甚至被阻斷,可通過對血漿黏度的檢測查看體內是否存在瘀血[16]。全血黏度分為高、中、低切,是血液黏度的分類黏度指標,黏度越大則說明流動越慢,其中因全血黏度增高導致的常見疾病有腦梗死、糖尿病、球形細胞增多癥等,因全血黏度降低導致的常見疾病有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貧血癥、尿毒癥等[17]。在本文研究中,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全血低切、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治療前,且聯(lián)合用藥組血漿、全血低切、全血高切黏度降低幅度大于奧扎格雷鈉組(P<0.05),說明兩藥聯(lián)合可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血液黏度,增快血液流動速度,有效降低患者患病概率。
凝血功能是指血液由流動狀態(tài)轉變?yōu)椴荒芰鲃拥哪z狀態(tài)的一種能力,狹義上是指機體在血管受損時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進而促進血液凝固的能力[18]。纖維蛋白原是一種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質,在凝血過程、血栓形成過程中起著一定的作用。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降解產物,若其在體內的水平升高,則說明體內存在高凝狀態(tài)和繼發(fā)性纖維蛋白溶解亢進,可用于血栓性疾病輔助診斷[1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可用于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是否異常,若其延長,則可能有血友病、肝臟疾病等疾病概率;若其縮短,則可能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20]。血脂是指血漿中的中性脂肪和類脂,是生命細胞基礎代謝必需物質,若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攝食過多,會導致血脂升高,誘發(fā)疾病[21-22]。在本文研究中,治療前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和血脂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凝血功能指標和血脂水平優(yōu)于治療前,且聯(lián)合用藥組凝血功能指標和血脂水平優(yōu)于奧扎格雷鈉組(P<0.05),說明兩藥聯(lián)合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血脂水平,促進凝血功能,維持血脂代謝平衡,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法舒地爾聯(lián)合奧扎格雷鈉治療腦血栓,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變學、凝血功能指標,效果顯著。但因本研究所采用的樣本數(shù)量有限和研究時間較短,為證實和對比法舒地爾聯(lián)合奧扎格雷鈉治療腦血栓的臨床效果還需進一步開展大樣本試驗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