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慶
(山西省交通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此公路工程項目的全線長度為18.31 km,其中包括一條穿山隧道,該隧道項目的長度為2.08 km,采用的是單洞雙向通車,隧道進口端處在高山的山腰之上,屬于峽谷地貌,同時下穿既有國道,隧道洞口的覆蓋層結構是破碎堆積體,其最小埋深為11 m,由于受到不同工況條件的影響邊坡可能會出現(xiàn)大面積失穩(wěn)現(xiàn)象,從而致使洞頂坍塌,甚至產(chǎn)生冒頂危險,直接影響既有國道通車安全,因此,進洞施工難度系數(shù)比較高。此淺埋隧道的進口端地質剖面情況見圖1。
圖1 隧道進口端地質剖面圖
此公路淺埋隧道進洞施工嚴格貫徹“零開挖、早進洞,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多量測”的基本原則[1]。首先制作抗滑樁增強破碎堆積體的穩(wěn)定性;然后建立排水系統(tǒng),實現(xiàn)有效排水;邊坡清理作業(yè),并實施邊仰坡錨噴支護,其中洞口、明洞土石方的開挖施工需要分為兩步,首先對隧道的拱部以上部分進行開挖支護,從而為暗洞施工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然后對隧道拱部的下部土石方進行開挖作業(yè),當暗洞掘進到穩(wěn)定地層之后,需要把握時機進行開挖。此外,暗洞拱頂施工選擇的是大管棚超前支護技術,而循環(huán)開挖選用的是超前小導管注漿固結破碎堆積體中的盲區(qū),徑向選用的是中空注漿錨桿加固,然后實施鋼架支護與噴射混凝土支護,隧道洞口段選擇三臺階方式進行開挖,其中循環(huán)進尺大約是1榀拱架,從而實現(xiàn)安全進洞。
在隧洞的右側建立4根長度為28 m的抗滑樁(具體規(guī)格為2 m×2.5 m),以增強破碎堆積體的穩(wěn)定性,以免邊坡發(fā)生坍塌。而樁護壁與鎖口選擇噴射C25混凝土(厚度為2.5 cm),節(jié)長度為1.0 m[2]。鎖口長度為2.18 m,必須保證鎖口和護壁相配套??够瑯哆x擇的是人工開挖方式,按照由上至下的順序進行,首先開挖中間土方,然后向四周開挖,每一節(jié)的高度需要結合土質、施工條件情況而定(基本為1 m),開挖后需要及時澆筑C20護壁混凝土,以增強孔壁的穩(wěn)定性。而鋼筋是工廠下料加工,然后在孔內進行綁扎成型,主筋以套筒方式進行連接。樁身選擇的是C30混凝土,以直流方式澆筑,在澆筑施工完成后應按照規(guī)定要求實施養(yǎng)護。
隧道進洞必須提前完成排水系統(tǒng)施工,以保證洞口排水順暢,防止洞口段土體受排水影響而出現(xiàn)沉降變形。選取隧洞仰坡與地面交線的6 m外建立矩形截水溝(0.4 m×0.6 m),詳細位置應結合工程現(xiàn)場地形條件進行調整。綜合分析徑流與設計基本要求,可以建立急流槽等,合理地引入路塹天溝。
需要貫徹從上至下的順序進行分層開挖,以2 m為單位開挖一層,開挖施工以機械設備為主,此階段必須重視防護處理,可以設置被動防護網(wǎng),同時開挖施工與開挖線間隔距離為1 m,通過風鎬人工方式完成開挖,以免出現(xiàn)超欠挖等現(xiàn)象,在清刷邊坡之后才可以開始實施邊坡、仰坡錨噴支護[3]。邊坡、仰坡都選擇錨網(wǎng)噴防護,具體參數(shù)如下:①砂漿錨桿,直徑為22 mm,長度為3.5 m,Φ6鋼筋網(wǎng)(20 cm×20 cm);網(wǎng)噴C25混凝土,厚度為10 cm。
選擇管棚鉆進設備從隧道拱部的115°之內,以1°~3°的外插角完成鋼管棚(長度為30 m)施工,其中管棚使用的是熱軋無縫鋼管(規(guī)格為Φ89×6 mm),節(jié)段長度分別為3、6 m,環(huán)向間隔距離為40 cm,建立在襯砌拱115°范圍之內,同時完成注漿充填與松土層的有效固結,以增強隧道拱部圍巖結構強度與穩(wěn)定性[4]。
1)導向套拱。根據(jù)設計圖紙要求建立導向套拱,斷面尺寸為60 cm×200 cm,在護拱內安裝了3榀I18工字鋼架,同時設置鎖腳導管。此外,鋼架外緣需要安裝導向鋼管(規(guī)格為Φ108×4 mm),將鋼架和導向鋼管連接成為一個整體,但必須提高其穩(wěn)定性。
2)建立管棚。隧道洞口覆蓋層屬于破碎堆積體,若是選擇普通引孔頂進施工形式,在鉆進施工階段易發(fā)生卡鉆與塌孔問題,從而難以確保施工效果。由此該隧道工程選擇“跟管”技術方式,且導管和鉆頭同步實施鉆進,以防止發(fā)生塌孔等現(xiàn)象,從而符合設計規(guī)定要求。選擇管棚鉆機設備,通過動力鉆頭完成內鉆桿與大管棚的共同實施,通過高壓氣流把孔內雜物清理干凈,從而實現(xiàn)一次成孔。為了保證鉆機順利施工,應在開挖面上搭設鉆機施工平臺,必須確保平臺穩(wěn)定,以免鉆孔施工過程中鉆機擺動而影響鉆孔效果。當鉆機就位之后,需要結合鉆孔實際要求調整定位方向,然后把鉆桿穿過孔口管,并對鉆桿延伸平行線進行固定,從而為鉆機鉆進施工提供導向。鉆進階段應保證導管與鉆頭相跟進,其中導管直徑為90 mm,節(jié)長度分別為3、6 m,要將鋼管的接頭進行錯開,而導管以螺旋套絲的方式相連接。在鉆進時必須嚴格控制鉆桿回轉,以免損壞鉆頭或者是造成鉆桿脫節(jié)。
3)管棚注漿。注漿施工選擇的是單液注漿泵,操作順序為由低至高,注漿材料為純水泥漿(比例為1∶1),注漿壓力為1~2 MPa,當壓力達標后維持約15 min則停止注漿[5]。此階段應先對“單”號孔進行注漿,然后對“雙”號孔進行注漿。為了能夠增強管棚鋼管的剛度,當注漿施工完成之后管內應選擇砂漿泵進行M30水泥砂漿壓注,具體方式是通過注漿管注入底部,一邊退一邊注地將管內注滿砂漿。
隧道進口端洞身開挖需要貫徹“管超前、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多量測”的基本原則進行施工,開挖形式為環(huán)形開挖預留核心土,而臺階應分部進行開挖,將隧道開挖面按照從大至小的順序實現(xiàn)斷面開挖,每一次循環(huán)進尺需要控制為1榀拱架。開挖施工流程如圖2所示。針對局部注漿未達標區(qū)域,應選擇超前小導管進行二次注漿加固,以提高圍巖注漿密實度。小導管材料為熱軋無縫鋼管(規(guī)格為Φ42×4 mm),長度為3.5 m,環(huán)向間隔距離為40 cm,仰角為9°,注漿液選用的為水泥凈漿(水灰比例為1∶1),建立在襯砌拱部位置。
隧道洞身開挖選擇的是機械開挖方式,其中上臺階、中臺階以及下臺階的斷面高度分別為4.09、3.02、2.53 m。首先對上臺階進行開挖,同時保留核心土,而開挖進尺和拱架間隔距離基本一致,初噴混凝土(厚度為3~5 cm)實現(xiàn)掌子面封閉處理,建立中空注漿錨桿(型號為SV-1),通過縱向連接筋(22 mm)把所有榀拱架連接成為一個整體,上臺階的鋼拱架兩側拱腳位置需要建立注漿鎖腳錨管(Φ42 mm,數(shù)量為2根,長度為3.5 m)。在拱部支護施工結束之后,需要取掉核心土,以左右錯開的方式對中臺階馬口進行開挖,錯開間隔距離為3 m。中臺階進尺為5 m,并左右錯開進行下臺階馬口開挖,當下臺階初期支護結束之后,應及時取掉核心土,并進行仰拱施工,保證鋼拱架閉合成環(huán)。
圖2 隧道洞口開挖段施工流程
破碎堆積體環(huán)境下公路淺埋隧道工程近接施工難度級別比較高,安全風險系數(shù)大,所以必須嚴格貫徹“零開挖、早進洞”的基本原則,選擇邊坡處治、排水施工、管棚施工以及小導管注漿等一系列措施,從而保證隧道施工質量及安全。
[ID:01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