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是比較基礎且重要的內(nèi)容。高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對閱讀材料進行認真分析,并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活動,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诖?,文章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能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17-0040-03
引 ?言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知識學習的關鍵時期,需要打好英語基礎,擁有較好的英語素養(yǎng),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著重關注對學生的教育,關注閱讀教學內(nèi)容,采用豐富且多樣的教育形式開展閱讀教學,使學生獲得較好的發(fā)展[1]?;诖?,本文從六個方面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比較合理化的建議。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不到位
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學科教學的主流。但是很多教師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在閱讀教學中對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不到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這無疑對閱讀教學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2]。然而,由于課堂時間十分有限,很多教師無法認真結合核心素養(yǎng)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只能在實際教學中隨機滲透。
此外,雖然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已經(jīng)有一些時日,很多教育界的專家和學者也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但對于很多一線的教學工作者來說,下定決心進行教學改革仍然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對于一些老教師來說尤其如此,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和學習的能力較弱,并且長久以來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和觀念難以改變。這些都給具體教學的推進造成了阻礙,由此出現(xiàn)了形式化、孤立化、片面化的核心素養(yǎng)教學。
(二)授課內(nèi)容枯燥,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授課方式以理論講解為主,缺乏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缺乏師生、生生之間的語言互動,這樣的課堂教學比較枯燥和乏味。在這種授課方式和教學氛圍下,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沒有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只是在學習的壓力和家長的期望下產(chǎn)生被動的學習行為。最好的學習是基于興趣的學習。但是在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無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喚醒他們對英語的熱愛,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情緒低落。這種情緒也會傳染給教師,使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動力減弱,由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
(三)沒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總是會有意或者無意地展示出自己對課堂的領導權。例如,一些教師因為自己有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于教學目標、閱讀指導、高考動向等內(nèi)容有深刻的把握,在教學中會出現(xiàn)對課堂的過渡把控,造成“一言堂”的情況。語言的學習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只有讓學生參與進來,才能實現(xiàn)聽說讀寫多方面語言能力的提升。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參與的機會和發(fā)揮的空間。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改進策略
(一)開展信息化教育,激發(fā)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經(jīng)常接觸英語,難以對其產(chǎn)生十足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應多關注學生的興趣點,依據(jù)學生的興趣點開展對學生的教育,應用信息化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展開對文章的閱讀。
例如,在講授Natural disasters這一單元中的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這篇文章時,為了使學生對唐山大地震有所體會和了解,對文章產(chǎn)生閱讀興趣,筆者便設計了信息化教學方案。筆者在備課時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在網(wǎng)絡上收集了一些關于展現(xiàn)唐山大地震的紀錄片、影視片等資源,并找到其中比較精彩的片段,將其截取下來放在課件中。在課堂上,筆者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現(xiàn)課前所收集的片段。這些片段能夠將唐山大地震的場景更好地呈現(xiàn)出來,帶給學生視覺上的震撼,使學生將關注點放在課堂上。這樣,當筆者引導學生閱讀并深入探索本篇文章時,學生能夠很好地融入閱讀情境,主動且積極地展開閱讀,讓這堂課的教學分外順利。
綜上所述,興趣會推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關注信息化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開展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二)重視閱讀訓練,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掌握閱讀技巧后,學生能夠擁有較好的閱讀素養(yǎng)。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可以開展訓練類活動,提供豐富的訓練機會,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3]。
例如,筆者會做好教學計劃,每周留出一節(jié)課作為閱讀課,引導學生進行集中式閱讀訓練。在閱讀課開始前,筆者會收集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英語文章,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設計問題。在課堂上,筆者會發(fā)放事先準備好的閱讀材料并展示相關問題,規(guī)定比較嚴格的文章閱讀及習題解答時間。時間結束后,筆者會讓學生立即停筆,了解學生的問題解答情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針對學生遇到的時間不夠用、文章中心思想認識不清、審題不清等問題,筆者會逐步開展教學,引導學生掌握跳讀、指讀、先看問題再閱讀文本、圈重點詞匯等多樣的閱讀技巧。這樣,學生能在不斷的閱讀訓練中,逐步提升閱讀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技巧。
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高中英語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比較充足的閱讀訓練機會,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合作交流,使學生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在閱讀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可以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思維方式并了解他人的閱讀思路。這樣,學生能在交流中掌握豐富的思維方法,找尋科學的閱讀思路,從而提升閱讀能力。
例如,在講授What's in a Name?這篇文章時,筆者便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依據(jù)當下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水平,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文章閱讀。為了讓學生有目標性地閱讀,筆者還向學生布置以下閱讀任務:(1)梳理文章,提煉并總結有關英語名字的意義和英語文化中姓的來源的內(nèi)容;(2)梳
理和整合所讀的文章信息,從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和解讀文章。依據(jù)任務,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文章,并與組內(nèi)成員溝通,說出自己的思路,了解其他成員的想法。這樣,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不同的思維碰撞出火花,學生多角度、全面且深入地了解了文章。這種閱讀方式不僅使學生取得了良好的閱讀效果,還豐富了他們的閱讀思維。
總之,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特性,盡量體諒學生在個體能力方面的發(fā)展局限性[4],采用合作教學的方式,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思維,拓寬他們的思考角度,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四)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使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
教材內(nèi)的閱讀資源質量雖優(yōu),但是在數(shù)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想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鼓勵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筆者每周會留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將其作為課外閱讀課,為學生提供質量較優(yōu)的課外閱讀資源,引導學生閱讀和欣賞。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筆者會盡量把握“廣”這一字眼,盡量豐富材料類型,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如筆者會在教室內(nèi)設置讀書角,采用舊物置換、閱讀書籍共享、向學校申請購書資金等多種方式,為學生爭取豐富的英語書籍,將其放在讀書角內(nèi),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觀看這些書籍。又如,筆者會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學生可以任意地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英語書,在活動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讀完整本書。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做筆記,記下文章閱讀感受、文章中的好詞好句。這樣的閱讀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能夠提升他們的文本閱讀能力。
總之,高中英語教師有必要根據(jù)學生的基本閱讀素養(yǎng),開展拓展性的文章閱讀教學,豐富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有說英語的機會
在新時期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依據(jù),確定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素養(yǎng),真正發(fā)揮英語學科的價值,提高閱讀教學質量。語言的學習需要情境的支撐。要想促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閱讀與交流,教師就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展開英語交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情感態(tài)度等。
例如,Travelling around這一單元通過一篇旅游小冊子和一段百科全書來介紹秘魯,兩篇不同體裁的文本都使用了圖文并茂的多模態(tài)形式。在教學本單元時,筆者首先通過引導學生觀看旅游照片、聽同學講旅游經(jīng)歷的方式引入旅游話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筆者讓學生根據(jù)個人喜好選擇景點,自然分組,在組內(nèi)用英語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筆者會適時地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學生通過填表格的方式,體會旅游小冊子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做Four corners的活動找到了歸屬感,與同伴建立了聯(lián)系。當然,本活動也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
總之,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理解英語語法形式、掌握語言表達的字面信息,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5]。
(六)運用“先學后教”模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由于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運用“先學后教”的模式,向學生布置一些課前預習任務,讓他們自行了解閱讀內(nèi)容,對本文重點信息進行勾畫,并記錄自己的閱讀體會和收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預習成果,然后針對學生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究和教學,由此完成教學任務。
例如,Cultural Heritage這一單元涵蓋了兩種類型的語篇:一種是新聞報道,另一種是敘事文本。在課堂教學開始前,筆者會依據(jù)這兩種類型的語篇,布置預習任務:(1)通過文本中對青少年參與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描述,了解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意義;(2)自主閱讀新聞報道,掌握該類型語篇的特點,以書面的形式,有條理地敘述當前一件熱點新聞;(3)掌握敘事文本的敘事內(nèi)容和特點。在課堂上,筆者會鼓勵學生大膽反饋預習情況,并依據(jù)學生的具體預習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強化課堂教學效果,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師有必要對閱讀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關注當下的閱讀教學形式,了解當下的閱讀教學手段,從信息化教學、重視閱讀訓練、合作交流、提供豐富閱讀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和采用“先學后教”模式這幾個方面展開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獲得較好的發(fā)展,有效達成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劉紅偉.以閱讀為中心的高中英語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楊迎時.高中英語閱讀課教法新探[J].科技資訊,2006(01):69.
鐘全明.高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內(nèi)江科技,2005(S1):58.
陳波.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1):103-104.
夏蓮茹.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0(33):132-133.
作者簡介:段云霞(1977.3-),女,甘肅鎮(zhèn)原人,
任教于甘肅省慶陽市鎮(zhèn)原縣孟壩中學,中級職稱,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