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如
廈門市兒童醫(yī)院急診科,福建廈門 361000
急診患者多為意外傷害,治療準備不足,易產(chǎn)生不良的心理反應。根據(jù)統(tǒng)計,急診科患者中46.3%存在心理問題。一般說來,身體上的疾病越嚴重,心理問題越嚴重。對常見急診患者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對臨床醫(yī)務人員十分重要。研究顯示,急診成為身心疾病高發(fā)的主要原因有兩點:①急診醫(yī)師首先要考慮的是確保生命體征正常,忽視患者的心理問題;②院前急救與院內(nèi)急救“斷鏈”現(xiàn)象嚴重[1-2]。伴隨著單一生物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在整體護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多數(shù)患者發(fā)病急,心理準備不足?;颊呒凹覍俳巧D換遲緩,心理依賴嚴重。與此同時,這些患者急診留觀時間短,急性癥狀可緩解后出院?;谝陨咸攸c,構建了具有情感支持聯(lián)合心理護理模式,將整體護理理念與急診科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使之更加完善、實用、可操作性,改善急救質量[3-4]。該研究將該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68例急診留觀患者,以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通過負面情緒與睡眠質量狀況、患者家屬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急診留觀時間等指標的觀察對比,探析了情感支持聯(lián)合心理護理對急診留觀患者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急診留觀患者68例,以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4例。研究組年齡1個月~18歲,平均(6.21±1.11)歲,男∶女=21∶13。外傷的患者10例,燙傷7例,中毒6例,肝臟系統(tǒng)疾病5例,消化系統(tǒng)3例,其他3例。對照組年齡1個月~18歲,平均(6.25±1.23)歲,男∶女=21∶13。外傷的患者10例,燙傷8例,中毒5例,肝臟系統(tǒng)疾病5例,消化系統(tǒng)3例,其他3例。
兩組樣本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遵醫(yī)囑加強對患者的監(jiān)護,密切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和日常生活情況,保持病房環(huán)境通風狀態(tài),溫濕度適宜,并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工作,出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匯報醫(yī)生。護理內(nèi)容是急診留觀的常規(guī)護理。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情感支持聯(lián)合心理護理。①加強溝通。善于溝通,情感搶救要爭分奪秒,診治要及時。急診患者往往急于就醫(yī),情緒反應強烈,穩(wěn)定患者情緒至關重要。護士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及時接受治療,誠懇地詢問病情,冷靜、有序、有條理地進行搶救護理,給予患者適當?shù)陌参亢凸膭?。適時疏導患者的緊張、焦慮、恐懼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緩解患者不良情緒。②針對急診患者的心理特點,給予積極的心理疏導。特別要多關注拒絕治療、憤怒偏執(zhí)的患者,充分了解患者,學會為別人著想,態(tài)度真誠,語言柔和。對某些嚴重焦慮和恐懼的患者,可教其放松的方法,必要時可進行放松訓練,減輕患者焦慮和恐懼。③營造“家”的溫馨氛圍、優(yōu)美的醫(yī)院環(huán)境,增加了患者愉快的心情、室內(nèi)通風、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溫濕度、綠色植物的擺放,以及嚴格的陪同探視制度和一些警示標志,如“小心濕滑、小心電氣危險”等,以消除安全隱患,滿足患者的環(huán)境需求。④加強人文關懷。確保對患者關懷到位,了解患者的身心健康狀況,病情變化,生活自理困難患者的基礎護理,以護理程序為框架,解決患者需求,健康教育到位,尊重每一位患者。創(chuàng)造舒適、安全、溫馨的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調(diào)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配合治療。⑤加強健康教育。對疾病的知識及康復知識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介紹。包括疾病原因、癥狀、臨床監(jiān)測方法、飲食指導、運動治療、用藥、出院指導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健康教育方式包括:示范性教育。為使患者配合治療護理,護士以患者的健康知識和技能水平為依據(jù),對患者進行有效咳痰、腹式呼吸等現(xiàn)場演示;引導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尿糖的檢測,采用胰島素注射法,強調(diào)胰島素的正確使用和不良反應的預防;對于手術治療的患者需要介紹手術方法、術前訓練項目、術前準備、注意事項及配合技巧、術后體位、飲食等。⑥家庭支持。家屬定期探訪,給予患者心理支持,通過言語、眼神鼓勵來安慰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⑦積極的心理暗示。多與患者溝通,傾聽患者的聲音,在溝通過程中講解過去成功的治療事例和疾病治療方法,引導患者回憶快樂事件和情景,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幸福情景,讓他們得到積極的心理支持。⑧情緒控制。急診留觀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甚至絕望。和患者交流時,要注意觀察患者的態(tài)度,評估患者的情緒。對患者不良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及時分析,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緩解不良情緒。
比較兩組護理前和護理后負面情緒與睡眠質量狀況、患者家屬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發(fā)放自制滿意問卷,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急診留觀時間、總住院時間、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根據(jù)自制依從性問卷評估,2分完全依從,1分部分依從,0分不依從,其中,完全依從和部分依從所占百分比納入總依從率的計算)。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負面情緒與睡眠質量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護理后研究組負面情緒(31.45±1.67)分與睡眠質量(4.21±0.21)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2.541、15.601,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負面情緒對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negative emo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s),point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負面情緒對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negative emo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s),points]
組別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PSQI總分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34)研究組(n=34)t值P值64.81±6.35 64.31±6.51 0.321 0.750 46.12±2.03 31.45±1.67 32.541<0.001 15.33±2.22 15.45±2.15 0.226 0.822 8.13±1.45 4.21±0.21 15.601<0.001
研究組家屬滿意度是(94.13±3.77)分比對照組(78.41±2.26)分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854,P<0.05)。
研究組急診留觀時間(6.01±0.15)d、總住院時間(8.41±2.11)d均短于對照組急診留觀時間(8.13±0.34)d、總住院時間(11.24±2.56)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264、4.974,P<0.05)。
研究組依從性達到100.00%(34/34),而對照組依從性是82.35%(28/34)。研究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70,P=0.033)。
急診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焦慮和恐懼,對突發(fā)疾病或突發(fā)事件的心理準備不足。此外,對疾病認知不清,擔心預后,難以適應,也表現(xiàn)為焦慮和恐懼[5-6]。①在憤怒和攻擊事件中的創(chuàng)傷患者,由于情緒挫敗和傷口疼痛,會隨時向醫(yī)護人員宣泄不滿,以減輕內(nèi)心的緊張和痛苦。②急性危重疾病、永久性肢體功能喪失、經(jīng)濟困難、缺乏社會支持、性格內(nèi)向的患者易患抑郁癥,突發(fā)疾病、慢性惡化、自殺等[7-8]。③慢性疾病患者,因病情反復延長,生活質量下降,易患抑郁癥,女性患者尤甚,夫妻不和、婆媳不和是導致自殺的主要原因。④部分強迫癥、軀體化患者由于急躁,對疾病認識不清,會多次對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提出質疑情況。⑤中毒和慢性病患者普遍存在悲觀和絕望的情緒。部分患者由于對生活失去信心,對疾病絕望而悲觀絕望,部分患者還因車禍、工傷致殘或突然失去親人,受過度意外的打擊,處于恐懼或不愿接受現(xiàn)實的狀態(tài),導致了悲觀與絕望[9-10]。
急診患者往往對未知的疾病有恐懼心理,因為疾病可能反復發(fā)作,病情變化快、流動性大、突發(fā)性明顯。為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確保臨床治療的效果[11-12]。
急診科是一個患者多,流動性大的科室,其首要職能是及時搶救,不耽誤治療。與此同時,護士要充分關注患者的心理和睡眠質量的改善問題[13-14]。護士在與患者的接觸中起著間接或直接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任何局部障礙都會影響急救的正常進行,使患者滿意,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之一是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急診的特點決定了急診患者多為重癥患者,但由于醫(yī)療資源和醫(yī)療水平的限制,患者的心理問題常常被忽視,因此護士必須規(guī)范自己的護理行為,增強責任感,最大限度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15-17]。
急診患者是危重、恐懼、內(nèi)心壓力大,存在著敵意、緊張、抑郁、絕望、悲觀等消極情緒。急診護理相對于其他護理工作來說,有很大的特殊性,所以必須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18-20]。病情預后與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密切相關,良好的情緒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急救工作,對急診護士既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又要有足夠的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并且在護理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緩解急診患者的消極情緒,促進病情康復[21-23]。
為此,該研究針對急診留觀患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以“生物-心理-社會”為框架的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從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需求出發(f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了解患者的實際需求,給予患者充分的心理疏導,消除其不良情緒,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這對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十分重要。同時,不良心理狀態(tài)以及急診科的特點均可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通過情感支持和心理護理,可減輕患者的心理應激,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增強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知,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
該研究顯示護理前兩組負面情緒與睡眠質量指標比較(P>0.05),而護理后研究組負面情緒(31.45±1.67)分與睡眠質量(4.21±0.21)分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患者家屬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研究組急診留觀時間(6.01±0.15)d、總住院時間(8.41±2.11)d均短于對照組急診留觀時間(8.13±0.34)d、總住院時間(11.24±2.56)d(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33)。研究組依從性達到100.00%,高于對照組依從性是82.35%(28/34)(P<0.05)。
張秀云等[24]的研究也顯示,急診心理護理對急診患者負性情緒的改善作用明顯,其研究顯示,研究組的焦慮情緒是(34.14±1.78)分,低于對照組的(47.56±2.12)分(P<0.05),與該研究結果相似。該研究顯示,護理后研究組的焦慮情緒是(31.45±1.67)分,低于對照組的(46.12±2.03)分(P<0.05)。
綜上所述,急診留觀患者實施情感支持聯(lián)合心理護理可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避免不良的情緒應激對于疾病治療產(chǎn)生的影響,也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認可程度,并提高患者在留觀過程的遵醫(yī)性,改善睡眠質量,縮短急診留觀時間和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