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華
(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實驗學校,江蘇 蘇州 215100)
關(guān)于學生的閱讀速度,《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對義務(wù)教育階段的每一個學段都提出了相應(yīng)的要求。其中,第三學段(5~6 年級)要求“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 字?!钡@不是“提高閱讀速度”的標準。如果是瀏覽,每分鐘300 字的速度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五年級上冊推出閱讀策略單元——“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標志著“速讀”從真正意義上進入了課堂教學視野。為把這一策略教學落到實處,在教學時需要結(jié)合五年級學生抽象思維正逐步形成的年齡特點,充分用好文本資源,展開真實的閱讀體驗,讓“提高閱讀速度”成為語文課堂最美的音符。
對于小學五年級學生而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習得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確有一定難度,因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螺旋式提升的過程。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共編排了四篇課文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策略:集中注意力讀,不回讀;連詞成句地讀;借助關(guān)鍵詞句讀;帶著問題讀。這幾個具體的閱讀策略均涉及到學生閱讀感知力問題,需要以教材為依托,搭建適切的閱讀策略支架,加強學生閱讀感知力訓練,為提高學生閱讀速度提供理論脈絡(luò)和實施路徑。
互動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途徑,閱讀互動能豐富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速度。統(tǒng)編教材于三年級上冊起、每個年級上冊都創(chuàng)造性、遞進式地編排了一個“閱讀策略單元”。所以到了五年級,大多數(shù)學生都已經(jīng)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閱讀策略,但不同的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樣,甚至存在較大的差異。對此,教師如果不能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其差距將會越拉越大。為避免這一情況發(fā)生,需要教師以“計時閱讀”為樞紐,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和多元互動的閱讀情景,促使不同閱讀主體迸發(fā)活力,有效地提高閱讀速度。以《搭石》為例,設(shè)計挑戰(zhàn)式閱讀:
1.記下閱讀時間:按照本課“導讀提示”默讀全文,記下所用的時間。
2.分享閱讀體會:請在2 分鐘內(nèi)讀完全文的同學分別上臺說說自己的閱讀體會。
3.分析慢讀原因:請默讀全文超過2 分8秒(全文641 字÷300 字/分鐘)的同學說說可能是什么原因影響了閱讀速度。
4.生生互幫互助:請你想一想有幾種方法可以幫助閱讀困難同學提升閱讀速度。
這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又層層遞進的閱讀挑戰(zhàn),讓學生體驗到閱讀總有一種特別的力量,使他們真正“動起來”“學起來”,尤其是生生互助環(huán)節(jié),不僅把教師的“教”轉(zhuǎn)化為學生的“學”,而且還將其延伸轉(zhuǎn)化為生生之間的互助互學。這樣,既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搭建了發(fā)揮作用、鞏固學習成果的平臺,又使“學困生”通過與同學互動并獲得同學幫助后,消除了策略單元學習的畏難心理,并認識到提高閱讀速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種深受學生喜愛的互動形式還可以拓展到課外閱讀,如成立課外閱讀興趣小組,閱讀主持人及計時員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讓學生通過開展互助式合作閱讀活動,反思自已的閱讀習慣,檢驗閱讀策略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幫助學生養(yǎng)成“集中注意力讀”“不回讀”的閱讀習慣。
《將相和》是一篇精讀課文,在本單元承擔讀的任務(wù)是擴大視域,促進連詞成句地讀。但是,“連詞成句地讀”這一策略比較抽象,經(jīng)常會有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陷入策略誤區(qū),認為“連詞成句地讀”就是“一目十行”,在閱讀過程中片面追求速度,而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不夠關(guān)注,甚至予以忽視。為使“連詞成句地讀”能夠被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教師應(yīng)注意引導學生關(guān)注學習提示,明確本課訓練重點。在進行閱讀時,要有意識地運用方法并記錄閱讀時間。閱讀完畢后,可用填空測試法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程度,以及讓學生談?wù)勯喿x感受。最后,再次閱讀,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閱讀速度。以課文中的速讀句子“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為例,設(shè)計“連詞成句,快速閱讀”訓練活動:
1.屏幕出示課件:句段具體內(nèi)容,定時5 秒或者幾秒后消失。
2.引發(fā)交流探究:談一談自己一眼看到了哪些內(nèi)容,為何會有一定的差異。
3.閱讀方法點撥:“連詞成句地讀”就是把一眼看到幾個詞組或是短句,連在一起進行閱讀。這樣既可以快速閱讀,又可以加深對句子的理解。
4.借助例子幫學:設(shè)計以下三個遞進的例子,幫助學生對“連詞成句地讀”有更形象的理解、更深刻的感悟。(如圖所示)
所以,要實現(xiàn)“連詞成句地讀”這一策略目標,關(guān)鍵是要將專注點放在對閱讀的理解上,不斷地擴大視域范圍,從“一目一詞”到“一目一短語”再到“一目一句”,始終保持著提高閱讀速度的節(jié)奏,快速地讀下去。
由于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于2019 年秋季才在全國實現(xiàn)全覆蓋,因而對于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提問”策略,有眾多學校的五年級學生沒有進行過系統(tǒng)學習,而“帶著問題讀”這一閱讀策略,又在該單元的課文《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戰(zhàn)》的提示語中出現(xiàn)。為此,有必要對前面的單元進行有針對性的補課教學,讓“提問”策略與“帶著問題讀”的閱讀策略有機鏈接起來。例如,在教學《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這一課時,對教學活動可以進行如下設(shè)計:
1.提出問題:邊讀課文邊思考,將不懂或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和同學交流。
2.小組合作:把同學提出來的問題分門別類,以4 人為一小組交流討論:它們的提問角度分別有哪些。
3.匯報交流:各小組組長上臺匯報討論結(jié)果,班長或?qū)W習委員將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整合出來(如表所示)。
在補課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看法和問題應(yīng)給予適當引導、耐心解答,以激發(fā)、鼓勵學生更加積極地發(fā)表看法和提出更多、更高質(zhì)量的問題,讓學生養(yǎng)成從文本閱讀中發(fā)現(xiàn)新知、闡發(fā)獨到見解的學習品質(zhì)。這樣,既給學生修補了前面的課,又落實了“帶著問題讀”的閱讀策略。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和領(lǐng)悟到閱讀策略與閱讀方法有著各自相對獨立的分工,前者不是后者的簡單累加,而是需要學生基于學習任務(wù)、具體情景、文章特點、認知水平等因素,對選擇的閱讀方法進行靈活調(diào)節(jié),從而進行有目的的閱讀并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
閱讀策略之所以以單元設(shè)置的方式呈現(xiàn),其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策略意識,更好地解決閱讀方法欠缺的問題。但是,學習和運用閱讀策略不應(yīng)僅局限于本單元,還應(yīng)延伸、拓展到其它閱讀活動,使自己成為積極、優(yōu)秀的閱讀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應(yīng)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運用策略的意識和遷移策略的基本能力,充分發(fā)揮閱讀策略的教學價值。
例如,本策略單元之后的第三單元,以“民間故事”為主題,編排了蒙古族的《獵人海力布》漢族的《牛郎織女》兩個故事,《牛郎織女》在課文編排上分為:《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三篇課文的篇幅都比較長,文字量、信息量很大。尤其是這些故事都有一個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的過程,如果能夠運用“抓住關(guān)鍵詞句讀”這一策略進行閱讀,既有助于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增強理解能力,又有助于學生更加準確與生動地復述課文、更加深刻地體會與領(lǐng)悟故事的寓意,從而實現(xiàn)知策略——學策略——用策略的有效遷移。
又如,本冊第八單元第26 課《憶讀書》課后習題和第27 課《我的“長生果”》的課文導語都提出:“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并分別要求“說說作者回憶了自己讀書的哪些經(jīng)歷,她認為什么樣的書才是好書。”“說說作者讀過哪些類型的書,從童年讀書、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边@兩個要求,其實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句”進行有效閱讀,掌握文章內(nèi)容精華。這也提醒教師在開展閱讀策略教學時,應(yīng)注意加強與其他單元的緊密銜接,注重從課內(nèi)向課外轉(zhuǎn)移、從課外向課內(nèi)滲透,使閱讀策略的運用貫穿于整個語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
信息時代,人類信息量與知識量進入“秒漲”時刻。提高閱讀速度已是時代的呼喚!教會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培養(yǎng)其快速閱讀能力是時代賦予語文教學的新課題。然而,“提高閱讀速度”不等于“快速閱讀”。它作為一種重要的閱讀策略非一日之功,其教學也不是畢其功于一“課”。盡管如此,通過“提高閱讀速度”單元策略教學,欣喜地看到學生靈活運用相關(guān)策略,提升自身的閱讀素養(yǎng),從課堂分分鐘讀完一篇課文,到課外一兩個小時就讀完一本書。由此相信:只要閱讀時間充分、閱讀方法有效、學會方法運用,該學段學生完成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