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佩慧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醫(yī)院檢驗科,福建漳州 363300
糖尿病屬于我國中老年常見疾病, 主要與人體內胰島素分泌缺陷所引發(fā)的血糖升高有關。 隨著近年來糖尿病新發(fā)患者逐漸增多, 臨床檢驗工作作為診斷糖尿病的重要依據,相關研究工作也愈加重要[1]。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升高, 身體的各處器官受到影響,靶向損傷人體代謝器官,導致患者腎臟出現損傷情況,最為典型的表現是尿糖與尿微量蛋白升高[2-3]。多項研究表明,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能夠及時通過指標異常情況判斷患者腎損傷情況[4-5]。鑒于此,該文選擇該院2020 年10 月—2021 年10 月收治的100 例糖尿病患者進行早期腎損傷診斷研究, 分析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的診斷應用價值, 現報道如下。
1.1.1 患者資料 選擇該院治療的100 例糖尿病患者進行早期腎損傷診斷研究, 采用回顧分析法,將患者分為早期腎損傷組(50例)與未損傷組(50 例)兩組。 早期腎損傷組患者, 年齡64~71 歲, 平均(64.37±1.17)歲;病程4~10 年,平均病程(6.17±0.17)年。未損傷組患者,年齡64~71 歲,平均(64.36±1.18)歲;病程4~10 年,平均(6.16±0.16)年。糖尿病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研究要求。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老年慢性病基層診斷指南》相關疾病診斷標準;②所有糖尿病患者知情同意此次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工作。
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患者;②危重癥糖尿病患者;③傳染疾病患者。
1.1.2 研究人員 共有5 名參與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工作, 男3 名, 女2 名, 年齡34~49 歲, 平均(42.17±2.07)歲;檢驗工作從事時間7~20 年,平均(14.25±0.28)年。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工作參與標準:①相關檢驗項目從事時間≥3 年;②能夠在檢驗研究期間定期參與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相關研討會議。
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①糖尿病患者首次就診時告訴其按時作息、正常飲食后的3 日接受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②檢驗前8 h 開始禁食禁水;③檢驗時間達到后,由檢驗研究人員指導糖尿病患者正確采集尿液樣本, 總量達到5 mL; ④使用專用分析儀器對糖尿病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進行檢驗。
檢驗參考標準:①尿糖:陽性>2.77 mmol/L;陰性1.67~2.77 mmol/L;②尿微量白蛋白:陽性>20 mg/L;陰性≤20 mg/L。
陽性檢驗結果:陽性、陰性。 由研究人員負責統(tǒng)計不同檢驗方式的陽性檢驗研究結果。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均值:尿糖檢驗均值;尿微量白蛋白檢驗均值。 由研究人員負責統(tǒng)計不同檢驗項目的檢驗均值, 并對損傷與未損傷患者進行組間對比。
數據分析結果包括以下情況。
真陽性:即檢驗結果認為是早期腎損傷,臨床綜合診斷結果認為是早期腎損傷(A)。
假陽性:即檢驗結果認為是早期腎損傷,臨床綜合診斷結果認為不是早期腎損傷(B)。
假陰性:即檢驗結果認為不是早期腎損傷,臨床綜合診斷結果認為是早期腎損傷(C)。
真陰性:即檢驗結果認為不是早期腎損傷,臨床綜合診斷結果認為不是早期腎損傷(D)。
涉及其他數據分析計算公式: ①靈敏度=A/(A+C)×100%;②特異度=D/(B+D)×100%;③診斷符合率=(A+D)/(A+B+C+D);④誤診率=B/(B+D);⑤漏診率=C/(A+C);⑥陽性預測值=A/(A+B)×100%;⑦陰性預測值=D/(C+D)×100%;⑧假陽性率=B/(B+D);⑨假陰性率=C/(A+C);⑩正確指數=靈敏度+特異度-1。
用SPSS 27.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糖尿病患者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中的各項數據指標,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早期腎損傷組與未損傷組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結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檢驗結果均值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檢驗結果均值對比(±s)
?
尿糖檢驗結果與尿微量白蛋白檢驗結果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尿糖檢驗與結合檢驗結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合檢驗與尿微量白蛋白檢驗結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結合檢驗真陽性率高于尿糖檢驗、 尿微量白蛋白檢驗,真陰性、假陽性數據均一致,假陰性數據低于尿糖檢驗、尿微量白蛋白檢驗;結合檢驗敏感度、準確性、陰性預測值、正確指數均高于尿糖檢驗、尿微量白蛋白檢驗,特異度、誤診率、陽性預測值、假陽性率均一致,漏診率、假陰性率低于尿糖檢驗、尿微量白蛋白檢驗,見表3、表4。
表3 3 種檢驗訪求陽性與陰性情況對比[n(%)]
糖尿病會對患者的內分泌功能造成直接影響,導致其體內血糖無法正常分解,糖代謝異常,致使患者處于高糖狀態(tài),成為患者的基礎疾病,引發(fā)其腎功能損傷[6]。 結合大量的臨床調查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夠有效控制高血糖狀態(tài), 將會導致腎損傷持續(xù)加重,甚至最終發(fā)展為腎衰竭。早期糖尿病腎損傷患者病情較為輕微,無明顯臨床癥狀,因此極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病情進展到嚴重階段,增加治療成本[7]。臨床治療糖尿病腎病,主張早發(fā)現、早治療原則, 通過臨床檢驗等多種方式及時發(fā)現早期糖尿病腎損傷患者, 及時為其制訂更好的腎損傷干預治療方案[8]。曹巧華[9]在相關研究中指出,檢驗工作是利用與人體相關的樣本開展相關工作, 通過對樣本的性狀、顏色、成分變化情況,判斷人體是否出現異常狀態(tài),能夠用相關數值波動分析相關疾病。洪雯等[10]在相關研究中認為,在糖尿病腎損傷早期診斷中,可以通過臨床檢驗方式, 及時發(fā)現糖尿病患者腎臟是否出現損傷,以及具體的損傷情。 王朋[11]在相關研究中, 也肯定了臨床檢驗在糖尿病腎臟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目前, 臨床中糖尿病腎臟損傷診斷主要利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進行判斷。尿糖檢驗是指對人體尿液中的糖分含量進行檢驗, 一般情況下人體尿液中并不含有糖分,但如果腎臟出現損傷,導致尿液中的糖分無法被正常代謝, 就會導致尿液中的糖分異常升高,出現尿糖指標升高現象,因此可以將尿糖檢驗作為相關檢驗項目觀察指標。 尿微量白蛋白檢驗與尿糖檢驗開展項目原理相同, 患者腎臟未出現損傷時尿液中只含有少量的尿微量白蛋白, 但在腎臟損傷后導致腎臟的代謝功能受損, 無法正常吸收尿微量白蛋白,導致其進入到尿液中,從而出現異常升高現象, 因此可以將尿微量白蛋白檢驗作為相關研究與檢驗指標。
方春燕[12]在臨床研究中認為,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可以判斷患者腎臟是否出現損傷, 能夠作為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重要診斷指標。 滿玉霞[13]也在相關研究中認為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檢驗指標相對比較客觀,可以通過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變化,對糖尿病患者的腎臟健康狀況進行判斷。 方金山[14]在相關研究中認為,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單獨開展可能在篩查中出現腎損傷診斷漏診現象, 如果能夠結合檢驗,可以有效排查早期腎損傷患者。 張悅[15]也在相關研究中認為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檢驗結合檢驗效果要好于單一檢驗方式, 也是臨床中普遍認可的檢驗開展方法。
表2 不同方法陽性率對比[n(%)]
表4 靈敏度及特異度等檢驗結果對比(%)
該次研究中選擇于該院治療的100 例糖尿病患者進行早期腎損傷診斷研究,分析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的診斷應用價值。 在研究指標上共選擇3 項結果進行研究。①檢驗指標均值水平:能夠判斷糖尿病患者腎損傷與未發(fā)生腎損傷在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檢驗上的數據差異; ②陽性率對比能夠判斷不同檢驗方式在檢出率上的具體差異; ③不同檢驗方法結果對比:是臨床檢驗、檢查研究中的常用指標,該次研究中以此判斷不同檢驗方式各自靈敏度、 精準度、誤診率、漏診率的具體情況[16-17]。通過研究數據可以得知, 糖尿病患者腎損傷與未發(fā)生腎損傷時在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檢驗結果中,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因此可以將其作為判斷糖尿病是否發(fā)生腎損傷的重要指標。通過檢出結果數據可以發(fā)現,糖尿病患者腎損傷與未發(fā)生腎損傷在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檢驗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檢驗的陽性檢出率并不如結合檢驗, 在檢出數據進一步分析中驗證了結合檢驗的開展優(yōu)勢。 該次研究同秦兵[18]的研究觀點相一致,均認同尿糖檢驗+尿微量白蛋白檢驗開展后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結合檢驗陽性檢出率高, 能夠作為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診斷的重要依據,臨床檢驗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