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靜
摘要:鉛球運動起源于希臘士兵為提高炮彈裝填速度而進行的訓練,當時用于練習的炮彈重量為7.257公斤,剛好與比賽中男子鉛球的重量相似。目前,國內(nèi)外流行兩種推鉛球技術(shù):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shù)和旋轉(zhuǎn)式推鉛球技術(shù)。無論這兩種技術(shù)的差異如何,評定和衡量其技術(shù)好壞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
引言:
首先鉛球運動注重出手初速度,指通過人體一系列的運動作用于鉛球,使鉛球在離手一瞬間獲得一定的飛行速度。在一定角度范圍內(nèi),出手初速度越大,鉛球飛行就越遠,因此力氣大的運動員有先天優(yōu)勢。
一、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shù)動作
推鉛球指運動員在直徑2.135米的投擲圈內(nèi)通過滑步或旋轉(zhuǎn)以及最后用力用單手把鉛球從肩部推出,并保持身體平衡,待球落在34.92°扇形區(qū)內(nèi)再從投擲圈后半部走出方為有效。根據(jù)規(guī)則規(guī)定,男子鉛球的重量為7.26公斤,直徑11~13厘米,女子鉛球的重量為4公斤,直徑9.5~11厘米。推鉛球?qū)儆诜侵芷谛缘倪\動項目。推鉛球的特點是要求運動員具備強大的爆發(fā)力作用于鉛球,使鉛球在適宜的角度范圍內(nèi)獲得最大的出手初速度,從而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二、鉛球運動重要的三因素
目前,國內(nèi)外流行兩種推鉛球技術(shù):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shù)和旋轉(zhuǎn)式推鉛球技術(shù)。無論這兩種技術(shù)的差異如何,但是評定和衡量其技術(shù)好壞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三因素: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
1、出手初速度
指通過人體一系列的運動作用于鉛球,使鉛球在離手一瞬間獲得一定的飛行速度。在一定角度范圍內(nèi),出手初速度越大,鉛球飛行就越遠。
2、出手角度
指鉛球出手的飛行方向線與球出手前最高點的水平絲之間的夾角。鉛球獲得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對比關系決定了出手角的大小。根據(jù)拋射原理,拋射點和落地點在同一水平面上時(不計空氣阻力),物體拋射應小于45°,而應在38°—42°左右。
3、出手高度
通常出手點較高,出手角相對減小些,以加大水平分力,使鉛球遠度增加,因此,髖、膝、踝和腳趾關節(jié)應充分蹬伸,
三、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shù)(右手為例)
1、握、持球技術(shù)
手指力量強的可以將球移向第一指骨上方一些,可增加用力的工作距離;手指力量弱的把球更靠近指根部位,但不能將球放在掌心中,頸部略向右側(cè),握球的手將鉛球夾牢,持球手臂的肘部應低于肩并向外屈,掌心朝前,握持球的手臂自然放松,為完成后面的技術(shù)作好充分的準備。
2、深蹲姿勢(低勢)
背對投擲方向站立,右腿自然彎曲,腳前掌著地,左臂自然下垂。
3、滑步
滑步過程是由預擺,團身,左腿擺動和右腿蹬伸的擺蹬結(jié)合,右小腿的收拉,左腿的下壓著地等不同的階段組成。
4、預擺團身技術(shù)
當身體重心穩(wěn)定地落在右腿上時,左腿自然彎曲,以大腿帶動小腿平穩(wěn)地向后上方擺出,右腿配合以蹬伸,上體前傾,接著左腿回收,右腿同時也彎曲,弓背含胸,當左膝接近右膝時完成團身技術(shù)。也可不進行預擺,也可預擺1次。預擺團身,是為滑步作好充分的準備。
5、左腿的擺動技術(shù)。左腿的擺動應以大腿帶動小腿以腳跟為先導向后上方擺出,隨著大腿的擺動帶動髖向投擲方向移動。右腿的蹬伸技術(shù),當左腿擺動使身體重心移過右腿支撐點。瞬間,右腿即開始作有力的蹬伸,右腳蹬離地面的方法應根據(jù)身體素質(zhì)、技木等來選擇用前腳掌蹬離地面或以腳跟蹬離地面。通常力量大,技術(shù)熟練者多采用后者,力量不足或初學者采用前者。
6、右腿的收拉。當腳蹬離地面后,小腿迅猛收拉,腳沿著地面在投擲圈中心附近著地。小腿的迅速收拉還為超越器械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左腿積極下壓技術(shù)(此時右腿蹬伸也結(jié)束),左腿下壓的同時,右腿也即收拉。在滑步結(jié)束時鉛球已獲得了一定的速度,大約為-.5米/秒,并且形成了超越器械的有利姿勢,通過最后用力使鉛球能夠達到13米以上/秒的速度出手,因此在最后用力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身體各部分肌群的收縮力量,同時某一部分的用力為下一部分的用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使得各部分的力量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作用于鉛球,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四、旋轉(zhuǎn)推鉛球技術(shù)
七十年代,蘇聯(lián)的巴雷什尼柯夫首先在奧運會上采用了旋轉(zhuǎn)推鉛球技術(shù),使推鉛球技術(shù)得到了發(fā)展,不久他就以22.00米創(chuàng)造了鉛球世界紀錄。由于采用旋轉(zhuǎn)技術(shù),鉛球在最后用力前的運行路線比背向滑步長,所獲得的初速度較大,有利于提高成績。但是旋轉(zhuǎn)技術(shù)難度較大,難于掌握身體平衡。
旋轉(zhuǎn)推鉛球的握、持球方法與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shù)基本相同,只是旋轉(zhuǎn)中由于產(chǎn)生向力加速度,因此鉛球應貼得緊些,以免滑出。旋轉(zhuǎn):握持好球后,兩膝微屈,軀干稍前傾,自然放松地準備旋轉(zhuǎn)。旋轉(zhuǎn)開始時,上體前傾并移向左支撐腿,,右腿用力蹬伸,使身體進入旋轉(zhuǎn),當右腿蹬離地面后,此時左腿快速蹬伸離地,形成短暫的騰空,這個階段右腿的快速內(nèi)扣和左腿的有力蹬伸推動身體轉(zhuǎn)動是非常重要的。
當左腿蹬離地面后,右腳在旋轉(zhuǎn)中以前腳掌迅速在投擲圈圓心處落地,稍作緩沖后即作有力的蹬轉(zhuǎn)。這時,左腿緊靠右腿加速向外向后以左即前腳掌快落在中線左側(cè),完成旋轉(zhuǎn)動作,作好最后用力的準備。整個旋轉(zhuǎn)過程應由慢到快,越來越快。下肢始終快于上體。頭部和軀干保持正確的姿勢,形成良好的加速節(jié)奏。在整個旋轉(zhuǎn)中,應盡量縮短騰空時間。當左腳前腳掌一著地即進入用力階段,最后用力技術(shù)同于背向滑步最后用力技術(shù)。最后用力請參見前面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shù)。
總結(jié):
鉛球運動雖未普及,但是目前在義務教學中已經(jīng)開展實心球運動,兩者投擲技術(shù)基本相同。但是不論是運動還是比賽,實際情況還和運動員具體的發(fā)力姿勢有關,最后則是出手角度,指鉛球出手的飛行方向線與球出手前最高點的水平線之間的夾角。假設拋射點和落地點在同一水平面上時(不計空氣阻力),利用高中物理斜拋運動的知識,可以計算得到45°拋出的鉛球落點最遠。但實際情況是,起拋點大約在運動員的肩膀高度,最后落在地面上,那么就不是45°拋出最遠了,而是與運動員肩高、臂長和初始拋出速度有關。比如起拋高度1.8米,初始速度假設10米每秒,那么最佳角度大約是40.5°,可以最遠拋到11.7米。
參考文獻:
[1]賈書義.談少年鉛球運動員的選材和全面身體訓練[J].哈爾濱體育學院報,2018,12(4):31-32.
[2]齊爽,郝治中.對我國鉛球運動員不同階段選材指標的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5):160.
[3]沈衛(wèi)林.兒童少年鉛球運動員選材[J].體育科技,2018(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