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麗娜
摘 要:民族民間舞是流傳于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的舞蹈形式,它具有樸實無華、形象生動的特點。民族民間舞是中華民族特色藝術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我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因此,高職學校教師應重視民族民間舞的教學改革,針對民族特點來展開民族民間舞的教學,加強學生對民族民間舞的理解,讓學生了解民族舞的文化,從而為民族民間舞教學注入活力,讓學生在練習舞蹈動作的過程中充分進行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特征,其次研究了高職院校民族民間舞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民族民間舞;教學改革策略
1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特征
1.1民族民間舞具有創(chuàng)造性
民族民間舞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性,學生在學習民族民間舞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融合其他舞種,從而打造出一種新型的舞蹈形式。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民族民間舞的過程中充分進行想象,結合自己的想法來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舞蹈動作,從而更好地利用舞蹈來表現(xiàn)自己的情緒。
1.2民族民間舞具有靈活性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其代表舞蹈形式,不同民族的舞蹈也沒有十分嚴格的界限,且具有一定的共性。民族民間舞具有靈活性的特征,學生可以將不同的舞蹈動作融入其中,通過隨意搭配來創(chuàng)造出更具特色和藝術性的舞蹈形式。因此,教師在教學民族民間舞的過程中無需遵循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而是可以更加隨性地進行教學,給予學生更多自由創(chuàng)作的空間,進而有利于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2高職院校民族民間舞教學改革策略
2.1針對民族特點進行教學
民族民間舞的形成與民族特色文化、地理環(huán)境等有著較大關聯(lián),民族民間舞中的一些經典動作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下形成的。因此,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掌握民族民間舞的精髓,高職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要針對民族的特點來展開教學,讓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地理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從而加強學生對民族民間舞的了解程度,讓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狀態(tài)去練習民族民間舞。例如以藏族舞的教學為例,藏族人民常年生活在氣溫較低的區(qū)域,所以藏族人民平常都穿著保暖性較好的衣物,由于藏族人身上穿著較厚的衣服,所以他們在做舞蹈動作時的動作幅度會受到影響,他們需要使更大的力氣才能夠作出特定的舞蹈動作,尤其是他們的腰部和胯部的動作幅度較大。因此高職教師應引導學生加強腰部和胯部動作的訓練,讓學生想象自己身上穿著厚重的衣服,然后再去嘗試著做藏族人民的舞蹈動作。又如教師在教學傣族舞時,可以教學傣族舞中的蠟條舞。蠟條舞是傣族舞蹈中的一種表演性的儀式舞蹈,也是一種宮廷性舞蹈。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蠟條舞時,應該加強對學生腳部動作的訓練,讓學生的腳上動作為上步屈膝半蹲,手上動作為在外掏基礎上的變化,整個舞蹈造型十分具有傣族舞蹈的特點。總之,高職教師在教學民族民間舞時應該根據民族的特點來進行教學,這樣更能夠加深學生對民族民間舞的印象,并提升學生對民族民間舞動作的掌握程度。
2.2滲透不同民族的文化
高職教師在教學民族民間舞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滲透民族文化的內容,讓學生對民族文化有更多的了解,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民族民間舞精髓的把控。例如高職教師在教學蒙古族舞蹈時可以滲透蒙古族的文化,蒙古族來自于我國的北方,屬于傳統(tǒng)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人民日常以打獵為生,蒙古族人民具有性格豪爽、大方等特征,蒙古族舞蹈具有熱情奔放、節(jié)奏明快的特點。以蒙古族舞蹈中的筷子舞教學為例,筷子舞主要由男性表演,舞者用自己的右手握住筷子,然后利用手中的筷子不停地擊打自己的腿部和肩部位置,這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曜游铔]有過于復雜的動作,但對舞者的技巧要求比較高,學生需要在了解蒙古族文化的背景下來做舞蹈動作的練習,這樣對于學生掌握蒙古族舞蹈精髓是有一定幫助的。又如高職教師在教學新疆維吾爾族舞蹈時也需要向學生滲透維吾爾族的文化,維吾爾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國北方的大草原上,后遷移至新疆地區(qū),由草原牧騎生活發(fā)展到地區(qū)的農業(yè)生活,信奉過不同的宗教。因此維吾爾族舞蹈中具有一定宗教文化的色彩,維吾爾族舞蹈具有移頸、昂首、立腰等特點,這也是維吾爾族舞蹈的主要特色,女性舞者舞姿靈動、嫵媚,男性舞者舞姿高大威猛,十分具有觀賞價值。總之,民族民間舞受民族文化的影響較大,每一種民族民間舞都具有其特色,高職教師在教學民族民間舞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對民族文化的滲透,從而讓學生對民族民間舞的產生有一定了解,以此來促進學生舞蹈能力的提升。
2.3充分發(fā)揮民族民間舞蹈“動之以情”的魅力
民族民間舞是對我國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最為集中的展現(xiàn),高職教師在教學民族民間舞的過程中也應該要引導學生體會民族民間舞中蘊含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民族民間舞的魅力。例如高職教師在教學“秧歌”時,需要著重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東北地區(qū)的文化特征,進而體會東北秧歌豪放、詼諧的特點。在教學東北秧歌的過程中,教師應播放極具東北風情的音樂,讓學生伴隨著音樂來學習秧歌的動作。秧歌這一特殊的民間舞蹈是基于東北人民的性格及勞動習慣而產生的,因此秧歌的舞蹈動作中具有膝蓋彎曲、含胸的特點,這一民間舞具有能夠感染人情緒的功能,充分展現(xiàn)出了東北地區(qū)熱情奔放的民風。因此,高職教師在教學東北秧歌時應該讓學生感受到秧歌的魅力,體會到秧歌這一民間舞傳遞出來的情感元素,讓學生的情緒被秧歌所感染,進而發(fā)揮民間舞蹈“動之以情”的魅力。
2.4鼓勵學生充分進行想象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文化特征與習慣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也為民族民間舞的形成提供了無限的發(fā)展空間。因此開展民族民間舞教學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想象來創(chuàng)新民族民間舞的舞蹈動作。然而仍舊有部分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學習民族民間舞時完全按照教師講解的舞蹈動作來做舞蹈訓練,絲毫沒有融入個人風格的意識。高職教師在教學時應轉變學生的這一觀念,結合民族民間舞的特征來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例如教師在教學鮮族舞時,鮮族舞中的“鶴步”、“鶴飛翔”等舞蹈動作都十分富有創(chuàng)意,教師可引導學生針對這些特別的舞蹈動作進行想象。學生們在做這些舞蹈動作時可以聯(lián)想到仙鶴,仙鶴是鮮族人民十分崇拜的一種動物,因此學生在做這些舞蹈動作時可以模仿仙鶴的步態(tài),結合自己對舞蹈動作的理解來進行舞蹈動作的創(chuàng)新,從而營造出一種優(yōu)雅而又高傲的感覺??傊呗毥處熢诿褡迕耖g舞的教學中要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來創(chuàng)造出新的舞蹈動作。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xiàn)階段民族民間舞蹈創(chuàng)新教學的過程中,高職教師應該使用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方法,針對民族特點進行教學,滲透不同民族的文化,讓學生對不同民族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民族民間舞的精髓。同時還要充分發(fā)揮民族民間舞蹈“動之以情”的魅力,鼓勵學生充分進行想象,使學生在民族舞蹈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提升學生舞蹈即興創(chuàng)作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創(chuàng)新的核心含義,為學生舞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參考文獻
[1].廖汝芳.論民族民間舞教學改革與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5(35)205-206.
[2].肖磊.民族舞蹈在新時期的意義探究———評《大地之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作品賞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7,(06).
[3].陳佳麗.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現(xiàn)狀與問題梳理探討[J].當代音樂,2018(10):120-122.